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派作文究竟新在哪裡

原標題:新派作文究竟新在哪裡

廣西第二屆新派作文大賽前不久落下了帷幕。 這場歷時4個月的作文大賽, 參與人數達24萬, 湧現出一批精品佳作, 在全區中小學師生中引發廣泛熱議:原來作文可以這樣寫, 寫作也可以是一件簡單快樂的事。

從基礎教育開始, 作文一直是老師和學生的心頭之“痛”:學生之“痛”在於不愛寫、不會寫、寫不好, 教師之“痛”在於教無趣、教無序、教無方、教無效。

為尋找治“痛”良方, 廣西一群懷揣文學夢想的專家、作家、學者, 潛心開創出一套新派作文寫作方法, 將困擾中小學生的寫作具象化,

並用30年時間持之以恆地推廣實踐, 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 已惠及全國各地50多萬學子, 讓無數苦於作文教學無法的教師找到了方向。

讓作文變得有生命張力

“我是魚, 一條小小的海魚……我們魚類一般有三種死亡方式:病死、老死或被吃掉。 可很多人並不知道, 我們魚類還有第四種更可悲的死亡方式:渴死……”這是南寧市六年級學生唐蕾的習作《第四種死亡方式》。 一個嚴肅的話題, 被這位元12歲女孩用“小海魚的眼”來透視, 並由此巧妙引出關於水資源枯竭的環保問題。

關於“高科技也有可能給人類帶來災難”這一話題, 六年級學生何晶在習作《克隆的悲劇》中寫道:“隨著克隆技術的發展, 克隆已經不足為奇。 只是, 克隆人總是遭到人們的歧視。

於是, 克隆人成為人們的僕人……女主人與她的孩子萬萬沒有想到僕人居然敢反抗……”

讀罷兩位小學生的習作, 人們無不為她們獨特的視角、活躍的思維、新穎的表達所折服。 “她們都是通過新派作文教學的訓練和啟發, 掙脫刻板思維的束縛, 展開想像的翅膀, 讓作文變得有生命張力。 ”廣西新派作文創始人袁剛說。

長期以來, 在應試教育背景下, 不少孩子寫作文已模式化、套路化, 純粹是“要我寫”的“生存作文”, 而不是“我要寫”的“生命作文”。 為此, 1986年秋, 在桂北山區擔任中學數學教師的袁剛首創“圖解作文教學法”, 後來逐步進行了快速儲備作文、真情快樂作文實驗。 這些探索, 提出了許多獨具特色的作文教學改革思想和方法,

在多省進行實驗並取得成功。 數學教師袁剛也因此獲得全國語文教師“教學能手”、全國優秀教師等諸多殊榮。

良好的教改效果給了袁剛和他的團隊更大的動力。 2003年至2012年, 他們將圖示快速作文、儲備快速作文、真情快樂作文進行整合, 形成相對完整的“快速作文體系”“快樂高效作文教學體系”, 在多省的中小學及高校進行實驗, 參與學生4000多名, 實驗班學生喜愛作文的學生達99%, 作文水準明顯提高的學生達96%。

2013年以來, 廣西寫作學會會長、廣西教育學院黨委書記容本鎮教授, 將寫作學理論運用到中小學作文教學實踐, 引領廣西教育學院教研部、袁剛工作室以及華苑教育研究院, 建立廣西寫作學會中小學作文教學研究中心,

整合作文教改30年研究成果, 形成一套完善的“新派作文教學體系”, 申報廣西社科重點課題, 編寫實驗教材並列入廣西教育廳進校書刊目錄, 出版《新派作文基礎理論》等論著, 並開展了大規模的作文教改實驗。 至今, 參與實驗的學生達50多萬人, 影響擴散至廣東、河南、湖南、雲南、貴州、四川、重慶、江西、吉林、內蒙古、新疆等地。

在作文實驗過程中, 課題組進行了大量的資料統計和對比分析, 形成一個龐大的“資料庫建設工程”。 袁剛介紹, 南寧市西鄉塘實驗區有19所視窗學校, 每所學校都有一個新派作文視窗班。 課題組每個學期都會對這些視窗班進行2~4次檢測, 從寫作情感、寫作思維、寫作語言3個大板塊, 19個小塊進行檢測分析。

對比分析顯示:經過3個月以上的實驗, 實驗學生從原來的“不願寫”“沒話寫”“不會寫”“寫不好”等, 變成“喜歡寫”“有的寫”“會寫”“寫得好”。

“三位一體”讓寫作具象化

那麼, 新派作文究竟“新”在哪裡?它是如何訓練學生寫作的呢?

