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雷軍都不滿意!小米的新空調有戲嗎?

近日, 小米生態鏈企業智米科技發佈了“智米全直流變頻空調”, 在業界引起一陣轟動。 事實上, 早在兩年前小米便和美的牽手, 聯合推出“i青春智慧空調”, 但市場反響平平。 那麼, 此次的“智米全直流變頻空調”會不會繼續無疾而終呢?

完善“小米生態鏈”

雖然小米和美的聯合推出的“i青春智慧空調”沒能成為雷軍口中“年輕人的第一台空調”, 但是很明顯, 小米並未放棄進入空調行業的想法, 其此次聯手長虹推出“智米全直流變頻空調”就是想要再次攪動空調這一行業。

那麼, 小米為何在這個時候又要開始進軍空調行業?眾所周知, 前段時間, 雷軍在小米手機業務“誓師大會”上宣佈, 小米今年第二季度手機出貨量2?316萬台, 環比增長70%, 在OPPO、vivo, 以及華為的強大“氣場”下, 小米創造了季度手機出貨量的新紀錄, 實屬不易。 而今小米逆勢反彈, 是夯實其品牌優勢的好時機。

所以, 小米在今年迎來反彈的同時, 更需要乘勝追擊, 加強“小米生態鏈”的建設。

早在2013年的時候, 小米就啟動了“小米生態鏈”計畫, 預計在五年之內投資100家硬體創業公司, 隨著小米的產品由手機向筆記型電腦、電視機、路由器、電飯煲和空氣淨化器等諸多硬體產品的鋪開, 小米成了一家“電子百貨公司”, 將更多的硬體廠商與自己捆綁在一起。 這個時候的小米提出要做“科技界的無印良品”, 小米在2016年推出了“米家”品牌也是這個戰略的重要一環, 它幾乎涵蓋所有硬體周邊產品以及家用電器。

由此可知, 對小米來說, 它在空調行業佈局的最終目的還是在於完善其“小米生態鏈”的戰略佈局—以手機為中心, 做智慧家居的生態閉環。

強烈的試水意味

坦率地講, 小米在空調行業是沒有多少優勢的。 一方面, 空調產品對於很多家庭來說還算是一個“大件兒”, 更新頻率相當低。 而且使用者選擇空調產品時更看重品質, 所以這對空調產品的可靠性要求頗高。

繼續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 在未曾使用過的情況下選購空調產品, 消費者對空調產品的心裡預期源於兩個因素:品牌和口碑。 與手機市場類似, 市場佔有率最能直觀體現空調產品的品牌和口碑。 有資料顯示, 目前國內的空調行業, 格力以44%的市場佔有率位居榜首, 緊隨其後的是美的和海爾。

而另一方面, 格力、美的和海爾等傳統空調企業都有很強的技術壁壘優勢。 針對小米, 他們完全可以祭出專利大旗進行反擊,

比如說空調的核心元件空調壓縮機技術專利。 同時, 小米在空調產品的硬體供應鏈環節、核心技術和售後服務方面需要投入更多的資金、技術與人力, 這些對於小米來說都是當下需要解決的問題。 雖然“智米全直流變頻空調”是小米攜手長虹聯合推出, 但即便如此, 長虹與小米也只是合作關係。 小米自己本身並沒有核心技術, 找一個有核心技術的合作夥伴只能少走一點彎路, 卻不能補齊核心技術缺失的短板。

試錯失敗是常態

從大環境看, 空調行業近年來呈現出增長放緩的趨勢。 據悉, 2015年中國空調行業零售規模同比下降4.8%, 2016年整體來看增速也已經近乎停滯。

此外, 格力和美的雙寡頭佔據了近七成的空調市場份額。

因此進入空調行業的小米, 並沒有和格力、美的等行業大佬硬碰硬, 搶佔傳統空調市場份額, 而是選擇了更加細分的智慧空調市場。 如果成功, 則將成為其進一步在智慧家電領域開疆拓土的範本。

而且, 對於小米來說, 借力“小米”這一品牌的光環, 在不同的硬體領域都去試試反正也挺好。 畢竟, 這是輔業, 失敗了也不是多大的事兒。 事實上小米在多個硬體領域都有過失敗的嘗試, 如無人機。 總之, 只要小米手機主業不倒, 那麼其他領域的試錯失敗只是小事, 不足掛齒。

而如果輔業成功了呢?顯然可以為小米贏得更多的賽道與利潤增長點, 並且可以圓小米“品牌產品+零售”的垂直一體化模式的夢想。

目前看來, 在生產研發、技術專利和硬體供應鏈環節都缺失的小米,做空調產品基本是沒有勝算的。而真正風險在於,盲目擴張產品品類帶來的負面效應,可能會牽扯到小米原有核心產品的資金與技術投入,喪失戰略聚焦點。

在生產研發、技術專利和硬體供應鏈環節都缺失的小米,做空調產品基本是沒有勝算的。而真正風險在於,盲目擴張產品品類帶來的負面效應,可能會牽扯到小米原有核心產品的資金與技術投入,喪失戰略聚焦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