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職業規劃師解析:找工作是一項能力,也是一場心理戰!

話說我一般不喜歡寫技術帖, 但諮詢的客戶在求職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太過普遍, 所以我覺得有必要去寫這樣的技術帖。

1

以下是我遇到的N種情況:

客戶A, 喜歡裸辭, 每次裸辭完, 特別擔心自己找不到合適的工作。 於是抓緊投幾份簡歷, 有公司給Offer立馬就去上班, 去了之後, 發現不合適, 又想辭職。

這些年就是這樣的迴圈。

我特意在諮詢前叮囑:“這次找工作需要多投, 多些選擇, 多等等。 ”

A說:“我怕沒人要我啊。 我還是先去上班吧, 有一份工作在手, 至少我不害怕了!可以一邊上, 一邊找。 ”

但上了班, 不好去面試。 接下了發現這工作一點不好,

又想重新找。

“老師, 怎麼辦啊?這個工作不合適, 我要不要辭職?”又來找了!

客戶B在辭職後, 休息了3個月, 這期間做了很多的學習, 為轉型做準備。

年後, 開始找工作。 剛巧面試的第一家, 當時就確定, 讓她上班。

B也是非常開心。 100%的錄取率讓自己很有信心!

1月後, 我們做月度回饋, B滿篇寫著這個公司是多麼的奇葩, 需要支援的問題是“要不要離職?”

這似乎是快速入職後的一個模式!

我們採用教練約談。

B心裡已經非常明確要離職, 但擔心的是離職之後找不到工作怎麼辦, 這個恐懼深深地抓住了她, 這也是當初急忙進入工作的原因。

我們深入探索下來, 可以在找工作的過程中堅持自己的興趣愛好。 B的興趣愛好

給了她力量, 讓她安靜在當下。

客戶C, 從銀行轉型。 第一次諮詢我們確定轉型方向, 讓她做作業, 進行資訊調研, 並給她一家公司名單, 讓她找類似的公司和職位調研。

但第二次諮詢, C遲遲地往後拖。 一直到2周後才開始。 原來她沒來及調研資訊, 而是急急忙忙開始找工作, 直接去面試我給的這家公司。

她已經過了第一輪面試, 接下來就等大老闆第二輪面試。

C真是心急, 就怕找不到工作似的。

但實際上C的綜合素質很不錯!

第二次的諮詢, 我們確定了財務分析的方向。 而C之前面試的這家公司, 是諮詢的方向。 C明顯感覺不合適,但還是想進行第二輪面試。

第二輪面試後, 很快給了C工作offer, 需要她在1周內上崗。 在這一周內她自然沒找到財務分析的工作,

就去上班了。 但是做了一段時間, 抱怨出差太多, 自己不喜歡。

客戶D, 在英國工作。 碩士畢業, 但因為沒有本科學歷, 所以一直不敢去投大公司。 畢業一年多, 還在做週末的兼職。 在諮詢後, 重新找工作也是只要有公司給offer就去, 連個備選的第二項都沒有。

陸續經歷了2家小公司, D工作起來更加戰戰兢兢, 如履薄冰。 第一家公司的氛圍有點怪, 什麼都不准她問, 上司的態度也很惡劣。 用D的話說, 同事之間比較冷漠, 也不准打聽彼此。

而第二家中資機構, 也是各種不規範, 上司比較有心計, D最後也選擇了離開。

而在香港工作的E, 因為要轉型, 所以需要做很多行業和職位的調研。 這個期間也是拿到一個offer, 問我如何選擇。

我說:“只有一個, 沒法選擇啊, 因為沒有第二的選項啊!你要工作, 就不得不去。 ”

所謂選擇, 是要有選項。 沒有選項的話, 要麼做, 要麼不做。

······

客戶F, 也是轉型。 去找了一段時間工作, 回來說, 找不到啊!

我問, “你都做了什麼?”

