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簡單易操作的小龍蝦病害預防措施

高密度養殖小龍蝦

也容易出現高風險

別擔心, 只要瞭解病害預防措施,

就能幫你輕鬆渡過養殖“危險期”!

龍蝦病害要以防為主, 一旦發病, 非常難以控制, 下面是我們預防前期發病的幾點:

1、春季龍蝦發病的一個很大誘因是缺氧, 此階段引起缺氧的主要因素是同溫期比較長, 溫度回升速度不快, 池塘的藻類得不到充分的繁殖和生長, 繁殖養殖塘氧氣不充足。 所以建議天氣不好或者氣溫突變時多使用強氧化型藥品改底。

2、營養問題是導致小龍蝦體質差和不能順利脫殼死亡的主要原因。 建議龍蝦飼料中內服平衡集中脫殼的營養,

同時定期潑灑活性鈣和內服維生素促進脫殼, 小龍蝦脫殼的次數及頻率遠遠高於河蟹, 所以大家要養成經常補鈣的習慣。

3、環境問題也是引起小龍蝦發病的主要因素。

(1)、水體的穩定性是預防小龍蝦發病的核心點, 龍蝦塘水草多, 早晚pH變化比較大, 氣泡病發病率較高, 後期容易被細菌感染。

(2)、長期pH高, 會影響小龍蝦攝食欲望, 導致小龍蝦吃不飽, 引起體質差, 也是導致後期發病的因素。

(3)、這個季節陰雨天較多, 池塘底部容易缺氧, 致病菌繁殖速度快, 所以這個階段要定期使用生態消毒劑。

(4)、要合理化控制密度, 降低風險, 減少發病率, 如果從症狀上看屬於脫殼不遂, 最好是檢測一下水質, 尤其是pH是否偏高,

如果偏高, 先要穩定pH, 除了外源補鈣及維生素外, 最好內服免疫多糖, 保肝產品。 同時外潑生物消毒劑, 預防細菌感染。

脫殼不遂和腸炎的問題同時存在, 建議減食, 然後及時補鈣。 必須打撈出養殖塘所有死蝦, 深埋或遠離養殖塘處理。

有些養殖戶總認為在養殖過程中很少發現龍蝦死亡現象, 其實, 小龍蝦養殖塘很多都有偷死現象, 消失於“遁地”, 偷死除營養、弧菌問題外, 我認為主要還是底部的硫化氫造成的, 養殖過程中可以增加底部溶氧、改底。 可以從四個放面入手解決問題。

一、選擇合適的“藥物”進行拌飼料預防

A、藥物類型

(1)營養類(一般指微量元素、有氨基酸、維生素、礦物鹽等)如健力素、蝦蟹多肽、肝保樂等。

(2)免疫增強類(直接刺激小龍蝦免疫系統, 增強抗病力)比如免疫促長片、應激王、速補王等。

(3)活菌類:新型EM、純生芽孢乳, 純釀乳酸菌等。

(處:抵禦有害菌、提供營養、促進吸收、提高免疫力。 )

(4)藥物類:中藥如三黃散、肝腸寶等。

B在飼料中添加“藥物”的預防方法

★選擇營養類+免疫增強的品種與藥物類的中、西藥物搭配使用;

★使用週期5~7天/15~30天;

★活菌類可長期添加, 但要注意避免和藥物直接配合使用;

★高溫、悶熱、疾病易發生期、小龍蝦上岸、水質不良、水草不足時, 要加強補充多維、多糖類, 也可以選擇一些中藥添加在飼料中。

二、外用消毒

視情況選擇如草本金碘、活力碘等安全性消毒劑。 其好處是:(1)對小龍蝦刺激小;(2)對水草幾乎沒有影響。

注意:高溫期、梅雨天、悶熱、水體缺氧時禁用殺蟲劑且消毒劑也要慎用!

三、定期殺纖毛蟲(根據具體情況)

4~5月要殺一次, 作為預防。

四、解毒

碰到水質惡化、外水源有問題時, 最好使用一些解毒類和速效改底類產品如欣怡底改、生氧底改、疊加型分解底改等, 需要可以從一定程度上緩解下面5類毒素對小龍蝦的影響:

1、水質毒素;

2、藻類毒素;

3、重金屬;

4、化工水或生活污水;

5、農藥。

事實上, 小龍蝦病害預防措施主要是根據小龍蝦生長的四大要素——水質、底質、水草、營養的需求, 來達到幫助小龍蝦獲得健康的, 只需要在養殖過程中, 做到勤觀察、勤思考、勤預防、勤交流, 就能達到更加高效、更加專業的養殖技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