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國醫正骨:腰痛患者必須瞭解的“七傷八治”

平樂郭氏正骨

中醫藥文化是河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洛陽歷代名醫層出不窮, 是中醫藥學的主要發祥地, 在中醫藥學的發展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龍門石窟, 平樂正骨, 國花牡丹, 水席古都並稱為洛陽四絕。

平樂正骨即洛陽平樂郭氏正骨, 醫術源於河南省洛陽市平樂村。 自郭祥泰于清嘉慶元年(1796年)在平樂村創立平樂郭氏正骨醫術以來, 其後的幾代傳人都秉承祖訓, 致力於中醫骨傷醫學的發展、創新, 使得源遠流長的平樂正骨, 由治病救人的民間樸素醫技上升為造福人類的中華骨傷科學。

平樂郭氏正骨, 於2008年, 憑藉治療骨病的高超技法, 獲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平樂郭氏正骨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俗話說“十人九腰痛”。 腰是人體最重要的連接部位, 支撐著身體的平衡, 人的好多活動都需要腰部來支撐。 如果我們的腰椎受到傷害,

腰酸、腰痛等腰部問題會隨之而來。

腰椎圖

腰椎常見的症狀及表現

1、腰肌勞損:能摸到、有壓痛

如果感覺腰痛, 而且能夠摸到, 可能是腰肌勞損。

2、腰椎間盤問題:位置很深、活動受限

感覺腰部很痛, 無法彎腰, 但觸摸時沒有很明顯的痛點。 這往往是腰椎間盤引起的牽扯痛,

或者小關節紊亂引起的疼痛, 確診需借助核磁共振或者CT。

3、神經受累:腰疼伴隨下肢放射性痛

放射性痛就是沿著腰, 一直到大腿、小腿, 甚至足背、足底一條線的疼, 或有麻木、下肢無力等症狀, 這些情況都有可能是神經受累所致。 此時應儘快去醫院檢查壓迫程度以及壓迫位置。

關於腰椎的問題回答

1、我最近突然腰痛, 是不是得了椎間盤突出?

答:導致腰痛的疾病有很多種, 比如急性腰扭傷, 腰肌勞損(其實腰肌勞損也不能算病名), 腰痛未必就是腰椎間盤突出症。

有一個可以大概來判斷腰痛的性質:如果疼痛的部位是在脊柱一根線上, 或者與腰痛出現的同時, 還出現不同程度的腰椎活動受限, 通常為腰椎間盤突出;如果疼痛主要在脊柱旁的肌群,

那麼腰肌勞損的可能性比較大。

2、如果不把突出的椎間盤拿掉或復位, 腰就會一直痛嗎?

答:首先, 要確定目前的腰痛症狀是不是因為椎間盤突出導致的。 你的腰椎間盤突出很可能已經很多年了, 而腰痛卻是最近才發生的事件, 去醫院CT檢查到的椎間盤突出, 很可能並非目前腰痛的“元兇”, 而只是目前腰痛的“替罪羊”, 如果是這樣的情況, 那做手術顯然是無效的。

退一步講, 即使此次腰痛與椎間盤突出相關, 治療上也並非一定要手術。 因為“腰突症”導致腰痛症狀的產生, 主要原因並非是由於突出的椎間盤“壓迫神經”引起, 而是由於突出的椎間盤打亂了局部的平衡, 造成局部的炎症反應,

乃至全身的免疫反應而致病。 所以, 保守治療在多數情況下也可以緩解症狀, 解決病痛。 需要動手術的“腰突症”是少之又少的, 手術治療是在其他治療措施都無效的情況下, 迫不得已才會考慮的手段。

腰椎病變圖

3、體力勞動者容易得腰突, 坐辦公室的怎麼也中招了?

答: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機體會逐漸老化,原本很有彈性的椎間盤會脫水從而彈性減弱,這樣在出現一些突然用力的情況下,就非常容易造成椎間盤突出。體力勞動者當然容易患腰椎間盤突出症,“坐辦公室”的白領未必就會倖免。

事實上,我們臨床發現,50歲以上的人,如果去醫院做CT檢查,幾乎每個人都會發現不同程度的椎間盤突出,“腰突症”幾乎就像我們額頭上的皺紋一樣普遍。但並非每個人都會由於椎間盤突出而出現持續的症狀,沒有症狀其實就不需要治療。

八個動作在侵蝕腰,你是否還在做

1、蹲

下蹲時過猛,或使用不正確的蹲姿,也容易拉傷腰部。

正確蹲姿:下蹲時,兩腿合力支撐身體,頭、胸、膝關節在一個角度上。高低式蹲姿,最利於腰部健康,右腳在前,左腳在後,兩腿靠緊向下蹲,右腳全腳著地,小腿垂直于地面,左腳跟提起,腳掌著地。