“新派作文提出‘情感、思維、語言三位一體’作文教學法, 將思想情感作為作文的基礎和靈魂, 用情感突破語言、思維的二元關係, 為作文訓練體系建立了立體化的、具有靈魂的生命系統。 ”容本鎮說。

在寫作實踐中, 為了把握、激發和運用情感, 新派作文總結出“真情、癡情、激情、煽情”的“四情”理論, 並給出數百種情感激發與運用的策略方法。 這些方法就地取材, 學生靈活運用, 就能發現生活的奧秘, 提高寫作的興趣, 為作文奠定良好的情感基調。

“不僅情感可以管理,思維也可以管理。”容本鎮告訴記者,新派作文總結出俗稱“畫圈圈”的思維分級發散方法,引導學生從抽象到具象進行逐級思維發散,以此打開思路,讓學生自主找到豐富的寫作素材,解決“沒東西可寫”和“不會寫”的問題。

在講授以“春節”為話題寫作文時,袁剛老師在黑板上寫下“春節”兩字並逐級“畫圈圈”:第一級先發散為人、事、物;第二級將“人”發散為家人、親戚、同學、鄰居、攤販等,將“事”發散為買年貨、放鞭炮、吃年飯、貼春聯等,將“物”發散為春聯、美食、禮物等。此外,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個性發散,例如人有熟人、陌生人,喜歡的人、不喜歡的人,好人、壞人等。如果從春節的文化、歷史、經濟、哲學的角度思考,就是更高一級的思維了。

“思維發散圖不僅可以打開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找到更為豐富的寫作素材,而且可以幫助學生整理思維,將思維導向寫作訓練的點上。”廣西教育學院教研部主任陸雲說。比如寫作《師恩難忘》,如重點寫事,可按圖1所示去發散;如重點寫人,可如圖2去發散。由此打開學生思維的源泉,使作文不再無事可寫無話可說。

同樣,語言訓練也用圖示符號方法,通過句法訓練、段法訓練、篇章訓練、符號訓練以及給句子“請客”法、列算式訓練法、比例線段搭架法等多個複式訓練系統,將抽象的寫作方法用圖示符號表示,促進學生理解、掌握和運用,同時也增加了寫作的樂趣,使學生獲得成功的愉悅。

“每個孩子都有寫作潛質,一旦這種潛質爆發,能量往往超乎你想像。”在中國教育學會中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湖北大學文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史紹典看來,學生作文寫不好,不外乎三個原因:缺少真情實感,思維打不開,句子寫不美。而新派作文“三位一體”教學法既符合學生習作的心理特徵、表達的情感需要,又暗合了寫作學的基本規律,讓孩子們願意寫、有話寫、會寫、寫得快而好。

“新派”引領“新風”

“新派作文把寫作學從高校請出來,走到廣大中小學生的作文學習中去,讓寫作學找到了更廣闊的發展和服務天地,是一個了不起的創舉。”中國寫作學會副會長、湖北大學教授洪威雷說。

近年來,新派作文團隊依託百余名專家學者,不僅打造出新派作文的學術品牌、教學改革品牌和協同創新與推廣品牌,還建立了新派作文分級標準、教師分級培訓標準,在八桂大地掀起一陣“新風”。目前,新派作文在廣西建立起10個自治區級實驗區,涵蓋500多所中小學校的50多萬名學生。還在南寧、上思、岑溪等地成立了師資培訓基地,可以同時滿足數百名實驗教師的各種培訓。

