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學術寫作遣詞系列(一):準確

撰文:Jason Wayne

前言

One pearl is better than a whole necklace of potatoes. ——Etienne Decroux

選合適的詞是寫出好文章的基礎, 就好像好的菜品需要優質的食材。

從這篇文章開始, 我會就學術寫作中的遣詞做一個系列, 包括簡潔, 連貫, 清晰, 流暢等, 聊聊問題, 說說原則。

諸多遣詞原則中, 我選擇了準確作為開篇。 簡潔, 連貫, 清晰, 流暢等未來要討論的原則更多傾向于文學特徵, 與之不同, 準確更具有科學的味道。 既然是學術寫作, 不妨讓這個學術意味更濃的原則打頭陣。

1. 準確

科學嘛, 肯定是要嚴謹的, 這個認知似乎是無需說明的。 而嚴謹在科研以及寫作過程中的落腳點, 就是要求準確,

資料準確, 理論準確, 論證準確。 這樣看來, 準確可能是寫作中用詞原則最為重要的一條, 因為其他原則似乎都是單純針對文筆而言的, 只有這條, 針對的是學術寫作中的“學術”。 但, 如此重要的一條原則, 我們真的理解麼?

然後, 想到了這本讀過的書。

書中提到了兩個有意思的問題:

(1)What is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sun and the earth?

(2) “How long is the coast of Britain?”

假定我們依據準確的遣詞原則, 這第一個問題該怎麼回答?

分分鐘就有了答案, 1.5億千米。 不錯, 達到了十八世紀的準確程度。 不過現在好像是二十一世紀。 149597870千米, 答者面帶慍色。 很好, 一下精進到了1976年的水準。 十幾分鐘後, 答者面帶得意,

149897870.7千米。 很好, 總算到了我們能知道的最準確的程度, 雖然還只是平均距離。 好了, 現在假定你家孩子問你這個問題, 你選哪個答案告知?

不著急選答案, 現在我們聊下第二個關於準確的問題。 理論上, 我們可以定一個最小單位, 千米, 或者米, 然後量就是了。 對“量就是了”這個說法摳鼻的同時, 似乎你也覺察到了, 這個問題比第一個問題要複雜。 你可以用直線近似, 累積以後得到一個數值, 但直線外的每一塊礁石或沙粒的該如何是好?潮汐呢, 全球變暖呢?

對於以上兩個問題, Lawrence Krauss的觀點是Whether or not the quoted number is “precise” therefore depends on what I’m intending to do with it.

準確這個詞, 也許本身就是不準確的。

2. 學術寫作中, 準確具體指什麼?

前面兩個問題雖然與準確相關, 但更多是數學概念借調到寫作中來所產生的衝突。

僅在寫作背景下, 準確的定義還是很實用的。 Micheal Ally在其The Craft of Scientific Writing一書中將準確分兩方面論述:

Chooing the right word 選對的詞

Choosing the right level of detail 選對的細節層次

下面我就在其基礎上對準確原則進行一個簡單描述。

2.1 選對的詞

從實用角度講, 選對的詞更多是個目標, 而不好作為一個判定標準。 畢竟, 何為對呢?以下從錯的角度出發, 理出幾個基本方向作為判據。

(1)避免專業專業詞彙和普通詞彙混用

舉例:weight≠mass

重量和品質, 差了一個g, 論文中理應不會混淆。 這類問題似乎簡單到無需說明。 但真的麼?light metals這個在nature 和science論文中也常出現的概念中, light該作何解釋呢?是重量1g, 所以稱為輕, 還是因為密度是1g/cm^3所以稱為輕呢?要知道很多字典中並不存在light=low density這個詞條。 對於light metals這個說法, 傳統和邏輯的競爭下,

似乎傳統佔據了優勢。 但各個專業尚有不少專業詞彙和通用詞彙語義交叉的情況。 這就進入了一個灰色地帶。

對於這類問題, 沒有哪本書或哪個理論可以劃出清晰的界限。 只能在經驗的基礎上做一個判斷。

(2)避免語法類混淆

舉例:affect≠effect, compose≠comprise, principle≠principal, like≠as等, 高中階段已經學過詞義辨析, 問題不會太大。

