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本草漫思|您所不知道的關於《本草綱目》的真相

摘要 :

李時珍與《本草綱目》婦孺皆知, 但是關於《本草綱目》的一些真相, 您未必知道:歷代醫書汗牛充棟, 《本草綱目》非學醫的必讀書;以黃元禦、陳修園為代表的清代醫家給了《本草綱目》差評;《本草綱目》出名與近代以來廢醫存藥的思想分不開;《本草綱目》藏有寶藏,

需要發掘, 但不要以“取其精華, 去其糟粕”的名義毀壞其中的“和氏璧”。

近日, 網易新聞網在轉載微信公眾號“鳳凰WEEKLY”《要不是看了〈本草綱目〉, 我還真以為李時珍是醫生呢》一文時, 將標題改成了《史上最重口醫書:〈本草綱目〉裡, 滿目屎尿精血》, 用誇大負面的標題調侃《本草綱目》, 博取眼球, 誤導了大眾。 《中國中醫藥報》也刊發相關文章予以反擊。 作為中醫人, 信中醫、愛中醫、奉獻中醫是必須的, 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 需要愛, 但不能溺愛, 對待《本草綱目》要讓大家知道真相, 而不是喊著《本草綱目》就是好!就是好!就是好!

一、《本草綱目》非學醫的必讀書

歷代醫書汗牛充棟, 這是我們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 學醫必須讀書, 一個人終其一生讀完所有的醫學書籍, 一是沒有可能, 二是沒有必要, 因此, 讀醫書必須要有選擇。 現在公認的讀書方法有兩種:一是由淺入深, 先讀背《醫學三字經》《藥性賦》《湯頭歌訣》《瀕湖脈學》等淺顯讀物以入門, 始則易, 提高則難;二是先精讀《黃帝內經》《難經》《神農本草經》《傷寒論》《金匱要略》等經典著作, 入門雖難, 但一旦讀熟後, 就會有“會當淩絕頂, 一覽眾山小”之體驗, 再博覽後世醫家之作, 就會輕車駕熟, 而且能做到“精鑒確實”(見徐大椿《醫學源流論·醫非人人可學論》), 由博返約。

學醫必讀本草, 但歷代的本草著作也非常多,

這從《全國中醫圖書聯合目錄》第155頁至207頁可以看出, 因此讀本草著作也須有選擇。 從學術地位上講, 《神農本草經》是經典, 是必讀的, 而《本草綱目》內容太雜, 不是經典, 不是必讀的。 從臨證的角度看, 《本草崇原》《本經疏證》《本草思辨錄》乃至《醫學衷中參西錄》之“藥物篇”實用價值高, 被許多杏林大師推薦。 從讀書的效價比分析, 李時珍歷時27年著成《本草綱目》, 即使我們花10年甚至更多時間讀《本草綱目》, 也很難讀出名堂來, 正如清代張秉成在給《本草便讀》寫自序時言“但初學人讀之, 一如望洋觀海, 即窮經皓首, 亦無所折衷”。 當今從事中醫臨床工作的, 認真細緻閱讀《本草綱目》的極少, 反倒是是那些從事中醫文獻研究的, 如德國中醫史學家文樹德教授、鄭金生研究員、張志斌研究員等,
在《本草綱目》上花費了很多時間與精力。 《本草綱目》對於大多數中醫人, 其作用就相當於《新華字典》《現代漢語大詞典》, 起到工具書的作用。

二、對《本草綱目》兩種截然不同的評價

對《本草綱目》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評價:

達爾文在《人類的由來及性選擇》認為《本草綱目》是“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

科學史家李約瑟博士在《中國科學技術史》評價:“無疑地, 明朝最偉大的科學成就就是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李時珍在和伽利略——凡薩利烏斯的科學運動完全隔離的情況下能在科學上獲得如此輝煌的成就, 這對任何人來都是難能可貴的。 ”

黃元禦在《長沙藥解·自序》言:“近古以來, 李時珍作《綱目》, 搜羅浩衍, 援引該洽, 備牛扁狗骨之木, 列雞頭鴨腳趾草, 采神經怪牒以炫其奇, 征野史稗官以著其富。 紀載博矣, 而醜謬不經。 ”在《玉楸藥解·自敘》言:“明時李時珍修《綱目》, 博引庸工訛謬之論, 雜以小說稗官、仙經梵志, 荒唐無稽, 背馳聖明作述之義幾千里矣!”

