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滑雪就是滑自己——滑雪達人

滑雪就是滑自己!

滑雪達人

汗滴傘下土(陳平)

峻峰說

陳平, 《中國民用航空》雜誌副主編, 中國民用航空網CEO, 航旅網CEO。 汗滴兄的極限運動履歷是我認識的人裡最嚇人的。

滑雪10年, 每年超過60天, 而且每年都出國滑, “板跡”遍佈日本、韓國、法國、美國、加拿大。

除了滑雪, 汗滴兄帆板、風箏衝浪10年。 帆船剛玩2年, 每年60天以上, 還組隊參加了十幾個國內國際帆船賽。 之前高爾夫10年, 滑翔傘6年。 網名“汗滴傘下土”, 因為玩滑翔傘的時候, 經常累得流好多汗而得名。

與大多數光滑不寫的雪友不一樣, 汗滴兄數年間筆耕不輟, 2009年發表的《夏莫尼滑雪遊記》在綠野上獲得18萬點擊量, 獲得綠野2009年最佳遊記獎。 又發表2011年《浪漫之旅—滑雪聖地三峽谷》, 《Vail, Aspen, 滑雪可以不僅僅是滑雪》, 2013年《滑雪七年之癢》等宏文。

這篇《滑雪就是滑自己》是我跟汗滴兄約的獨家新稿。 汗滴兄在忙碌的工作中(玩樂中)抽出寶貴時間給我寫了7000多字, 從十年間的數千張滑雪照片裡找了50多張發給我, 被我砍到兩千多字, 五六張照片。 汗滴兄我對不起你。 我明年再跟你約稿。

陳平說

滑雪的本質是什麼?

滑雪就是“自己滑!”, 我行我素我做主。

滑雪就是“一種道上滑到黑!”, 麵條雪上爽歪歪。

滑雪就是“滑技術!”, 我要滑的酷酷的。

滑雪就是“滑裝備!”, 我要最好的裝備、我要最酷的雪服。

滑雪就是“滑自我!”, 擺完pose, 拍完照片, 發到朋友圈。

滑雪就是“買季卡!”, 起早貪黑掙工錢。

也是!也不全是!

好懸的命題, 好炫的命題!

是的, 分享一下我十年來對滑雪的理解。

滑雪七要素:

安全——適應——技術——裝備——場地——文化——目的

安全:

有朋友說:滑雪就是“自己滑!”, 我行我素我做主。 君不見, 中國的雪道上魚雷滾滾, 在中國滑雪必須戴頭盔, 中國的雪友滑雪太猛, 水準越差滑的越猛!

我認為, 為了安全, 滑雪要一起滑, 要有節制, 尤其出國滑雪,

要留有體力、時間、高度、手機要留有電力、身上要留有現金、要留有各種緊急聯繫方式、通訊工具, 水。 不去不瞭解的區域, 不去水準不勝任的區域, 不去存在風險的區域, 你做的事不要超過你的認知。

分享我遇到的2次大的危險:

第一次在法國的瓦爾迪塞爾(Val Di'sere), 獨自滑到了一片沒有了反差的暄雪中,摘下雪鏡,嚇了一跳!下麵是懸崖!看看幾十米外的雪友,慢慢地向上橫移到了雪道上,滑到他們身邊,回頭拍下剛才的軌跡,我是一身的冷汗!

第二次在美國阿斯本,在纜車上發現纜車下面的纜車道的雪極好,就貓腰從一根紅線下面鑽進去了!很快纜車上的老外不斷的隔空喊話“Out!Out!”,“why?”我很疑惑啊!漸漸我感到不僅僅是我的雪板在漂浮,好像雪板下的雪成塊的在漂浮,雪崩前兆!趕快右轉進了樹林。樹林裡倒下的樹幾十米長,縱橫交錯,從樹底下鑽是不可能,翻過去的極其痛苦,還不能脫雪板,雪極其的暄,沒有雪板就沒有浮力!對講機已經聯繫不上雪友(只有我們兩個中國人),手機通報了需要2小時才能出來……

2.適應:

很多人的滑雪概念裡面沒有“適應性”這個概念。也就是滑雪方式的通過性。

通過性是硬道理,即便姿勢不好看,動作不優美,滑行不流暢,你安全地通過了各種雪況--道內,道外,機壓雪,粉雪,爛雪,樹林,貓跳,斷崖,跳臺等等--就成功了!記得一位法國教練告訴我,市面上的滑雪方法幾百種,對於業餘滑雪者,能夠不休息,輕鬆滑行20公里的就是好方法!