“就是在網上投簡歷, 回饋不多。 ”

“你想轉型, 想不一樣的生活。

那在找工作時, 你做了什麼不一樣的事情呢?”

客戶不說話了。

2

遇到太多這樣的情況——明明自己都覺得不太合適的工作, 還來問, 要不要入職。 因為只有一個offer, 因為害怕——害怕沒有公司要我!

對, 很多人找工作, 一般只有一個Offer。

為什麼呢?就是有一個面試的話, 接下來的簡歷投遞就戛然而止。

如果你現在在找工作,可以建議你去讀讀《你的降落傘是什麼顏色的》,也請注意以下幾點:

1、找工作是一項工作,需要朝九晚五,而不是想起來就投。

因為是一項工作,就需要列個計畫。每天上做什麼,下午做什麼。一周工作5天,週末可休息。當這樣持續下來,你的Offer給的不是一個。

2,找工作需要時間。

一般工作時間越長的客戶,找工作的時間越長。要找到合適價值觀,合適職位,合適企業文化的,更需要時間。

一般找工作,1-3個月是很正常的。3-6個月,對資深人士也比較正常。

如果你想在1周內就找到,一般也就是遇到一個就去了,沒有什麼選擇。

正常情況下公司面試有初試,複試,而有的公司一天就搞定,因為著急要人。一般正常流程是2周,最終的結果也不能立刻出,需要綜合評估多個候選人,這樣3周就下去了。

如果你還有其他家的面試,這樣拿到2個offer至少也需要1個月的時間。如果因為其他原因,這個時間會更長。所以著急忙慌的你,連這個時間都不給,只能遇到一個著急找人的公司,進去後發現那不是自己想要的。

3,求職是一個數量累計的過程。

這個非常關鍵的,好工作需要在量中累計出來的。

這就像做銷售工作,再好的銷售,都需要量的累計。

假如我們做這樣的簡單數字推理:

如果你要進一家公司,手中有2個offer,你選擇一個1個offer,我們按照50%的面試成功率,那你要有2個複試,4個初試。

這樣2個Offer,你需要8個初試

多少份簡歷有一個初試呢?這個比率一般大於2,有的是10,有的是5,有的可能是20,這看你是海投還是精投。

如果我們選擇5的話,那你要投入40份簡歷,這包括是有目標的投遞。這些簡歷還不是你一天就能投遞的,因為找不到那麼多匹配的公司和職位去投。

這就得每天去搜集,每天投。這個戰線拉長了,也得1-2個月。

如果連這點時間都不給自己,就希望找到滿意的工作,那也太苛求了。

4,找工作也是一個對行業和職位調研的好機會。

很多人對外部的行業和職位並不瞭解,而找工作這段時間,是最好的資訊調研。

到一家公司面試,會讓你對行業和職位有更直觀的認識。如果你遇到一個能說的面試官,你都可以做個人物生涯訪談了。

之前有個客戶說,不知道房地產策劃是做什麼的,我說那你找個公司去面試一下。她恍然大悟,這是個很好的方式。

當你周邊都沒有任何資源提供幫助,最簡單的就是找個機會面試。

5、找工作的過程中付出的精力和時間越多,對這個選擇的承諾度越高。

因為前期時間和精力的付出,所以對結果的也不會輕易放棄。

很多人在一家公司,經過好幾輪面試,最後拿到Offer,會非常珍惜這個機會:一是投入多,二是經過層層的選撥,你是被挑選出來,說明你還是不錯的(至少給你這樣的暗示)。所以公司的人力資源部門,把招聘流程設計得更正規,更專業,有時候也會讓員工的流失率更低。

而很多人,幾個小時就拿到Offer,也沒有經歷其他家,入職後,一遇到不順心的,就可能打退堂鼓:之前很多家都沒嘗試的,也許有更合適的。而且這個面試成本低,自己投入的低,放棄也不可惜。”

這個過程,是不是和找物件有點類似:

愛情長跑好幾年,不是說分就分,拖拖拉拉,因為前期投入多,成本高。

而閃婚的,後面離婚率高。因為前面瞭解的少,成本也低。

而遇到一個公司,就急急忙忙去入職的,和現在大齡青年一樣,怕再遇不到合適的,於是有一個抓一個,結婚後不合適,再出來。

為什麼“怕“呢?對自己不自信,覺得自己找不到更好的。

明知不滿意,也強著說服自己去。實在堅持不下來,就撤了。

什麼樣的人可以在這條路上堅持呢?

