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打車類應用競品分析——以滴滴出行、首汽約車為例

文/亞瑟發佈於1天前閱讀2062評論0喜歡4

閱讀2062

標籤:

競品分析

以下為正文:

概況

1.報告背景

互聯網出行已經撬動千億級市場規模, 根據易觀資料, 2016年, 市場交易規模為 1,712 億元, 到 2018 年將達2, 659 億元。 而滴滴出行作為最大的出行平臺, 更在 2015 年完成14.3 億訂單。 分析出行市場對於瞭解共用出行的趨勢具有重要意義。 本文選取了目前出行市場份額最大的兩家公司滴滴出行、首汽約車進行分析對比。 本文將從產品的市場、產品結構體驗、產品商業模式等方面對滴滴出行、首汽約車進行分析。

2.體驗產品:滴滴出行(1.2)、首汽約車(5.1.6)

3.體驗環境:Iphone6s ios10.3.3

一、市場現狀

1.行業市場

1.1 political:2015年10月, 交通運輸部對外公佈了《關於深化改革進一步推進計程車行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和《網路預約計程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 (徵求意見稿)。 兩份文件將“專車(快車)”歸類為互聯網預約計程車。 檔要 求“專車(快車)”經營者需符合6項經營條件;此外, 車輛需取得計程車運營許可, 駕駛員需取得相應的從業資格證。

1.2 economical:2014年全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7元,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44元;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4491元, 城鎮 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9968元。

1.3 social:路邊招手打車難計程車服務品質差;中高端群體出行需求難滿足;汽車限購, 無車用戶出行難;汽車限號, 有車用戶出行難

1.4 technological:移動互聯網、智慧移動終端的普及;大資料技術的應用;GPS定位系統的應用;後臺調度系統的應用;移動端支付的出現與普及;線上評價體系的出現與應用

2.需求痛點

2.1 專車(快車)預約服務出現之前, 司機與乘客匹配效率低;

2.2 計程車司機希望接送遠距離乘客, 以獲得較高的收入, 近距離的乘客被拒載的可能性高

2.3 傳統計程車無法滿足商務用戶出行的高端需求。

2.4 用戶需求逐漸出現的需求多樣化。 使用者的出行目前不僅僅限於物理位置的位移, 而是在物理位移的基礎上衍生出更多的需求, 如商務出行需要達成更加高檔的車型, 這部分使用者的價格敏感性相對來說較普通用戶較低。 其次還衍生出代駕等衍生市場。

二、產品分析

1.需求分析

1.1 滴滴出行:滴滴出行從2012年上線時提供的是計程車線上叫車服務,

截止2017年7月, 滴滴出行從單一的計程車線上叫車服務提供者演變成為了集計程車、快車、專車、豪華車、公交、代駕、順風車、小巴、租車、單車於一體的滿足用戶出行的全方位平臺型公司, 分別解決了用戶的普通出行、高端出行、商務出行、通勤、代駕、低端出行、最後一公里出行等多樣性的複合需求。

1.2 首汽約車:首汽約車主要解決的是用戶的高端出行需求, 為追求品質出行的用戶提供方便、舒適、出行的出行服務

2. 盈利模式

滴滴出行:滴滴主要為平臺型公司, 公司目前不運營任何車輛, 通過對在平臺上註冊的個人車用戶進行管理, 從個人用戶的車費中進行抽成。 成本構成方面主要有為自有員工成本。

(由於目前上市公司中沒有類似商業模式的公司, 故無類似資料供參考)

首汽約車:公司所有的車輛全部為自己進行運營, 與所有的司機簽訂勞動合同, 商業模式中收入主要為車費收入、成本主要有職工薪酬及燃油費及廣告費等等。 根據目前新三板上市公司神州優車的2016年報資料, 職工薪酬大概占所有成本、費用的33%, 自有車輛燃油費占所有成本及費用的14%左右(供對比參考)。