陳修園在《神農本草經讀·凡例》言:“最陋是李時珍《綱目》, 泛引雜說而無當”,在“人參”條下言:“李時珍《本草綱目》尤為雜遝,學者必于此等書焚去,方可與言醫道”,並把《本經》遭受冷落的罪過,都歸咎與李時珍,“自時珍之《綱目》盛行,而神農之《本草經》遂廢”。

根據以上引文很容易得出結論,以達爾文、李約瑟為代表的外國人給了《本草綱目》好評,而以黃元禦、陳修園為代表的醫家給了《本草綱目》差評,簡直快要罵娘了!

三、《本草綱目》出名與近代以來廢醫存藥的思想分不開

如果問,中國古代哪位醫學家及其著作知曉率最高?不用做社會調查,答案就是李時珍與《本草綱目》婦孺皆知,華佗也家喻戶曉,但是華佗沒有醫學著作流傳下來。記得筆者讀小學時,有一篇語文課文講的就是李時珍跋山涉水采藥,歷盡千辛萬苦,終於著成《本草綱目》。由於李時珍及《本草綱目》太出名了,所以在文革期間,出現了“李時珍同志來了沒有?”“請李時珍同志站起來!”這樣的笑話。

鴉片戰爭後,中國人被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嚇怕了,從天朝大國的夢中驚醒,許多仁人志士認識到只有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才能救國救民,只有破除中國傳統文化才能啟蒙人們的思想。醫學與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隨著西方現代醫學逐漸傳入中國,民族虛無主義開始盛行,許多知識份子以現代醫學為標準,認為中醫仍未擺脫“巫”,所以批判中醫成為潮流。不過一些事實,如陸仲安用大劑量黃芪的湯藥治癒了胡適的糖尿病,讓他們意識到中藥還是可以治病的,但仍主張摒棄陰陽五行學說,於是廢醫存藥的思想就產生了,並一直影響到今天。代表人物有俞越、嚴複、梁啟超、胡適、傅斯年、魯迅、郭沫若等人。由於魯迅在近代思想界的影響很大,郭沫若建國後在科技界、文化界的地位很高,加上他們年青時都曾在日本學過現代醫學,所以二人對《本草綱目》的評價成為了主流,這也是李時珍的事蹟能搬上小學課本上的原因。

“中醫不過是一種有意無意的騙子”常作為現代反中醫人士引用之言。魯迅撰文,認為《黃帝內經》《洗冤錄》是胡說八道,一文不值(見《華蓋集·忽然想到》),卻對《本草綱目》情有獨鍾,在《經驗》(見《南腔北調集》)一文,魯迅說:

古人所傳授下來的經驗,有些實在是極可寶貴的,因為它曾經費去許多犧牲,而留給後人很大的益處。偶然翻翻《本草綱目》,不禁想起了這一點。這一部書,是很普通的書,但裡面卻含有豐富的寶藏。自然,捕風捉影的記載,也是在所不免的,然而大部分的藥品的功用,卻由歷久的經驗,這才能夠知道到這程度,而尤其驚人的是關於毒藥的敘述……大約古人一有病,最初只好這樣嘗一點,那樣嘗一點,吃了毒的就死,吃了不相干的就無效,有的竟吃到了對證的就好起來,於是知道這是對於某一種病痛的藥。這樣累積下去,乃有草創的紀錄,後來漸成為龐大的書,如《本草綱目》就是。

