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俄軍特種作戰部隊“新面貌”

在烏克蘭及敘利亞的2場軍事行動中,俄特種作戰部隊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大大提升了俄軍遂行作戰任務的效能。 2015年2月26日,俄羅斯總統普京簽署第103號總統令,將每年的2月27日定為俄羅斯的“特種作戰部隊節”。 俄媒據此分析,此舉表明俄軍政高層對新型特種作戰部隊(SSO)發展建設高度重視,也是對特種作戰力量轉入“新面貌”以來實戰表現的積極肯定。

▲在烏克蘭及敘利亞兩場軍事行動中, 俄特種作戰部隊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 大大提升了俄軍遂行作戰任務的效能

發展歷程

說到俄羅斯特種作戰部隊,不得不從蘇聯時代說起。 其前身是蘇聯總參情報總局特種部隊,始建於20世紀50年代,時任國防部長朱可夫元帥建議,在邊防軍區建立特種偵察破壞部隊。 一旦發生戰爭或戰前危機,該部隊可潛入敵後進行破壞活動。 該特種部隊平時由總參情報局管理,戰時配屬各軍區集團軍,由此拉開了蘇聯特種部隊發展的序幕。

1979年,針對阿富汗緊張局勢,總參情報總局決定成立土庫曼軍區特種部隊,該部隊成員都是會說阿富汗當地語言的烏茲別克人和塔吉克人。 這支部隊成立後便被派往阿富汗戰場,於1979年8月進入阿富汗首都喀布爾進行敵後破壞活動。 在蘇阿戰爭中,總參情報總局特種部隊共損失191人,而他們繳獲的武器足夠裝備一個師。 在蘇軍宣佈從阿富汗撤軍後,總參情報總局特種部隊是最後一支撤出的部隊。

由於蘇聯後期軍事現代化發展已經開始注重聯合作戰,此時特種部隊處於比較尷尬的位置。 蘇軍特種部隊除了執行一些敵後打擊遊擊隊的任務,很多時候是作為戰役戰術集團的偵察力量使用,其職能與諸軍兵種的偵察單位重疊,造成指揮混亂,任務特點不明朗,反而降低了聯合作戰的效率。

蘇聯軍方開始考慮,是否借鑒美軍特種部隊的建設經驗,包括引進西方特種作戰理念。 但一切尚未開始,蘇聯就解體了。

俄羅斯武裝力量特種作戰力量的歷史開始於1999年3月5日,當時在莫斯科近郊的索爾涅奇諾戈爾斯克建立了專業人員訓練中心,代號92154部隊,而實際上是直接隸屬於總參情報總局局長的特種部隊。 後來,中心被稱為“謝涅日”(駐地附近一湖泊名),而部隊成員則被稱為“向日葵”。 當時的總參謀長阿納托利·克瓦什甯大將是特戰力量的奠基人之一。

專業人員訓練中心成立之後,培訓的官兵立刻就出現在了前線。

1999年第二次車臣戰爭爆發後,92154部隊開始積極參與作戰行動。 值得一提的是,“向日葵”這一稱呼是在中心隊員首次前往高加索執行任務後獲得的。 此次任務中隊員們戴著巴拿馬式草帽,當時其他特種部隊還沒有這種帽子。 由於這種奇特的外形,以及當時訓練中心離“向日葵”電氣火車站不遠,隊員們便獲得了這一綽號。 後來,以劍和矢為背景的向日葵成為了中心的臂章圖案。

俄軍特種作戰部隊最重要的變化開始於2009年,時任國防部長是謝爾久科夫,總參謀長是馬卡羅夫大將。 在俄聯邦武裝力量全面改革框架內(所謂的“新面貌”改革),俄軍在92154部隊的基礎上,組建了直屬總參謀長的特種作戰部隊指揮部,以便對現有大部分力量進行集中指揮。