3. 產品結構圖

滴滴出行:詳見下圖

首汽約車:詳見下圖

4.流程圖

滴滴出行:詳見下圖

首汽約車:詳見下圖

5. 功能體驗分析

5.1 表現層

滴滴出行:整體風格方面,滴滴出行採用了與logo相似的橙色,白色相結合的UI風格,主介面中上部分為產品類型導航,給不同使用者提供了清晰的介面供選擇,占主介面大部分的地圖也做了優化,滴滴根據使用者常用上車地點會在地圖上做推薦,防止客戶由於不熟悉周圍環境而增加與司機的溝通成本。在使用者叫車後,系統也會即時現實預估的司機到達時間,同時根據GPS對乘客和司機對上車地點給出導航路線,進一步降低用戶的學習成本,而這一點也是首汽約車所不具備的細節。另外,在細節方面滴滴出行做的也非常的人性化,舉例說明,在司機接單到到達指定上車地點這段時間內會顯示司機到達指定上車路線的預估導航圖,同時在app上方會顯示一個隱藏的下拉式功能表,點開功能表也會顯示"司機正努力趕來,請您耐心等待,若您改變行程,可在X點X分前免費取消"的字樣,由於下拉式功能表的彈出,會導致主螢幕的屏顯範圍降低,司機的導航路線顯示不全的問題發生,這時候軟體會自動調節司機導航路徑屏顯始終將司機路線完整的呈現在螢幕內,給使用者更加直觀,更方便的交互體驗。

首汽約車:首汽方面採用了與logo相似的紅色和白色的主色調,其他方面則和滴滴出行的類似。關於後退操作,相較於滴滴則不能通過右劃手勢而必須點擊左上角的後退按鈕進行後退操作,顯得些許不方便。另外,在用戶隱私方面,首汽約車採用了大部分互聯網金融應用多採用的多工處理時隱藏主介面的操作,符合首汽約車高端用戶的定位,保證了用戶隱私安全,這個細節的用戶體驗相較於滴滴做的更為周到。

5.2 框架層

滴滴出行:巡覽列方面,滴滴出行採用了抽屜式巡覽列的結構,將設置、錢包、客服、行銷等支援性二級功能表功能放在了導航中,對於用戶的使用頻次來說,打到車並成功、高效完成位移是客戶的終極使命,因此將非核心功能通過抽屜式導航隱藏起來,讓用戶能更佳專注于打車這個核心功能操作上;關於主介面滴滴出行直接將細分打車產品,包含上下車地點和用車時間放在了主介面,突出了打車的主題,降低了使用者的學習成本,使產品功能突出,能讓客戶快速的完成打車的目的。

首汽約車:在框架層面首汽約車與滴滴出行較為相似,也採用了抽屜式巡覽列設計。與滴滴出行較為相似。

5.3 結構層

滴滴出行:詳見產品結構圖

首汽約車:詳見產品結構圖

5.4 範圍層

關於範圍層面的區別,詳見下表*:

5.5 戰略層

滴滴出行:滴滴出行是全球最大的一站式多元化出行平臺。滴滴在中國400餘座城市為近3億用戶提供計程車召車、專車、快車、順風車、代駕、試駕、巴士和企業級等全面出行服務。成為全球僅次於淘寶的第二大線上交易平臺。

公司致力於以共用經濟實踐回應中國互聯網創新戰略,與不同社群及行業夥伴協作互補,運用大資料驅動的深度學習技術, 解決中國的出行和環保挑戰; 提升用戶體驗,創造社會價值,建設高效、可持續的移動出行新生態。由此看來滴滴出行的戰略願景並不滿足只做一個出行平臺公司,更是想成為一家技術驅動、為顧客提供一體化出行解決方案的複合型互聯網公司。

首汽約車:首汽約車定位于中高端群體,主打中高端商務用車服務市場,與傳統的計程車有本質區隔,兩者相互補充並為用戶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出行方式。讓乘客提供便捷、輕鬆、舒適的用車。客戶 僅需要通過手機APP或約車電話便可進行預訂。首汽約車目前是作為一家自我運營車輛、管理的定位于中高端用車群體的租約車公司。