作為新派作文的重要研究成果之一,實驗教材《新派作文》已進入廣西教育廳教輔教材推薦目錄。這套教材與《新派作文基礎理論》《新派作文分級培訓教材》等理論與實踐叢書,共同構築了一整套較為完整的新派作文理論與實踐、“教”與“學”實操訓練體系,深受師生歡迎。

也有學生家長疑慮,對於應試教育來說,新派作文寫法真的實用嗎?高考作文這麼寫,或許是滿分,也可能是零分,考生如何才能確保既能“快樂作文”又不至於在考試中“吃虧”呢?對於這樣的擔憂,袁剛認為,新派作文宣導的是“生命化寫作”“大寫作”理念,強調情感、思維、語言“三位一體”。高考作文強調個體的溫度與社會群體的溫度相結合,個人的前途與國家民族命運相適應,再輔以新派作文寫法的指導,往往能讓考生寫出既符合考試要求又彰顯個人見解的文章來。

在梧州市岑溪實驗小學,新派作文開設了廣西第一個“少年文學桂軍”班,將寫作課程化,邀請知名作家、記者、教授、名師共同上課。同學們掌握方法後,文思泉湧,妙筆生花,佳作迭出。僅2016年,全班50名學生就編寫了4本文集,在《廣西日報》發表6篇文章。廣西著名散文作家嚴風華說:“這些孩子真的很不錯,激情四射,文采飛揚,廣西文學後繼有人了。”

“上新派作文課後,我現在寫作文心中有底了,再也不像以往那樣‘東一榔頭西一棒槌’了。”學生周倩君欣喜地說,新派作文解決了寫什麼、怎麼寫的問題,使作文變得既簡單又充滿樂趣。如今,許多學校從一年級開始引入新派作文理念,學生畫的發散圖五花八門,不少學生一年級就能寫一兩百字的文章,大多通順流利,且頗有文采,童趣盎然。在中高考中斬獲作文高分的學生比比皆是,還湧現出一批校園“小作家”“小記者”。

新派作文不僅改變了學生,更讓教師們找到了作文教學的新方向新路徑。“新派作文的培訓是從心靈開始的,它讓我‘脫胎換骨’。”南寧市園湖路小學教師潘飛感觸良深。此前,潘飛的作文課“沉悶呆板,無趣無法”,經過培訓後,她上課終於放開了,激情澎湃,思緒飛揚,妙語連珠,成為一位成熟優秀的作文教學名師。

崇左市是廣西發展較為滯後的邊境市,在省級教學觀摩評比中從未拿過好名次。這個“魔咒”被一位鄉鎮教師打破了——大新縣養利鎮中心小學教師覃小平,依託新派作文獨特的教學思想和方法,為崇左市第一次奪得一等獎。“加入新派作文後,有人說我是‘精神病’。我想說,我就從來沒這樣精神過。”覃小平高興地說。

在南寧,在桂林,在百色,在欽州,在防城港……新派作文實驗教師紛紛在各級教學觀摩評比中脫穎而出,成為新派作文實驗的骨幹研究者和引領者。在他們的引領下,探索出了發散課、符號課、句法訓練課、結構訓練課等課型,進一步豐富了作文教改的內涵,提高了作文課堂的實效。

“新派作文既有實操體系的打造,又有理論體系的構建,還摸索出師資培訓的六級系統,這一立體化的探索在全國的課改中都是獨樹一幟的。”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課程教學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王曉霞博士表示,期望更多的學子通過新派作文收穫成長、成才。

在創新之路上,新派作文團隊永不停歇。他們正在研發新派作文線上教育平臺,屆時將可實現數萬人在平臺同步學習、互動交流,讓更多的孩子快樂作文,用真情實感和永不枯竭的想像力去放飛文學夢想。

■新派作文

這邊風景獨好

南寧市西鄉塘區金陵中學 167班 黃麗

清明時節踏春賞花,品味大自然的美好。偶然間,我發現了一座在城市中難得一見的美景。

父親帶著我到處遊玩,我玩累了也玩髒了,忽然我看見一條清澈的溪流,溪流並不深,僅僅沒過腳踝,我洗了洗手和臉,一股涼意就上來了,說是涼的話並不準確,它不冷,但很清爽。洗著洗著,我竟情不自禁地挽起褲腳走進了小溪,踩著溪底的鵝卵石,看著大大小小的魚和蝦遊過我的腳,好舒服啊!