2011年4月7日,俄羅斯國防部組建了第2個特種任務中心,隸屬於總參情報總局,駐地位於莫斯科近郊的庫賓卡。 新的特種任務中心的非官方稱呼為“紮紮博裡耶”,與在總參情報總局特種任務基地基礎上組建的“謝涅日”中心不同,組建“紮紮博裡耶”中心的主要參與者是聯邦安全局特種部隊的工作人員。

2012年4月1日,在當時總參謀長馬卡羅夫的倡議下,特種作戰指揮部被升格為特種作戰部隊司令部(KSSO),代號99450部隊。 2013年3月6日,接替馬卡羅夫擔任總參謀長的瓦列裡·格拉西莫夫大將宣佈開始重組特種作戰部隊(SSO)。 在會見外國武官時,他表示:“已經組建了相應的司令部,負責例行事務並完成武裝力量培訓計畫活動”。 2013年3月15日,“紮紮博裡耶”特種任務中心也編入了特種作戰部隊編成,開始隸屬特種作戰力量司令部。

近年來,位於庫賓卡和索爾涅奇諾戈爾斯克的特種任務中心在吸取各方經驗的基礎上,不斷完善編制體制,積極進行基礎設施建設,戰鬥訓練和實戰化水準獲得大幅提升。

新組建特種作戰部隊的任務使命包括:

(1)在他國保護俄羅斯公民免遭襲擊;

(2)後撤使館人員、要員;抓捕、清除恐怖分子或者重要的軍政人員;

(3)組織反政府活動、起義和遊擊運動,破壞目標國家局勢穩定,推翻其政府;

(4)搜集情報;實施破壞;

(5)突襲;

(6)在必要地區保存武器和物資技術保障器材用於戰時特種作戰;

(7)破壞、截獲資訊或者阻礙其傳播;

(8)實施心理戰,公開或暗中破壞國家指揮機關的活動;

(9)傳播虛假資訊等。

戰時,特種作戰部隊的任務還包括:

(1)破壞或者佔領重要的軍事、工業目標;

(2)破壞交通線,國家和軍事指揮體系,後勤保障體系;

(3)校正導彈突擊和炮兵射擊;

(4)搜集對戰區武裝力量集團行動有用的情報;

(5)挺進敵後,截獲檔、武器和軍事技術裝備,破壞敵人武裝力量和民眾的士氣。

▲近年來,位於庫賓卡和索爾涅奇諾戈爾斯克的特種任務中心在吸取各方經驗的基礎上,不斷完善編制體制,積極進行基礎設施建設,戰鬥訓練和實戰化水準獲得大幅提升

組織編成

幾經改革後,目前,俄軍特種作戰部隊已經形成相對完善的組織編制結構,具有較強的作戰能力。據俄羅斯媒體反映,俄軍特種作戰部隊主要包括1個特種作戰部隊司令部,2個特種任務中心,1個特種作戰中心。

特種作戰部隊司令部

代號99450部隊,駐地位於莫斯科州索爾涅奇諾戈爾斯克區謝涅日鎮,是俄軍特種作戰部隊的最高統一指揮機構,目前該司令部下設特種作戰局,海上特種作戰局,和反恐局。

“謝涅日”特種任務中心

代號92154部隊,非正式稱呼為“向日葵”或者“謝涅日人”,駐地位於莫斯科州索爾涅奇諾戈爾斯克區謝涅日鎮。目前,該中心下設6個方向處:

(1)空降特種作戰方向處 主攻複雜跳傘,包括佩戴氧氣面罩延遲開傘跳傘以及離機後立刻開傘。掌握這些方法後,特戰隊員能夠在不被敵人發現的情況下飛行數十公里。隊員們晝夜均能實施空降,夜間借助於夜視儀,惡劣天氣,強風和大霧天氣也能實施跳傘。特種隊員還學習使用三角動力滑翔機和滑翔傘飛行器。

