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謝家灣小學校長劉希婭:要站在離孩子最近的地方設計課程

重慶謝家灣小學校長劉希婭做客中國網《霞客》對話欄目

中國網3月30日訊我沉澱了他的苦, 只為你留下了香!每一個致力於改變的教育人, 在課改的路上, 或許都有過近似的體驗。 她說, 有孩子的地方, 所有的元素都是課程。 她提出“六年影響一生”的理念。

從家長反對, 轉而成為課改的參與者, 到孩子們流露出的自信、從容, 謝家灣小學實現了“紅梅花兒開, 朵朵放光彩”。 孩子的立場, 一生的堅守。 今天, 讓我們共同走近重慶謝家灣小學校長劉希婭, 聽聽她的教育哲學和課改路上的經驗分享。

Q中國網:您曾經說過,

每一個區域的教育、每一個團隊的教育或者每一位老師的教育都應該有自己的教育哲學甚至是人生哲學。 您能給大家分享一下重慶謝家灣小學的教育哲學是什麼嗎?

劉希婭:教育首先是以人為核心的。 謝家灣小學長期以來堅持的教育哲學就是“教育即影響”。 教育用一種潛移默化的、潤物無聲的方式去影響孩子們。 我們的辦學理念是“六年影響一生”, 也是在這個理念的引領下, 期待每一位孩子, 在每個環節中都能受到深刻的、持續的、積極的、終身的影響。

我們有句話是“紅梅花兒開、朵朵放光彩”, 謝家灣小學想給予每一個孩子個性化成長的空間、平臺、機會和機制。

全國人大代表、特級教師、重慶市九龍坡區謝家灣小學校長 劉希婭

Q中國網:您曾經說過課程的整合給我們帶來的不是感覺, 也不是簡單的加減, 而是一種滲透, 您覺得課程改革的基礎是什麼, 我們如何才能在這個過程中保持不變的初心呢?

劉希婭:課程改革也沒有一個猝然的變化, 它是對國家課程校本化逐步優化完善的過程,

所以不是說一個簡單的加減或者拼湊, 它是一個把國家課程結合地區實際, 結合我們的學校實際, 保障國家課程課標不降低的情況下, 你能夠去讓孩子們以最適合的方式接納, 然後以孩子們最熟悉或者說是利於他們去接觸的方式來呈現, 這個過程對我們來說一直在路上。

Q中國網:謝家灣小學的課程改革, 是可以複製的嗎?

劉希婭:我覺得任何教育都不應該複製, 因為教育首先是人受影響的過程。 因為每一個人都不一樣, 所以無論什麼樣都不應該複製, 但是我們在這些探索的過程中, 所積累的一些經驗或者是教訓, 我覺得是可以借鑒的。

職業規劃設計是分享和陪伴

Q中國網:聽說謝家灣小學的孩子們每年都要和老師和家長們一起填寫職業規劃,

為什麼要做這樣的設計呢?

劉希婭:這個我們已經堅持快十年了, 很多人覺得職業規劃對於低段的孩子特別是一年級孩子來說意義太小。 教育就是讓孩子們的自我認識和社會的大環境逐步地建立聯繫, 產生一些影響, 同時能夠讓他們能夠不斷地參與介入, 到最後改良這個社會的發展。

我認為, 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提升學生對整個社會行業職業的一種關注度。 假如有的孩子填寫了一個志願, 長大了要當老師, 那麼這一年檔案裡他填寫的就都是老師的作息時間、著裝, 言行舉止, 甚至還有老師很細小的一些問題。 當然隨著年齡的增大, 他的整個世界觀也會改變,

這個會讓孩子由“我”到“社會”之間建立一個非常緊密的聯繫。

Q中國網:關於什麼時候引導孩子樹立人生職業規劃是頗受爭議的, 有教育人認為如果在孩子很小的時候樹立這種人生的職業規劃, 會不會有一點狹隘, 比如有一些功利因素的引導?

劉希婭:首先, 這個時候我們不是給他規劃, 是啟發孩子, 或者說讓他自己去考慮他要做什麼, 這個規劃更多的是一種陪伴, 一種記錄, 也是一種引導。 孩子有可能三兩天就變了, 或者一兩個月就變了, 我覺得沒有關係, 關鍵是要引發孩子們去思考, 他將來做什麼和現在的關係, 這一點是很重要的。

中國的孩子有一個普遍的特點, 到了高考的時候, 都沒有想明白自己做什麼, 甚至有很多人工作了,都還沒有想明白自己做什麼,這也是我們在教育當中比較缺失的一個方面。我們只要不是給孩子規劃,就沒有狹隘之說。我們所做的就是分享,分享孩子們想做什麼,陪著他去思考、去觀察、去記錄,去改變,這是一個陪伴的過程。

什麼樣的教師是“名師”?

Q中國網:您一直堅持教育要摒棄功利,前不久儲朝暉老師發表了一篇《追求成為名師是歧途》的文章,文中說那些有責任感的教師要擺脫對名師的盲目追求,做一個實實在在的良師,對此您怎麼看呢?

劉希婭:我覺得不用去追求吧,名師可能是你在教育教學領域裡的一些實踐或者積累,到了一定程度之後,大家去對你的一種認可、慕名或者說關注,而這個過程是一個自然而然形成的過程。如果我們人為地去追求它,可能就有一點本末倒置了。讓孩子喜歡和接納的老師是很重要的,離孩子最近的老師在我心目中就是名師,就是好老師。

Q中國網:從事教育這麼多年,肯定有特別多的感受。您想對全國的教育人說些什麼呢?

劉希婭:我想對全國的教育人說,讓我們一如既往地愛教育,不要對教育失去耐心,要對教育充滿信心,讓我們通過對教育的作用而實現自己對於中國、對於社會、對於人類的作用。

甚至有很多人工作了,都還沒有想明白自己做什麼,這也是我們在教育當中比較缺失的一個方面。我們只要不是給孩子規劃,就沒有狹隘之說。我們所做的就是分享,分享孩子們想做什麼,陪著他去思考、去觀察、去記錄,去改變,這是一個陪伴的過程。

什麼樣的教師是“名師”?

Q中國網:您一直堅持教育要摒棄功利,前不久儲朝暉老師發表了一篇《追求成為名師是歧途》的文章,文中說那些有責任感的教師要擺脫對名師的盲目追求,做一個實實在在的良師,對此您怎麼看呢?

劉希婭:我覺得不用去追求吧,名師可能是你在教育教學領域裡的一些實踐或者積累,到了一定程度之後,大家去對你的一種認可、慕名或者說關注,而這個過程是一個自然而然形成的過程。如果我們人為地去追求它,可能就有一點本末倒置了。讓孩子喜歡和接納的老師是很重要的,離孩子最近的老師在我心目中就是名師,就是好老師。

Q中國網:從事教育這麼多年,肯定有特別多的感受。您想對全國的教育人說些什麼呢?

劉希婭:我想對全國的教育人說,讓我們一如既往地愛教育,不要對教育失去耐心,要對教育充滿信心,讓我們通過對教育的作用而實現自己對於中國、對於社會、對於人類的作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