詞義辨析, 以及很多其他語法類問題, 統在一起, 稱為Usage, 是寫作中的一個大話題。 如果高中的英語課已經還給老師的話, 推薦一下幾本書, 在不確定時備查有關Usage的相關問題。

1、The Craft of Scientific Writing 的Appendix B有4頁左右, 很少, 建議熟讀, 不只是詞義辨析。

2、English for Research: Usage, Style, and Grammar, 整本書都是講學術寫作相關的語法, 難度不大。

這兩本算是針對學術寫作的。

3、Line by Line How to Edit Your Own Writing Appendix B 40多頁, 類似The Craft, 但講解的要詳細, 比字典, 詞典, 同義詞詞典講解都詳細。

4、Style Toward Clarity and Grace, 第十章Usage,專門講用法問題。

更偏僻問題的解決方案,上面這些書籍就難堪大用了。鑒於其知識體系龐大的體量,這裡只放上書名,有備無患。

A Dictionary of Modern English Usage The Classic, H W Fowler(經典)

Penguin Dictionary of American English Usage and Style

(3)謹慎使用同義詞互換

Micheal Alley在自己的The Craft當中用了相當長的篇幅來表達其對此項技能的深惡痛絕。最能反映其情緒的是一則有關他曾經的一位英語老師的小故事。她讓學生們寫一個五句話長度的段落描述鯨魚,但要求句子主語必須是鯨魚,而鯨魚一詞又不出現一次以上,且不能用代詞。最後誰收到褒獎了呢?是那個坐在前排、臉上長滿雀斑的,寫出了“海中哺乳動物的王與後”、“黑色橢球狀橡膠”的孩子。“現在,他成了一名作家”,老師誇獎道。

現在沿著這位老師的思路,看下下面這句話。

Winston Smith, his chin nuzzled into his breast in an effort to escape the vile wind...

【節選自1984】

把句中nuzzle換成stuck,或者任何一個其他詞,如何?

如果前面兩個類型的選詞混淆尚屬於無心之錯,同義詞互換則更像是自投羅網。從四六級開始,到考研考博考翻譯,雅思託福GRE,多樣化表達成了一個愈加熟練的時髦技能。每本講寫作的書,不管是關於什麼考試的,都能列擺出一大串範本句,用/作為別針,串起一堆堆同義詞,活像地攤上代售的毛絨玩具。這種情形隨著各種考試自然地進入論文寫作中。科學家可能也意識到自己比較呆,換著說法表達同一個意思似乎能讓自己多一份活力。

錯。

兩方面的原因:

詞本身而言,替換造成不準確

沒有哪兩個詞是完全同義的;詞義接近的,未必能嵌入到同一語境中;能嵌入同一語境的,依舊會造成整體語義的變化,或大或小。

比如,She might love you.和She may love you.一樣麼?如果不一樣,哪個表達中你中獎的概率更高?

從語義上看,兩個都表50-50可能性,很多時候可以互換。但might比may多一絲猜測、試探的成分。這就意味著might會更多的和一些“不靠譜兒”的設想為伍。所以,如果是You might be loved.只能多祝願你一絲好運了。

整體而言,影響可讀性

如果替換只是影響到局部的準確性,問題倒也不大;但當替換影響到段落甚至更大面積內容的可讀性時,大範圍傷害就在所難免了。

Mixed convection is a combination of natural and forced convection. Two dimensionless numbers in the correlations for mixed convection are the Grashoff number and the Reynolds number. The Grashoff number (for free convection) is a measure of the ratio of buoyant to viscous forces, and the Reynolds number (for forced convection) is a measure of the ratio of inertial to viscous forces.