(2)山地特種作戰方向處 專門研究在山地地形實施偵察和作戰行動,訓練主要依託俄軍第54偵察分隊訓練中心(代號90091部隊,位於北奧塞梯-阿拉尼亞共和國弗拉季高加索市)和俄聯邦“中央陸軍”“捷爾斯科爾”山地訓練和生存中心(位於卡巴爾達-巴爾卡爾共和國捷爾斯科爾鎮)進行。該方向的隊員被培養成“戰鬥登山運動員”,主要學習攀登高山山峰,佔領並扼守山隘、冰川的方法和技能。

(3)突擊特種作戰方向處 專門負責滲透,截獲,殲滅敵人目標(司令部,建築,設施,倉庫等)。該方向隊員的任務非常廣泛,要在各種條件下,任何地形條件下攻佔敵方目標。

(4)海上特種作戰方向處 位於俄海軍第561緊急救援中心,部隊代號00317部隊(位於塞瓦斯托波爾市卡紮奇亞灣)。海上特種作戰處是一個多功能的海軍部隊,訓練的裝備都是用於遂行海洋,河流,湖泊上的戰鬥任務。隊員主要使用各種漂浮器材(快艇,水力旋流器)或者穿戴潛水裝具,使用專用拖曳器,在水下實施行動。海上方向的隊員需要熟悉掌握所有可能實施行動的水域,學習使用拖船和輕型快艇實施潛水行動,學會搶奪艦艇和攻取岸邊建築物。

(5)保衛高層領導人特種作戰方向處 該方向基於車臣地區戰鬥行動經驗組建而成。在戰時,該方向負責保衛類似總參謀長、軍區司令這樣的俄軍要員。而在該方向組建以前,類似人員通常都是由偵察兵來負責護送。俄軍高層“警衛員”的訓練長期以來可以說一直都差強人意。因此,在該方向出現前,關於組建專門分隊負責保護軍隊高層的問題一直備受爭議。

(6)投送裝備方向處:專門通過陸地,海上和水上運送特種部隊人員至行動地域,並負責之後的撤離。主要裝備“米-8AMTSH”和“米-35M”運輸直升機、快艇、全地形車、越野車及各種汽車技術裝備。

此外,中心還下設通信、無線電偵察、無線電電子戰、IT、特種技術裝備等保障分隊。

“紮紮博裡耶”特種任務中心

非正式稱呼為“紮紮博裡耶”或者“庫巴”,代號01355部隊,位於莫斯科州奧金佐沃區庫賓卡鎮普羅熱克托爾納亞街。該中心的主要任務與“謝涅日”中心相同。

第322特種作戰中心

該中心為專業人員訓練中心,代號43292部隊,位於莫斯科州涅奇諾戈爾斯克區謝涅日鎮。主要任務是培訓特種作戰部隊的人員,還用於培訓俄聯邦國防部其它特種分隊的軍人。該中心還下設武器、軍事和特種技術裝備,軍事技術物資改裝、維護、存儲處。

▲空降特種作戰方向處主攻複雜跳傘,包括佩戴氧氣面罩延遲開傘跳傘以及離機後立刻開傘

人員選拔和訓練

從組建開始,俄軍特種作戰部隊各方向就只招收軍官和合同制軍人。義務兵只能在後勤事務分隊服役,或者擔任駕駛員。

特種作戰部隊軍人的選拔不僅僅局限于空降兵部隊和各軍區特種任務分隊,還包括坦克兵、炮兵、步兵、防空兵和三防兵軍官。特種作戰部隊的選拔途徑各種各樣,特種作戰部隊代表可能親自挑選,研究具備必要知識和技能的候選人,之後向他們發出邀請。此外,每月15號9時是“候選人日”,自願參選人員可以嘗試通過錄取測試。測試主要包括3個部分:體能,包括3千米越野、100米武裝泅渡和引體向上測試;專業選拔;衛生委員會檢查。特種作戰部隊還定期在兵役委員會和合同兵選拔處發佈通告,告知他們需要的專業清單。