3.技術:

所謂技術性,不是說我們對某一項滑雪技術掌握的多麼精湛,而是說我們掌握了多少項技術。技術水準高低和種類多少不重要,夠用就行!因為技術性是為了安全性和通過性提供保障的。

不必太糾結,用你的本能去滑雪。運動主要靠本能,技術主要靠培訓。有時候培訓是沒有什麼效果的,因為你的本能占上風了。當你聽不懂一些技術時,聽從你身體的本能吧!

技術都有共同點:幾乎所有的雙板滑雪流派都是相通的。上身前傾,兩腳略窄於肩,下肢彎曲,小腿壓鞋舌,目視前方,上身向滾落線,雙手置於兩跨外側,左右對稱,重心前中移動,放鬆,鬆弛,節奏感,韻律,流暢等等。80%的基本理念是一樣的,只是側重點不同,詞彙不同,主觀理解不同。

多些技術沒害處:藝多不壓身。我們業餘滑雪者,做不到多精的技術,多好的姿勢,但是我們可以會更多的技術,提高國外滑雪的高通過性。在學習一種技術或一個流派時,要暫時忘掉以前的流派。

學技術要捨得花錢:僅僅看視頻的學習是不夠的。好教練有好的輔助練習的方法,好的心理訓練的方法,對學員的正確判斷,一對一的指導很重要。

技術要學在心裡:有技術要領的意識很重要,做不出來沒有關係。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做各種動作的。在雪時間和滑行公里數是關鍵,到了多少雪時就能成就多高水準,欲速則不達。

4.裝備:

中國雪友的問題是盲目買裝備:

有人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但是就業餘滑雪者來說,技術是第一的,身體狀態是第二的,裝備是第三的。前兩者達到到了某種裝備的回應要求,裝備才能取得相應的效能。國外頂級雪場的教練到中國示範教學,用的就是全地域的普通板,人家一樣各種地形、各種雪況、漫山遍野地滑,你都跟不上!中國雪友受傷的原因之一就是使用超過自己水準的滑雪板和滑雪鞋。

一副裝備可以用好多年,不是所有人都需要不同的裝備。大多數人,一副器材就夠了。現在的滑雪者幸福之處就是大頭板的出現,已經解決了95%的雪板技術和器材問題,剩下的每年的款式就是按照做服裝和時尚的模式做了,顏色、圖案小尺寸變化而已。我一共擁有9副滑雪板,但個人覺得,這七年,2副雪板足矣!

舒服的裝備是最好的。最明顯的是雪鞋,真是像選伴侶一樣,舒服即可!內膽是適合你的腳型,帶氣墊,熱定型,女雪友選電加熱的,軟硬適中。其他的神馬都是浮雲!

裝備是用不壞的,看到許多雪友非常愛惜雪板,不停的擦拭,保養,其實這是不必要的。雪板遠比你想像的結實耐用!我們不要做器材的奴隸,我們要做器材的主人。踩在腳下的器材會壞嗎?

5.場地:

一定要有主場:熟悉場地、認識雪友,融入圈子。有了主場,對場地熟悉了,就可以專注技術的訓練,三人行必有我師,雪友的一次點撥有時比教練的一天教學都有效。不只是主場,不同的雪場、雪道、雪況、氣候,不同的人,成就更高的水準和更多的樂趣!

出國滑雪要選好時機。這麼多年的出國滑雪經驗告訴我們,出國滑雪要選當地最好或者次好的時間,既然大錢都花了,就不要計較小錢了。一些雪友選擇在國內不能滑了的時候出國滑,理由是有效的滑雪天數增加了,其實滑雪的體驗下降了。

滑雪有風險,出國需謹慎!不少人在出國滑雪後,對滑雪發生了變化。一個形象的比喻,歐美雪場是液晶電視,日本雪場是彩電,萬龍和北大壺是黑白電視,南山是收音機。其他的雪場,應該叫嬉雪樂園!我一直佩服和慶倖的是,南山能夠做成那麼好聽、那麼精緻的收音機!北大壺和萬龍能夠做成那耐看的黑白電視機。

6.文化:

雪場經常發生的不愉快事件,包括滑降中過於接近其他滑雪者、停止在雪道中央、帶寵物在雪場隨便走動、單雙板的衝突、高中低水準雪友的衝突、人群中遊弋、纜車上抽煙等等。遵守乘纜車的規則,注意纜車的運行效率,不要因為要與關係好的雪友同一趟纜車而讓纜車座位空閒運行,上下纜車注意自己和別人的安全。看見美女雪友,不瞎教滑雪技術。有時雪友不是技術的原因滑不了某種雪況,只是心理原因,需要同伴的鼓勵!有時雪友會頭腦發熱,去滑和其水準不相稱的雪況,有時前面有什麼危險的雪況,需要及時提醒雪友!滑雪並不一定要追求挑戰自我,追求挑戰極限。滑雪是追究一種生活狀態,是一種文化,是一種生活方式。

不要太癡迷。中國滑雪者對於滑雪,就像教徒對於宗教,很有幾分相似,排他,歇斯底里!滑雪時,連吃喝拉撒都覺得愧對自己,覺得是在浪費雪票,浪費時光。西方的滑雪者對滑雪也像對宗教一樣,但是是與生俱來的,是融入血液的。他們生下來就聽到教堂的鐘聲,3歲多就接觸滑雪,所以他們滑雪和信教都很從容。

7.目的:

滑雪的目的是什麼?“滑雪就是滑自己!”,滑雪就是眼中有別人,心中有自己,不盲從於別人,不迷失自己。安全第一,適應性是根本,技術為我所學,裝備為我所用,場地為我所滑,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安全滑雪、快樂滑雪、長久滑雪、有文化有品位滑雪!

話說回來了:“不就是滑個雪嘛!”

獨自滑到了一片沒有了反差的暄雪中,摘下雪鏡,嚇了一跳!下麵是懸崖!看看幾十米外的雪友,慢慢地向上橫移到了雪道上,滑到他們身邊,回頭拍下剛才的軌跡,我是一身的冷汗!

第二次在美國阿斯本,在纜車上發現纜車下面的纜車道的雪極好,就貓腰從一根紅線下面鑽進去了!很快纜車上的老外不斷的隔空喊話“Out!Out!”,“why?”我很疑惑啊!漸漸我感到不僅僅是我的雪板在漂浮,好像雪板下的雪成塊的在漂浮,雪崩前兆!趕快右轉進了樹林。樹林裡倒下的樹幾十米長,縱橫交錯,從樹底下鑽是不可能,翻過去的極其痛苦,還不能脫雪板,雪極其的暄,沒有雪板就沒有浮力!對講機已經聯繫不上雪友(只有我們兩個中國人),手機通報了需要2小時才能出來……

2.適應:

很多人的滑雪概念裡面沒有“適應性”這個概念。也就是滑雪方式的通過性。

通過性是硬道理,即便姿勢不好看,動作不優美,滑行不流暢,你安全地通過了各種雪況--道內,道外,機壓雪,粉雪,爛雪,樹林,貓跳,斷崖,跳臺等等--就成功了!記得一位法國教練告訴我,市面上的滑雪方法幾百種,對於業餘滑雪者,能夠不休息,輕鬆滑行20公里的就是好方法!

3.技術:

所謂技術性,不是說我們對某一項滑雪技術掌握的多麼精湛,而是說我們掌握了多少項技術。技術水準高低和種類多少不重要,夠用就行!因為技術性是為了安全性和通過性提供保障的。

不必太糾結,用你的本能去滑雪。運動主要靠本能,技術主要靠培訓。有時候培訓是沒有什麼效果的,因為你的本能占上風了。當你聽不懂一些技術時,聽從你身體的本能吧!

技術都有共同點:幾乎所有的雙板滑雪流派都是相通的。上身前傾,兩腳略窄於肩,下肢彎曲,小腿壓鞋舌,目視前方,上身向滾落線,雙手置於兩跨外側,左右對稱,重心前中移動,放鬆,鬆弛,節奏感,韻律,流暢等等。80%的基本理念是一樣的,只是側重點不同,詞彙不同,主觀理解不同。

多些技術沒害處:藝多不壓身。我們業餘滑雪者,做不到多精的技術,多好的姿勢,但是我們可以會更多的技術,提高國外滑雪的高通過性。在學習一種技術或一個流派時,要暫時忘掉以前的流派。

學技術要捨得花錢:僅僅看視頻的學習是不夠的。好教練有好的輔助練習的方法,好的心理訓練的方法,對學員的正確判斷,一對一的指導很重要。

技術要學在心裡:有技術要領的意識很重要,做不出來沒有關係。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做各種動作的。在雪時間和滑行公里數是關鍵,到了多少雪時就能成就多高水準,欲速則不達。

