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帶孩子去撈小蝌蚪 親近自然還是殺生?

【新民晚報·新民網】經過幾番衝刺, 申城終於走進萬物復蘇的春天。 公園和社區的池塘裡, 搖頭晃腦的小蝌蚪則吸引著很多孩子的視線,

時常可見孩子們拎著小桶、帶著網兜撈蝌蚪的身影。 對此, 有人覺得, 為春天增加一些野趣, 未嘗不可;也有人認為, 隨意的捕撈, 是對自然的不尊重。

撈而不養

小生命無端死亡

上週末, 看到社區池塘裡出現了成群結隊的小蝌蚪, 10歲女孩妞妞征得爸爸媽媽同意後, 準備撈幾隻小蝌蚪回家養, 看它怎樣一點點長出後腿、前腿, 究竟是會變成青蛙還是蟾蜍。 但是, 走到池塘旁, 妞妞驚訝地發現, 池邊的假山石上, 已經橫七豎八躺著很多黑乎乎的屍體, 還有一些小蝌蚪雖然一息尚存, 但石頭縫隙裡殘存的雨水, 對這些小生命來說顯然是杯水車薪。 “所以我們從原來的撈蝌蚪, 變成了拯救蝌蚪。 ”妞妞媽媽告訴記者, 看到小蝌蚪被其他小夥伴這樣隨意地丟棄,

妞妞很難過, 把倖存的小蝌蚪一條條重新救回了池塘。 對於女兒小小的善舉, 媽媽挺欣慰。

在另一個住宅社區, 記者則看到也有不少孩子穿著雨鞋、踩在水塘裡撈蝌蚪。 池塘裡的蝌蚪聚成了一個約有臉盆大小的群落, 經過一番努力, 一對小姐弟幾乎將它們一網打盡, 把帶來的小魚缸裝得滿滿當當, 小蝌蚪們挨挨擠擠, 幾乎已經沒有了遊動的空間。 當被問及為什麼要撈這麼多的小蝌蚪時, 姐弟倆的回答則是, 撈著好玩。 經過勸阻, 姐弟倆悻悻地把大部分小蝌蚪重新放歸池塘。

“孩子們來撈幾條回去養無可厚非, 但是, 只為撈而撈, 造成蝌蚪大批死亡, 對生態環境就會造成破壞。 ”對此, 一名物業管理人員告訴記者,

蝌蚪成年之後會成為捕蚊子和小蟲的高手, 可以幫助人們安然度夏。 不過, 這名管理人員也坦言, 也有居民希望孩子們把蝌蚪撈得“越乾淨越好”, 因為他們覺得, 夏天到了, 池塘裡蛙聲一片太吵人。

生命教育

就從小池塘開始

蝌蚪再小, 也有著自己的生命, 而它獨特的成長過程, 更是讓孩子們對這個小生命情有獨鍾。 徐匯區櫻花園小學科技總輔導員魏敏建議, 如果孩子們真的感興趣, 父母除了陪他一起撈蝌蚪, 不妨做個有心人, 用心養好小蝌蚪, 指導孩子寫觀察日記, 讓孩子體驗生命成長的奇妙。 例如, 可以用透明玻璃瓶做一個“生態瓶”, 在底部鋪上沙石, 種上幾株水草, 再放入小蝌蚪和小魚。 在光合作用下,

這個家中的微型池塘, 同樣能讓小蝌蚪健康地生存, 而當小蝌蚪長出了腿, 就可以引導孩子將它們重新放歸自然, 讓小蝌蚪找到媽媽。

“無論是養一盆植物, 還是照料小動物, 對孩子來說都是一種生命教育。 ”魏敏說, 這種教育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對他人的態度和情感。 她會在自然課堂上, 播放一些紀錄片, 引導孩子理解動物之間同樣也有母子深情, 植物身上也透露著生命的能量。 這兩天, 孩子們種的風信子正在學校花園裡盛放, 不少孩子即便在假期, 還會央求爸爸媽媽帶他們來給小花澆水, 這讓魏敏很感動, 在她看來, 這才是春天應該給孩子的生命的禮物。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