綜上,我們可以看出,滴滴出行和首汽約車在戰略層面上是有很大不同的,滴滴出行是不參與車輛的運營,而是通過技術搭建平臺從而對解決信息不對成的問題,進而解決大眾的出行問題;首汽約車則是通過自己控制整個供給側,通過自營的品質來為高端用戶提供高品質的出行體驗。

在國際化方面,兩個平臺方面的目標一致,通過與海外合作夥伴的合作,共同探索全球化的可能性。2016年4月,滴滴與Lyft完成產品跨境聯通,滴滴用戶可通過滴滴APP在美國打車,標誌著“滴滴海外業務“正式上線。2017年8月15日,首汽約車宣佈開通“深港通”業務,深圳出發七座埃爾法到香港,起步價700人民幣,同時上線的還有國際接送機和租車業務,計畫在8、9月分兩批,先後開通130個國家,總計1500座城市。但是目前從國際業務來看,滴滴的海外業務也不自營車輛,而是通過與海外巨頭Lyft打通資料方面的介面,這樣可以通過滴滴在海外呼叫Lyft的車輛;而首汽約車方面目前根據媒體資訊尚不明確海外業務的車輛運營方式。

三、產品分析總結及展望

“我不會開車”,2015年舉辦的烏鎮互聯網大會上滴滴出行創始人兼CEO程維演講時如是說,程維創立的滴滴出行,經過五年多的發展,已經成為中國互聯網格局裡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而其所有的業務都圍繞汽車展開。當然,如果更深入地瞭解這家公司之後,程維不會開車又在情理之中。按照他的設想,滴滴出行的最終理想,就是要讓每個人不必通過擁有一輛車就可以實現便捷出行。在擁有了集計程車、快車、專車、豪華車、公交、代駕、順風車、小巴、租車、單車於一體的產品線後,滴滴出行CTO張博說,“大數據才是滴滴的心臟。不只是滴滴產品的心臟,還是滴滴商業的心臟”。我們似乎能從滴滴的商業遠景中能窺探一二,滴滴的目標不是打車公司,平臺型公司也不能滿足於它。資料、人工智慧才是他的方向和努力的未來。在經歷了地推拓展市場、補貼司機乘客、本土用戶教育、合併整合後的滴滴,已經變的更加的國際化和充滿擴張的欲望,開始在矽谷招聘資料和人工智慧類的人才。發展迅猛的公司也吸引了最優秀的人才加入,因此無論是表現層的UI設計、產品線的豐富程度、發展和擴張的野心來說都相較于後起之秀首汽約車略勝一籌,而優勢不只是發展的週期和經歷過的競爭。對於有著國企背景的首汽約車來說,無論是出身、牌照、可信度、無疑是最可靠、最穩定、發展最迅速的約車平臺。另闢蹊徑走高端、商務會議、國家地方會議用車方案提供商來說也是非常靠譜穩健的發展路線,並且發展也是非常迅速。商業模式並沒有對錯,解決特定場景下的出行需求就是對的商業模式。如今的滴滴出行和首汽約車就像阿裡巴巴和京東一樣,自營確保了服務品質,開放確保了種類豐富,兩家的商業模式都解決了使用者們不同的需求,同時也在發展中互相學習,京東也有了開放平臺,天貓超市也有了自營商品。兩種商業模式永遠會並存下去。2016年12月29日,首汽約車發佈開放加盟平臺戰略,面向全國各城市符合當地網約車實施細則的客運企業、巡遊計程車企業及租賃公司等機構開展業務融合,構建B2B網約車加盟平臺。也許未來的某一天首汽約車會跟滴滴出行進行正面的較量。

作者:亞瑟(微信號TENSOR),普華永道TMT組員工,2年大型互聯網電商諮詢、審計經驗,負責某大型美國上市電商審計及塞班司法案內控建設。交流請注明公司、職位等資訊,歡迎拍磚。

