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你真的知道如何滿足客戶需求嗎?

幾乎每家企業都會去研究客戶需求, 同時每家企業都會對員工說, 滿足客戶需求就是我們的目標。 這句話本身沒有任何問題, 問題在於我們的企業真的知道如何滿足客戶的需求嗎?

我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一句話“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我們的很多企業就經常犯這樣的錯誤。 道理大家都懂, 只是在處理實際問題的過程中, 很多人卻無法正確的把握。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才能做到呢?或許下面的兩個小故事能給您一點啟發。

一條街上有三個水果店。

一天, 有位老太太來到第一家店裡, 問:“有李子賣嗎?”

店主見有生意, 馬上迎上前說:

“老太太, 買李子啊?您看我這李子又大又甜, 還剛進回來, 新鮮得很呢!”

沒想到老太太一聽, 竟扭頭走了。

店主納悶著, 哎, 奇怪啊, 我哪裡不對得罪老太太了?

老太太接著來到第二家水果店, 同樣問:“有李子賣嗎?”

第二位店主馬上迎上前說:“老太太, 您要買李子啊?”

“啊”老太太應道。

“我這裡李子有酸的, 也有甜的, 那您是想買酸的還是想買甜的?”

“我想買一斤酸李子”

於是老太太買了一斤酸李子就回去了。

第二天, 老太太來到第三家水果店, 同樣問:“有李子賣嗎?”

第三位店主馬上迎上前同樣問說:“老太太, 您要買李子啊?”

“啊”老太太應道;

“我這裡李子有酸的, 也有甜的, 那您是想買酸的還是想買甜的?”。

“我想買一斤酸李子”

與前一天在第二家店裡發生的一幕一樣;但第三位店主在給老太太秤酸李子時, 邊聊道:“在我這買李子的人一般都喜歡甜的, 可您為什麼要買酸的呢?”

“哦, 最近我兒媳婦懷上孩子啦, 特別喜歡吃酸李子”

“哎呀!那要特別恭喜您老人家快要抱孫子了!有您這樣會照顧的婆婆可真是您兒媳婦天大的福氣啊!”

“哪裡哪裡, 懷孕期間當然最要緊的是吃好, 胃口好, 營養好啊!”

“是啊, 懷孕期間的營養是非常關鍵的, 不僅要多補充些高蛋白的食物, 聽說多吃些維生素豐富的水果, 生下的寶寶會更聰明些!”

“是啊!哪吃哪種水果含的維生素更豐富些呢?”

“很多書上說獼猴桃含維生素最豐富!”

“那你這有獼猴桃賣嗎?”

“當然有, 您看我這進口的獼猴桃個大,

汁多, 含維生素多, 您要不先買一斤回去給您兒媳婦嘗嘗!”

這樣, 老太太不僅買了一李子, 還買了一斤進口的獼猴桃, 而且以後幾乎每隔一兩天就要來這家店裡買各種水果了。

解析:如今我們的企業在對待客戶時就好比上面的三家店, 而且大部分都像前兩家店。 那麼我就給大家分析下, 為何會出現三種截然不同的結果。

第一家店, 她在用自己想當然的想法去滿足客戶, 即她認為客戶只會有一種需求。 因此當客戶的需求不在她設想的範圍內時, 客戶就會流失。 這種行為我把它稱之為“自以為是”;

第二家店, 她把客戶的表面需求都列出來了, 因此獲得了成交。 那為何說它是表面需求呢?因為她只是順著客戶的意思去滿足客戶的需求,

但客戶為何有這個需求的根源, 她並沒有能夠挖掘出來。 我們很多的企業往往就停留在這一步, 所以無法真正的抓住客戶;

第三家店, 她洞察到了這個客戶的選擇有些與眾不同, 於是開始進一步的挖掘, 最終找到了當中的原因, 進而獲得了更大的成交, 並獲得了客戶信任。

那為何第三家店能做到呢?因為她是真正去關心自己的客戶, 換句話說她是真心的想瞭解客戶, 希望能給她更好的選擇。 我們企業的管理者可以好好的問下自己, 你有真心關心你的客戶嗎?還是只是為了當下的成交。

第二個故事是從另一個角度反映了我們企業的通病。

有一家專業的諮詢公司接到一家企業的訂單, 企業明確要求, 諮詢公司幫他們做績效考核, 以提升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績效水準。 但諮詢公司通過項目前期調研後發現, 這個企業的問題根本不是在考核, 而是在文化和組織管理方面!如果當時順應客戶的需求, 為其建立起一套科學、完整的績效考核方案, 就專案而言,是達成目標了,但這樣的諮詢將難以體現出真正的價值。於是諮詢公司在合作之初就確定了清晰的諮詢思路,為企業樹立了“切實提升企業團隊能力,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的諮詢目標,專案歷經一年,取得了圓滿成功,企業因此步入了發展的快車道。

解析:很多的企業在接到訂單後沒有充分的瞭解對方的狀況,就開始埋頭趕單,等產品做出來了,對方的企業突然發現,做出來的東西並不能完全滿足他們的需求,這時就出現了很多糾紛。這種情況在中小企業身上經常出現。很多有經驗的老闆,面對一些不熟悉的企業的訂單,往往都會做一些瞭解,在做了一定的溝通後才開始動工。從而避免了不必要的風險。

我們大家可能會好奇,為什麼企業不把它真實的需求說出來呢?這樣不是很麻煩嗎?其實每個人的表達能力是不同的,而他們提出的需求往往只是表像,很多企業並不瞭解自身的問題,正所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因此諮詢公司作為外來者,往往更容易看清楚企業的問題。

很多企業其實要的不是解決當下的問題,而是希望通過解決這個問題,最終獲得一個好的結果。

那麼如何做到呢?當你像關心你自己的親人那樣去關心你客戶的時候,你就知道如何能真正滿足客戶的需求。

就專案而言,是達成目標了,但這樣的諮詢將難以體現出真正的價值。於是諮詢公司在合作之初就確定了清晰的諮詢思路,為企業樹立了“切實提升企業團隊能力,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的諮詢目標,專案歷經一年,取得了圓滿成功,企業因此步入了發展的快車道。

解析:很多的企業在接到訂單後沒有充分的瞭解對方的狀況,就開始埋頭趕單,等產品做出來了,對方的企業突然發現,做出來的東西並不能完全滿足他們的需求,這時就出現了很多糾紛。這種情況在中小企業身上經常出現。很多有經驗的老闆,面對一些不熟悉的企業的訂單,往往都會做一些瞭解,在做了一定的溝通後才開始動工。從而避免了不必要的風險。

我們大家可能會好奇,為什麼企業不把它真實的需求說出來呢?這樣不是很麻煩嗎?其實每個人的表達能力是不同的,而他們提出的需求往往只是表像,很多企業並不瞭解自身的問題,正所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因此諮詢公司作為外來者,往往更容易看清楚企業的問題。

很多企業其實要的不是解決當下的問題,而是希望通過解決這個問題,最終獲得一個好的結果。

那麼如何做到呢?當你像關心你自己的親人那樣去關心你客戶的時候,你就知道如何能真正滿足客戶的需求。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