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用“暢安舒美”創地方文旅發展之路

——從獨山210國道線的主題雕塑景觀建設談起

為貫徹和落實貴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綠色發展”建設生態文明“公園省”, 打造美麗鄉村, 築牢“綠色屏障”大戰略, 獨山縣公路建設舉辦了“暢安舒美路, 多彩貴州行”。

地處210國道獨山縣的黑石關和麻尾鎮的友誼亭是歷史的古跡, 當年的黑石關具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 著名的黔南事變第一場正面阻擊戰就發生在這裡;友誼亭不僅是當時兩省人民不畏艱辛共同努力打通道路瓶頸的歷史傑作, 更是那個動亂年代當地政府百姓在極端條件下不可多得的創舉,

都勻公路管理局在公路改造過程中將歌頌黔桂兩省歷史友誼、抗日阻擊戰遺址作為“美”的核心來塑造, 是對素材精挑細選的結果。

文化賦予“路”新的使命

建設“暢安舒美”公路是交通運輸部為適應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出行需要而提出的公路建設理念。 從上世紀結束到新世紀開始, 在全國就開始實施了國省幹線為主的暢安舒美路公路改造工程, 這是我國以交通系統為主導的對公路建設歷史性的形象開拓和技術提升核心工作, 該工程在貴州區域實施不僅是公路管理職能部門主動適應國家重點專案的考驗, 而且對貴州大公園形象塑造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隨著這一理念的提出, 一條條穿行在崇山峻嶺的公路不僅具有使用的功能而且還具備了審美的價值,

公路已不再一如過去只是簡單的載體, 而是變化成為飛舞在山區的彩鏈, 所以圍繞暢安舒美路建設既有經濟效益的考量又有社會效益的兼顧, 確實起到了利國利民的作用。

公路文化是一種亞文化, 具有普羅大眾的效應, 同時又是環境藝術的體現。 近年來, 貴州提出的打造公園省概念是一種旅遊文化符號, 也是一種環境藝術語言的普及, 它與陽春白雪的純藝術比較起來雖無法高高在上, 但由於接地氣無疑又具有較強的生命力和時代感, 暢安舒美路建設方向引入是我國公路交通建設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形成的具有當代中國公路特色的新建設理念,

尤其像貴州這樣的山區公路, 本身大多具有里程長、跨度大、穿越空間路段地形地貌豐富的特點, 所以實施“暢安舒美”公路的價值具有不同的意義。

路, 彰顯出歷史的印記

黔南歷史厚重, 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和良好的生態環境對“暢安舒美”公路的落地有著天然的優勢, 因為從公路文化的內涵和演繹來說可以是五彩繽紛的, 也可以是有憑有據的, 其中所包括的歷史知識、地理發現、民族文化魅力、科技力量等形成的系統綜合感, 會極大地豐富路的“美”感。

“暢安舒美路”中的“美”無疑是自然美與社會美的結合點, 只不過在公路文化中自然之美靠歲月來積澱, 社會歷史文化之美需要挖掘整理甚至多層次篩選直至成為可感知的藝術作品才能觸動公眾神經,

如獨山的麻尾到都勻市這段公路, 有不少地方生態很好且具備駐足停留的風景觀賞價值, 但在區間的兩大歷史沉澱文化素材(友誼亭和黑石關阻擊戰)長期以來只見於歷史記載, 所以需要用恰當的表現形式鮮活地把這兩組素材加以整理創作成為藝術品來帶動整個區間公路文化。

該專案起始點從友誼亭的“築路魂”開始, 到上司黑石關抗戰雕塑主題公園、再到獨山縣城的西南公路局舊址(公路建設歷史文化陳列室), 形成了一條60公里主線, 區間重要雕塑設置共三個點四個內容, 其中有象徵貴廣兩省人民深情厚誼的友誼亭“築路魂”群雕, 以及表達公路人建設公路不畏艱辛日夜勞作的浮雕“星晨”,

和黑石關的“抗日烽火”主題圓雕以及大型紀念性浮雕, 其次是黑石關烈士陵園的道路建設工人被土匪槍殺犧牲的烈士浮雕牆。 整個項目體量適度, 公路貫穿成為了串聯在一起的文化鏈, 如今項目已經申報成為獨山縣和黔南州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路, 成了美的化身

近年來, 貴州國省幹線公路的變化是有目共睹的, 行走在公路上都會感到十足的樂趣, 這樣的變化可以說是對貴州生態環境的一種修復和補償, 也是經濟上的間接促進。 過去的硬傷得以用環境藝術的形式巧妙補裝, 不再傷痕累累, 形成樂趣十足的文化通道, 對當地打造文化旅遊產業確實具有積極的助推作用。

公路文化建設終極目標是用“美”來畫龍點睛體現路感, 其中建設所達成的積極結果是多方思想碰撞交流的總結,整個作品如果沒有技術和藝術的含金量就沒有匠心獨運,就沒有“美的內在”效果。有美學者認為,一切視覺藝術都必然具有某種共同性質,沒有它,藝術就不為藝術,所以都勻局在獨山縣到麻尾鎮210國道建設上的創新是對過去建設觀念的突破,是對貴州省省委省政府打造公園大省,大力發展生態文明旅遊的一次大膽嘗試。如果沒有這樣的意識,黑石關這樣具有歷史緬懷的重大題材永遠不可能得以表現出來,象徵黔桂兩省人民友誼的公路建設故事難以讓更多的人瞭解,像公路建設中公路人的奉獻乃至犧牲壯舉也不會成為遊客關注的內容,可以說貴州都勻公路管理局挖掘重大歷史題材作用于公路文化建設的創新嘗試是“暢安舒美”路的典型代表作。

(楊明剛 白明舉)

其中建設所達成的積極結果是多方思想碰撞交流的總結,整個作品如果沒有技術和藝術的含金量就沒有匠心獨運,就沒有“美的內在”效果。有美學者認為,一切視覺藝術都必然具有某種共同性質,沒有它,藝術就不為藝術,所以都勻局在獨山縣到麻尾鎮210國道建設上的創新是對過去建設觀念的突破,是對貴州省省委省政府打造公園大省,大力發展生態文明旅遊的一次大膽嘗試。如果沒有這樣的意識,黑石關這樣具有歷史緬懷的重大題材永遠不可能得以表現出來,象徵黔桂兩省人民友誼的公路建設故事難以讓更多的人瞭解,像公路建設中公路人的奉獻乃至犧牲壯舉也不會成為遊客關注的內容,可以說貴州都勻公路管理局挖掘重大歷史題材作用于公路文化建設的創新嘗試是“暢安舒美”路的典型代表作。

(楊明剛 白明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