2、半躺

半臥位時,腰椎會因缺乏足夠支撐,導致原有弧度被改變,讓椎間盤所受重力不斷增大,誘發椎間盤突出。腰椎有正常的生理曲度,正常情況下,腰椎的受力點一般在腰4、5和骶1位置。半臥位時,後腰懸空,腰椎處於折角狀態,又沒有支撐,上半身的重量全壓到了腰椎這一個受力點上,肌肉、韌帶處於鬆弛狀態。失去原有的固定作用,脊柱易出現變形,生理曲度變直,久而久之會造成連接腰椎的椎間盤膨出。

建議:睡前看書別超過15分鐘,或改成將一腿彎曲、另一腿伸直的姿勢,數分鐘後交換,避免壓力集中在一個點上,導致肌肉疲勞。

3、趴

趴著睡,會加大腰椎和頸椎壓力。有背痛或頸痛的人尤其不能趴著睡,要正躺或側睡。要選擇高度適中的枕頭,不能讓頸椎懸空,還應避免床墊過軟,否則無法支撐脊椎。

4、坐

人平躺時,腰椎間盤承載的壓力最小;站著時次之,此時頭、軀幹、上肢的重量最終傳到腳弓;前傾坐位時,頭、軀幹和上肢的重量集中在腰椎,只有這一個孤零零的支撐點,此時腰椎間盤承載的壓力最大。坐的時候歪歪扭扭、前弓後背,會導致腰肌勞損、脊柱彎曲、近視等問題。

錯誤坐姿示意圖

正確坐姿:腰背挺直,和大腿成90度角,頭和腰椎的重心連線應垂直於地面,腰要有支撐。好的靠墊,應該是中間突出,上下為圓弧過渡,並且要有一定的硬度。沒靠墊時,臀部要把椅面坐滿,讓腰椎有依靠,千萬不要懸空。

正確的坐姿

5、站

常見的不正確站姿,主要是含胸屈頸、雙肩耷拉,身體為了平衡,肚子會凸出來,這時上半身的力量會壓迫在腰椎上,這樣很容易壓迫脊椎和周圍神經,影響心肺功能。長期如此容易腰酸、腰椎長骨刺或滑脫,膝蓋也更易老化。