堅信自己的價值,覺得自己可以找到更好的,並且積極行動!只是堅信,啥也不做,那也是盲目自信!

3

接下來說說上面這些客戶的後續:

客戶A因為內心力量弱,每一次還是這樣,想走出這個迴圈,需要點時間。

客戶B果斷辭職後,開始了新工作尋找。又面了一家,立刻給offer,客戶糾結。我們溝通後,B還是放棄,繼續尋找。幾個月後,B告訴我終於找到適合的,入職後感覺非常好。

我問她對這次找工作的感受。

她說:“只要有糾結的,那說明肯定有些不合適的。最好的辦法繼續找,找一個不讓你糾結,直接想入職的公司和職位!”

哈哈,她學了一課。

客戶C,一邊出差,一遍繼續投簡歷,非常疲憊,但堅持下來。一個月後,我們再溝通,她開心地說自己終於找到了。

“上次和你溝通,你說就得堅持找,直到你覺得滿意為止。於是我繼續,海投,一出差回來就面試。終於有一家合適的。他們看中潛力,更勝於經驗。!“

她也做了這樣的總結:

1、不輕易放棄

2、每家公司的需求不一樣,有的看中經驗,有的看中潛質。只有多投,才有機會。

對於客戶D,我把客戶C的經歷告訴她。她當時準備離開第二家小公司,這次希望好好地去求職。我們一起做了詳細的計畫。沒過多久,就有陸續面試。D先選中一家房地產公司,因為需要立刻有現金收入。但這次沒有放棄繼續投大公司。

幾周後,一個大公司給了面試機會。經過幾輪面試下來, 客戶終於拿到心儀的offer

“這家公司就像你上次給我做教練時,我想到的那個理想的公司。同事很Nice,各方面都正規,你該有的都會有,有自己獨立辦公的區域,上司也非常樂於幫助下屬。“

“我覺得你一開始就值得在這樣的公司工作,但對於你來說,似乎一定要千辛萬苦,受苦受累才能拿到。 ”

對於F,開始在面試前準備好寫幾個文案,作為作品,投遞給公司。而後有公司給F機會,但要讓她讓寫幾篇文章。她花了很久才寫出來,但自己也不是很滿意,於是來問我

:“我一直覺得自己文筆不錯,怎麼寫的東西一般,也很費力。是不是我對自己的看法有誤?“

“多久沒寫了。”

“3,4年了”。

“你去看看我的微信公眾號前幾篇文章,我都不忍看。現在越寫越有感覺。

3天不練就手生,3,4年不練那得有多生啊!“

F點頭,開解。

END

做好工作是一種能力,找工作也是一項能力,更是一場心理戰。

選擇很重要,請在這個過程中堅持,堅強-相信你值得更好的!

【往期好評文章】

姑娘,你不用那麼著急結婚!

職業規劃師成長系列1:即使你不相信自己,我依然堅定地相信你可以改變

職業規劃師解析:35歲,你的職場進行“減法”運算了嗎?

職業規劃師觀點:二三線城市職場女性創業之路如何走?

作者王虹,系中國職業規劃師、資深職業規劃導師。作為國內職業規劃的先行者,具有7年職業規劃個案諮詢經歷,累計諮詢近千餘案例。作者旅行9國,並參加美國和非洲18個月海外志願者項目,跨越美洲、非洲,對跨國文化有深入瞭解,具有豐富的人生經歷。通過職業規劃諮詢案例分享職場、自我探索、個人成長、實現夢想!