這裡的術語暫且不去理會。大概意思是,mixed convection由兩部分組成,即natural convection和forced convection。後面出現的free convection和natural convection其實是同一個東西,不同名字。問題來了,在沒有預警的情況下,free convection的出現讓讀者困惑,這是和mixed convection同一級別的一種convection,還是另一種獨立的convection?以及,在沒有一絲防備的情況下,怎麼就憑空出來這個新概念?

當然,作者清楚的知道其中的關係。ta以為其同義詞的實事是無需言說的,就好像possible和maybe都表示可能一樣。顯然,作者犯了一個低級錯誤。

用了這麼大篇幅講同義詞的問題,只是為了能唱一首歌:單詞重複重複不是罪,再覺單調也有必要重複十幾回,變換之後若只剩疲憊,寫作何必撐得那麼狼狽。

備註:這裡只是提醒大家謹慎使用,要在保證用詞準確的情況下使用,但是論文寫作過程中重述語意的能力還是需要掌握的,當然重述語意並不僅僅只有同義詞替換這一手段,詳情請參閱:好話不說兩遍

(4)注意用詞的隱含意義(connotation)

隱含意義是相對于字面意義(denotation)而言的,前者會在後者的基礎上多一層社會或歷史意義。顯然,如果不瞭解這層意義,用錯詞後可能還不自知,遑論修改。

比如,特定的日子收到兩個人的兩朵花。字面上,都是花,禮物,雖然名字不同。根據動物之間送禮物的所代表的寓意,兩位送花人的期待是相同的。但顯然,這兩個選擇會得到不同的結果。

花的選擇也許太過簡單,沒人會犯這類低級錯誤。我們來瞭解一些實用的。

house和home:無論前者怎麼定義,後者可以定義為前者+溫暖的人情。

vagrant,homeless以及people with no fixed address:前者你想要從你門前趕走;中間的人你想請進屋喝杯熱茶,聽聽他的故事;後者,是字典裡沒有氣息的一串空洞的字。但有意思的是,這三者可能是在描述同一個人。

從這個例子中還坑看出,隱含意義多的那層內容也分積極、消極、中立三種情緒。這就意味著,不但詞語本身攜帶的情緒需要掌握,還要在選詞時考慮其與語境的相容性。

The procedure we adopt was (?) enough so that the whole project will be finished in time.

選cheap還是inexpensive?

加強難度:In another survey, this one by Ipsos/Reuters, only 51 percent of Americans thought they could get adequate, affordable health care.對於這個adequate和affordable的醫保,美國人民是高興還是不高興?adequate和affordable的隱含意義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其情緒與句子中哪些詞呼應,是否契合了語境的整體情緒?

2.2 選對的細節層次

選對的詞總體而言還是以單詞為主要調整物件,相對而言,細節層次的選擇針對的範圍則要大得多。小到單詞,達到段落,都是細節調控的戰場。

(1)細枝末節,過猶不及

先說細微的方面。日地間距149597870.7千米這個資料。如果是幼稚園小朋友,1.5億千米,夠用;天體物理研究生課本中的天體資料常數表中,1.49597*10^8千米,足矣;NASA工程師要發射環日衛星,有效數字多多益善。

這是常理,本無需多言。但科學家,尤其是新晉科學家,會本能地用自己達到的知識邊界處的資訊回答任何一個知識邊界內的問題。簡單講,我想知道兇器是乒乓球大小,還是網球大小,還是足球大小;你偏偏告訴我頭蓋骨凹陷處的曲率半徑接近8.5英寸。

用我作為讀者能接受的方式回答我,而不是你作者的方式,求你了!