據稱,俄軍特種作戰部隊軍人不僅僅需要擅長軍事,通常也擁有各種學位,掌握外語也是必須的。俄總參情報總局特種作戰部隊亞歷山大·穆西延科上校表示:“對於我們來說最重要的不是肌肉力量,而是頭腦。偵察兵的頭腦不是用來敲磚頭和酒瓶的,而是用來思考的……任何偵察員首先要有智慧,也就是人的智力”。

特種作戰部隊軍人的訓練主要在專業人員訓練中心進行,部隊常駐地通常也建有必要的基礎設施用於訓練。此外,特種作戰部隊的軍官還在俄軍梁贊高等空降指揮學校(RVVDKU)的特種部隊偵察系以及特種任務分隊使用教研室以及新西伯利亞高等軍事指揮學校的特種偵察系、特種偵察和空降兵訓練教研室進行訓練。

此外,俄軍特種作戰部隊還特別注重培養軍人的團隊行動能力。據俄《軍工信使》報採訪的消息人士強調,特種作戰部隊的基本原則——不是培養具備突出個人能力的戰士,而是要建立能夠統一行動的團隊。

▲特種作戰部隊軍人的訓練主要在專業人員訓練中心進行,部隊常駐地通常也建有必要的基礎設施用於訓練

開放且獨立的建設思路

俄軍認為,特戰力量是除核常之外的“第三種力量”。為防止特種作戰部隊淪為“常規部隊”,“新面貌”改革以來,俄軍不斷對特種作戰部隊的編制體制進行調整完善,廣泛參考各方經驗及教訓,逐漸形成了俄軍獨具特色的特種作戰部隊發展建設思路。

充分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相關成功經驗

《華爾街日報》2016年12月16日援引美國國務院消息人士稱,總參謀長尼古拉·馬卡羅夫2012年訪美期間,參觀了美軍位於福羅裡達州的特種作戰司令部。接替馬卡羅夫的俄軍總參謀長格拉西莫夫大將2013年也曾公開表示,俄軍在建設特種作戰部隊過程中借鑒了外國的經驗:“在研究世界主要國家特種作戰部隊組建、訓練和使用的經驗後,俄羅斯國防部也開始逐漸相應的司令部。已經制定了全套指導性檔,確定這些部隊的發展方向、訓練和使用方法”。此外,據現有資料顯示,俄羅斯特種作戰部隊的軍官與義大利、法國、德國等國的相應部門均有接觸。據稱,法國和德國的經驗影響最大。上述北約主要國家都有自己獨立的聯合特種作戰部隊司令部,直接隸屬于武裝力量最高領導層。

獨具特色的人員裝備編配原則

如果將俄軍特種作戰部隊的組織編制結構與美國陸軍“三角洲”部隊、海軍“海豹6隊”(DEVGRU)、英國特種空勤團(SAS)第22團、德國KSK特種部隊相比,不難發現,西方的特種部隊並沒有具體的任務方向,可以說是“通用型”特種部隊。第22特別空勤團的任務連隊分為4個組:空降組、海洋組、山地組和汽車組。俄羅斯特種作戰部隊在自身戰鬥使用經驗的基礎上認為,“通用型”編組在多數情況下並非最優。比如,當特種作戰力量分隊在山地遂行戰鬥任務時,其編成中“登山隊員”和“強擊隊員”最好更多一些,空降兵和潛水夫則可以少一些。因此,俄軍特種作戰力量與西方不同,通常以混編隊形實施行動,根據具體任務從各個方向抽調人員。《軍工信使》報採訪的消息人士稱,這不是通用型,而是“自我調整”型。雖然所有的隊員都必須學習跳傘,山地行軍,使用潛水呼吸器,強攻樓房等技能,但根據任務,隊員的部分訓練內容會有所側重。