微信公眾號:

職業規劃師王虹(careerplanningecho)

瞭解更多,關注職業規劃師王虹 。

接下來的簡歷投遞就戛然而止。

如果你現在在找工作,可以建議你去讀讀《你的降落傘是什麼顏色的》,也請注意以下幾點:

1、找工作是一項工作,需要朝九晚五,而不是想起來就投。

因為是一項工作,就需要列個計畫。每天上做什麼,下午做什麼。一周工作5天,週末可休息。當這樣持續下來,你的Offer給的不是一個。

2,找工作需要時間。

一般工作時間越長的客戶,找工作的時間越長。要找到合適價值觀,合適職位,合適企業文化的,更需要時間。

一般找工作,1-3個月是很正常的。3-6個月,對資深人士也比較正常。

如果你想在1周內就找到,一般也就是遇到一個就去了,沒有什麼選擇。

正常情況下公司面試有初試,複試,而有的公司一天就搞定,因為著急要人。一般正常流程是2周,最終的結果也不能立刻出,需要綜合評估多個候選人,這樣3周就下去了。

如果你還有其他家的面試,這樣拿到2個offer至少也需要1個月的時間。如果因為其他原因,這個時間會更長。所以著急忙慌的你,連這個時間都不給,只能遇到一個著急找人的公司,進去後發現那不是自己想要的。

3,求職是一個數量累計的過程。

這個非常關鍵的,好工作需要在量中累計出來的。

這就像做銷售工作,再好的銷售,都需要量的累計。

假如我們做這樣的簡單數字推理:

如果你要進一家公司,手中有2個offer,你選擇一個1個offer,我們按照50%的面試成功率,那你要有2個複試,4個初試。

這樣2個Offer,你需要8個初試

多少份簡歷有一個初試呢?這個比率一般大於2,有的是10,有的是5,有的可能是20,這看你是海投還是精投。

如果我們選擇5的話,那你要投入40份簡歷,這包括是有目標的投遞。這些簡歷還不是你一天就能投遞的,因為找不到那麼多匹配的公司和職位去投。

這就得每天去搜集,每天投。這個戰線拉長了,也得1-2個月。

如果連這點時間都不給自己,就希望找到滿意的工作,那也太苛求了。

4,找工作也是一個對行業和職位調研的好機會。

很多人對外部的行業和職位並不瞭解,而找工作這段時間,是最好的資訊調研。

到一家公司面試,會讓你對行業和職位有更直觀的認識。如果你遇到一個能說的面試官,你都可以做個人物生涯訪談了。

之前有個客戶說,不知道房地產策劃是做什麼的,我說那你找個公司去面試一下。她恍然大悟,這是個很好的方式。

當你周邊都沒有任何資源提供幫助,最簡單的就是找個機會面試。

5、找工作的過程中付出的精力和時間越多,對這個選擇的承諾度越高。

因為前期時間和精力的付出,所以對結果的也不會輕易放棄。

很多人在一家公司,經過好幾輪面試,最後拿到Offer,會非常珍惜這個機會:一是投入多,二是經過層層的選撥,你是被挑選出來,說明你還是不錯的(至少給你這樣的暗示)。所以公司的人力資源部門,把招聘流程設計得更正規,更專業,有時候也會讓員工的流失率更低。

而很多人,幾個小時就拿到Offer,也沒有經歷其他家,入職後,一遇到不順心的,就可能打退堂鼓:之前很多家都沒嘗試的,也許有更合適的。而且這個面試成本低,自己投入的低,放棄也不可惜。”

這個過程,是不是和找物件有點類似:

愛情長跑好幾年,不是說分就分,拖拖拉拉,因為前期投入多,成本高。

而閃婚的,後面離婚率高。因為前面瞭解的少,成本也低。

而遇到一個公司,就急急忙忙去入職的,和現在大齡青年一樣,怕再遇不到合適的,於是有一個抓一個,結婚後不合適,再出來。

為什麼“怕“呢?對自己不自信,覺得自己找不到更好的。

明知不滿意,也強著說服自己去。實在堅持不下來,就撤了。

什麼樣的人可以在這條路上堅持呢?

