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佳片|《陽光燦爛的日子》:青春荷爾蒙的完美釋放

“我的故事總是發生在夏天, 炎熱的氣候使人們裸露得更多, 也更能掩飾心中的欲望。 那時候, 好像永遠是夏天, 太陽總是有空出來伴隨著我, 陽光充足, 太亮, 使得眼前一陣陣發黑。 ”

可以說《陽光燦爛的日子》是中國九十年代初最優秀的電影之一。 它讓我們看到了姜文的才華, 看到了米蘭的性感, 更看到了同馬小軍一般的, 五味混雜的青春年華。

1991年底, 王朔把《動物兇猛》交給了姜文, 姜文看完之後決定要把這部小說拍成電影。

“那個黃昏, 我已經喪失了對外部世界的正常反應, 事業有多大, 她的形象便有多大;想像力有多豐富, 她的深情就有多少種暗示。 ”

這段話摘自《動物兇猛》, 這種放蕩不羈、灑脫自由的文路, 也註定《陽光燦爛的日子》將成為一部不可取代的電影。 姜文的確沒讓王朔失望。

能做好導演的人一定是一位好演員。 如果說《陽光燦爛的日子》是姜文對自己青春期的祭奠, 倒不如說, 它屬於那個時代下, 所有少男少女的青春期。

影片主要講述了名叫馬小軍(夏雨 飾)的普通少年, 有著奇特的嗜好——趁別人家無人時, 用萬能鑰匙將其鎖打開, 溜進去耍玩一番。 正是因為這樣的方式, 在一次無意間, 馬小軍發現了一張美妙絕倫的照片, 並且認識了與照片相像的少女米蘭(寧靜 飾), 並且將她視為自己的夢中情人。 而在米蘭眼中, 馬小軍不過是毛孩子一個, 她的意中人是成熟、穩重、帥氣的劉憶苦(耿樂 飾)。

《陽光燦爛的日子》劇情雖然簡潔, 卻被譽為一部經典之作。 這與影片中電影元素的充分展現是密不可分的。

時代背景

這部描述青春荷爾蒙的電影, 將故事設定在了20世紀70年代初的北京, 忙著“鬧革命”的大人沒空理會孩子們, 加上學校停課無事可做, 以軍隊大院男孩為突出代表的幾個少年便自找樂子, 起哄、打架、鬧事、拍婆子等方式揮霍著過量的荷爾蒙。

我們可以清楚看到,整部影片中,馬小軍基本都是汗流浹背的形象,正是這一特殊時期,動盪的大背景下,才使得本就炎熱的暑假更加躁動。

對《計程車司機》的致敬鏡頭

米蘭的照片

姜文在設計米蘭的照片時,採用了一種很有趣的表現手法。首先是馬小軍用望遠鏡原地旋轉時,一晃而過的照片影子,在多次確認後,他才發現了這張,隱藏在紗簾背後的照片。

這種發現照片的方式,增加了照片中少女的神秘感,紗簾的設置在突出朦朧美的同時,更是加劇了一種不真實感。

這也應正了馬小軍之後所說,也許從看到照片開始,一切都是他腦海中的幻想,或許他並沒有前往米蘭家中,也未曾看到過牆上掛著的這張照片。

米蘭每次的出場

不難發現,姜文在表現米蘭每次出場時,總採用拍攝“雙腳”的表現手法。“腳”在電影中通常代表“性”,“赤腳”更代表著一種窺視欲望。

馬小軍第一次見到米蘭時,只看了米蘭的雙腳,這不僅可以理解為一種性暗示,躲在床下的他,更是以窺視者的姿態欣賞著面前的這位少女。

米蘭的腳上綁著一個腳繩,每次馬小軍都是先發現這雙綁有腳繩的雙腳,隨著鏡頭的慢慢上揚,少女的背影才會清晰出現在畫面中,米蘭對於馬小軍來講,代表一種暗示,更是青春期時的幻想物件。

