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終於,共用醫院來了,互聯網醫療能否真正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杭州又出名了, 但這一次不是因為西湖, 也不是因為阿裡巴巴, 而是因為一個風靡全國的熱詞:共用——共用醫院。 最新消息是, 浙江省衛計委同意了杭州市採用的共用醫院模式, 這意味著共用醫院在杭州正式落地。 早在今年6月份, 國內的第一家醫療商場在杭州落戶。 這家商場的名字叫做MedicalMall, 據說是隸屬于邵逸夫醫院, 具體地址位於杭州大廈501生活廣場的9層至22層。

對於很多人而言, 共用醫院的確是個新名詞, 新概念, 這再一次讓大家充分體會到了互聯網+的力量之大。 但目前而言, 共用醫院的價值, 更多的體現在醫療設備的使用上。 什麼意思?例如你去杭州的共用醫院看病, 裡面同時有很多家專科醫院。 你在A專科醫院看心腦血管時, 使用了心電圖儀器。 但是另外一個人, 在B專科醫院看眼睛, 同樣使用了心電圖儀器。 那麼你們會使用同一台機器, 這樣平均下來,

你和另一個人承擔的心電圖的費用就要少一些, 因為AB兩家專科醫院對醫療設備共用, 成本就會下降。

共用醫院的落地與投入使用, 必須依託於一個重要的前提條件, 那就是要實現對全國所有人的開放。 而要實現這個目的的前提就是要能夠統一解決異地就醫使用醫保卡和報銷的問題。

如果解決不了這個問題, 那麼共用醫院更多的群體就是面向於當地, 相當於杭州本地客戶。 這在互聯網時代而言, 近千萬的潛在客戶市場規模算是比較受限的。 如果接解決了保障與報銷的問題, 那麼就能迅速將千萬級的目標上升為上億級的。 而實現這個需要醫療改革政策的大力支持。 恰到好處的是, 這方面的政策恰好在今年落地了。

醫療健康關乎每一個人的生活與生命。 最近在醫療方面的好消息較多, 一方面全國已經開始通用醫保卡, 打破了以往的醫保卡只能在本省本市內使用的限制。 醫保卡真正通用以後, 就像每個人的身份證一樣, 手持一卡可以走遍全國的醫院, 但實現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另一方面, 那就是公立醫院的醫療改革, 醫療改革後, 公立醫院首先取消了以往的藥品加成, 同時增加了能夠體現醫務人員的能力和水準的部分的費用, 例如手術費和護理費等。 這兩項措施均是影響非常之大的。

比公立醫院改革和醫保卡的通用更容易掀起網上輿論熱點的是, 當下剛剛悄然起步的“共用醫院”。 今年以來, 共用手機、共用汽車、共用男女朋友、共用空調等等, 很多共用都覺得不是非常具有可行性, 但共用醫院絕對是值得嘗試的。

最大的原因就是你去大型的醫療水準好一點的公立醫院去看看,8點上班6點都開始排隊等候掛號了,就連停車位都很快就被停滿了。這說明了看病難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還是客觀存在的。而看病貴的問題,這是相對而言的,例如大型醫院的收費一般要略貴些,而且檢查的專案更多,當然檢查的更細緻並更容易及時發現問題。因此,當檢查的項目越多,檢查的次數越多的時候,這個問題就更容易突顯。

共用醫院的出現,首先能夠緩解的是看病貴的問題,因為共用醫院裡的這些專科醫院在使用儀器、檢查甚至診療方面的成本是共同分擔的,而不是各自為政各自負責。這帶來的好處就在於會平均分攤到每一個病人身上的醫療成本是在下降的。當然解決看病難的問題,也許能夠有所緩解,因為互聯網醫療正在興起,不論是病人和家屬,還是醫療管理機構都在探索更多的更有效的提高醫療水準的問題,共用醫院提供了傳統的公立醫院、私立醫療機構和診所等之外的又一種可能,而且是值得嘗試的一種可能。

最大的原因就是你去大型的醫療水準好一點的公立醫院去看看,8點上班6點都開始排隊等候掛號了,就連停車位都很快就被停滿了。這說明了看病難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還是客觀存在的。而看病貴的問題,這是相對而言的,例如大型醫院的收費一般要略貴些,而且檢查的專案更多,當然檢查的更細緻並更容易及時發現問題。因此,當檢查的項目越多,檢查的次數越多的時候,這個問題就更容易突顯。

共用醫院的出現,首先能夠緩解的是看病貴的問題,因為共用醫院裡的這些專科醫院在使用儀器、檢查甚至診療方面的成本是共同分擔的,而不是各自為政各自負責。這帶來的好處就在於會平均分攤到每一個病人身上的醫療成本是在下降的。當然解決看病難的問題,也許能夠有所緩解,因為互聯網醫療正在興起,不論是病人和家屬,還是醫療管理機構都在探索更多的更有效的提高醫療水準的問題,共用醫院提供了傳統的公立醫院、私立醫療機構和診所等之外的又一種可能,而且是值得嘗試的一種可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