建議:少穿高跟鞋,抬頭平視前方。因此,站立時腰部要保持平直,從側面看,耳、肩、髖、膝與腳踝應該處於一條線上,骨盆稍向前傾。

6、提

很多人都喜歡用一個手提重物,這樣容易使一側腰肌受損而引發疼痛。

正確的姿勢

正確方法:兩手分攤重物力量,讓腰椎均勻受力。提的東西也不能太重,蠻力最傷腰,搬重物最好借助工具。

7、彎

直接彎腰穿鞋,腰椎承受的壓力很大。

建議:找張椅子坐下來,或者整個身體蹲下來穿鞋,避免腰椎受傷。彎腰搬重物,會讓腰椎很“受傷”。正確姿勢是蹲下拿穩物品後,再逐漸站立。

8、快

很多人早上醒來就從床上彈起,哪怕是年輕人也很容易閃到腰,因為躺了一晚,僵硬的肌肉還沒放鬆。

建議:起床時先翻身側躺,然後用手部的力量將上半身撐起來,再把腳移到床外,放在地板上,慢慢起身。

腰椎的鍛煉方法

1、仰臥位--屈伸腿

要點在於緩慢的屈腿,再緩慢的伸直,左右腿交替,重複上述動作。

屈伸腿

2、仰臥位--直腿抬高

腿伸直的狀態下緩慢的抬高,根據自身情況,儘量抬高到60度以上,再緩慢的放下,雙腿交替進行。切記腿不能屈曲,而且放下的過程不能過快。

直腿抬高

3、背橋--五點支撐

雙腿屈曲,稍併攏,雙手放在身體的兩旁,以起到支點作用。緩慢的抬高背部和臀部,呈搭拱橋姿勢。此姿勢保持3到5秒,再緩慢放下。

4、背橋--三點支撐

在上一節操體位的基礎上,雙手抱於胸前,同樣緩慢的抬高背部和臀部,呈搭拱橋姿勢。此姿勢保持3到5秒,再緩慢放下。

5、小燕飛--頭胸後伸

俯臥位,雙手背後,交叉,雙腿伸直。緩慢抬起頭和胸,使背部後伸。根據個人情況,儘量抬到最高點後堅持3-5秒,再緩慢下來。

頭胸後伸

6、小燕飛--直腿後伸

俯臥位,雙手放於胸前,伸直雙腿,先後伸左腿,根據自身情況,儘量抬高,少約30度,並在最高點堅持3到5秒,再緩慢放下,左右腿交替進行。

直腿後伸

7、小燕飛--整體後伸

俯臥位,伸直雙腿,伸出右手,同時後伸右手和左腿,根據自身情況,儘量抬高,至少約30度,並在最高點堅持3到5秒,再緩慢放下,再換左手和右腿,重複上述動作。

整體後伸

中醫保守治療基礎:中草藥膏藥外敷內治

9月,降溫開始了,天氣變化也多端,一會下雨,一會可能豔陽高照,90%的腰椎患者對氣候變化敏感,尤其當陰天、下雨、寒冷等天氣時,便會出現疼痛加重的症狀,所以防治腱鞘炎在秋季復發尤為重要!

腰椎患者,“受涼”會影響腰部的迴圈,容易引起腰部韌帶的痙攣,直接導致病情的加重。寒冷或潮濕可引起小血管收縮、肌肉痙攣,對於老患者來說,一到秋涼時節,就會發生腰部疼痛加重等病症。

人的腰部在秋季氣溫較低的情況下會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縮、黏滯性增加,關節的活動幅度減小,韌帶的伸展度降低,神經系統對肌肉的指揮能力在沒有準備活動的情況下也會下降。這時候如果腰部引起積液,會引發腰椎無菌炎症,這時候,炎症會讓受損部位更加難以治療,形成惡性循環。所以,我們平樂郭氏正骨,在臨床中積累了有效的康復鍛煉,通過這些鍛煉,可以讓腰部積液得到有效疏散,為腰椎的治療,創造良好的內在條件。

目前,依然是人體血流流動快的時期,也是治療腰椎的最佳時期,此時藥物比較容易到達病灶,加快藥物吸收,另一方面這個季節溫度比較高,血液迴圈加速,身體的代謝功能增強,細胞新生功能加強。骨細胞數量的增加,血液加速流動又帶來充足的營養、帶走大量的體內垃圾,這為腰椎的康復,創造了一個優越的氛圍。

黑膏藥是平樂正骨臨床使治療腰椎問題的常用貼劑。貼敷感覺是:整體先涼後熱,20分鐘見效,持續發涼20分鐘然後發熱1-3個小時(各患者貼敷感覺、位置不同表現不同)。發涼時區患者首先感覺冰涼、舒適,其次刺激病症部分達到鎮痛效果。發熱時區能使患處快速止痛,並對患處活血化瘀,打通血脈從而使中藥成分快速有效吸收,最終達到調氣血、通經絡、散寒濕,消腫痛止痛長期治療之效果。平樂郭氏正骨黑膏藥,京東:郭祖紅方痛可帖

平樂郭氏正骨黑膏藥

寫在最後

保守療法,需要患者本身理清治療思路,不要盲目嘗試、更換。最重要的,保守療法持續時間比較長,貴在堅持二字。平樂郭氏正骨黑膏藥,京東:郭祖紅方痛可帖。請記住,夏秋之交是治療腰椎問題的最佳時期!

醫患合作,動靜結合是中醫骨傷科治療的重要措施,平樂郭氏正骨人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提出了“四自療法”,自捏、自撾、自拿、自摩。我們平樂郭氏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為每一位元患者制定個體化的康復自我鍛煉方法,通過醫生與患者共同參與、密切合作,堅持練習,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答: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機體會逐漸老化,原本很有彈性的椎間盤會脫水從而彈性減弱,這樣在出現一些突然用力的情況下,就非常容易造成椎間盤突出。體力勞動者當然容易患腰椎間盤突出症,“坐辦公室”的白領未必就會倖免。

事實上,我們臨床發現,50歲以上的人,如果去醫院做CT檢查,幾乎每個人都會發現不同程度的椎間盤突出,“腰突症”幾乎就像我們額頭上的皺紋一樣普遍。但並非每個人都會由於椎間盤突出而出現持續的症狀,沒有症狀其實就不需要治療。

八個動作在侵蝕腰,你是否還在做

1、蹲

下蹲時過猛,或使用不正確的蹲姿,也容易拉傷腰部。

正確蹲姿:下蹲時,兩腿合力支撐身體,頭、胸、膝關節在一個角度上。高低式蹲姿,最利於腰部健康,右腳在前,左腳在後,兩腿靠緊向下蹲,右腳全腳著地,小腿垂直于地面,左腳跟提起,腳掌著地。

