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魯班:我要為“理工男”正名!

古時候就有“萬般皆下品, 唯有讀書高”, 讀書人就算兩袖清風, 也不願從事別的行業。

延續到現在, 學子的束縛仍在繼續, 讀文科賺不到錢,

讀理科又哄不了女朋友的歡心。

其實孩子的世界不該被“現在要讀什麼”和“以後該做什麼”框住。

春秋時期的魯班算得上是廣大理工生的祖師爺了, 他對孩子只有兩個要求:勤奮、吃苦。

理工男帶你扛住世界

魯班出身于世代工匠的家庭。 他從小就跟隨家裡人參加過許多土木建築工程勞動, 逐漸掌握了生產勞動的技能, 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作為理工男, 他的“理工”知識, 不是閉門造車, 而是建立于社會人文體驗上, 從小就置身于豐富的實踐之中。

而他每一件工具的發明, 都是在生產實踐中得到啟發, 經過反復研究、試驗出來的。

前段時間天才程式師蘇享茂被毒妻逼死的新聞上了頭條, 很多人在不斷歎息的同時評價多為【情商低】, 這也引出了理工生的短板, 他們整天泡實驗室, 在表達情感上以及對人性的瞭解上不及文科生。

其實教育的本質並不是為了讓每個人成才, 而是讓孩子能夠“成人”。

魯班在教育孩子的時候, 讓孩子自己選擇要做的事情。 兒子先後選擇的了種地、織布、木匠的工作,

魯班都尊重他的選擇。

當兒子經歷挫折, 以各種理由想放棄時, 魯班終於站了出來, 拿出一箱子被自己磨壞了的斧頭, 嚴肅的對兒子說:“我都磨損了整整一箱的斧子, 你連一把都沒磨損就想不幹了嗎?”

魯班有著慈父形象, 也有著他的底線和原則。 讓孩子懂得了:一個人志向“多”, 不要緊, 但要勤奮、受得了苦, 這便是做人做事該有的態度。

魯班的愛≠包辦, 他給了孩子面對挫折的機會。

縱觀歷史名人, 多是在挫折中越戰越勇。

林肯的一生:22歲時, 競選縣議員失敗;23歲時, 戀人去世;24歲時, 精神幾乎崩潰;26歲時, 競選州議員又失敗;30歲時, 競選國會議員還是失敗……

但正是這無數次的挫折, 造就了他輝煌的成就。

除了學業, 孩子的一生還會遇到很多父母包辦不了的挫折, 只有讓孩子獨立面對一切, 才能讓孩子真正扛住世界。

所有的職業 都是上品

歷史上徽州的木匠名聲在外, 但是現在也面臨著傳統的手藝後繼乏人。

經過政府搭台後, 創辦了魯班木工學校。

今天, 學校的“匠士學位”越來越受到社會普遍認可。

其實, 能為社會貢獻價值的職業, 不該有高低之分。

魯班教子, 從沒有給孩子灌輸職業的好壞, 在他看來種地有飯吃, 織布有衣服穿, 而做木匠有房子住。

放在現在也是一樣的道理, 孩子將來成就如何, 現在想或急都沒有用。

只要孩子懂得盡自己的能力去做,做到哪裡是哪裡,於社會總會有價值和貢獻。

在這樣的教育下長大的孩子,無論在何種境遇下,都能夠獲得內在的快樂。

只要孩子懂得盡自己的能力去做,做到哪裡是哪裡,於社會總會有價值和貢獻。

在這樣的教育下長大的孩子,無論在何種境遇下,都能夠獲得內在的快樂。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