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來一管|白岩松說"手串是信仰還是裝飾?"(請耐心讀完)

白岩松:幸福在哪裡?

1

走在人群中, 我習慣看一看周圍人的手腕, 那裡似乎藏著一個屬於當代中國人的內心秘密, 從不言說, 卻日益增多。

越來越多的人, 不分男女, 會戴上一個手串, 這其中, 不乏有人僅僅是為了裝飾;更多的卻帶有祈福與安心的意味, 這手串停留在裝飾與信仰之間, 或左或右。 這其中, 是一種怎樣的相信或怎樣的一種撫慰?又或者, 來自內心怎樣的一種焦慮或不安?

手串有助於平靜嗎?我們的內心, 與這看似僅僅是裝飾的東西有什麼樣的關係?人群中, 又為什麼幾乎沒有人談論過它?

沉默之中, 埋藏著我們怎樣的困惑?

這是一個傳統的複歸, 還是一個新的開始?這是因祈福而產生的下意識行為?還是因不安而必然的求助?

2

2006年的最後一天, 我去301醫院看望季羨林先生。 到達時是上午, 而很早就起床的季老, 已經在桌前工作了很久, 他在做的事情是:修改早已出版的《佛教十五講》。 他說:“對這個問題, 我似乎又明白了一些。 ”

話題也就從這兒開始, 沒想到, 一發不可收, 並持續到整個聊天的結束。

“您信佛嗎?”我問。

“如果說信, 可能還不到;但我承認對佛教有親近感, 可能我們很多中國人都如此。 ”季老答。

接下來, 我好奇的是:快速前行的中國人, 現在和將來, 拿什麼撫慰內心?

季老給我講了一個細節。 有一天, 一位領導人來看他, 聊的也是有關內心的問題, 來者問季老:主義和宗教, 哪一個先在人群中消失?

面對這位大領導, 季老沒有猶豫:假如人們一天解決不了對死亡的恐懼, 怕還是主義先消失吧, 也許早一天。

看似平淡的回答, 隱藏著一種智慧、勇氣和相信。 當然, “早一天”的說法也很留餘地。

和季老相對而談的這一天, 離一年的結束, 沒幾個小時了, 冬日的陽光照在季老的臉上, 也溫暖著屋內的其他人。

那一天, 季老快樂而平靜。 我與周圍的人同樣如此。

3

又一天, 翻閱與梁漱溟先生有關的一本書《這個世界會好嗎》, 翻到後記, 梁先生的一段話, 突然讓我心動。

梁老認為, 人類面臨有三大問題, 順序錯不得。

先要解決人和物之間的問題, 接下來要解決人和人之間的問題, 最後一定要解決人和自己內心之間的問題。

是啊, 從小求學到三十而立, 不就是在解決讓自己有立身之本的人與物之間的問題嗎?沒有學歷、知識、工作、錢、房子、車這些物的東西,

怎敢三十而立呢?而之後為人父為人母為人子女, 為人夫妻, 為人上級為人下級, 為人友為人敵, 人與人之間的問題, 你又怎能不認真並辛苦地面對?

但是隨著人生腳步的前行, 走著走著, 便依稀看見生命終點的那一條線, 什麼都可以改變, 生命是條單行道的局面無法改變。 於是, 不安、焦慮、懷疑、悲觀……接踵而來, 人該如何面對自己的內心, 還是那一個老問題——我從何而來, 又因何而去?去哪兒呢?

時代紛繁複雜, 忙碌的人們, 終要面對自己的內心, 而這種面對, 在今天, 變得更難, 卻也更急迫。 我們都需要答案。

4

如果更深地去想,又何止是人生要面對這三個問題的挑戰?

中國三十餘年的改革,最初的二十多年,目標很物化,小康、溫飽、翻兩番,解決人與物之間的問題,是生存的需求;而每一個個體,也把幸福寄託到物化的未來身上。

這些物化的目標陸續實現,但中國人也逐漸發現,幸福並沒有伴隨著物質如約而來,整個人群中,充滿著抱怨之聲,官高的抱怨,位卑的抱怨,窮的抱怨,富的也抱怨,人們似乎更加焦慮,而且不知因何而存在的不安全感,像傳染病,交叉感染。上面不安,怕下面鬧事;下面也不安,怕上面總鬧些大事,不顧小民感受;富人不安,怕財富有一天就不算數了;窮人也不安,自己與孩子的境遇會改變嗎?就在這抱怨、焦慮和不安之中,幸福,終於成了一個大問題。

這個時候,和諧社會的目標提了出來,其實,這是想解決人與人之間的問題,力圖讓人們更靠近幸福的舉動。不過,就在為此而努力的同時,一個更大的挑戰隨之而來。

在一個十三億人的國度裡,我們該如何解決與自己內心之間的問題?我們人群中的核心價值觀到底是什麼?精神家園在哪裡?我們的信仰是什麼?