《鳳凰週刊》的文章“郭沫若欽定了,李時珍是民族偉人”一節倒是沒有說假話,也是沒有被反駁的部分。郭沫若人為地拔高了李時珍與《本草綱目》的地位:如把李時珍尊為“醫中之聖”,這不符合唯物主義歷史觀,眾所周知“醫聖”是專屬張仲景的,直至今天仲景書仍被學醫的人奉為圭臬,仲景方仍是臨床常用之方,“垂方法,立津梁”,仲景“醫聖”的地位是經過漫長歲月的驗證與選擇,具有歷史必然性,直到1589年方有執在《傷寒論條辨》“稱仲景曰聖”;評價《本草綱目》“集中國藥學之大成,《本草綱目》乃1892種藥物說明,廣羅博采,曾費30年之殫精,造福生死,使多少人延年活命”,前面說的是事實,“使多少人延年活命”就得打個問號,沒有幾個臨床醫生認真讀過,如何用《本草綱目》來濟世活人呢?您知道哪首方劑是李時珍自創的嗎?反正我是不知道。

中國人素有崇洋媚外的習氣,外國人對《本草綱目》評價高,中國人不假思索就說好,估計郭沫若先生也從沒認真讀過《本草綱目》,看了李約瑟博士的評價就即興發揮。中國知識份子大抵都是“萬能專家”,喜歡在自己不熟悉的領域發表“高見”,蒲鶴年《丁肇中的“無知”與何祚庥的“無所不知”》一文就很能說明問題。“我是寧死不請教中醫的,因為我覺得若不如此便對不住我所受的教育”,一個不相信中醫的大師,他對李時珍與《本草綱目》的評價肯定是欠妥的。

經過廢醫存藥者的鼓吹,李時珍與《本草綱目》出名了,這也給老百姓造成了對中醫的誤解,如中醫是用藥來治病的,什麼病就用什麼藥,事實上,中醫是要在中醫理論指導下用方來治病的,儘管方是由藥組成的。

四、《本草綱目》藏有寶藏,需要發掘

毛主席指示:“中國醫藥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應當努力發掘,加以提高。”

王世貞作序時言讀《本草綱目》“如入金穀之園,種色奪目;如登龍君之宮,寶藏悉陳;如對冰壺玉鑒,毛髮可指數也”。雖然筆者沒有讀過《本草綱目》,但是《本草綱目》藏有寶是肯定的,我們應當響應毛主席的號召,古為今用。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成為包括中醫在內的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態度。問題是,精華與糟粕,並不是涇渭分明,而是盤根錯節。陳亦人教授在其著作《<傷寒論>求是》前言時說“今天認為‘是’,明天又未定‘是’”。同理,今天認為是糟粕,明天可能認為是精華。歷史上卞和獻玉的過程就充滿戲劇性,琢玉能手卞和在荊山得到一塊璞玉,想獻給楚王。楚厲王、楚武王先後聽信玉工的意見,都認為只是一塊普通的石頭,先後砍了卞和的左腳與右腳。卞和後來又獻給了楚文王,最終才認定是一塊稀世珍寶。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只是原則,而原則的東西向來缺乏可操作性,就像中國政法大學李德順教授所言,“不像處理‘爛掉一塊的蘋果’那麼簡單”。我們千萬不能打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旗子,卻幹了毀壞中醫藥裡的“和氏璧”的勾當。對於像《傷寒論》裡的“燒褌散”與《本草綱目》收載的“重口味”的藥物與方劑,我們不能輕易否定,更不能一刪了之。

末了,筆者想說的是,中醫人要加強對大眾的中醫科普工作,讓大家知道,除了《本草綱目》,李時珍還有《瀕湖脈學》《奇經八脈考》《脈訣考證》等醫學著作傳世;除了李時珍,中國歷朝歷代的醫學大家還有張仲景、孫思邈、錢仲陽、李東垣、張景岳、葉天士、傅青主、鄭欽安、張錫純、蒲輔周、朱良春……他們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專欄作者

姚文軒,男,中醫執業醫師,中醫碩士研究生,先後畢業于成都中醫藥大學、山東中醫藥大學。

| 本文為中醫家特約專欄作者原創文稿,轉載請注明出處。

| 投稿郵箱:bianjibu@zhongyijia.com.cn

推薦下載:全新中醫家3.3.2。五十萬中醫人專屬軟體,只專注中醫領域。【社區】以醫會友,廣交天下同道。【工作室】助力中醫打造個人品牌,提升醫患互動,創建自己的工作室。【會議服務】全國中醫會議培訓隨時報名,輕鬆加入中醫名師互動圈。下載地址:http://www.zhongyijia.com.cn/down

