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兩孫子一個海歸一個海派 家教竟是從小給爺爺盛飯

近日, 彩衣街社區居民王金錠很開心, 小孫子王浩從南非回國探親。 說起這個小孫子, 周圍鄰居很是羡慕, 王金錠教育兒孫有方, 兩個兒子培養成機關工作人員, 兩個孫子有出息, 一個留學歸國, 一個被派到國外工作。

兩個孫子有出息

一個留學一個被派國外

王金錠今年

說起兩個孫子, 王金錠的臉上更是樂開了花, 大孫子王瑋英國留學7年, 學的是經濟學, 取得碩士學位回國, 目前在上海工作定居。 小孫子王浩, 考中河海大學航海系, 大學剛畢業就被中國港外工程有限責任公司錄取, 並派往非洲象牙海岸。

當時奶奶很捨不得, 一把眼淚一把鼻涕, 可是爺爺王金錠卻勸老伴:“要為國家著想, 我們培養孫子也是為了國家, 國家需要他, 就讓他去, 一個人如果連國家都不愛了, 那肯定也不會愛家!”如今, 23歲的小孫子王浩已是工程師。

“老王家的兩個孫子, 真是沒話說, 成績好又懂事, 看見我們都是爺爺長奶奶短。 ”門口趙奶奶說, 王家的孩子有教養, 懂得尊老愛幼。

教育孫子很獨特

小學6年堅持為爺爺添飯

和大部分中國爺爺一樣, 從孫子小時開始, 王金錠就負責兩個孩子的生活起居, 接送放學。 那時候大孫子在汶河, 小孫子在梅嶺, 到了放學時間, 老王剛把梅嶺的小孫子接回來, 顧不上喘一口氣, 就去汶河接大孫子。 雖然利用了兩個學校放學的時間差,

但老王自己很累。

和中國大部分爺爺不一樣的是, 老王從小很重視對兩個孩子的國學教育。 老王說, 尊老愛幼、尊師重教、先愛國後愛家對他的影響很深。 兩個孫子從小吃飯的時候, 老王只要用筷子敲敲碗, 孫子就曉得爺爺要添飯了, 趕緊放下碗去給爺爺裝飯, 這個習慣一直保持到孩子們上了初中, 老王就自己裝飯了。

“讓他們裝飯, 是要讓他們懂得尊重長輩, 讓自己肩負責任, 這6年足夠在他們腦子裡形成概念了, 我也就不需要他們裝飯了。 ”老王解釋, 裝飯是手段, 不是目的。

“粒米皆從辛苦得, 寸薪豈是等閒來。 ”是老王教育孫子吃飯的標準, 兩孩子只有要飯粒掉在桌上, 就立刻夾進碗吃掉, 絕不浪費。

通訊員 夏蓉 記者 余佳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