堅信自己的價值,覺得自己可以找到更好的,並且積極行動!只是堅信,啥也不做,那也是盲目自信!

3

接下來說說上面這些客戶的後續:

客戶A因為內心力量弱,每一次還是這樣,想走出這個迴圈,需要點時間。

客戶B果斷辭職後,開始了新工作尋找。又面了一家,立刻給offer,客戶糾結。我們溝通後,B還是放棄,繼續尋找。幾個月後,B告訴我終於找到適合的,入職後感覺非常好。

我問她對這次找工作的感受。

她說:“只要有糾結的,那說明肯定有些不合適的。最好的辦法繼續找,找一個不讓你糾結,直接想入職的公司和職位!”

哈哈,她學了一課。

客戶C,一邊出差,一遍繼續投簡歷,非常疲憊,但堅持下來。一個月後,我們再溝通,她開心地說自己終於找到了。

“上次和你溝通,你說就得堅持找,直到你覺得滿意為止。於是我繼續,海投,一出差回來就面試。終於有一家合適的。他們看中潛力,更勝於經驗。!“

她也做了這樣的總結:

1、不輕易放棄

2、每家公司的需求不一樣,有的看中經驗,有的看中潛質。只有多投,才有機會。

對於客戶D,我把客戶C的經歷告訴她。她當時準備離開第二家小公司,這次希望好好地去求職。我們一起做了詳細的計畫。沒過多久,就有陸續面試。D先選中一家房地產公司,因為需要立刻有現金收入。但這次沒有放棄繼續投大公司。

幾周後,一個大公司給了面試機會。經過幾輪面試下來, 客戶終於拿到心儀的offer

“這家公司就像你上次給我做教練時,我想到的那個理想的公司。同事很Nice,各方面都正規,你該有的都會有,有自己獨立辦公的區域,上司也非常樂於幫助下屬。“

“我覺得你一開始就值得在這樣的公司工作,但對於你來說,似乎一定要千辛萬苦,受苦受累才能拿到。 ”

對於F,開始在面試前準備好寫幾個文案,作為作品,投遞給公司。而後有公司給F機會,但要讓她讓寫幾篇文章。她花了很久才寫出來,但自己也不是很滿意,於是來問我

:“我一直覺得自己文筆不錯,怎麼寫的東西一般,也很費力。是不是我對自己的看法有誤?“

“多久沒寫了。”

“3,4年了”。

“你去看看我的微信公眾號前幾篇文章,我都不忍看。現在越寫越有感覺。

3天不練就手生,3,4年不練那得有多生啊!“

F點頭,開解。

END

做好工作是一種能力,找工作也是一項能力,更是一場心理戰。

選擇很重要,請在這個過程中堅持,堅強-相信你值得更好的!

【往期好評文章】

姑娘,你不用那麼著急結婚!

職業規劃師成長系列1:即使你不相信自己,我依然堅定地相信你可以改變

職業規劃師解析:35歲,你的職場進行“減法”運算了嗎?

職業規劃師觀點:二三線城市職場女性創業之路如何走?

作者王虹,系中國職業規劃師、資深職業規劃導師。作為國內職業規劃的先行者,具有7年職業規劃個案諮詢經歷,累計諮詢近千餘案例。作者旅行9國,並參加美國和非洲18個月海外志願者項目,跨越美洲、非洲,對跨國文化有深入瞭解,具有豐富的人生經歷。通過職業規劃諮詢案例分享職場、自我探索、個人成長、實現夢想!

微信公眾號:

職業規劃師王虹(careerplanningecho)

瞭解更多,關注職業規劃師王虹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