我似乎忘記了時間,忘記了自己,我就這麼一直走,一直走,忽然我看見一棵棵桃樹,我穿了鞋上岸,到桃樹旁邊,一陣涼爽的清風吹來,桃花的花瓣緩緩飄落,帶著陣陣迷人的花香落在地上,我看著這美麗的桃花,想著會不會到了秋天的時候,樹上就結滿了甜美多汁的桃子呢?我可真想嘗一嘗。想到這,我的口水不禁流了出來。

還真是“清明時節雨紛紛”,這不,下起了濛濛細雨,我再想看這美景也不能被淋成一個落湯雞呀!我必須得找個地方躲雨才行。慌亂中,我看到,就在不遠的前面,田野旁有一個破舊的茅草屋,不管啦,往前沖。我這種運動傻子居然以百米衝刺的速度奔向茅草屋。我打開門,發現這屋子很久沒有人住了,結了蜘蛛網,椅子也被老鼠啃得只剩下一條腿。我出來看了看,發現雨中的桃花,似乎更美了,如銀針一樣的雨絲打在桃花的花瓣上,花瓣帶著雨滴顯得更加嬌豔欲滴,風來啦,葉子發出“沙沙”聲,雨滴在水坑中發出“嗒嗒”的聲音,四周都在響,就像是在演奏動聽曲子。

雨終於停了,天也快黑了,我就像迷途的羔羊找不到回家的路。還好有那條小溪,不然我就得在這個地方待上十天半個月了。我沿著小溪往回走,看見父親撐著那把他出門必備的黑傘,我急忙沖過去。父親責備我說去哪兒啦,也不跟大人說一聲,就像小孩子似的,我撓撓頭說:“我本來就是個小孩呀。”

很不舍,但是還是得走了。大自然真是神奇,造就了如此美麗的景色。

評語:一個人的旅行,一個人的風景,一個人的美麗,一次心靈的洗禮。作者描寫了自己一次沿溪而上的小小旅行,記錄了在旅行過程中看到的美麗風景,因為這美景很少有人發現,所以成了“獨好”的風景。文章裡描寫的景物不僅來源於細緻的觀察,也大量運用了修辭方法,使文章讀起來很有味道。(指導老師:朱受欽)

(責編:孫競、申寧)

“不僅情感可以管理,思維也可以管理。”容本鎮告訴記者,新派作文總結出俗稱“畫圈圈”的思維分級發散方法,引導學生從抽象到具象進行逐級思維發散,以此打開思路,讓學生自主找到豐富的寫作素材,解決“沒東西可寫”和“不會寫”的問題。

在講授以“春節”為話題寫作文時,袁剛老師在黑板上寫下“春節”兩字並逐級“畫圈圈”:第一級先發散為人、事、物;第二級將“人”發散為家人、親戚、同學、鄰居、攤販等,將“事”發散為買年貨、放鞭炮、吃年飯、貼春聯等,將“物”發散為春聯、美食、禮物等。此外,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個性發散,例如人有熟人、陌生人,喜歡的人、不喜歡的人,好人、壞人等。如果從春節的文化、歷史、經濟、哲學的角度思考,就是更高一級的思維了。

“思維發散圖不僅可以打開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找到更為豐富的寫作素材,而且可以幫助學生整理思維,將思維導向寫作訓練的點上。”廣西教育學院教研部主任陸雲說。比如寫作《師恩難忘》,如重點寫事,可按圖1所示去發散;如重點寫人,可如圖2去發散。由此打開學生思維的源泉,使作文不再無事可寫無話可說。