首汽約車:詳見下圖

5. 功能體驗分析

5.1 表現層

滴滴出行:整體風格方面,滴滴出行採用了與logo相似的橙色,白色相結合的UI風格,主介面中上部分為產品類型導航,給不同使用者提供了清晰的介面供選擇,占主介面大部分的地圖也做了優化,滴滴根據使用者常用上車地點會在地圖上做推薦,防止客戶由於不熟悉周圍環境而增加與司機的溝通成本。在使用者叫車後,系統也會即時現實預估的司機到達時間,同時根據GPS對乘客和司機對上車地點給出導航路線,進一步降低用戶的學習成本,而這一點也是首汽約車所不具備的細節。另外,在細節方面滴滴出行做的也非常的人性化,舉例說明,在司機接單到到達指定上車地點這段時間內會顯示司機到達指定上車路線的預估導航圖,同時在app上方會顯示一個隱藏的下拉式功能表,點開功能表也會顯示"司機正努力趕來,請您耐心等待,若您改變行程,可在X點X分前免費取消"的字樣,由於下拉式功能表的彈出,會導致主螢幕的屏顯範圍降低,司機的導航路線顯示不全的問題發生,這時候軟體會自動調節司機導航路徑屏顯始終將司機路線完整的呈現在螢幕內,給使用者更加直觀,更方便的交互體驗。

首汽約車:首汽方面採用了與logo相似的紅色和白色的主色調,其他方面則和滴滴出行的類似。關於後退操作,相較於滴滴則不能通過右劃手勢而必須點擊左上角的後退按鈕進行後退操作,顯得些許不方便。另外,在用戶隱私方面,首汽約車採用了大部分互聯網金融應用多採用的多工處理時隱藏主介面的操作,符合首汽約車高端用戶的定位,保證了用戶隱私安全,這個細節的用戶體驗相較於滴滴做的更為周到。

5.2 框架層

滴滴出行:巡覽列方面,滴滴出行採用了抽屜式巡覽列的結構,將設置、錢包、客服、行銷等支援性二級功能表功能放在了導航中,對於用戶的使用頻次來說,打到車並成功、高效完成位移是客戶的終極使命,因此將非核心功能通過抽屜式導航隱藏起來,讓用戶能更佳專注于打車這個核心功能操作上;關於主介面滴滴出行直接將細分打車產品,包含上下車地點和用車時間放在了主介面,突出了打車的主題,降低了使用者的學習成本,使產品功能突出,能讓客戶快速的完成打車的目的。

首汽約車:在框架層面首汽約車與滴滴出行較為相似,也採用了抽屜式巡覽列設計。與滴滴出行較為相似。

5.3 結構層

滴滴出行:詳見產品結構圖

首汽約車:詳見產品結構圖

5.4 範圍層

關於範圍層面的區別,詳見下表*:

5.5 戰略層

滴滴出行:滴滴出行是全球最大的一站式多元化出行平臺。滴滴在中國400餘座城市為近3億用戶提供計程車召車、專車、快車、順風車、代駕、試駕、巴士和企業級等全面出行服務。成為全球僅次於淘寶的第二大線上交易平臺。

公司致力於以共用經濟實踐回應中國互聯網創新戰略,與不同社群及行業夥伴協作互補,運用大資料驅動的深度學習技術, 解決中國的出行和環保挑戰; 提升用戶體驗,創造社會價值,建設高效、可持續的移動出行新生態。由此看來滴滴出行的戰略願景並不滿足只做一個出行平臺公司,更是想成為一家技術驅動、為顧客提供一體化出行解決方案的複合型互聯網公司。

首汽約車:首汽約車定位于中高端群體,主打中高端商務用車服務市場,與傳統的計程車有本質區隔,兩者相互補充並為用戶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出行方式。讓乘客提供便捷、輕鬆、舒適的用車。客戶 僅需要通過手機APP或約車電話便可進行預訂。首汽約車目前是作為一家自我運營車輛、管理的定位于中高端用車群體的租約車公司。