此外,據俄媒消息稱,俄國防部為了滿足“新面貌”特種作戰部隊的需求,在國內現有製造裝備無法保障訓練和作戰任務情況下,批准進口國外武器裝備和單兵裝具。例如進口了“格洛克-17”和“格洛克-26”手槍、MP5衝鋒槍、“斯太爾”SSG08狙擊步槍、Propper Multicam風衣、ATACS作訓服、Ops-Core FAST基礎傘降盔等。為大幅提升隊員的高精射擊能力,俄軍特種作戰部隊還採購了芬蘭槍械製造商沙科公司研製的TRG-42狙擊步槍,後來又採購了英國著名射擊冠軍瑪律科姆·庫帕研製的AWP狙擊步槍。

▲俄軍特種作戰力量與西方不同,通常以混編隊形實施行動,根據具體任務從各個方向抽調人員

卓越戰績

俄軍將在烏克蘭和敘利亞的軍事行動作為“新面貌”特種作戰力量的“試驗場”,有效檢驗了特種作戰部隊的使用方法和武器裝備性能,充分體現了俄軍在新時期的“精兵作戰”思想。

2014年2~3月的克裡米亞危機是俄軍新型特種作戰部隊的首次“展示”,特種作戰部隊秘密開始軍事行動,封鎖了克裡米亞半島上的烏克蘭軍事設施。快速且兵不血刃地控制關鍵軍事目標,有選擇地封鎖通信系統保證了整個行動的勝利。塞外斯托波爾附近別利別克機場俄特種作戰部隊隊員照片首次得以披露。特種作戰部隊在第一時間快速反應,扁平化的指揮使得俄最高決策當局的命令有效、迅速地在當地得到執行。

2015年入敘作戰中,俄軍特種作戰部隊滲透到敵後方擔任空中突擊引導員,在整體偵察能力弱於美軍的情況下,空天打擊效果卻並不遜於美軍。2015年11月24日,為營救被土耳其空軍戰機擊落的“蘇-24”轟炸機飛行員,俄特種兵搭乘直升機在敵後陌生地域機降,歷時12小時成功救回飛行員。2016年底,在解放敘利亞北部中心城市阿勒頗的戰鬥中,俄軍特種作戰部隊16人組成的小組在約1個晝夜的時間內擊退了近300名恐怖分子的進攻。為此,俄總統普京親自為該小組的軍官代表頒發獎章。

俄軍特種作戰部隊的改革歷程可以說是跌宕起伏,目前已經初見成效,成為俄軍新時期實施“混合戰爭”的利器,對改革後的俄軍作戰能力的提升起到助推作用。

2013年3月15日,“紮紮博裡耶”特種任務中心也編入了特種作戰部隊編成,開始隸屬特種作戰力量司令部。

近年來,位於庫賓卡和索爾涅奇諾戈爾斯克的特種任務中心在吸取各方經驗的基礎上,不斷完善編制體制,積極進行基礎設施建設,戰鬥訓練和實戰化水準獲得大幅提升。

新組建特種作戰部隊的任務使命包括:

(1)在他國保護俄羅斯公民免遭襲擊;

(2)後撤使館人員、要員;抓捕、清除恐怖分子或者重要的軍政人員;

(3)組織反政府活動、起義和遊擊運動,破壞目標國家局勢穩定,推翻其政府;

(4)搜集情報;實施破壞;

(5)突襲;

(6)在必要地區保存武器和物資技術保障器材用於戰時特種作戰;

(7)破壞、截獲資訊或者阻礙其傳播;

(8)實施心理戰,公開或暗中破壞國家指揮機關的活動;

(9)傳播虛假資訊等。

戰時,特種作戰部隊的任務還包括:

(1)破壞或者佔領重要的軍事、工業目標;

(2)破壞交通線,國家和軍事指揮體系,後勤保障體系;

(3)校正導彈突擊和炮兵射擊;

(4)搜集對戰區武裝力量集團行動有用的情報;

