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尖鋒檔案」超高齡(96歲)急性心肌梗死PCI治療1例

病例特點1、患者, 96歲, 超高齡;2、術前評估提示出血高危;3、冠脈造影提示前降支近段完全閉塞, 右冠脈近中段狹窄90%。

臨床難點1、患者超高齡, 手術耐受性較差, 風險高, 面對罪犯血管(前降支)和嚴重病變的非罪犯血管(右冠), 如何制定PCI治療方案?2、出血高危的超高齡患者, 術中、術後如何制定抗凝、抗血小板方案?

病例提供者:韓志遠 武警廣東省總隊醫院

患者, 男性, 96歲。 主訴:突發胸悶、胸痛1天, 加重5小時。

現病史

患者于2016年9月19日14時左右無明顯誘因下出現胸悶、胸痛, 位於心前區, 間斷發作, 伴頭暈不適, 無噁心、嘔吐, 無暈厥, 無氣促和呼吸困難,

未予重視。 入院前5小時前再發胸悶、胸痛, 持續不能緩解, 伴出汗、噁心, 無嘔吐, 無暈厥。 我院急診心電圖提示ST段V1-V5抬高0.15-0.3 mv伴T波倒置。

既往史

有高血壓病史30多年, 最高血壓180/100 mmHg, 平素規律服用“厄貝沙坦”、“氨氯地平片”, 血壓控制在140/90 mmHg左右。 否認糖尿病史, 無吸煙、飲酒史。 否認冠心病家族史。

體格檢查

體溫:36.5℃, 心率:82次/分, 呼吸:20次/分, 血壓:150/82 mmHg。 雙肺呼吸音清, 無明顯幹濕囉音。 心律齊, 未聞及雜音, 腹軟, 無壓痛, 雙下肢無浮腫。

輔助檢查

心肌酶譜:CK 1060.1 IU/L 、CK-MB 157.5 IU/L、 TnI 35.17 ng/mL。

肝功能:ALT 49.7 U/L;血脂:TC 6.70 mmol/L, LDL-C 4.68 mmol/L, HDL 1.56 mmol/L;腎功能:肌酐 78.00 μmol/L, 尿素氮 8.49 mmol/L。

心電圖:

診斷

1、冠心病,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泵功能 I 級;2、高血壓病2級, 極高危;3、高脂血症。

評分及其對臨床實踐的意義

缺血評分:入院後6月內死亡率:12%;Grace評分:133.4。

出血評分:47;危險等級:高危;出血概率:11.9%。

GRACE評分是評估ACS患者住院期間及出院後長期死亡/心梗再發風險的預測工具。 CRUSADE出血評分工具, 依據患者基礎臨床特徵進行危險分層, 對臨床出血事件的預測和防範起指導作用。

術前藥物使用情況

1、阿司匹林 100 mg, 2、氯吡格雷 75 mg, 3、阿托伐他汀片 20 mg, 4、雷貝拉唑 20 mg。

PCI 過程描述

冠脈造影提示, 左右冠脈均衡型。 左右冠脈彌漫性動脈斑塊形成, 右冠脈近段狹窄30%約10 mm, 中段不規則狹窄80%-90%約23 mm, 遠端多發斑塊, 後降支近段狹窄85%約15 mm, 左室後支無明顯狹窄, 前降支自開口8 mm始完全閉塞, 前向血流TIMI 0級, 迴旋支開口及近段狹窄30%, 遠端多發斑塊, 局限性狹窄90%約10 mm, 鈍緣支無明確狹窄, 左主幹無明顯狹窄。 行前降支PCI術, 前降支近段植入BUMA 2.5×30 mm支架, 支架近端位於開口後5 mm, 10 atm×15 s充分擴張, 狹窄消失, 遠端血流通暢。 再行右冠PCI術, 上述導絲順利通過右冠狹窄至遠端, 上述球囊8 atm預擴張右冠中段狹窄, 植入BUMA 3.5×25 mm支架, 12-14 atm×15 s充分擴張, 狹窄消失, 遠端血流通暢。 術中使用肝素6500 U。

主要 PCI 過程

術後診治情況

1、阿司匹林 100 mg qd;2、氯吡格雷 75 mg qd;3、阿托伐他汀 20 mg qn;4、雷貝拉唑腸溶片 20 mg qd;5、美托洛爾 6.25 mg bid。並應用血小板功能檢測顯示血小板聚集率。

制定此診療策略的臨床思辨過程

超高齡ACS患者的各器官功能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或功能不全,對於急診手術的耐受性也差,手術風險高。術中冠脈造影證實前降支近段完全閉塞,右冠脈近中段狹窄90%。根據2014年ESC心肌血運重建指南,對於部分選擇性患者,可以考慮PCI術處理罪犯血管的同時,對病變嚴重的非罪犯血管進行血運重建(IIb)。患者右冠脈近中段病變,部位重要,但病變相對簡單,且患者超高齡,二次手術的可能性不大,故同期處理了右冠病變。

患者入院時Crusade評分提示出血高危,在制定抗凝、抗血小板策略時需要平衡缺血和出血風險。本例患者我們術前並未給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負荷量,術中肝素用量酌情減少,降低致命性出血風險。術後選擇雙聯抗血小板藥物時,選擇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氯吡格雷相對出血風險較低,較為安全。