綜上,我們可以看出,滴滴出行和首汽約車在戰略層面上是有很大不同的,滴滴出行是不參與車輛的運營,而是通過技術搭建平臺從而對解決信息不對成的問題,進而解決大眾的出行問題;首汽約車則是通過自己控制整個供給側,通過自營的品質來為高端用戶提供高品質的出行體驗。

在國際化方面,兩個平臺方面的目標一致,通過與海外合作夥伴的合作,共同探索全球化的可能性。2016年4月,滴滴與Lyft完成產品跨境聯通,滴滴用戶可通過滴滴APP在美國打車,標誌著“滴滴海外業務“正式上線。2017年8月15日,首汽約車宣佈開通“深港通”業務,深圳出發七座埃爾法到香港,起步價700人民幣,同時上線的還有國際接送機和租車業務,計畫在8、9月分兩批,先後開通130個國家,總計1500座城市。但是目前從國際業務來看,滴滴的海外業務也不自營車輛,而是通過與海外巨頭Lyft打通資料方面的介面,這樣可以通過滴滴在海外呼叫Lyft的車輛;而首汽約車方面目前根據媒體資訊尚不明確海外業務的車輛運營方式。

三、產品分析總結及展望

“我不會開車”,2015年舉辦的烏鎮互聯網大會上滴滴出行創始人兼CEO程維演講時如是說,程維創立的滴滴出行,經過五年多的發展,已經成為中國互聯網格局裡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而其所有的業務都圍繞汽車展開。當然,如果更深入地瞭解這家公司之後,程維不會開車又在情理之中。按照他的設想,滴滴出行的最終理想,就是要讓每個人不必通過擁有一輛車就可以實現便捷出行。在擁有了集計程車、快車、專車、豪華車、公交、代駕、順風車、小巴、租車、單車於一體的產品線後,滴滴出行CTO張博說,“大數據才是滴滴的心臟。不只是滴滴產品的心臟,還是滴滴商業的心臟”。我們似乎能從滴滴的商業遠景中能窺探一二,滴滴的目標不是打車公司,平臺型公司也不能滿足於它。資料、人工智慧才是他的方向和努力的未來。在經歷了地推拓展市場、補貼司機乘客、本土用戶教育、合併整合後的滴滴,已經變的更加的國際化和充滿擴張的欲望,開始在矽谷招聘資料和人工智慧類的人才。發展迅猛的公司也吸引了最優秀的人才加入,因此無論是表現層的UI設計、產品線的豐富程度、發展和擴張的野心來說都相較于後起之秀首汽約車略勝一籌,而優勢不只是發展的週期和經歷過的競爭。對於有著國企背景的首汽約車來說,無論是出身、牌照、可信度、無疑是最可靠、最穩定、發展最迅速的約車平臺。另闢蹊徑走高端、商務會議、國家地方會議用車方案提供商來說也是非常靠譜穩健的發展路線,並且發展也是非常迅速。商業模式並沒有對錯,解決特定場景下的出行需求就是對的商業模式。如今的滴滴出行和首汽約車就像阿裡巴巴和京東一樣,自營確保了服務品質,開放確保了種類豐富,兩家的商業模式都解決了使用者們不同的需求,同時也在發展中互相學習,京東也有了開放平臺,天貓超市也有了自營商品。兩種商業模式永遠會並存下去。2016年12月29日,首汽約車發佈開放加盟平臺戰略,面向全國各城市符合當地網約車實施細則的客運企業、巡遊計程車企業及租賃公司等機構開展業務融合,構建B2B網約車加盟平臺。也許未來的某一天首汽約車會跟滴滴出行進行正面的較量。

作者:亞瑟(微信號TENSOR),普華永道TMT組員工,2年大型互聯網電商諮詢、審計經驗,負責某大型美國上市電商審計及塞班司法案內控建設。交流請注明公司、職位等資訊,歡迎拍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