(為什麼說腳代表性暗示,因為我們熟知的《美人魚》這部童話故事裡,當美人魚遇見自己心儀的王子時,她選擇變成人形,而變成人形的基礎便是將魚尾化作雙腳。這也是她從魚人變身為女人的決定性因素。或許牽強,但不少影片中的女性雙腳鏡頭的出現都佐證了這一觀點。)

紅色泳衣、泳褲

紅色給人的視覺衝擊力本身就極強,而紅色在視聽語言中代表著誘惑。米蘭身穿紅色泳衣出現在馬小軍面前時,“性感”二字湧上心頭。

馬小軍過生日時,米蘭送給了他一條紅色泳褲,一方面是因為馬小軍喜歡游泳,另一方面是否可以理解為一種誘惑。

(《白雪公主》中,巫婆給了白雪公主一個紅色的蘋果,白雪公主吃過蘋果後中毒。紅色代表著暗黑、代表著誘惑。)

米蘭與馬小軍的形象選擇

夏雨飾演的馬小軍,外貌普通,身材瘦弱。而寧靜飾演的米蘭,身材豐腴。從體型上,馬小軍根本不是米蘭的“對手”。

其實影片在開始便體現了這種差異性,當馬小軍第一次與米蘭對話時,馬小軍說:“你要不跟我認識,我可…”米蘭:“你想打我?是嗎?”馬小軍點頭,米蘭笑了一下說:“你打得過我嗎。”說完便轉身離開了。

當馬小軍徹底無法抑制內心的躁動,選擇強行與米蘭發生關係,最終卻沒有得逞。力量的懸殊、身材的對比,註定這是一場失敗的“戰爭”。或許姜文是有意而為之,也許外貌形象的差異只是表像,畢竟馬小軍內心相對米蘭而言,還更稚嫩、青澀。

跳水

影片中分別出現了兩次跳水片段,一次是劉憶苦為了引起米蘭的注意,進行了跳水。而第二次則是影片結尾處,當馬小軍被孤立後,他一步一步走向跳臺,看著泳池邊嬉笑打鬧的曾經的朋友們,縱身一躍,跳了下去。當他好不容易遊到岸邊,渴望朋友們能夠伸手將他拽上岸邊,得到的卻是當頭一腳。

這當頭一腳,不僅踹醒了馬小軍,更是踹醒了那些在青春期曾幻想做夢的年輕人們。

正如結尾處馬小軍的自白:“兩個月後,米蘭和我們斷絕了來往,年底,劉憶苦又當兵走了,而且有了正式的女朋友,後來我們也都分別去了部隊,聽說劉憶苦在南邊打仗的時候,被炮彈震傻了,再後來,以至音信皆無。”

這段充滿幻想卻又真實到觸手可及的暑期時光終究會過去,可米蘭在馬小軍心中卻永遠不會被抹去。她屬於那個年代,更屬於那段青春。

有時候,一種聲音,或是一種味道,甚至一縷陽光。可以把人帶回真實的過去。的確,陽光輕輕灑滿地,雲彩今天都很美,屬於你的陽光燦爛的日子,還記得嗎?

