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數字廣告欺詐勢頭不減,Uber起訴廣告公司索賠4000萬美元

虛假流量讓曾經充滿光環感的數位廣告行業陷入了信任危機。

正如去年9月紐約廣告周聚集了行銷圈內大佬專門談論“信任”,

今年7月, 由美國資料跟蹤分析公司TUNE在西雅圖舉辦的移動行銷大會POSTBACK上, “廣告欺詐(fraud)”再次成為其中最重要的一個話題。

“現如今, 行銷人所面臨的最大的風險之一就是廣告欺詐。 ”TUNE的首席執行官Peter Hamilton在開場演講中如此強調, “至今關於欺詐的話題討論都充斥著敵意、抱怨、不知所措。 ”

近年來, 數字廣告欺詐的問題備受關注, 但可能是第一次, 廣告主因為該原因和媒介代理公司鬧上法庭。

當地時間 9 月 18 日下午, Uber 在三藩市地方法院提起訴訟, 稱廣告公司 Fetch Media 提供的服務存在流量欺詐行為, 並索賠 4000 萬美元, 後者是日本電通廣告集團的子公司。

根據法庭檔顯示, Uber 在 2017 年初意識到了這一問題, 是因為用戶開始抱怨 Uber 的廣告出現在公司此前“拉黑”的網站 Breitbart.com,

這是一個美國極右翼新聞及評論網站, 在政治上支持特朗普。 公司進而發現, Breitbart 上的 Uber 廣告點擊似乎來自一些機器人操控的帳戶。

今年 3 月, Uber 停止了這波廣告投放, 它們“據稱可歸因於每週數十萬(甚至數百萬)的 Uber App 下載安裝”, 然而當這些廣告停止投放後, Uber 表示, 公司發現“新增安裝量完全沒有任何實質性的下降”。

這次事件表明, 行銷人員對數字廣告業務中存在的欺詐問題越來越難以忍受。

當時, Fetch全球媒體主管Steve Hobbs告訴Adweek, Fetch系統中的“大量下載”都是有疑問的。

“但凡有錢的地方, 就會有欺詐。 ”Hobbs說, “想要保持100%的純淨是不可能的, 但我們認為, Forensiq能幫助我們降低欺詐率。 ”

Uber在準備解決線上推廣問題時, 發現了該公司的欺詐行為。 當時, Uber要求Fetch停止在Breitbart News(該網站由特朗普的前任首席戰略人員Steve Bannon管理)上投放廣告,

卻還是在網站上看到了廣告。 在Fetch從網站上移除廣告之後, Uber應用的下載人數卻沒有受到多少影響。 在進一步審查之後, Uber發現Fetch存在大範圍的濫收費行為。

根據調查公司Forrester Research的研究顯示, 因廣告欺詐而浪費的廣告費將在2021年達到109億美元。 而eMarketer的資料顯示, 目前每年全球的數位廣告規模已經高達1940億美元。

“我知道我的廣告費有一半浪費了, 但遺憾的是, 我不知道是哪一半被浪費了。 ”原本人們以為數字行銷帶來的精准投放能終結這個廣告圈的著名天問, 但現實卻諷刺般地更加糟糕——那些看上去誘人而光鮮的流量, 背後對應的很可能不是真實的用戶, 而是專門造假的機器人。

隨著數位廣告的發展, 證明其有效性變得越來越複雜和困難。 人們不斷提問:“廣告是否達到了正確的目標受眾?如何證明是廣告引導了消費者採取行動?”

很難說這不是廣告公司和數字媒體在最初的那幾年, 拼命強調精准行銷和投放神奇效果的一個副作用,

因為當真正深究起來, 它似乎並不那麼經得起考驗, 並且因為其聲稱的效果, 很多產業鏈條中的人不得不人為創造看上去足以證明廣告效果的資料。

也有評論指出, 對於常年被告上法庭的 Uber 來說, 這次罕見的主動攻擊基本上是一次免費的“廣告”, 因為它似乎是在說明了 Uber 的有機增長非常良好——即使不投放廣告。

經歷過造假風波的Facebook,在去年把它DSP(需求方平臺)產品Atlas關閉了,因為遇到了太多虛假流量。它把Atlas團隊併入社交網路測量部門,主要為行銷者提供跨平臺的資料測量中心,分析在 Facebook以及Instagram上發佈的廣告效果。

TUNE最近也發佈了兩款新的反欺詐解決方案產品。它們的特點是讓買賣雙方在一個共同終端查看資料。通過追蹤廣告投放中的各方資料,得出轉化、效益的結果,讓廣告主知道廣告投放得到了多少轉化,哪個管道帶來的效果最好。如今在使用TUNE產品的大客戶包括《紐約時報》、賽百味、Line、絲芙蘭、百度等等。

——END——

經歷過造假風波的Facebook,在去年把它DSP(需求方平臺)產品Atlas關閉了,因為遇到了太多虛假流量。它把Atlas團隊併入社交網路測量部門,主要為行銷者提供跨平臺的資料測量中心,分析在 Facebook以及Instagram上發佈的廣告效果。

TUNE最近也發佈了兩款新的反欺詐解決方案產品。它們的特點是讓買賣雙方在一個共同終端查看資料。通過追蹤廣告投放中的各方資料,得出轉化、效益的結果,讓廣告主知道廣告投放得到了多少轉化,哪個管道帶來的效果最好。如今在使用TUNE產品的大客戶包括《紐約時報》、賽百味、Line、絲芙蘭、百度等等。

——END——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