(5)挺進敵後,截獲檔、武器和軍事技術裝備,破壞敵人武裝力量和民眾的士氣。

▲近年來,位於庫賓卡和索爾涅奇諾戈爾斯克的特種任務中心在吸取各方經驗的基礎上,不斷完善編制體制,積極進行基礎設施建設,戰鬥訓練和實戰化水準獲得大幅提升

組織編成

幾經改革後,目前,俄軍特種作戰部隊已經形成相對完善的組織編制結構,具有較強的作戰能力。據俄羅斯媒體反映,俄軍特種作戰部隊主要包括1個特種作戰部隊司令部,2個特種任務中心,1個特種作戰中心。

特種作戰部隊司令部

代號99450部隊,駐地位於莫斯科州索爾涅奇諾戈爾斯克區謝涅日鎮,是俄軍特種作戰部隊的最高統一指揮機構,目前該司令部下設特種作戰局,海上特種作戰局,和反恐局。

“謝涅日”特種任務中心

代號92154部隊,非正式稱呼為“向日葵”或者“謝涅日人”,駐地位於莫斯科州索爾涅奇諾戈爾斯克區謝涅日鎮。目前,該中心下設6個方向處:

(1)空降特種作戰方向處 主攻複雜跳傘,包括佩戴氧氣面罩延遲開傘跳傘以及離機後立刻開傘。掌握這些方法後,特戰隊員能夠在不被敵人發現的情況下飛行數十公里。隊員們晝夜均能實施空降,夜間借助於夜視儀,惡劣天氣,強風和大霧天氣也能實施跳傘。特種隊員還學習使用三角動力滑翔機和滑翔傘飛行器。

(2)山地特種作戰方向處 專門研究在山地地形實施偵察和作戰行動,訓練主要依託俄軍第54偵察分隊訓練中心(代號90091部隊,位於北奧塞梯-阿拉尼亞共和國弗拉季高加索市)和俄聯邦“中央陸軍”“捷爾斯科爾”山地訓練和生存中心(位於卡巴爾達-巴爾卡爾共和國捷爾斯科爾鎮)進行。該方向的隊員被培養成“戰鬥登山運動員”,主要學習攀登高山山峰,佔領並扼守山隘、冰川的方法和技能。

(3)突擊特種作戰方向處 專門負責滲透,截獲,殲滅敵人目標(司令部,建築,設施,倉庫等)。該方向隊員的任務非常廣泛,要在各種條件下,任何地形條件下攻佔敵方目標。

(4)海上特種作戰方向處 位於俄海軍第561緊急救援中心,部隊代號00317部隊(位於塞瓦斯托波爾市卡紮奇亞灣)。海上特種作戰處是一個多功能的海軍部隊,訓練的裝備都是用於遂行海洋,河流,湖泊上的戰鬥任務。隊員主要使用各種漂浮器材(快艇,水力旋流器)或者穿戴潛水裝具,使用專用拖曳器,在水下實施行動。海上方向的隊員需要熟悉掌握所有可能實施行動的水域,學習使用拖船和輕型快艇實施潛水行動,學會搶奪艦艇和攻取岸邊建築物。

(5)保衛高層領導人特種作戰方向處 該方向基於車臣地區戰鬥行動經驗組建而成。在戰時,該方向負責保衛類似總參謀長、軍區司令這樣的俄軍要員。而在該方向組建以前,類似人員通常都是由偵察兵來負責護送。俄軍高層“警衛員”的訓練長期以來可以說一直都差強人意。因此,在該方向出現前,關於組建專門分隊負責保護軍隊高層的問題一直備受爭議。

(6)投送裝備方向處:專門通過陸地,海上和水上運送特種部隊人員至行動地域,並負責之後的撤離。主要裝備“米-8AMTSH”和“米-35M”運輸直升機、快艇、全地形車、越野車及各種汽車技術裝備。