同樣,語言訓練也用圖示符號方法,通過句法訓練、段法訓練、篇章訓練、符號訓練以及給句子“請客”法、列算式訓練法、比例線段搭架法等多個複式訓練系統,將抽象的寫作方法用圖示符號表示,促進學生理解、掌握和運用,同時也增加了寫作的樂趣,使學生獲得成功的愉悅。

“每個孩子都有寫作潛質,一旦這種潛質爆發,能量往往超乎你想像。”在中國教育學會中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湖北大學文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史紹典看來,學生作文寫不好,不外乎三個原因:缺少真情實感,思維打不開,句子寫不美。而新派作文“三位一體”教學法既符合學生習作的心理特徵、表達的情感需要,又暗合了寫作學的基本規律,讓孩子們願意寫、有話寫、會寫、寫得快而好。

“新派”引領“新風”

“新派作文把寫作學從高校請出來,走到廣大中小學生的作文學習中去,讓寫作學找到了更廣闊的發展和服務天地,是一個了不起的創舉。”中國寫作學會副會長、湖北大學教授洪威雷說。

近年來,新派作文團隊依託百余名專家學者,不僅打造出新派作文的學術品牌、教學改革品牌和協同創新與推廣品牌,還建立了新派作文分級標準、教師分級培訓標準,在八桂大地掀起一陣“新風”。目前,新派作文在廣西建立起10個自治區級實驗區,涵蓋500多所中小學校的50多萬名學生。還在南寧、上思、岑溪等地成立了師資培訓基地,可以同時滿足數百名實驗教師的各種培訓。

作為新派作文的重要研究成果之一,實驗教材《新派作文》已進入廣西教育廳教輔教材推薦目錄。這套教材與《新派作文基礎理論》《新派作文分級培訓教材》等理論與實踐叢書,共同構築了一整套較為完整的新派作文理論與實踐、“教”與“學”實操訓練體系,深受師生歡迎。

也有學生家長疑慮,對於應試教育來說,新派作文寫法真的實用嗎?高考作文這麼寫,或許是滿分,也可能是零分,考生如何才能確保既能“快樂作文”又不至於在考試中“吃虧”呢?對於這樣的擔憂,袁剛認為,新派作文宣導的是“生命化寫作”“大寫作”理念,強調情感、思維、語言“三位一體”。高考作文強調個體的溫度與社會群體的溫度相結合,個人的前途與國家民族命運相適應,再輔以新派作文寫法的指導,往往能讓考生寫出既符合考試要求又彰顯個人見解的文章來。

在梧州市岑溪實驗小學,新派作文開設了廣西第一個“少年文學桂軍”班,將寫作課程化,邀請知名作家、記者、教授、名師共同上課。同學們掌握方法後,文思泉湧,妙筆生花,佳作迭出。僅2016年,全班50名學生就編寫了4本文集,在《廣西日報》發表6篇文章。廣西著名散文作家嚴風華說:“這些孩子真的很不錯,激情四射,文采飛揚,廣西文學後繼有人了。”

“上新派作文課後,我現在寫作文心中有底了,再也不像以往那樣‘東一榔頭西一棒槌’了。”學生周倩君欣喜地說,新派作文解決了寫什麼、怎麼寫的問題,使作文變得既簡單又充滿樂趣。如今,許多學校從一年級開始引入新派作文理念,學生畫的發散圖五花八門,不少學生一年級就能寫一兩百字的文章,大多通順流利,且頗有文采,童趣盎然。在中高考中斬獲作文高分的學生比比皆是,還湧現出一批校園“小作家”“小記者”。

新派作文不僅改變了學生,更讓教師們找到了作文教學的新方向新路徑。“新派作文的培訓是從心靈開始的,它讓我‘脫胎換骨’。”南寧市園湖路小學教師潘飛感觸良深。此前,潘飛的作文課“沉悶呆板,無趣無法”,經過培訓後,她上課終於放開了,激情澎湃,思緒飛揚,妙語連珠,成為一位成熟優秀的作文教學名師。

