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羅振宇說的社群,到底是不是一個坑

在最近“黑馬創業36招”開年第一講中, 羅振宇, 做了主題為《從羅輯思維到得到, 我的創業報告》。

看看他的原話是怎麼說的:

"第二個“坑”:社群。 在我們提出社群是一個商業之後, 很多人開始做社群。 但是我們很快發現, 這個不行。 我宣佈羅輯思維會員停招, 原來的會員給我們賞銀子的, 我們持續服務。 現在, 網上很多黑我們的文章罵我們是社群, 實際上這事已經丟開兩年了。 "

按照我的理解, 這句話的意思是所有做社群的, 都被帶到坑裡去了, 大家都不要跟著我做社群了。

沒有聽到羅老師現場說的, 那社群到底是不是一個坑?

容我斷章取義說兩句。

社群是一個偽概念

本質上來說, 社群是一個偽概念.

誠然, 你可以學術地用百度百科或者各類經典書籍來詮釋"社群"這個概念, 就比如:

克萊·舍基《無組織的組織》是這麼描述社群的:

共同的目標, 或者是綱領, 人群通過綱領、能實現有效聚集。

有穩定的群體結構和較一致的群體意識。 “庸俗的說法叫調性、逼格”

一致行動:成員間分工協作, 具有一致行動的能力。

但在羅老師2013年, 2014年提出“社群是未來的商業模式”, 並主動招付費會員供養之前, 社群就不存在嗎?

在各種分享的場合, 常常被人問起“那我這個還算是社群”嗎?

每每聽到這個問題, 我常常感到徹底的無助感。

春秋戰國各類謀士, 歷朝歷代的詩社形成的各個圈子, 難道不是社群?

通過連接資源, 共謀利益的宗祠及商會組織 難道不是社群?

大到一個國家, 宗教, 小到一個小團體, 都是社群。

這些不僅是社群, 而且是精准人群聚集的社群, 具有無比商業價值。

社群商業本質上還是一個流量生意

日光之下並無新事, 對於商業尤其如此。

社群本質上是一個流量生意, 是通過互聯網工具沉澱下來, 更具粘性的流量。

拉新, 留存, 轉化。 。 套路沒有變化。

哪裡有人氣, 哪裡就有做生意賺錢的可能。

中心地段, 好的檔口, 流量不斷, 生意不斷。

互聯網上, 某寶首頁的黃金位置,

流量不斷, 生意不斷。

社群, 長時間或者傾向於長時間團聚一群精准的人群即流量, 通過精細化的內容/活動/運營, 不斷增加人群的粘性, 將流量反復進行轉化。

以羅輯思維社群為例, 以羅振宇個人IP為標杆的精神領袖, 通過互聯網這個海量傳播工具, 圍繞粉絲打造解決他們"學習焦慮"的速食型產品, 吸引轉化他們為死忠粉, 通過這群死忠粉不斷進行銷售轉化。

更多的草根型社群, 沒有強大的個人IP, 但有自己專業的領域, 圍繞這個專業領域內的精准人群, 不斷提供相應的服務, 也能成為不錯的商業模式。

商業的本質並沒有變, 社群只是工具或者管道。

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

是不是社群不重要, 有粘性的不斷湧入的流量更重要。

羅輯思維社群, 6.6萬會員收入近4000萬,這是多麼好一個坑, 你不願意跳嗎?

小心眼的題外話

當時當刻, 關於買房, 他們說出了這些言論, 現在回過頭來看, 我只是吃瓜群眾, "笑而不語":

羅振宇:

"我之前幹了一件事, 把自己在北京的房子賣了, 我現在租房住。 很多朋友都說:“你瘋啦!北京的房價肯定要漲的。 ”確實, 我也不太相信北京的房價會跌。 但是, 北京的房產作為一個巨大的投資機會, 幾年翻幾倍的時代已經結束了, 它未來可能會漲, 但已經不是最好的投資機會了。 "

高曉松《我為什麼不買房?》

當初去了美國之後一樣是無房戶, 堅定的無房主義者。 有人問高曉松, 為什麼結了婚還租房住, 不買自己的房?高曉松回答:我不買房, 全天下都是我的,想住哪兒就住哪兒,買了房就只剩一個角落是我的,我妹也沒買房,但我倆都走遍了全世界。

古典 《拆掉思維裡的牆》:《買房,賣夢想的房奴》和《一套房子消滅一個夢想》

李笑來 “我為什麼不買房”

一碗梁粉始終認為,不管黑貓白貓,抓住耗子就是好貓。管他是不是社群!

全天下都是我的,想住哪兒就住哪兒,買了房就只剩一個角落是我的,我妹也沒買房,但我倆都走遍了全世界。

古典 《拆掉思維裡的牆》:《買房,賣夢想的房奴》和《一套房子消滅一個夢想》

李笑來 “我為什麼不買房”

一碗梁粉始終認為,不管黑貓白貓,抓住耗子就是好貓。管他是不是社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