此外,中心還下設通信、無線電偵察、無線電電子戰、IT、特種技術裝備等保障分隊。

“紮紮博裡耶”特種任務中心

非正式稱呼為“紮紮博裡耶”或者“庫巴”,代號01355部隊,位於莫斯科州奧金佐沃區庫賓卡鎮普羅熱克托爾納亞街。該中心的主要任務與“謝涅日”中心相同。

第322特種作戰中心

該中心為專業人員訓練中心,代號43292部隊,位於莫斯科州涅奇諾戈爾斯克區謝涅日鎮。主要任務是培訓特種作戰部隊的人員,還用於培訓俄聯邦國防部其它特種分隊的軍人。該中心還下設武器、軍事和特種技術裝備,軍事技術物資改裝、維護、存儲處。

▲空降特種作戰方向處主攻複雜跳傘,包括佩戴氧氣面罩延遲開傘跳傘以及離機後立刻開傘

人員選拔和訓練

從組建開始,俄軍特種作戰部隊各方向就只招收軍官和合同制軍人。義務兵只能在後勤事務分隊服役,或者擔任駕駛員。

特種作戰部隊軍人的選拔不僅僅局限于空降兵部隊和各軍區特種任務分隊,還包括坦克兵、炮兵、步兵、防空兵和三防兵軍官。特種作戰部隊的選拔途徑各種各樣,特種作戰部隊代表可能親自挑選,研究具備必要知識和技能的候選人,之後向他們發出邀請。此外,每月15號9時是“候選人日”,自願參選人員可以嘗試通過錄取測試。測試主要包括3個部分:體能,包括3千米越野、100米武裝泅渡和引體向上測試;專業選拔;衛生委員會檢查。特種作戰部隊還定期在兵役委員會和合同兵選拔處發佈通告,告知他們需要的專業清單。

據稱,俄軍特種作戰部隊軍人不僅僅需要擅長軍事,通常也擁有各種學位,掌握外語也是必須的。俄總參情報總局特種作戰部隊亞歷山大·穆西延科上校表示:“對於我們來說最重要的不是肌肉力量,而是頭腦。偵察兵的頭腦不是用來敲磚頭和酒瓶的,而是用來思考的……任何偵察員首先要有智慧,也就是人的智力”。

特種作戰部隊軍人的訓練主要在專業人員訓練中心進行,部隊常駐地通常也建有必要的基礎設施用於訓練。此外,特種作戰部隊的軍官還在俄軍梁贊高等空降指揮學校(RVVDKU)的特種部隊偵察系以及特種任務分隊使用教研室以及新西伯利亞高等軍事指揮學校的特種偵察系、特種偵察和空降兵訓練教研室進行訓練。

此外,俄軍特種作戰部隊還特別注重培養軍人的團隊行動能力。據俄《軍工信使》報採訪的消息人士強調,特種作戰部隊的基本原則——不是培養具備突出個人能力的戰士,而是要建立能夠統一行動的團隊。

▲特種作戰部隊軍人的訓練主要在專業人員訓練中心進行,部隊常駐地通常也建有必要的基礎設施用於訓練

開放且獨立的建設思路

俄軍認為,特戰力量是除核常之外的“第三種力量”。為防止特種作戰部隊淪為“常規部隊”,“新面貌”改革以來,俄軍不斷對特種作戰部隊的編制體制進行調整完善,廣泛參考各方經驗及教訓,逐漸形成了俄軍獨具特色的特種作戰部隊發展建設思路。

充分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相關成功經驗

《華爾街日報》2016年12月16日援引美國國務院消息人士稱,總參謀長尼古拉·馬卡羅夫2012年訪美期間,參觀了美軍位於福羅裡達州的特種作戰司令部。接替馬卡羅夫的俄軍總參謀長格拉西莫夫大將2013年也曾公開表示,俄軍在建設特種作戰部隊過程中借鑒了外國的經驗:“在研究世界主要國家特種作戰部隊組建、訓練和使用的經驗後,俄羅斯國防部也開始逐漸相應的司令部。已經制定了全套指導性檔,確定這些部隊的發展方向、訓練和使用方法”。此外,據現有資料顯示,俄羅斯特種作戰部隊的軍官與義大利、法國、德國等國的相應部門均有接觸。據稱,法國和德國的經驗影響最大。上述北約主要國家都有自己獨立的聯合特種作戰部隊司令部,直接隸屬于武裝力量最高領導層。