點評專家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區文超 教授

心內科副主任醫師,醫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廣東省醫師協會心血管內科分會委員,廣東省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冠心病介入治療學組成員,廣東省醫師協會心血管介入醫師分會委員,廣東省醫師協會高血壓專業醫師分會委員。

點評內容

患者為超高齡老年男性,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診斷明確,冠脈造影為多支血管病變,前降支近段閉塞,術者採取的急診PCI手術策略規範、合理。有以下幾點意見與術者及同行商榷:

1、針對老年患者,關於抗凝、抗血小板藥物治療方案的制定,指南並無明確推薦,更需要個體化考慮。本例患者既為出血高危又是缺血高危,但無明確出血傾向。因此,術前給予氯吡格雷負荷量可能是合理的。此外,術中選用比伐盧定代替肝素也是減少出血的方法之一。

2、針對老年患者,前降支近段病變,亦可考慮選用金屬裸支架,以減少長期雙聯抗血小板治療帶來的出血風險。

3、處理罪犯血管後是否同時處理嚴重狹窄的非罪犯血管,在老年患者中,並無指南可借鑒。如血流動力學穩定,強化藥物治療也是合理的選擇。

用藥小貼士

老年ACS患者的臨床症狀常不典型,且此類患者合併用藥較多、出血風險高,選擇抗血小板及抗凝藥物時應更多關注其安全性。

GRACE註冊研究顯示,老年ACS患者,年齡每增加10歲,大出血發生風險將增加22%。CURE研究顯示,與單用阿司匹林相比,氯吡格雷聯合阿司匹林能使65歲以上老年患者的死亡率、心梗及卒中發生率下降2%,且不增加出血風險。

2015年ESC老年抗栓專家共識中指出,針對PCI術後的老年患者,推薦在阿司匹林基礎上聯合應用氯吡格雷;老年ACS患者出血風險較高者,相較替格瑞洛和普拉格雷,優先推薦氯吡格雷。

術後診治情況

1、阿司匹林 100 mg qd;2、氯吡格雷 75 mg qd;3、阿托伐他汀 20 mg qn;4、雷貝拉唑腸溶片 20 mg qd;5、美托洛爾 6.25 mg bid。並應用血小板功能檢測顯示血小板聚集率。

制定此診療策略的臨床思辨過程

超高齡ACS患者的各器官功能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或功能不全,對於急診手術的耐受性也差,手術風險高。術中冠脈造影證實前降支近段完全閉塞,右冠脈近中段狹窄90%。根據2014年ESC心肌血運重建指南,對於部分選擇性患者,可以考慮PCI術處理罪犯血管的同時,對病變嚴重的非罪犯血管進行血運重建(IIb)。患者右冠脈近中段病變,部位重要,但病變相對簡單,且患者超高齡,二次手術的可能性不大,故同期處理了右冠病變。

患者入院時Crusade評分提示出血高危,在制定抗凝、抗血小板策略時需要平衡缺血和出血風險。本例患者我們術前並未給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負荷量,術中肝素用量酌情減少,降低致命性出血風險。術後選擇雙聯抗血小板藥物時,選擇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氯吡格雷相對出血風險較低,較為安全。

點評專家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區文超 教授

心內科副主任醫師,醫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廣東省醫師協會心血管內科分會委員,廣東省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冠心病介入治療學組成員,廣東省醫師協會心血管介入醫師分會委員,廣東省醫師協會高血壓專業醫師分會委員。

點評內容

患者為超高齡老年男性,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診斷明確,冠脈造影為多支血管病變,前降支近段閉塞,術者採取的急診PCI手術策略規範、合理。有以下幾點意見與術者及同行商榷:

1、針對老年患者,關於抗凝、抗血小板藥物治療方案的制定,指南並無明確推薦,更需要個體化考慮。本例患者既為出血高危又是缺血高危,但無明確出血傾向。因此,術前給予氯吡格雷負荷量可能是合理的。此外,術中選用比伐盧定代替肝素也是減少出血的方法之一。

2、針對老年患者,前降支近段病變,亦可考慮選用金屬裸支架,以減少長期雙聯抗血小板治療帶來的出血風險。

3、處理罪犯血管後是否同時處理嚴重狹窄的非罪犯血管,在老年患者中,並無指南可借鑒。如血流動力學穩定,強化藥物治療也是合理的選擇。

用藥小貼士

老年ACS患者的臨床症狀常不典型,且此類患者合併用藥較多、出血風險高,選擇抗血小板及抗凝藥物時應更多關注其安全性。

GRACE註冊研究顯示,老年ACS患者,年齡每增加10歲,大出血發生風險將增加22%。CURE研究顯示,與單用阿司匹林相比,氯吡格雷聯合阿司匹林能使65歲以上老年患者的死亡率、心梗及卒中發生率下降2%,且不增加出血風險。

2015年ESC老年抗栓專家共識中指出,針對PCI術後的老年患者,推薦在阿司匹林基礎上聯合應用氯吡格雷;老年ACS患者出血風險較高者,相較替格瑞洛和普拉格雷,優先推薦氯吡格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