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如何預防頸椎病?

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征, 主要由於頸椎長期勞損、骨質增生, 或椎間盤脫出、韌帶增厚, 致使頸椎脊髓、神經根或椎動脈受壓, 出現一系列功能障礙的臨床綜合征。 表現為椎節失穩、鬆動;髓核突出或脫出;骨刺形成;韌帶肥厚和繼發的椎管狹窄等, 刺激或壓迫了鄰近的神經根、脊髓、椎動脈及頸部交感神經等組織, 引起一系列症狀和體征。

我們最常見的頸椎病原因就是慢性勞損了。 其是指超過正常生理活動範圍最大限度或局部所能耐受時值的各種超限活動。 因有別於明顯的外傷或生活、工作中的意外,

因此易被忽視, 但其對頸椎病的發生、發展、治療及預後等都有著直接關係, 此種勞損的產生與起因主要來自以下三種情況:

(1)不良的睡眠體位 不良的睡眠體位因其持續時間長及在大腦處於休息狀態下不能及時調整, 則必然造成椎旁肌肉、韌帶及關節的平衡失調。

(2)不當的工作姿勢 大量統計材料表明某些工作量不大, 強度不高, 但處於坐位, 尤其是低頭工作者的頸椎病發病率特高, 包括家務勞動者、刺繡女工、辦公室人員、打字抄寫者、儀錶流水線上的裝配工等等。

(3)不適當的體育鍛煉 正常的體育鍛煉有助於健康, 但超過頸部耐量的活動或運動, 如以頭頸部為負重支撐點的人體倒立或翻筋斗等, 均可加重頸椎的負荷,

尤其在缺乏正確指導的情況下。

易患頸椎病的人:

1.從年齡上講

伴隨著年齡的增長, 頸椎過多的慢性勞損會引起椎間盤變性、彈性減弱, 椎體邊緣骨刺形成, 小關節紊亂, 韌帶增厚、鈣化等一系列退化性病理改變。 因此, 中老年人患頸椎病的較多。

2.從職業上講

長期低頭伏案工作者或頭頸常向某一方向轉動者易患頸椎病。 這些職業包括辦公室工作人員、打字員、抄寫者、電腦操作人員、會計、刺繡女工、手術室護士、長期觀看顯微鏡者、交通警察和教師等。 雖然這些職業的工作量、工作強度並非很大, 但由於工作姿勢不當, 長期低頭, 造成頸後肌群、韌帶等組織勞損(低頭時, 椎間盤承受的內壓較大), 或頭頸常偏於一側引起局部勞損。 因此這些職業的工作人員頸椎病的發病率較高。

3.從睡眠姿勢上講

當枕頭過高、過低或枕的部位不當時, 不良睡眠姿勢持續時間較長, 睡眠時間又不能及時調整, 易造成椎旁肌肉、韌帶、關節平衡失調, 張力大的一側易疲勞而產生不同程度的勞損。 因此, 喜歡臥高枕者及有反復“落枕”病史者易患頸椎病。 此外, 躺著看書、看電視時頭部長久單一姿勢等日常生活中不良姿勢過多的人, 也易發生頸椎病。

4.有頭部外傷史的患者

由於交通事故、運動性損傷導致的頸椎損傷, 往往誘發頸椎病的發生。

外傷後的頸椎病以年輕人較為多見。 如體育活動中不適當的運動, 超過了頸部所能耐受的量;軍事訓練中失手造成的頸部意外創傷等, 往往會導致損傷後的椎間盤、韌帶不能修復而發病。

5.有頸椎先天性畸形者

如先天性椎管狹窄、先天性椎體融合、頸肋和第7頸椎橫突肥大等, 易患頸椎病。 咽喉部炎症有時也可成為誘發頸椎病症狀的原因。

頸椎病的臨床症狀較為複雜。主要有頸背疼痛、上肢無力、手指發麻、下肢乏力、行走困難、頭暈、噁心、嘔吐,甚至視物模糊、心動過速及吞咽困難等。頸椎病的臨床症狀與病變部位、組織受累程度及個體差異有一定關係。

吞咽障礙:

吞咽時有梗阻感、食管內有異物感,少數人有噁心、嘔吐、聲音嘶啞、乾咳、胸悶等症狀。這是由於頸椎前緣直接壓迫食管後壁而引起食管狹窄,也可能是因骨刺形成過速使食管周圍軟組織發生刺激反應所引起。

視力障礙:

表現為視力下降、眼脹痛、怕光、流淚、瞳孔大小不等,甚至出現視野縮小和視力銳減,個別患者還可發生失明。這與頸椎病造成自主神經紊亂及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而引發的大腦枕葉視覺中樞缺血性病損有關。

頸心綜合征:

