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為何感覺中國人在海外總被欺負

我們看到, 無論是之前歷次海外救援還是類似此次旅法公民遇襲事件, 中國駐外使館從來都是第一時間行動, 在解決危機中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 客觀上說, 沒有強大的國力和影響力, 是無法有效維護海外公民根本利益的。

旅法中國公民劉某本月26日在其法國的家中, 被強行破門而入的員警槍擊身亡。 3月29日又有報導說, 3名中國人在菲律賓遭綁架。

在我們的印象裡, 關於海外中國人的新聞常常都是悲劇, 要麼被打了, 要麼被搶了, 要麼被綁了。 一方面, 這與新聞報導的眼球經濟和放大效應有關, 另一方面, 中國人在海外尤其是一些發達國家受歧視也確是一個比較現實的問題。

這背後有著複雜的歷史和現實因素。

譬如, 政治參與度低。 這些年, 海外華人的政治參與情況雖有改觀, 但是, 總體看, 政治的參與度還是很低, 話語權微弱。 在英國, 華裔一直被看作是“沉默的大多數”,

與其他少數族裔相比, 華裔族群在英國的政治參與度和影響力相當低。 英國媒體曾報導:官方調查顯示約有1/3華裔未作選民登記, 而全英只有9% 的合格選民沒有登記選民資格。 在英國議會中, 不少印度裔、巴基斯坦裔英國人憑藉少數民族身份成功當選為下議院議員。 但占英國總人口6400萬的0.7%的華裔, 直到2015年才誕生出第一位華裔議員。 華人政要的數量仍然遠未形成足夠為華人代言的力量, 語言障礙、選民意識、內部團結、歧視偏見等發展中的“瓶頸”, 仍有待海外華人進一步突破。

發達國家的排外情緒和移民政策導向轉變, 也影響了海外華人的地位。 作為海外華人, 尤其是“一代”移民, 多被視作“二等公民”,

很難真正融入當地的社會上層。 儘管中國現在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人民富裕, 國家富強, 既是一定程度的現實, 也是努力奮鬥的目標, 但是, 在一些西方發達國家的人的骨子裡, 依然有一種種族的優越感, “排外”是深入到骨子裡面的一種基因。 這無關乎人種, 乃人的劣根性所在, 即使國內, 大城市居民歧視外來者也是一個常見的現象, 何況海外呢?

近年由於全球經濟低迷、社會矛盾加劇等複雜因素, 這種歐美排外情緒愈加濃厚。 譬如, 特朗普上臺以後的一個大動作, 就是全面收緊移民政策。 其基點是, 移民是包袱, 不是財富;移民是分享財富的群體, 而不是創造財富的人群。 這樣的移民政策, 對其他發達國家,

以及旅居海外的華人華僑, 都有一定的不利影響。

改善這一現實, 除了海外華人群體自身的奮鬥努力以掌握更大話語權外, 根本上還是需要強大的國家作為堅強的後盾。 我們看到, 無論是之前歷次海外救援還是類似此次旅法公民遇襲事件, 中國駐外使館從來都是第一時間行動, 在解決危機中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 客觀上說, 沒有強大的國力和影響力, 是無法有效維護海外公民根本利益的, 正所謂生命安危系于祖國, 福祉榮耀來自祖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