我們可以清楚看到,整部影片中,馬小軍基本都是汗流浹背的形象,正是這一特殊時期,動盪的大背景下,才使得本就炎熱的暑假更加躁動。

對《計程車司機》的致敬鏡頭

米蘭的照片

姜文在設計米蘭的照片時,採用了一種很有趣的表現手法。首先是馬小軍用望遠鏡原地旋轉時,一晃而過的照片影子,在多次確認後,他才發現了這張,隱藏在紗簾背後的照片。

這種發現照片的方式,增加了照片中少女的神秘感,紗簾的設置在突出朦朧美的同時,更是加劇了一種不真實感。

這也應正了馬小軍之後所說,也許從看到照片開始,一切都是他腦海中的幻想,或許他並沒有前往米蘭家中,也未曾看到過牆上掛著的這張照片。

米蘭每次的出場

不難發現,姜文在表現米蘭每次出場時,總採用拍攝“雙腳”的表現手法。“腳”在電影中通常代表“性”,“赤腳”更代表著一種窺視欲望。

馬小軍第一次見到米蘭時,只看了米蘭的雙腳,這不僅可以理解為一種性暗示,躲在床下的他,更是以窺視者的姿態欣賞著面前的這位少女。

米蘭的腳上綁著一個腳繩,每次馬小軍都是先發現這雙綁有腳繩的雙腳,隨著鏡頭的慢慢上揚,少女的背影才會清晰出現在畫面中,米蘭對於馬小軍來講,代表一種暗示,更是青春期時的幻想物件。

(為什麼說腳代表性暗示,因為我們熟知的《美人魚》這部童話故事裡,當美人魚遇見自己心儀的王子時,她選擇變成人形,而變成人形的基礎便是將魚尾化作雙腳。這也是她從魚人變身為女人的決定性因素。或許牽強,但不少影片中的女性雙腳鏡頭的出現都佐證了這一觀點。)

紅色泳衣、泳褲

紅色給人的視覺衝擊力本身就極強,而紅色在視聽語言中代表著誘惑。米蘭身穿紅色泳衣出現在馬小軍面前時,“性感”二字湧上心頭。

馬小軍過生日時,米蘭送給了他一條紅色泳褲,一方面是因為馬小軍喜歡游泳,另一方面是否可以理解為一種誘惑。

(《白雪公主》中,巫婆給了白雪公主一個紅色的蘋果,白雪公主吃過蘋果後中毒。紅色代表著暗黑、代表著誘惑。)

米蘭與馬小軍的形象選擇

夏雨飾演的馬小軍,外貌普通,身材瘦弱。而寧靜飾演的米蘭,身材豐腴。從體型上,馬小軍根本不是米蘭的“對手”。

其實影片在開始便體現了這種差異性,當馬小軍第一次與米蘭對話時,馬小軍說:“你要不跟我認識,我可…”米蘭:“你想打我?是嗎?”馬小軍點頭,米蘭笑了一下說:“你打得過我嗎。”說完便轉身離開了。

當馬小軍徹底無法抑制內心的躁動,選擇強行與米蘭發生關係,最終卻沒有得逞。力量的懸殊、身材的對比,註定這是一場失敗的“戰爭”。或許姜文是有意而為之,也許外貌形象的差異只是表像,畢竟馬小軍內心相對米蘭而言,還更稚嫩、青澀。

跳水

影片中分別出現了兩次跳水片段,一次是劉憶苦為了引起米蘭的注意,進行了跳水。而第二次則是影片結尾處,當馬小軍被孤立後,他一步一步走向跳臺,看著泳池邊嬉笑打鬧的曾經的朋友們,縱身一躍,跳了下去。當他好不容易遊到岸邊,渴望朋友們能夠伸手將他拽上岸邊,得到的卻是當頭一腳。

這當頭一腳,不僅踹醒了馬小軍,更是踹醒了那些在青春期曾幻想做夢的年輕人們。

正如結尾處馬小軍的自白:“兩個月後,米蘭和我們斷絕了來往,年底,劉憶苦又當兵走了,而且有了正式的女朋友,後來我們也都分別去了部隊,聽說劉憶苦在南邊打仗的時候,被炮彈震傻了,再後來,以至音信皆無。”

這段充滿幻想卻又真實到觸手可及的暑期時光終究會過去,可米蘭在馬小軍心中卻永遠不會被抹去。她屬於那個年代,更屬於那段青春。

有時候,一種聲音,或是一種味道,甚至一縷陽光。可以把人帶回真實的過去。的確,陽光輕輕灑滿地,雲彩今天都很美,屬於你的陽光燦爛的日子,還記得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