表現為心前區疼痛、胸悶、心律失常(如早搏等)及心電圖ST段改變,易被誤診為冠心病。這是頸背神經根受頸椎骨刺的刺激和壓迫所致。

高血壓頸椎病:

可引起血壓升高或降低,其中以血壓升高為多,稱為“頸性高血壓”。由於頸椎病和高血壓病皆為中老年人的常見病,故兩者常常並存。

胸部疼痛:

表現為起病緩慢的頑固性的單側胸大肌和乳房疼痛,檢查時有胸大肌壓痛。這與頸6和頸7神經根受頸椎骨刺壓迫有關。

下肢癱瘓:

早期表現為下肢麻木、疼痛、跛行,有的患者在走路時有如踏棉花的感覺,個別患者還可伴有排便、排尿障礙,如尿頻、尿急、排尿不暢或大小便失禁等。這是因為椎體側束受到頸椎骨刺的刺激或壓迫,導致下肢運動和感覺障礙所致。

猝倒:

常在站立或走路時因突然扭頭出現身體失去支持力而猝倒,倒地後能很快清醒,不伴有意識障礙,亦無後遺症。此類病人可伴有頭暈、噁心、嘔吐、出汗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的症狀。這是由於頸椎增生性改變壓迫椎動脈引起基底動脈供血障礙,導致一時性腦供血不足所致。

下面我們來說一說如何預防頸椎病:

1、保證正確的坐姿,盡可能保持自然的端坐位,將後背坐直,並保持頸部的挺直。睡覺時不可俯著睡,枕頭不可過高、過硬或過平。枕頭的高矮軟硬要適中,一般仰臥者枕高一拳,側臥者枕高一拳半,約10cm左右。枕芯以木棉、蕎麥皮為好,裝填量要適當,以保持一定的硬度和彈性。彈性過大的枕頭容易造成頸部肌肉的疲勞和損傷。習慣仰臥者最好在頸下墊一小枕頭,以保持頸椎的生理彎曲。習慣側臥者應將枕頭充塞到面部與肩部的空隙中,以減輕頸部的負擔。

2、避免和減少急性損傷,如避免抬重物、不要緊急刹車導致頸部受傷等。

3、防風寒、潮濕,避免午夜、淩晨洗澡或受風寒吹襲。特別要避免空調冷風直吹頸肩部肌肉,注意保暖防寒。風寒容易使頸部局部血管收縮,血流速度降低,有礙組織的代謝和廢物清除,潮濕阻礙皮膚蒸發。

4、改正不良的姿勢,減少頸部肌肉勞損,每低頭或仰頭1小時,需要做頸部活動,以減輕肌肉緊張度。每週不少於4次,每次不少於25分鐘的鍛煉。

5、長期從事案頭工作的人,應增加工間休息和活動時間,以增強全身的血液迴圈,消除局部肌肉疲勞,預防和緩解頸椎的勞損。

6、 一種結合呼吸運動進行的頸部保健運動,易於控制及調整頸部活動的速度,保持舒緩適度,具體方法如下:頸部前屈後伸法:取站位或坐位,站立時雙腳分開,與肩同寬,兩手叉腰,深呼吸,吸氣時使頸部儘量前 屈,下頜接近胸骨柄上緣,呼氣時使頸部後伸到最大限度。如此反復10~15次。 頸部側屈法:深呼吸,吸氣時頭部儘量向左偏,呼氣時頭部還原位,吸氣時頭部儘量向右偏,呼氣時頭部還原位。如此反復10~15次。 頸部伸展法:深吸氣時頭頸儘量伸向右前方,呼氣時頭頸還原位,再深吸氣時頭頸儘量伸向左前方,呼氣時頭頸還原位。如此反復10~15次。

7、 除了為增強頸椎的穩定性而進行的頸項部肌肉鍛煉以外,頸部適當的活動鍛煉同樣重要,也可以達到改善局部血液迴圈、減輕局部組織的炎症性水腫,緩解肌肉緊張及痙攣,減輕肌肉組織的粘連,並且還能起到防止頸項部肌肉的廢用性萎縮等作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頸部的活動鍛煉應當舒緩、適度,不能反復的、過多的“甩脖子”。鍛煉的強度和頻度不能太大,應當以鍛煉後頸部舒適,不加重原有症狀,不出現頸部酸痛不適為度。

以上就是小編對頸椎病這一問題的看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頸椎病的臨床症狀較為複雜。主要有頸背疼痛、上肢無力、手指發麻、下肢乏力、行走困難、頭暈、噁心、嘔吐,甚至視物模糊、心動過速及吞咽困難等。頸椎病的臨床症狀與病變部位、組織受累程度及個體差異有一定關係。

吞咽障礙:

吞咽時有梗阻感、食管內有異物感,少數人有噁心、嘔吐、聲音嘶啞、乾咳、胸悶等症狀。這是由於頸椎前緣直接壓迫食管後壁而引起食管狹窄,也可能是因骨刺形成過速使食管周圍軟組織發生刺激反應所引起。

