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讓科技館來到你我身邊

讓科技館來到你我身邊

說起科技館大家並不陌生, 而中國特色現代科技館體系則是一項系統工程。 即:以實體科技館為龍頭和依託, 統籌流動科技館、科普大篷車、農村中學科技館、數位科技館的建設與發展, 並通過提供資源和技術服務, 輻射帶動其他基層公共科普服務設施和社會機構科普工作的發展, 使公共科普服務覆蓋全國各地區、各層次人群。

實體科技館是公共科普服務最為集中的陣地。 黨的十八大以來, 我國的實體科技館建設進入新的高潮。 截至2016年底, 全國已建成基本符合科技館建設標準的科技館總數達到169座。

2015年, 全國科技館館內接待觀眾總數超過4300萬人次, 比2010年的2100萬人次增長了一倍多。 科技館已成為全國各類博物館中觀眾總量和平均觀眾量最多的場館。 在政策保障下, 全國各地科技館圍繞航空航太、人工智慧、公共健康等主題, 有選擇地逐步更新實體館展廳展區。 5年來, 全國各科技館不斷拓展展覽教育活動模式, 整合各項教育資源, 面向公眾推出科學表演、科學實驗、科學講堂、科普劇、夏令營等一大批精品活動。

中國更廣大中小城鎮和農村地區的科普服務, 需要由流動科技館、科普大篷車等流動科普設施來承擔。 流動科技館專案自2011年試點運行以來, 將縣城裡的老百姓帶入生動活潑的科學“課堂”。

近年來, 流動科技館完成“四年基本覆蓋縣(市)”的預期目標。 截至2016年12月, 已累計向全國製作配發展覽295套, 巡展1747個縣級行政區, 受益人數總計6757萬人次, 其中中小學生參觀比例占90%以上, 全國貧困縣覆蓋率達80%。

科普大篷車是“科普輕騎兵”, 該專案是以鄉鎮中小學生和農村居民為主要服務物件的巡迴展覽, 通過特製的運輸車和車載展品在鄉鎮、農村開展流動式科普服務。 2013年至2017年7月, 科普大篷車累計行駛里程約1412萬公里, 相當於繞地球356圈, 開展活動約9萬次, 受益人數近8196萬人次。

為適應公眾需求和科技發展, 中國特色現代科技館體系不斷拓展其內涵與外延。 2012年8月啟動的農村中學科技館公益專案, 由中國科技館發展基金會實施,

進一步解決科普“最後一公里”問題。 農村中學科技館專案迄今在29個省(區、市)建立293所中學科技館, 受益青少年達137萬人次, 累計使用捐贈資金3500萬元。 2016年開始探索將虛擬實境等高新科技引入中國特色現代科技館體系建設, 豐富科普展示內容和手段。 目前優選59個重點項目, 通過虛擬實境技術進行展示, 航母體驗等重點專案已在中國科技館落地。 下一階段將面向全國各地科技館推廣VR專案, 進一步增強科技館的體驗性和互動性。 2017年6月22日, 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復同意中國科協成立全國科普服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這是科普行業成立的第一個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將對科技館等科普事業和產業的發展發揮重要的指導和規範作用。

展望未來, 中國特色現代科技館體系將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 緊緊依靠廣大科技工作者、密切關注科技發展成就, 著力提升展覽展品研發能力、展教活動組織能力和科普資源集散共用能力, 助力全民科學素質提升, 服務創新驅動發展, 為建成世界科技強國,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貢獻更大的力量。

(作者:殷皓, 系中國科技館館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