(2)粗細搭配,G-S結構

午飯的時候看識骨尋蹤的樂趣,除了能鍛煉自己胃部的神經之外,就是這倆人的對話方式了。John M Swales的Academic Writing for Graduate Students Essential Tasks and Skills中提到了一個G-S text的概念。

G,general;S,specific。簡單來說,就是我們初高中語文閱讀中的總分結構。

一個段落中G-S各是什麼樣的存在呢?是這樣,因為大家都能理解他表達的意思,話不多卻能抓住要害,所以G人緣好,總是出現在險要位置,即段首。S呢,出身科研,嚴謹,喜歡術語,喜歡細節,但大家都煩她,因為她一講起話來,大家就不自主得想睡覺。因為她把一個事情說清需要太多細節,所以她佔據了剩餘的所有話語空間。

能不能只要一個人呢?不能只留G。雖然G有大眾情人般的魅力,但讓G多數幾句就會露餡兒,因為G一多就會變成陳詞濫調,空洞乏味。如果不知道什麼感覺,回憶一下自己寫的高中作文。也不能只留S。雖然S的存在可以讓一副畫精美起來,可以讓一個問題的所有方面清晰的攤開在桌面,單純S的堆砌會很快失去觀眾而不自知。很簡單,對自己不能理解的東西,觀眾的大腦會自然的排斥。

最優組合便是G先出來告訴大家他倆準備幹什麼,讓讀者心裡有個譜兒。然後S出來,用自己獨特的能力三下五除二把G要做的事情解決掉,然後兩人一起出來致謝。落幕。

當然,以上我說的還是這倆人。

寫段落和看每一集中的故事,別無二致。

3. 總結

不要混淆專業術語和普通用語

注意用法問題

不要輕易使用同義詞互換

注意所用詞的潛在含義

細節不要太細

細節和粗節搭配使用

補充:鑒於同義詞部分可能存在缺少參照的問題:補一本詞典

Webster's New Dictionary of Synonyms A Dictionary of Discriminated Synonyms with Antonyms and Analogous and Contrasted Words

同義詞可以試著互換,只是務必要查清各方面是否等價,此方面講,這本詞典挺好。

友情提示:有知乎帳號的朋友,建議關注知乎專欄【研之成理寫作實驗室】,裡面有更多精彩內容,此外,我們將在知乎上以知乎live等方式為大家講述更多學術寫作的方法技巧!

知乎連結:https://zhuanlan.zhihu.com/rationalscience-writing-lab

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到達

相關內容連結:

1. 史上最強寫作書單,從經典到專業

2. SCI 論文寫作之Introduction (一):如何寫好Article中的Introduction?

3. SCI論文寫作中一些常用的句型總結(11):倍數如何表示

4. What makes a good publication?——從文章結構開始談起

5. 從Abstract和Conclusion看期刊風格的階層化

6. 論文寫作之摘要和結論該怎麼區分?

同義詞詞典講解都詳細。

4、Style Toward Clarity and Grace, 第十章Usage,專門講用法問題。

更偏僻問題的解決方案,上面這些書籍就難堪大用了。鑒於其知識體系龐大的體量,這裡只放上書名,有備無患。

A Dictionary of Modern English Usage The Classic, H W Fowler(經典)

Penguin Dictionary of American English Usage and Style

(3)謹慎使用同義詞互換

Micheal Alley在自己的The Craft當中用了相當長的篇幅來表達其對此項技能的深惡痛絕。最能反映其情緒的是一則有關他曾經的一位英語老師的小故事。她讓學生們寫一個五句話長度的段落描述鯨魚,但要求句子主語必須是鯨魚,而鯨魚一詞又不出現一次以上,且不能用代詞。最後誰收到褒獎了呢?是那個坐在前排、臉上長滿雀斑的,寫出了“海中哺乳動物的王與後”、“黑色橢球狀橡膠”的孩子。“現在,他成了一名作家”,老師誇獎道。

現在沿著這位老師的思路,看下下面這句話。

Winston Smith, his chin nuzzled into his breast in an effort to escape the vile wind...

【節選自1984】

把句中nuzzle換成stuck,或者任何一個其他詞,如何?