視力障礙:

表現為視力下降、眼脹痛、怕光、流淚、瞳孔大小不等,甚至出現視野縮小和視力銳減,個別患者還可發生失明。這與頸椎病造成自主神經紊亂及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而引發的大腦枕葉視覺中樞缺血性病損有關。

頸心綜合征:

表現為心前區疼痛、胸悶、心律失常(如早搏等)及心電圖ST段改變,易被誤診為冠心病。這是頸背神經根受頸椎骨刺的刺激和壓迫所致。

高血壓頸椎病:

可引起血壓升高或降低,其中以血壓升高為多,稱為“頸性高血壓”。由於頸椎病和高血壓病皆為中老年人的常見病,故兩者常常並存。

胸部疼痛:

表現為起病緩慢的頑固性的單側胸大肌和乳房疼痛,檢查時有胸大肌壓痛。這與頸6和頸7神經根受頸椎骨刺壓迫有關。

下肢癱瘓:

早期表現為下肢麻木、疼痛、跛行,有的患者在走路時有如踏棉花的感覺,個別患者還可伴有排便、排尿障礙,如尿頻、尿急、排尿不暢或大小便失禁等。這是因為椎體側束受到頸椎骨刺的刺激或壓迫,導致下肢運動和感覺障礙所致。

猝倒:

常在站立或走路時因突然扭頭出現身體失去支持力而猝倒,倒地後能很快清醒,不伴有意識障礙,亦無後遺症。此類病人可伴有頭暈、噁心、嘔吐、出汗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的症狀。這是由於頸椎增生性改變壓迫椎動脈引起基底動脈供血障礙,導致一時性腦供血不足所致。

下面我們來說一說如何預防頸椎病:

1、保證正確的坐姿,盡可能保持自然的端坐位,將後背坐直,並保持頸部的挺直。睡覺時不可俯著睡,枕頭不可過高、過硬或過平。枕頭的高矮軟硬要適中,一般仰臥者枕高一拳,側臥者枕高一拳半,約10cm左右。枕芯以木棉、蕎麥皮為好,裝填量要適當,以保持一定的硬度和彈性。彈性過大的枕頭容易造成頸部肌肉的疲勞和損傷。習慣仰臥者最好在頸下墊一小枕頭,以保持頸椎的生理彎曲。習慣側臥者應將枕頭充塞到面部與肩部的空隙中,以減輕頸部的負擔。

2、避免和減少急性損傷,如避免抬重物、不要緊急刹車導致頸部受傷等。

3、防風寒、潮濕,避免午夜、淩晨洗澡或受風寒吹襲。特別要避免空調冷風直吹頸肩部肌肉,注意保暖防寒。風寒容易使頸部局部血管收縮,血流速度降低,有礙組織的代謝和廢物清除,潮濕阻礙皮膚蒸發。

4、改正不良的姿勢,減少頸部肌肉勞損,每低頭或仰頭1小時,需要做頸部活動,以減輕肌肉緊張度。每週不少於4次,每次不少於25分鐘的鍛煉。

5、長期從事案頭工作的人,應增加工間休息和活動時間,以增強全身的血液迴圈,消除局部肌肉疲勞,預防和緩解頸椎的勞損。

6、 一種結合呼吸運動進行的頸部保健運動,易於控制及調整頸部活動的速度,保持舒緩適度,具體方法如下:頸部前屈後伸法:取站位或坐位,站立時雙腳分開,與肩同寬,兩手叉腰,深呼吸,吸氣時使頸部儘量前 屈,下頜接近胸骨柄上緣,呼氣時使頸部後伸到最大限度。如此反復10~15次。 頸部側屈法:深呼吸,吸氣時頭部儘量向左偏,呼氣時頭部還原位,吸氣時頭部儘量向右偏,呼氣時頭部還原位。如此反復10~15次。 頸部伸展法:深吸氣時頭頸儘量伸向右前方,呼氣時頭頸還原位,再深吸氣時頭頸儘量伸向左前方,呼氣時頭頸還原位。如此反復10~15次。

7、 除了為增強頸椎的穩定性而進行的頸項部肌肉鍛煉以外,頸部適當的活動鍛煉同樣重要,也可以達到改善局部血液迴圈、減輕局部組織的炎症性水腫,緩解肌肉緊張及痙攣,減輕肌肉組織的粘連,並且還能起到防止頸項部肌肉的廢用性萎縮等作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頸部的活動鍛煉應當舒緩、適度,不能反復的、過多的“甩脖子”。鍛煉的強度和頻度不能太大,應當以鍛煉後頸部舒適,不加重原有症狀,不出現頸部酸痛不適為度。

以上就是小編對頸椎病這一問題的看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