4.裝備:

中國雪友的問題是盲目買裝備:

有人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但是就業餘滑雪者來說,技術是第一的,身體狀態是第二的,裝備是第三的。前兩者達到到了某種裝備的回應要求,裝備才能取得相應的效能。國外頂級雪場的教練到中國示範教學,用的就是全地域的普通板,人家一樣各種地形、各種雪況、漫山遍野地滑,你都跟不上!中國雪友受傷的原因之一就是使用超過自己水準的滑雪板和滑雪鞋。

一副裝備可以用好多年,不是所有人都需要不同的裝備。大多數人,一副器材就夠了。現在的滑雪者幸福之處就是大頭板的出現,已經解決了95%的雪板技術和器材問題,剩下的每年的款式就是按照做服裝和時尚的模式做了,顏色、圖案小尺寸變化而已。我一共擁有9副滑雪板,但個人覺得,這七年,2副雪板足矣!

舒服的裝備是最好的。最明顯的是雪鞋,真是像選伴侶一樣,舒服即可!內膽是適合你的腳型,帶氣墊,熱定型,女雪友選電加熱的,軟硬適中。其他的神馬都是浮雲!

裝備是用不壞的,看到許多雪友非常愛惜雪板,不停的擦拭,保養,其實這是不必要的。雪板遠比你想像的結實耐用!我們不要做器材的奴隸,我們要做器材的主人。踩在腳下的器材會壞嗎?

5.場地:

一定要有主場:熟悉場地、認識雪友,融入圈子。有了主場,對場地熟悉了,就可以專注技術的訓練,三人行必有我師,雪友的一次點撥有時比教練的一天教學都有效。不只是主場,不同的雪場、雪道、雪況、氣候,不同的人,成就更高的水準和更多的樂趣!

出國滑雪要選好時機。這麼多年的出國滑雪經驗告訴我們,出國滑雪要選當地最好或者次好的時間,既然大錢都花了,就不要計較小錢了。一些雪友選擇在國內不能滑了的時候出國滑,理由是有效的滑雪天數增加了,其實滑雪的體驗下降了。

滑雪有風險,出國需謹慎!不少人在出國滑雪後,對滑雪發生了變化。一個形象的比喻,歐美雪場是液晶電視,日本雪場是彩電,萬龍和北大壺是黑白電視,南山是收音機。其他的雪場,應該叫嬉雪樂園!我一直佩服和慶倖的是,南山能夠做成那麼好聽、那麼精緻的收音機!北大壺和萬龍能夠做成那耐看的黑白電視機。

6.文化:

雪場經常發生的不愉快事件,包括滑降中過於接近其他滑雪者、停止在雪道中央、帶寵物在雪場隨便走動、單雙板的衝突、高中低水準雪友的衝突、人群中遊弋、纜車上抽煙等等。遵守乘纜車的規則,注意纜車的運行效率,不要因為要與關係好的雪友同一趟纜車而讓纜車座位空閒運行,上下纜車注意自己和別人的安全。看見美女雪友,不瞎教滑雪技術。有時雪友不是技術的原因滑不了某種雪況,只是心理原因,需要同伴的鼓勵!有時雪友會頭腦發熱,去滑和其水準不相稱的雪況,有時前面有什麼危險的雪況,需要及時提醒雪友!滑雪並不一定要追求挑戰自我,追求挑戰極限。滑雪是追究一種生活狀態,是一種文化,是一種生活方式。

不要太癡迷。中國滑雪者對於滑雪,就像教徒對於宗教,很有幾分相似,排他,歇斯底里!滑雪時,連吃喝拉撒都覺得愧對自己,覺得是在浪費雪票,浪費時光。西方的滑雪者對滑雪也像對宗教一樣,但是是與生俱來的,是融入血液的。他們生下來就聽到教堂的鐘聲,3歲多就接觸滑雪,所以他們滑雪和信教都很從容。

7.目的:

滑雪的目的是什麼?“滑雪就是滑自己!”,滑雪就是眼中有別人,心中有自己,不盲從於別人,不迷失自己。安全第一,適應性是根本,技術為我所學,裝備為我所用,場地為我所滑,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安全滑雪、快樂滑雪、長久滑雪、有文化有品位滑雪!

話說回來了:“不就是滑個雪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