如果前面兩個類型的選詞混淆尚屬於無心之錯,同義詞互換則更像是自投羅網。從四六級開始,到考研考博考翻譯,雅思託福GRE,多樣化表達成了一個愈加熟練的時髦技能。每本講寫作的書,不管是關於什麼考試的,都能列擺出一大串範本句,用/作為別針,串起一堆堆同義詞,活像地攤上代售的毛絨玩具。這種情形隨著各種考試自然地進入論文寫作中。科學家可能也意識到自己比較呆,換著說法表達同一個意思似乎能讓自己多一份活力。

錯。

兩方面的原因:

詞本身而言,替換造成不準確

沒有哪兩個詞是完全同義的;詞義接近的,未必能嵌入到同一語境中;能嵌入同一語境的,依舊會造成整體語義的變化,或大或小。

比如,She might love you.和She may love you.一樣麼?如果不一樣,哪個表達中你中獎的概率更高?

從語義上看,兩個都表50-50可能性,很多時候可以互換。但might比may多一絲猜測、試探的成分。這就意味著might會更多的和一些“不靠譜兒”的設想為伍。所以,如果是You might be loved.只能多祝願你一絲好運了。

整體而言,影響可讀性

如果替換只是影響到局部的準確性,問題倒也不大;但當替換影響到段落甚至更大面積內容的可讀性時,大範圍傷害就在所難免了。

Mixed convection is a combination of natural and forced convection. Two dimensionless numbers in the correlations for mixed convection are the Grashoff number and the Reynolds number. The Grashoff number (for free convection) is a measure of the ratio of buoyant to viscous forces, and the Reynolds number (for forced convection) is a measure of the ratio of inertial to viscous forces.

這裡的術語暫且不去理會。大概意思是,mixed convection由兩部分組成,即natural convection和forced convection。後面出現的free convection和natural convection其實是同一個東西,不同名字。問題來了,在沒有預警的情況下,free convection的出現讓讀者困惑,這是和mixed convection同一級別的一種convection,還是另一種獨立的convection?以及,在沒有一絲防備的情況下,怎麼就憑空出來這個新概念?

當然,作者清楚的知道其中的關係。ta以為其同義詞的實事是無需言說的,就好像possible和maybe都表示可能一樣。顯然,作者犯了一個低級錯誤。

用了這麼大篇幅講同義詞的問題,只是為了能唱一首歌:單詞重複重複不是罪,再覺單調也有必要重複十幾回,變換之後若只剩疲憊,寫作何必撐得那麼狼狽。

備註:這裡只是提醒大家謹慎使用,要在保證用詞準確的情況下使用,但是論文寫作過程中重述語意的能力還是需要掌握的,當然重述語意並不僅僅只有同義詞替換這一手段,詳情請參閱:好話不說兩遍

(4)注意用詞的隱含意義(connotation)

隱含意義是相對于字面意義(denotation)而言的,前者會在後者的基礎上多一層社會或歷史意義。顯然,如果不瞭解這層意義,用錯詞後可能還不自知,遑論修改。

比如,特定的日子收到兩個人的兩朵花。字面上,都是花,禮物,雖然名字不同。根據動物之間送禮物的所代表的寓意,兩位送花人的期待是相同的。但顯然,這兩個選擇會得到不同的結果。

花的選擇也許太過簡單,沒人會犯這類低級錯誤。我們來瞭解一些實用的。

house和home:無論前者怎麼定義,後者可以定義為前者+溫暖的人情。

vagrant,homeless以及people with no fixed address:前者你想要從你門前趕走;中間的人你想請進屋喝杯熱茶,聽聽他的故事;後者,是字典裡沒有氣息的一串空洞的字。但有意思的是,這三者可能是在描述同一個人。

從這個例子中還坑看出,隱含意義多的那層內容也分積極、消極、中立三種情緒。這就意味著,不但詞語本身攜帶的情緒需要掌握,還要在選詞時考慮其與語境的相容性。

The procedure we adopt was (?) enough so that the whole project will be finished in time.

選cheap還是inexpensive?

加強難度:In another survey, this one by Ipsos/Reuters, only 51 percent of Americans thought they could get adequate, affordable health care.對於這個adequate和affordable的醫保,美國人民是高興還是不高興?adequate和affordable的隱含意義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其情緒與句子中哪些詞呼應,是否契合了語境的整體情緒?

