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南國去年獲得了盈利,關店以及引進別人家的品牌都起了作用【好奇心日報】

經歷了前幾年微薄的利潤和去年的虧損, 小南國餐飲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小南國)業績終於有所恢復。

2016 年小南國的總收入為 20 億人民幣,

略微下降了 1.7%。 好消息是轉虧為盈, 淨利潤 3425 萬人民幣。 去年同期則虧損了 9841 萬元。

利潤上升主要是成本的控制:小南國收購了 B2B 採購平臺眾美聯 9.82% 股份帶來了食材和製作成本的下降, 以及關閉虧損店鋪節省的各項成本。

它關閉了 15 家店(其中上海小南國 9 家, 南小館 5 家, Pokka 3 家)。 管理半徑從 22 個城市下降到 18 個。

小南國自上市以來的淨利潤情況(圖片來自:小南國)

去年新開餐廳給小南國帶來了 7550 萬的收入。 不過, 去年以前開業的餐廳對消費者的“吸引力”不是那麼足:小南國的 2016 年可比餐廳銷售額(即同店銷售額)下降了 2.4%。

2012 年減少公款消費的“八項規定”出臺之後, 包括“上海小南國”在內的高端餐飲受到了比較大的衝擊。 在那之後, 小南國推出了針對年輕消費者的“南小館”。

從 2014 年左右, 小南國開始引進西餐品牌, 包括 Oreno、Boat House(船屋)和 Wolfgang Puck 餐廳等等。 這些西餐品牌在大陸地區收入為 8279 萬元, 雖然占總收入還很小, 不過增長迅猛, 同比上升了 77.9%。

在過去一年, 小南國旗下的奶茶品牌米芝蓮店鋪數量翻了一倍,

增加到 306 家店。 這部分收入為 1430 萬元。 小南國還將推出“家宴”、“煮好面”等外賣產品。

值得注意的是該公司主要收入來源——“上海小南國”和“南小館”在中國內地的收入都有所下降, 分別降低了 8.8%和 3.17%。 另外“上海小南國”在香港的生意也不怎麼樣, 好消息是南小館在香港生意增長了約 76.8%。

這也許是小南國規劃之中的。 談及多品牌發展, 小南國的創始人王慧敏在接受《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採訪時曾這樣說:“往後肯定是自己的品牌越來越少, 別人的品牌越來越多。 ”2017 年小南國宣佈與日本第一的咖啡連鎖品牌 DOUTOR 攜手進軍大陸連鎖咖啡市場。

題圖來自 Pixabay

喜歡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報 , 每天看點不一樣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