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古道遺韻|括山蒼蒼 古道悠悠

更多資訊, 請關注“縉雲智慧旅遊”公眾號

帶著夏的餘熱, 伴著秋的微涼, 季節的溫柔讓人心中的活躍分子又躁動起來。 就選擇一條鐫刻著歷史的古道, 一路上追尋足尖上的風景。

括蒼古道

括蒼古道(即栝蒼古道)始拓于唐末宋初, 從縉雲東渡鎮樊莊開始, 一直到麗水市岩泉街道為止, 綿延橫亙25公里。 它是古時候溫州和處州(今麗水)兩地之間的主要通道, 也是甌江流域通往京城的要道。

古道全為石砌路面, 道寬約2米, 依山盤築。 桃花嶺頭等段, 寬3.5米;個別險要轉彎處, 寬達4.2米。 路面鋪石選料講究, 以青石為多, 大小厚薄都有一定規格, 鋪砌堅硬, 至今仍很少缺損移位。

自古以來, 就有不少從京城、省城來的朝廷命官以及商賈百姓從古道上逶迤而過,

現如今居住在古道兩邊的人們依然將之稱為“官道”、“通京大道”等。

古道兩邊森林茂密, 古樹較多, 隘頭村口“七仙女”銀杏古樹同根七株、樹形獨特, 南風紅豆杉、楓香、香榧等古樹高大挺拔, 生長良好。

古道上現存古跡有慶善禪寺、洋教師樓、桃花洞、崇景寺, 卻金館驛站四大公館遺址、何公卻金處石碑、孝子牌坊、括蒼古道摩崖石刻等, 古道沿線古村落較多, 樊莊、隘頭、三望嶺村、高青村、卻金館等村歷史風貌基本完整。

括蒼古道留下了很多文人墨客, 達官貴人的詩詞故事。 特別括蒼古道上卻金館村的廉政文化和孝子文化, 為後人敬仰。

括蒼古道三大古跡:桃花嶺、卻金館村、孝子牌坊

桃花嶺

桃花嶺又稱馮公嶺,地勢險要。

以往記載括蒼古道自麗水至縉雲,全程九十裡。 古道全線崇山峻嶺,崎嶇難行,以馮公嶺最險,古有“隘頭半天高,桃花雲裡過”之民諺流傳。

有詩曰:“君不見馮公之嶺摩蒼天,危梁峻阪相屬聯。樵夫跬步不得上,仰視懸石勢欲顛。下有飛泉瀉鳴瀑,舂撞岩竇匯山麓。”

卻金館村

卻金館村原來叫劉山鋪,有民間旅店,古道上車馬行人不絕,熱鬧非凡。到了明朝宣德年間,在這裡發生了“卻金”一事,人們才把這裡叫作卻金館的。

宋代時這裡設了劉山驛站,從這條通京大道上過往的官員商賈,在此歇腳住宿。西元1436年,當江西廣昌人何文淵任滿溫州知府進京任職時,因無路費坐轎騎馬步行出發。溫州百姓知此事後,紛紛籌集禮金,抄小路在劉山驛站追趕上。不料,何文淵堅決不收禮金,將禮金放在驛站,次日一早悄悄離開。

何文淵“卻金”的真實故事,被溫、處兩地百姓傳為美談,為頌揚何公美德,將劉山鋪改名為卻金館,現已成為麗水市的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孝子牌坊

孝子牌坊立于卻金館村口。

相傳清道光年間,卻金館村民陳登朝在其父逝世後守墓三年,附近村民深為感動,官府聞知請旨建坊,黃帝下旨在卻金館村口修建“孝子坊”,以勵孝道。文武百官經過此處,都得下轎下馬,以示對皇帝聖旨的敬畏;見碑先下馬,試水屢烹茶。該牌坊保存至今。

括蒼古道的美麗傳說

高機與吳三春

“高機與吳三春”的故事,被溫州、處州的人們視為比“梁山伯與祝英台”更感人的愛情故事,他們經過千辛萬苦,最後在桃花嶺上相遇,至真的愛情和美麗的桃花相互映襯,淒美絕倫。