都信人民幣嗎?

我們的痛苦與焦慮,社會上的亂像與功利,是不是都與此有關?

而我們除了幸福似乎什麼都有,是不是也與此有關?

幸福,成了眼下最大問題的同時,也成了未來最重要的目標。

可是,幸福在哪裡?

5

幸福在哪裡暫且不說,痛苦卻是隨時可以感受得到。

這個社會的底線正不斷地被突破,奶粉中可以有三聚氰胺;蔬菜中可以有傷人的農藥;僅僅因為自己不舒服便可以奪走與自己無關人的性命;為了錢,可以隨時欺騙,只要于己有利,別人,便只是一個可供踩踏的梯子。理想,是一個被嘲笑的詞彙。

這樣的情形不是個別的現象,而是隨處可見。

沒有辦法,缺乏信仰的人,在一個缺乏信仰的社會裡,便無所畏懼,便不會約束自己,就會忘記千百年來先人的古訓,就會為了利益,讓自己成為他人的地獄。

有人說,我們要守住底線。但早就沒了底線,或者說底線被隨意地一次又一次突破,又談何守住底線?可守的底線在哪裡?

一天下午,我和身後的車輛正常地行駛在車道上,突然間,一輛豪華車逆行而來,鳴笛要我們讓路,可是正常行駛的我們無路可躲,於是,感覺被怠慢的那個車主,在車過我們身邊時,搖下車窗痛駡一番。那一瞬間,我驚呆了:為這輛逆行而來的車和這個充滿憤怒的人。車主是一位年輕女子,面容姣好,像是有錢也受過良好教育,然而,這一瞬間,憤怒讓她的面容有些扭曲。

被指責的同時,我竟然沒有一絲的憤怒,倒是有一種巨大的悲涼從心中升起。因為我和她,不得不共同生活在同一個時代,而且有的時候,我們自己也可能成為她。我們都無處閃躲。

6

如果是簡單的壞,或是極端的好,也就罷了,可惜,這是一個人性最複雜的時代。

醫生一邊拿著紅包,一邊接連做多台手術,最後累倒在手術臺上;教師一邊體罰著學生,堅決應試教育,另一邊多年顧不上家顧不上自己的孩子,一心撲在工作上;官員們,也許有的一邊在腐敗貪污著,另一邊卻連週末都沒有,正事也幹得不錯,難怪有時候百姓說:“我不怕你貪,就怕你不幹事!”

其實,說到我們自己,怕也是如此吧。一半海水一半火焰,一邊是墜落一邊在升騰,誰,不在掙扎?

對,錯,如何評價?好,壞,怎樣評估?

岸,在哪裡?

7

古人聰明,把很多的提醒早變成文字,放在那兒等你,甚至怕你不看,就更簡單地把提醒放在漢字本身,拆開“盲”這個字,就是“目”和“亡”,是眼睛死了,所以看不見,這樣一想,拆開“忙”這個字,莫非是心死了?可是,眼下的中國人都忙,為利,為名。所以,我已不太敢說“忙”,因為,心一旦死了,奔波又有何意義?

然而大家還是都忙,都不知為何顯得格外著急,於是,都在搶。在街上,紅綠燈前,時常見到紅燈時太多的人搶著穿過去,可到了對面,又停下來,等同伴,原來他也沒什麼急事,就是一定要搶,這已成為我們太多人的一種習慣。

對此,一位老人說得好:人生的終點都一樣,誰都躲不開,慢,都覺得快,可中國人怎麼顯得那麼著急地往終點跑?

8

在墨西哥,有一個離我們很遠卻又很近的寓言。

一群人急匆匆地趕路,突然,一個人停了下來。旁邊的人很奇怪:為什麼不走了?

停下的人一笑:走得太快,靈魂落在了後面,我要等等它。

是啊,我們都走得太快。然而,誰又打算停下來等一等呢?

如果走得太遠,會不會忘了當初為什麼出發?

免責說明

綜合網路;如有侵權請告知!

更多產品詳情請登錄熹香坊微信平臺

熹香坊專注於精品沉香,文化沉香,致力於讓沉香流向大眾,普及香道文化。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前門大街大江胡同阿里山廣場熹香坊沉香專列

關注熹香坊關注我們!這裡總有一款適合你

4

如果更深地去想,又何止是人生要面對這三個問題的挑戰?

