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死諫!中國暴力美學應該是這樣!散打王怎麼活?

“中國武術散打王爭霸賽”開創了中國職業格鬥賽事的先河, 對於這一點我沒有任何的質疑, 而且至今我仍然在懷念散打王時代的輝煌與熱血。 但是, 在外來武種的衝擊下, 在國際規則強勢話語權的制約下, 在大家越來越挑剔的目光下, 散打和“新散打王”還能繼承往日的榮光嗎?

↓左起依次為:柳海龍、格日樂圖、苑玉寶、寶力高、鄭裕蒿

雖然如今中國各類格鬥賽事強勢崛起, 但很多老拳迷都還在懷念著“散打王”, 這不僅僅因為它當年的英姿颯爽, 更是因為它承載著一代人的武俠夢。

↓“超級散打王”柳海龍

近日, 散打王爭霸賽回歸的消息像一顆重磅炸彈, 扔在了拳迷中間, 也炸的青春心花怒放。 但是現實又告訴我, 從“中國武術散打功夫王爭霸賽”到“CKA散打超級聯賽”到“中國真功夫”再到“散打天下-中國武術散打職業聯賽”, 這些“背景深厚”的職業散打賽事發展都不是一帆風順的。

其中主要的原因在於, 一些能夠獲得體制內支持的賽事方顯然還沒能將比賽完全職業化、市場化, 很多比賽還局限於老散打王的模式甚至是內部成績競賽的模式, 漠視市場的結果就是被市場淘汰。

雖然如今的新散打王與老散打王一脈相承, 但畢竟已經過去了13年之久, 環境變化巨大, 新散打王要怎麼樣才能在“圍剿”中活下來?青春認為, 我們首先應該捋順兩個問題。

↓新散打王

一、到底該不該與國際規則接軌?

首先, 我們必須清醒的認識到一點:老散打王的成功在於它汲取了國外優秀賽事(主要是K-1)的先進經驗。

無論從賽事佈置、選手包裝還是規則制定, 老散打王都與正統的散打錦標賽大不一樣, 也正是因為它向國際的靠攏, 才大大提升了觀賞性, 成為了中國格鬥歷史上里程碑式的存在。 也就是說, 散打王的成功是順應市場的結果。

↓散打王比賽現場

但青春並不認為國外的規則就是真理, 我們也不需要把他們走過的路再走一遍, 而是因為國外賽事已經摸索出了一條行之有效的方法, 我們應該去深入的研究和借鑒, 同時也要保留我們自己“遠踢近打貼身摔”的技術特點。

比如“散打天下”賽事, 就是在保留散打摔法的基礎上, 結合了國際主流的減分制規則, 讓賽事的觀賞性大大增強,

這不得不說是一次大膽而且在技術細節上接近于成功的嘗試。

二、到底該不該與國外武種對抗?

我們不得不承認的一點是, 一系列的“中泰對抗賽”成為了散打技術體系改良的關鍵。 在最初的“中泰對抗賽”中, 散打選手多是以摔法取勝, 普遍在拳腿打擊能力上遠不及泰拳選手。

而隨著廣東散打隊引入泰式訓練方法, 中國的散打運動員風格也越來越硬朗, 拳腿拼打能力越來越出色, 給散打技術發展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而這正是得益于與國外武種的對抗、交流和學習。 腐朽的晚清政府尚且明白“師夷長技以制夷”的道理, 我們就更沒有理由去固步自封。

↑2010年“龍虎爭霸”中泰拳王爭霸賽張開印獲勝

另外,由於國外格鬥產業發展時間較長,話語權掌握在別人手中,想要進一步推廣武術散打,那麼無爭議擊敗國外武種高手就是一條最快捷的道路。當年方便碾壓世界頂尖水準選手馬庫斯,國外格鬥媒體也進行了大篇幅的報導,這就讓更多的人認識並且認可了散打,我相信中國不止一個方便,更需要給這些“大內高手”打出去的機會。

更為重要的是,賽事方需要理解拳迷的需求,而昆侖決、勇士的榮耀等新興賽事的崛起,也表明拳迷的需求並不全是低端的,如今也不是低俗炒作能夠滿足的,仍然需要與其他國家選手和武種的對抗,用實打實的成績來提升國內拳迷對散打的認可和關注。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如今早已不是當初的“老散打王”時代。國外格鬥技術大量湧入,國際主流規則賽事林立,拳迷對散打的認同感日趨降低。中國正逐步走向格鬥大國行列,但卻缺少真正屬於我們自己的東西。散打王在這個時候回歸無疑帶著振興國術的使命,但還是那句話:真正的傳承是改良與變革,而不是墨守成規。

注:

青春之所以用“死諫”作為標題,就是我的觀點可能會得罪一些行業專家前輩,而且一系列改良也有可能讓散打界現有的實力格局發生變化,觸動部分運動員與專業隊的利益,但是作為一個老拳迷、一個格鬥運動的推廣者、一個散打項目的忠實粉絲,我覺得我應該說出去這些話,我們不想看到新散打王夭折,我們希望國術散打能借助強力的品牌和平臺真正走向世界。

↑2010年“龍虎爭霸”中泰拳王爭霸賽張開印獲勝

另外,由於國外格鬥產業發展時間較長,話語權掌握在別人手中,想要進一步推廣武術散打,那麼無爭議擊敗國外武種高手就是一條最快捷的道路。當年方便碾壓世界頂尖水準選手馬庫斯,國外格鬥媒體也進行了大篇幅的報導,這就讓更多的人認識並且認可了散打,我相信中國不止一個方便,更需要給這些“大內高手”打出去的機會。

更為重要的是,賽事方需要理解拳迷的需求,而昆侖決、勇士的榮耀等新興賽事的崛起,也表明拳迷的需求並不全是低端的,如今也不是低俗炒作能夠滿足的,仍然需要與其他國家選手和武種的對抗,用實打實的成績來提升國內拳迷對散打的認可和關注。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如今早已不是當初的“老散打王”時代。國外格鬥技術大量湧入,國際主流規則賽事林立,拳迷對散打的認同感日趨降低。中國正逐步走向格鬥大國行列,但卻缺少真正屬於我們自己的東西。散打王在這個時候回歸無疑帶著振興國術的使命,但還是那句話:真正的傳承是改良與變革,而不是墨守成規。

注:

青春之所以用“死諫”作為標題,就是我的觀點可能會得罪一些行業專家前輩,而且一系列改良也有可能讓散打界現有的實力格局發生變化,觸動部分運動員與專業隊的利益,但是作為一個老拳迷、一個格鬥運動的推廣者、一個散打項目的忠實粉絲,我覺得我應該說出去這些話,我們不想看到新散打王夭折,我們希望國術散打能借助強力的品牌和平臺真正走向世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