泛引雜說而無當”,在“人參”條下言:“李時珍《本草綱目》尤為雜遝,學者必于此等書焚去,方可與言醫道”,並把《本經》遭受冷落的罪過,都歸咎與李時珍,“自時珍之《綱目》盛行,而神農之《本草經》遂廢”。

根據以上引文很容易得出結論,以達爾文、李約瑟為代表的外國人給了《本草綱目》好評,而以黃元禦、陳修園為代表的醫家給了《本草綱目》差評,簡直快要罵娘了!

三、《本草綱目》出名與近代以來廢醫存藥的思想分不開

如果問,中國古代哪位醫學家及其著作知曉率最高?不用做社會調查,答案就是李時珍與《本草綱目》婦孺皆知,華佗也家喻戶曉,但是華佗沒有醫學著作流傳下來。記得筆者讀小學時,有一篇語文課文講的就是李時珍跋山涉水采藥,歷盡千辛萬苦,終於著成《本草綱目》。由於李時珍及《本草綱目》太出名了,所以在文革期間,出現了“李時珍同志來了沒有?”“請李時珍同志站起來!”這樣的笑話。

鴉片戰爭後,中國人被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嚇怕了,從天朝大國的夢中驚醒,許多仁人志士認識到只有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才能救國救民,只有破除中國傳統文化才能啟蒙人們的思想。醫學與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隨著西方現代醫學逐漸傳入中國,民族虛無主義開始盛行,許多知識份子以現代醫學為標準,認為中醫仍未擺脫“巫”,所以批判中醫成為潮流。不過一些事實,如陸仲安用大劑量黃芪的湯藥治癒了胡適的糖尿病,讓他們意識到中藥還是可以治病的,但仍主張摒棄陰陽五行學說,於是廢醫存藥的思想就產生了,並一直影響到今天。代表人物有俞越、嚴複、梁啟超、胡適、傅斯年、魯迅、郭沫若等人。由於魯迅在近代思想界的影響很大,郭沫若建國後在科技界、文化界的地位很高,加上他們年青時都曾在日本學過現代醫學,所以二人對《本草綱目》的評價成為了主流,這也是李時珍的事蹟能搬上小學課本上的原因。

“中醫不過是一種有意無意的騙子”常作為現代反中醫人士引用之言。魯迅撰文,認為《黃帝內經》《洗冤錄》是胡說八道,一文不值(見《華蓋集·忽然想到》),卻對《本草綱目》情有獨鍾,在《經驗》(見《南腔北調集》)一文,魯迅說:

古人所傳授下來的經驗,有些實在是極可寶貴的,因為它曾經費去許多犧牲,而留給後人很大的益處。偶然翻翻《本草綱目》,不禁想起了這一點。這一部書,是很普通的書,但裡面卻含有豐富的寶藏。自然,捕風捉影的記載,也是在所不免的,然而大部分的藥品的功用,卻由歷久的經驗,這才能夠知道到這程度,而尤其驚人的是關於毒藥的敘述……大約古人一有病,最初只好這樣嘗一點,那樣嘗一點,吃了毒的就死,吃了不相干的就無效,有的竟吃到了對證的就好起來,於是知道這是對於某一種病痛的藥。這樣累積下去,乃有草創的紀錄,後來漸成為龐大的書,如《本草綱目》就是。

《鳳凰週刊》的文章“郭沫若欽定了,李時珍是民族偉人”一節倒是沒有說假話,也是沒有被反駁的部分。郭沫若人為地拔高了李時珍與《本草綱目》的地位:如把李時珍尊為“醫中之聖”,這不符合唯物主義歷史觀,眾所周知“醫聖”是專屬張仲景的,直至今天仲景書仍被學醫的人奉為圭臬,仲景方仍是臨床常用之方,“垂方法,立津梁”,仲景“醫聖”的地位是經過漫長歲月的驗證與選擇,具有歷史必然性,直到1589年方有執在《傷寒論條辨》“稱仲景曰聖”;評價《本草綱目》“集中國藥學之大成,《本草綱目》乃1892種藥物說明,廣羅博采,曾費30年之殫精,造福生死,使多少人延年活命”,前面說的是事實,“使多少人延年活命”就得打個問號,沒有幾個臨床醫生認真讀過,如何用《本草綱目》來濟世活人呢?您知道哪首方劑是李時珍自創的嗎?反正我是不知道。