中國三十餘年的改革,最初的二十多年,目標很物化,小康、溫飽、翻兩番,解決人與物之間的問題,是生存的需求;而每一個個體,也把幸福寄託到物化的未來身上。

這些物化的目標陸續實現,但中國人也逐漸發現,幸福並沒有伴隨著物質如約而來,整個人群中,充滿著抱怨之聲,官高的抱怨,位卑的抱怨,窮的抱怨,富的也抱怨,人們似乎更加焦慮,而且不知因何而存在的不安全感,像傳染病,交叉感染。上面不安,怕下面鬧事;下面也不安,怕上面總鬧些大事,不顧小民感受;富人不安,怕財富有一天就不算數了;窮人也不安,自己與孩子的境遇會改變嗎?就在這抱怨、焦慮和不安之中,幸福,終於成了一個大問題。

這個時候,和諧社會的目標提了出來,其實,這是想解決人與人之間的問題,力圖讓人們更靠近幸福的舉動。不過,就在為此而努力的同時,一個更大的挑戰隨之而來。

在一個十三億人的國度裡,我們該如何解決與自己內心之間的問題?我們人群中的核心價值觀到底是什麼?精神家園在哪裡?我們的信仰是什麼?

都信人民幣嗎?

我們的痛苦與焦慮,社會上的亂像與功利,是不是都與此有關?

而我們除了幸福似乎什麼都有,是不是也與此有關?

幸福,成了眼下最大問題的同時,也成了未來最重要的目標。

可是,幸福在哪裡?

5

幸福在哪裡暫且不說,痛苦卻是隨時可以感受得到。

這個社會的底線正不斷地被突破,奶粉中可以有三聚氰胺;蔬菜中可以有傷人的農藥;僅僅因為自己不舒服便可以奪走與自己無關人的性命;為了錢,可以隨時欺騙,只要于己有利,別人,便只是一個可供踩踏的梯子。理想,是一個被嘲笑的詞彙。

這樣的情形不是個別的現象,而是隨處可見。

沒有辦法,缺乏信仰的人,在一個缺乏信仰的社會裡,便無所畏懼,便不會約束自己,就會忘記千百年來先人的古訓,就會為了利益,讓自己成為他人的地獄。

有人說,我們要守住底線。但早就沒了底線,或者說底線被隨意地一次又一次突破,又談何守住底線?可守的底線在哪裡?

一天下午,我和身後的車輛正常地行駛在車道上,突然間,一輛豪華車逆行而來,鳴笛要我們讓路,可是正常行駛的我們無路可躲,於是,感覺被怠慢的那個車主,在車過我們身邊時,搖下車窗痛駡一番。那一瞬間,我驚呆了:為這輛逆行而來的車和這個充滿憤怒的人。車主是一位年輕女子,面容姣好,像是有錢也受過良好教育,然而,這一瞬間,憤怒讓她的面容有些扭曲。

被指責的同時,我竟然沒有一絲的憤怒,倒是有一種巨大的悲涼從心中升起。因為我和她,不得不共同生活在同一個時代,而且有的時候,我們自己也可能成為她。我們都無處閃躲。

6

如果是簡單的壞,或是極端的好,也就罷了,可惜,這是一個人性最複雜的時代。

醫生一邊拿著紅包,一邊接連做多台手術,最後累倒在手術臺上;教師一邊體罰著學生,堅決應試教育,另一邊多年顧不上家顧不上自己的孩子,一心撲在工作上;官員們,也許有的一邊在腐敗貪污著,另一邊卻連週末都沒有,正事也幹得不錯,難怪有時候百姓說:“我不怕你貪,就怕你不幹事!”

其實,說到我們自己,怕也是如此吧。一半海水一半火焰,一邊是墜落一邊在升騰,誰,不在掙扎?

對,錯,如何評價?好,壞,怎樣評估?

岸,在哪裡?

7

古人聰明,把很多的提醒早變成文字,放在那兒等你,甚至怕你不看,就更簡單地把提醒放在漢字本身,拆開“盲”這個字,就是“目”和“亡”,是眼睛死了,所以看不見,這樣一想,拆開“忙”這個字,莫非是心死了?可是,眼下的中國人都忙,為利,為名。所以,我已不太敢說“忙”,因為,心一旦死了,奔波又有何意義?

然而大家還是都忙,都不知為何顯得格外著急,於是,都在搶。在街上,紅綠燈前,時常見到紅燈時太多的人搶著穿過去,可到了對面,又停下來,等同伴,原來他也沒什麼急事,就是一定要搶,這已成為我們太多人的一種習慣。

對此,一位老人說得好:人生的終點都一樣,誰都躲不開,慢,都覺得快,可中國人怎麼顯得那麼著急地往終點跑?

8

在墨西哥,有一個離我們很遠卻又很近的寓言。

一群人急匆匆地趕路,突然,一個人停了下來。旁邊的人很奇怪:為什麼不走了?

停下的人一笑:走得太快,靈魂落在了後面,我要等等它。

是啊,我們都走得太快。然而,誰又打算停下來等一等呢?

如果走得太遠,會不會忘了當初為什麼出發?

免責說明

綜合網路;如有侵權請告知!

更多產品詳情請登錄熹香坊微信平臺

熹香坊專注於精品沉香,文化沉香,致力於讓沉香流向大眾,普及香道文化。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前門大街大江胡同阿里山廣場熹香坊沉香專列

關注熹香坊關注我們!這裡總有一款適合你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