崇左市是廣西發展較為滯後的邊境市,在省級教學觀摩評比中從未拿過好名次。這個“魔咒”被一位鄉鎮教師打破了——大新縣養利鎮中心小學教師覃小平,依託新派作文獨特的教學思想和方法,為崇左市第一次奪得一等獎。“加入新派作文後,有人說我是‘精神病’。我想說,我就從來沒這樣精神過。”覃小平高興地說。

在南寧,在桂林,在百色,在欽州,在防城港……新派作文實驗教師紛紛在各級教學觀摩評比中脫穎而出,成為新派作文實驗的骨幹研究者和引領者。在他們的引領下,探索出了發散課、符號課、句法訓練課、結構訓練課等課型,進一步豐富了作文教改的內涵,提高了作文課堂的實效。

“新派作文既有實操體系的打造,又有理論體系的構建,還摸索出師資培訓的六級系統,這一立體化的探索在全國的課改中都是獨樹一幟的。”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課程教學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王曉霞博士表示,期望更多的學子通過新派作文收穫成長、成才。

在創新之路上,新派作文團隊永不停歇。他們正在研發新派作文線上教育平臺,屆時將可實現數萬人在平臺同步學習、互動交流,讓更多的孩子快樂作文,用真情實感和永不枯竭的想像力去放飛文學夢想。

■新派作文

這邊風景獨好

南寧市西鄉塘區金陵中學 167班 黃麗

清明時節踏春賞花,品味大自然的美好。偶然間,我發現了一座在城市中難得一見的美景。

父親帶著我到處遊玩,我玩累了也玩髒了,忽然我看見一條清澈的溪流,溪流並不深,僅僅沒過腳踝,我洗了洗手和臉,一股涼意就上來了,說是涼的話並不準確,它不冷,但很清爽。洗著洗著,我竟情不自禁地挽起褲腳走進了小溪,踩著溪底的鵝卵石,看著大大小小的魚和蝦遊過我的腳,好舒服啊!

我似乎忘記了時間,忘記了自己,我就這麼一直走,一直走,忽然我看見一棵棵桃樹,我穿了鞋上岸,到桃樹旁邊,一陣涼爽的清風吹來,桃花的花瓣緩緩飄落,帶著陣陣迷人的花香落在地上,我看著這美麗的桃花,想著會不會到了秋天的時候,樹上就結滿了甜美多汁的桃子呢?我可真想嘗一嘗。想到這,我的口水不禁流了出來。

還真是“清明時節雨紛紛”,這不,下起了濛濛細雨,我再想看這美景也不能被淋成一個落湯雞呀!我必須得找個地方躲雨才行。慌亂中,我看到,就在不遠的前面,田野旁有一個破舊的茅草屋,不管啦,往前沖。我這種運動傻子居然以百米衝刺的速度奔向茅草屋。我打開門,發現這屋子很久沒有人住了,結了蜘蛛網,椅子也被老鼠啃得只剩下一條腿。我出來看了看,發現雨中的桃花,似乎更美了,如銀針一樣的雨絲打在桃花的花瓣上,花瓣帶著雨滴顯得更加嬌豔欲滴,風來啦,葉子發出“沙沙”聲,雨滴在水坑中發出“嗒嗒”的聲音,四周都在響,就像是在演奏動聽曲子。

雨終於停了,天也快黑了,我就像迷途的羔羊找不到回家的路。還好有那條小溪,不然我就得在這個地方待上十天半個月了。我沿著小溪往回走,看見父親撐著那把他出門必備的黑傘,我急忙沖過去。父親責備我說去哪兒啦,也不跟大人說一聲,就像小孩子似的,我撓撓頭說:“我本來就是個小孩呀。”

很不舍,但是還是得走了。大自然真是神奇,造就了如此美麗的景色。

評語:一個人的旅行,一個人的風景,一個人的美麗,一次心靈的洗禮。作者描寫了自己一次沿溪而上的小小旅行,記錄了在旅行過程中看到的美麗風景,因為這美景很少有人發現,所以成了“獨好”的風景。文章裡描寫的景物不僅來源於細緻的觀察,也大量運用了修辭方法,使文章讀起來很有味道。(指導老師:朱受欽)

(責編:孫競、申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