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鐵路捅山工:行走在懸崖峭壁上的“蜘蛛人”

新華社鄭州3月30日新媒體專電可能連大多數鐵路職工都不知道, 在鐵路系統裡還有一群被稱為“捅山工”的人。 其實在太行山區, 鐵路上有這麼一群人, 他們長年累月奮戰在懸崖絕壁之上, 揮動著手中的鋼釺, 把那些威脅鐵路行車安全的危石消弭於無形。 在太行山深處, 懸崖峭壁做背景的掩映下, “捅山工”們上演著讓人歎為觀止的“絕壁之舞”。

近日, 記者跟著鄭州鐵路局月山工務段的一群捅山工, 走進太行山深處, 親眼目睹了他們“行走”在懸崖峭壁間、充滿驚險和艱辛的捅山過程。

鄭州鐵路局月山工務段管轄的太(原)焦(作)鐵路, 是晉煤外運的重要通道。 鐵路有100多公里穿越豫晉交界的太行大峽谷, 這裡依山傍溝, 橋隧相連, 地勢複雜。 特別是沿鐵路的山體多為石灰岩結構, 山上的石頭風化後, 經風吹雨淋, 時常會掉到鐵路上, 一旦被火車撞上, 後果不堪設想。

“為確保火車安全行駛,我們每年要對100多個山頭進行檢查, 組織‘捅山’30多次。 ”鄭州鐵路局月山工務段橋隧車間主任趙雲說, 在巡查山體過程中, 他們標注好須清理的危石後, 會向鐵路上級部門彙報作業需求, 這段作業時間叫做“天窗”點, 一般是兩個小時。

太陽還沒有驅散淩晨的霧氣, 記者跟著他們的工程車在彎彎繞繞的盤山路上行駛, 6點半到達了捅山地點附近。 雖然已經是初春, 但是山裡的氣溫還很低, 捅山隊員們穿著並不厚重的衣服, 將大錘、鋼釺、撬棍、安全繩、安全樁等工具扛在身上, 隨時準備出發。 鄭州車輛段月山橋隧車間主任趙雲看著兩趟列車順利駛走, 用無線呼叫機確認施工時間後, 招呼隊員們開工。

“山上沒有路, 大家要用鐮刀砍掉荊棘, 雙手扒開雜草, 抬著繩索, 背著沉重的工具, 先從陡峭的山坡登上山頂, 再從懸崖上吊下來作業。 ”鄭州鐵路局月山工務段橋隧機械化班組工長李金武說。

隊伍一行十幾人, 各自分工明確。 一隊人在懸崖上作業, 剩下一隊人在山下指揮。

隊員爬上山崖後, 在靠近絕壁的位置, 將兩根細長的鋼釺釘入地下, 這被稱為“安全樁”。

工長李金武、班長胡軍和27歲的“小牛犢”張磊是這天撬危石的主力。 胡軍和張磊系著安全帶和安全繩, 一點一點往十幾米的峭壁下方移動, 幾乎懸空著撬石頭。 胡軍所處的山坡岩石較硬, 為了找准角度用力, 他不時朝山上的李金武喊:“往下來點兒!”安全繩就會松一截。 在放繩的瞬間胡軍迅速往下一跳找到下腳處, 想辦法使自己保持平衡。 一旦反應不及時, 整個人就會被吊在空中打轉甚至撞到峭壁, 十分危險。

“今天的崖壁還好, 是90度角的, 有時我們要翻越一塊巨大的凸起岩石, 鑽到下面的崖壁下工作, 連個立足點都沒有,

危險極了。 ”胡軍告訴記者, “‘天窗’點的時間往往比較緊張, 為了節省時間, 在清理危石的中途是不能換人的, 這對體力和耐力的要求很高。 ”

兩個小時的 “天窗”點轉眼就要結束, 懸崖上叮叮噹當的敲擊聲也漸漸停歇, 胡軍開始準備回到山頂。 隨著對講機裡傳來或緊或松、或快或慢的指令, 負責拉安全繩的工友小心翼翼地做出相應配合的動作。

“懸吊在空中看似危險, 但我們的安全是很有保障的。 我們的工作能為列車運行消除危石隱患, 保證線路暢通, 這一點就讓我們很有成就感。 ”剛登上山頂的胡軍邊收拾工具邊對記者說, “‘捅山’像是免費的攀岩, 一心一意地做好自己的工作讓我很快樂。 ”說到這裡, 胡軍望著他的工友們憨憨地笑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