2.2 選對的細節層次

選對的詞總體而言還是以單詞為主要調整物件,相對而言,細節層次的選擇針對的範圍則要大得多。小到單詞,達到段落,都是細節調控的戰場。

(1)細枝末節,過猶不及

先說細微的方面。日地間距149597870.7千米這個資料。如果是幼稚園小朋友,1.5億千米,夠用;天體物理研究生課本中的天體資料常數表中,1.49597*10^8千米,足矣;NASA工程師要發射環日衛星,有效數字多多益善。

這是常理,本無需多言。但科學家,尤其是新晉科學家,會本能地用自己達到的知識邊界處的資訊回答任何一個知識邊界內的問題。簡單講,我想知道兇器是乒乓球大小,還是網球大小,還是足球大小;你偏偏告訴我頭蓋骨凹陷處的曲率半徑接近8.5英寸。

用我作為讀者能接受的方式回答我,而不是你作者的方式,求你了!

(2)粗細搭配,G-S結構

午飯的時候看識骨尋蹤的樂趣,除了能鍛煉自己胃部的神經之外,就是這倆人的對話方式了。John M Swales的Academic Writing for Graduate Students Essential Tasks and Skills中提到了一個G-S text的概念。

G,general;S,specific。簡單來說,就是我們初高中語文閱讀中的總分結構。

一個段落中G-S各是什麼樣的存在呢?是這樣,因為大家都能理解他表達的意思,話不多卻能抓住要害,所以G人緣好,總是出現在險要位置,即段首。S呢,出身科研,嚴謹,喜歡術語,喜歡細節,但大家都煩她,因為她一講起話來,大家就不自主得想睡覺。因為她把一個事情說清需要太多細節,所以她佔據了剩餘的所有話語空間。

能不能只要一個人呢?不能只留G。雖然G有大眾情人般的魅力,但讓G多數幾句就會露餡兒,因為G一多就會變成陳詞濫調,空洞乏味。如果不知道什麼感覺,回憶一下自己寫的高中作文。也不能只留S。雖然S的存在可以讓一副畫精美起來,可以讓一個問題的所有方面清晰的攤開在桌面,單純S的堆砌會很快失去觀眾而不自知。很簡單,對自己不能理解的東西,觀眾的大腦會自然的排斥。

最優組合便是G先出來告訴大家他倆準備幹什麼,讓讀者心裡有個譜兒。然後S出來,用自己獨特的能力三下五除二把G要做的事情解決掉,然後兩人一起出來致謝。落幕。

當然,以上我說的還是這倆人。

寫段落和看每一集中的故事,別無二致。

3. 總結

不要混淆專業術語和普通用語

注意用法問題

不要輕易使用同義詞互換

注意所用詞的潛在含義

細節不要太細

細節和粗節搭配使用

補充:鑒於同義詞部分可能存在缺少參照的問題:補一本詞典

Webster's New Dictionary of Synonyms A Dictionary of Discriminated Synonyms with Antonyms and Analogous and Contrasted Words

同義詞可以試著互換,只是務必要查清各方面是否等價,此方面講,這本詞典挺好。

友情提示:有知乎帳號的朋友,建議關注知乎專欄【研之成理寫作實驗室】,裡面有更多精彩內容,此外,我們將在知乎上以知乎live等方式為大家講述更多學術寫作的方法技巧!

知乎連結:https://zhuanlan.zhihu.com/rationalscience-writing-lab

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到達

相關內容連結:

1. 史上最強寫作書單,從經典到專業

2. SCI 論文寫作之Introduction (一):如何寫好Article中的Introduction?

3. SCI論文寫作中一些常用的句型總結(11):倍數如何表示

4. What makes a good publication?——從文章結構開始談起

5. 從Abstract和Conclusion看期刊風格的階層化

6. 論文寫作之摘要和結論該怎麼區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