括蒼古道起止路線

全長約50裡。

從縉雲東渡鎮樊莊開始,一直到蓮都區岩泉村為止,綿延橫亙50華里。縉雲縣東渡鎮金坑村(灌木林、古街道、石拱橋、百年桂花)—嶺腳—樊村(上古道、杉木林)—涼亭(山野)—慶善禪寺(寺廟、古井、古樹)—涼亭(竹林)—一桃(梨樹林)—隘頭(古銀杏、驛站、洋樓)—天師廟—底隘頭(古樹、楓樹)—桃花洞(廟宇、碑刻)—界牌—三望嶺—高青(古株樹、楓樹、竹林)—老鴉礦(古松、竹林、茶園)—卻金館(驛站、孝子牌坊)—涼亭(古樹)—餘嶺頭(楓樹)(下古道)—餘嶺腳—銀場背(公路橋下“括蒼古道”摩崖石刻)。

桃花嶺

桃花嶺又稱馮公嶺,地勢險要。

以往記載括蒼古道自麗水至縉雲,全程九十裡。 古道全線崇山峻嶺,崎嶇難行,以馮公嶺最險,古有“隘頭半天高,桃花雲裡過”之民諺流傳。

有詩曰:“君不見馮公之嶺摩蒼天,危梁峻阪相屬聯。樵夫跬步不得上,仰視懸石勢欲顛。下有飛泉瀉鳴瀑,舂撞岩竇匯山麓。”

卻金館村

卻金館村原來叫劉山鋪,有民間旅店,古道上車馬行人不絕,熱鬧非凡。到了明朝宣德年間,在這裡發生了“卻金”一事,人們才把這裡叫作卻金館的。

宋代時這裡設了劉山驛站,從這條通京大道上過往的官員商賈,在此歇腳住宿。西元1436年,當江西廣昌人何文淵任滿溫州知府進京任職時,因無路費坐轎騎馬步行出發。溫州百姓知此事後,紛紛籌集禮金,抄小路在劉山驛站追趕上。不料,何文淵堅決不收禮金,將禮金放在驛站,次日一早悄悄離開。

何文淵“卻金”的真實故事,被溫、處兩地百姓傳為美談,為頌揚何公美德,將劉山鋪改名為卻金館,現已成為麗水市的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孝子牌坊

孝子牌坊立于卻金館村口。

相傳清道光年間,卻金館村民陳登朝在其父逝世後守墓三年,附近村民深為感動,官府聞知請旨建坊,黃帝下旨在卻金館村口修建“孝子坊”,以勵孝道。文武百官經過此處,都得下轎下馬,以示對皇帝聖旨的敬畏;見碑先下馬,試水屢烹茶。該牌坊保存至今。

括蒼古道的美麗傳說

高機與吳三春

“高機與吳三春”的故事,被溫州、處州的人們視為比“梁山伯與祝英台”更感人的愛情故事,他們經過千辛萬苦,最後在桃花嶺上相遇,至真的愛情和美麗的桃花相互映襯,淒美絕倫。

括蒼古道起止路線

全長約50裡。

從縉雲東渡鎮樊莊開始,一直到蓮都區岩泉村為止,綿延橫亙50華里。縉雲縣東渡鎮金坑村(灌木林、古街道、石拱橋、百年桂花)—嶺腳—樊村(上古道、杉木林)—涼亭(山野)—慶善禪寺(寺廟、古井、古樹)—涼亭(竹林)—一桃(梨樹林)—隘頭(古銀杏、驛站、洋樓)—天師廟—底隘頭(古樹、楓樹)—桃花洞(廟宇、碑刻)—界牌—三望嶺—高青(古株樹、楓樹、竹林)—老鴉礦(古松、竹林、茶園)—卻金館(驛站、孝子牌坊)—涼亭(古樹)—餘嶺頭(楓樹)(下古道)—餘嶺腳—銀場背(公路橋下“括蒼古道”摩崖石刻)。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