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別把家校合作的經念歪了

文/羅光逾

圖據網路

這幾天, 浙江金華一小學發出公約《讓家長告別檢查作業——實驗小學教師公約之作業篇》和《讓家長告別檢查作業——實驗小學學生公約之作業篇》,

“叫停”家長簽字, 贏得網路一片點贊和叫好。

家長輔導家庭作業並簽字是中國教育的一個特殊現象, 這種現象又是一種普遍存在。 縱然一些家長持支持配合態度, 但也有不少家長為此所累, 是反對的。

認真檢查批改作業本是老師的基本職責, 是瞭解學生知識掌握情況的重要途徑, 可很多老師卻似乎將此當成了一種負擔。 不知何時起, 這項職責被轉嫁給了家長, 孩子的家庭作業逐漸變成了“家長作業”。 家長們雖然抱怨頗多, 但為了孩子的學習教育, 也就只能忍氣吞聲, 默默配合。

至於理由, 很多老師可能會說這是家校合作的需要, 將作業交給家長檢查, 是為了讓家長更好瞭解孩子的學習情況,

讓家長參與到孩子的學習教育等等。 可現實是家長文化水準參差不齊, 有多少父母會有精力或者能力去認真檢查孩子的作業?

術業有專攻。 筆者認為, 讓家長檢查作業, 是教師在甩鍋轉嫁責任, 是對家校合作的誤讀。 傳道授業解惑是教師的天職。 檢查批改學生作業是教師職責範圍內的事, 不應甩給家長來做。 一個老師如果不給學生檢查批改作業, 又怎麼瞭解到學生真正的學習情況?作業經過家長的檢查、輔導修正, 反映在作業本上的是正確的答案, 但學生未必掌握瞭解題過程和方法, 教師更無法掌握學生是否真實掌握了相關知識。 教師又如何因材施教, 幫助學生成長?要求家長檢查作業並簽字, 也容易形成孩子的依賴心理,

不利於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現實中也不乏一些家長無力檢查孩子作業, 採取其他一些手段來完成, 這對孩子的成長無疑會起到壞的影響。

家庭和學校對孩子的成長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孩子的成長需要家校合作。 學校要求家長檢查作業並簽字的初衷也許是好的, 但真正的家校合作應該是各司其職, 各有側重的, 在分工、方式和著力點上應有不同。 家長更需要關注的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問題, 應把時間和精力放在親子活動、家庭閱讀、習慣培養、視野拓展和人格養成等方面;學業問題應主要由學校來負責。 學校和家長應增強交流和溝通, 增進相互理解與支持、減少分歧, 形成教育合力,

推動孩子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和自律意識。

可現如今, 一到孩子開始上學, 眾多家長便叫苦不迭。 除了要和孩子一起完成書本作業, 還要完成許多所謂的課外實踐作業。 更讓人哭笑不得的是, 一些學校佈置的家庭作業不切實際, 明顯遠遠超出了學生獨立完成的能力範圍。 比如讓上幼稚園的小朋友做一個精美的水果拼盤, 或做一個複雜的手工剪紙編一本書, 拼音都沒教就要求學生寫遊記……這無疑成了“家長作業”, 平添了家長的焦慮和反感。

“家長作業”顯然不是教育部門的要求, 也不是教育傳統做法。 武昌實驗小學“家長不給孩子作業簽字”, 家長表示“很爽”, 而學生獨立學習能力有很大提高。 以前, 我們的很多作業都能在學校獨立完成,

老師讓家長簽字的情況也非常少。 老師從未要求過家長檢查作業, 雖然有些家長會主動查看孩子的作業, 但並非學校一刀切的要求。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