中國人素有崇洋媚外的習氣,外國人對《本草綱目》評價高,中國人不假思索就說好,估計郭沫若先生也從沒認真讀過《本草綱目》,看了李約瑟博士的評價就即興發揮。中國知識份子大抵都是“萬能專家”,喜歡在自己不熟悉的領域發表“高見”,蒲鶴年《丁肇中的“無知”與何祚庥的“無所不知”》一文就很能說明問題。“我是寧死不請教中醫的,因為我覺得若不如此便對不住我所受的教育”,一個不相信中醫的大師,他對李時珍與《本草綱目》的評價肯定是欠妥的。

經過廢醫存藥者的鼓吹,李時珍與《本草綱目》出名了,這也給老百姓造成了對中醫的誤解,如中醫是用藥來治病的,什麼病就用什麼藥,事實上,中醫是要在中醫理論指導下用方來治病的,儘管方是由藥組成的。

四、《本草綱目》藏有寶藏,需要發掘

毛主席指示:“中國醫藥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應當努力發掘,加以提高。”

王世貞作序時言讀《本草綱目》“如入金穀之園,種色奪目;如登龍君之宮,寶藏悉陳;如對冰壺玉鑒,毛髮可指數也”。雖然筆者沒有讀過《本草綱目》,但是《本草綱目》藏有寶是肯定的,我們應當響應毛主席的號召,古為今用。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成為包括中醫在內的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態度。問題是,精華與糟粕,並不是涇渭分明,而是盤根錯節。陳亦人教授在其著作《<傷寒論>求是》前言時說“今天認為‘是’,明天又未定‘是’”。同理,今天認為是糟粕,明天可能認為是精華。歷史上卞和獻玉的過程就充滿戲劇性,琢玉能手卞和在荊山得到一塊璞玉,想獻給楚王。楚厲王、楚武王先後聽信玉工的意見,都認為只是一塊普通的石頭,先後砍了卞和的左腳與右腳。卞和後來又獻給了楚文王,最終才認定是一塊稀世珍寶。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只是原則,而原則的東西向來缺乏可操作性,就像中國政法大學李德順教授所言,“不像處理‘爛掉一塊的蘋果’那麼簡單”。我們千萬不能打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旗子,卻幹了毀壞中醫藥裡的“和氏璧”的勾當。對於像《傷寒論》裡的“燒褌散”與《本草綱目》收載的“重口味”的藥物與方劑,我們不能輕易否定,更不能一刪了之。

末了,筆者想說的是,中醫人要加強對大眾的中醫科普工作,讓大家知道,除了《本草綱目》,李時珍還有《瀕湖脈學》《奇經八脈考》《脈訣考證》等醫學著作傳世;除了李時珍,中國歷朝歷代的醫學大家還有張仲景、孫思邈、錢仲陽、李東垣、張景岳、葉天士、傅青主、鄭欽安、張錫純、蒲輔周、朱良春……他們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專欄作者

姚文軒,男,中醫執業醫師,中醫碩士研究生,先後畢業于成都中醫藥大學、山東中醫藥大學。

| 本文為中醫家特約專欄作者原創文稿,轉載請注明出處。

| 投稿郵箱:bianjibu@zhongyijia.com.cn

推薦下載:全新中醫家3.3.2。五十萬中醫人專屬軟體,只專注中醫領域。【社區】以醫會友,廣交天下同道。【工作室】助力中醫打造個人品牌,提升醫患互動,創建自己的工作室。【會議服務】全國中醫會議培訓隨時報名,輕鬆加入中醫名師互動圈。下載地址:http://www.zhongyijia.com.cn/down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