獨具特色的人員裝備編配原則

如果將俄軍特種作戰部隊的組織編制結構與美國陸軍“三角洲”部隊、海軍“海豹6隊”(DEVGRU)、英國特種空勤團(SAS)第22團、德國KSK特種部隊相比,不難發現,西方的特種部隊並沒有具體的任務方向,可以說是“通用型”特種部隊。第22特別空勤團的任務連隊分為4個組:空降組、海洋組、山地組和汽車組。俄羅斯特種作戰部隊在自身戰鬥使用經驗的基礎上認為,“通用型”編組在多數情況下並非最優。比如,當特種作戰力量分隊在山地遂行戰鬥任務時,其編成中“登山隊員”和“強擊隊員”最好更多一些,空降兵和潛水夫則可以少一些。因此,俄軍特種作戰力量與西方不同,通常以混編隊形實施行動,根據具體任務從各個方向抽調人員。《軍工信使》報採訪的消息人士稱,這不是通用型,而是“自我調整”型。雖然所有的隊員都必須學習跳傘,山地行軍,使用潛水呼吸器,強攻樓房等技能,但根據任務,隊員的部分訓練內容會有所側重。

此外,據俄媒消息稱,俄國防部為了滿足“新面貌”特種作戰部隊的需求,在國內現有製造裝備無法保障訓練和作戰任務情況下,批准進口國外武器裝備和單兵裝具。例如進口了“格洛克-17”和“格洛克-26”手槍、MP5衝鋒槍、“斯太爾”SSG08狙擊步槍、Propper Multicam風衣、ATACS作訓服、Ops-Core FAST基礎傘降盔等。為大幅提升隊員的高精射擊能力,俄軍特種作戰部隊還採購了芬蘭槍械製造商沙科公司研製的TRG-42狙擊步槍,後來又採購了英國著名射擊冠軍瑪律科姆·庫帕研製的AWP狙擊步槍。

▲俄軍特種作戰力量與西方不同,通常以混編隊形實施行動,根據具體任務從各個方向抽調人員

卓越戰績

俄軍將在烏克蘭和敘利亞的軍事行動作為“新面貌”特種作戰力量的“試驗場”,有效檢驗了特種作戰部隊的使用方法和武器裝備性能,充分體現了俄軍在新時期的“精兵作戰”思想。

2014年2~3月的克裡米亞危機是俄軍新型特種作戰部隊的首次“展示”,特種作戰部隊秘密開始軍事行動,封鎖了克裡米亞半島上的烏克蘭軍事設施。快速且兵不血刃地控制關鍵軍事目標,有選擇地封鎖通信系統保證了整個行動的勝利。塞外斯托波爾附近別利別克機場俄特種作戰部隊隊員照片首次得以披露。特種作戰部隊在第一時間快速反應,扁平化的指揮使得俄最高決策當局的命令有效、迅速地在當地得到執行。

2015年入敘作戰中,俄軍特種作戰部隊滲透到敵後方擔任空中突擊引導員,在整體偵察能力弱於美軍的情況下,空天打擊效果卻並不遜於美軍。2015年11月24日,為營救被土耳其空軍戰機擊落的“蘇-24”轟炸機飛行員,俄特種兵搭乘直升機在敵後陌生地域機降,歷時12小時成功救回飛行員。2016年底,在解放敘利亞北部中心城市阿勒頗的戰鬥中,俄軍特種作戰部隊16人組成的小組在約1個晝夜的時間內擊退了近300名恐怖分子的進攻。為此,俄總統普京親自為該小組的軍官代表頒發獎章。

俄軍特種作戰部隊的改革歷程可以說是跌宕起伏,目前已經初見成效,成為俄軍新時期實施“混合戰爭”的利器,對改革後的俄軍作戰能力的提升起到助推作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