2、半躺

半臥位時,腰椎會因缺乏足夠支撐,導致原有弧度被改變,讓椎間盤所受重力不斷增大,誘發椎間盤突出。腰椎有正常的生理曲度,正常情況下,腰椎的受力點一般在腰4、5和骶1位置。半臥位時,後腰懸空,腰椎處於折角狀態,又沒有支撐,上半身的重量全壓到了腰椎這一個受力點上,肌肉、韌帶處於鬆弛狀態。失去原有的固定作用,脊柱易出現變形,生理曲度變直,久而久之會造成連接腰椎的椎間盤膨出。

建議:睡前看書別超過15分鐘,或改成將一腿彎曲、另一腿伸直的姿勢,數分鐘後交換,避免壓力集中在一個點上,導致肌肉疲勞。

3、趴

趴著睡,會加大腰椎和頸椎壓力。有背痛或頸痛的人尤其不能趴著睡,要正躺或側睡。要選擇高度適中的枕頭,不能讓頸椎懸空,還應避免床墊過軟,否則無法支撐脊椎。

4、坐

人平躺時,腰椎間盤承載的壓力最小;站著時次之,此時頭、軀幹、上肢的重量最終傳到腳弓;前傾坐位時,頭、軀幹和上肢的重量集中在腰椎,只有這一個孤零零的支撐點,此時腰椎間盤承載的壓力最大。坐的時候歪歪扭扭、前弓後背,會導致腰肌勞損、脊柱彎曲、近視等問題。

錯誤坐姿示意圖

正確坐姿:腰背挺直,和大腿成90度角,頭和腰椎的重心連線應垂直於地面,腰要有支撐。好的靠墊,應該是中間突出,上下為圓弧過渡,並且要有一定的硬度。沒靠墊時,臀部要把椅面坐滿,讓腰椎有依靠,千萬不要懸空。

正確的坐姿

5、站

常見的不正確站姿,主要是含胸屈頸、雙肩耷拉,身體為了平衡,肚子會凸出來,這時上半身的力量會壓迫在腰椎上,這樣很容易壓迫脊椎和周圍神經,影響心肺功能。長期如此容易腰酸、腰椎長骨刺或滑脫,膝蓋也更易老化。

建議:少穿高跟鞋,抬頭平視前方。因此,站立時腰部要保持平直,從側面看,耳、肩、髖、膝與腳踝應該處於一條線上,骨盆稍向前傾。

6、提

很多人都喜歡用一個手提重物,這樣容易使一側腰肌受損而引發疼痛。

正確的姿勢

正確方法:兩手分攤重物力量,讓腰椎均勻受力。提的東西也不能太重,蠻力最傷腰,搬重物最好借助工具。

7、彎

直接彎腰穿鞋,腰椎承受的壓力很大。

建議:找張椅子坐下來,或者整個身體蹲下來穿鞋,避免腰椎受傷。彎腰搬重物,會讓腰椎很“受傷”。正確姿勢是蹲下拿穩物品後,再逐漸站立。

8、快

很多人早上醒來就從床上彈起,哪怕是年輕人也很容易閃到腰,因為躺了一晚,僵硬的肌肉還沒放鬆。

建議:起床時先翻身側躺,然後用手部的力量將上半身撐起來,再把腳移到床外,放在地板上,慢慢起身。

腰椎的鍛煉方法

1、仰臥位--屈伸腿

要點在於緩慢的屈腿,再緩慢的伸直,左右腿交替,重複上述動作。

屈伸腿

2、仰臥位--直腿抬高

腿伸直的狀態下緩慢的抬高,根據自身情況,儘量抬高到60度以上,再緩慢的放下,雙腿交替進行。切記腿不能屈曲,而且放下的過程不能過快。

直腿抬高

3、背橋--五點支撐

雙腿屈曲,稍併攏,雙手放在身體的兩旁,以起到支點作用。緩慢的抬高背部和臀部,呈搭拱橋姿勢。此姿勢保持3到5秒,再緩慢放下。

4、背橋--三點支撐

在上一節操體位的基礎上,雙手抱於胸前,同樣緩慢的抬高背部和臀部,呈搭拱橋姿勢。此姿勢保持3到5秒,再緩慢放下。

5、小燕飛--頭胸後伸

俯臥位,雙手背後,交叉,雙腿伸直。緩慢抬起頭和胸,使背部後伸。根據個人情況,儘量抬到最高點後堅持3-5秒,再緩慢下來。

頭胸後伸

6、小燕飛--直腿後伸

俯臥位,雙手放於胸前,伸直雙腿,先後伸左腿,根據自身情況,儘量抬高,少約30度,並在最高點堅持3到5秒,再緩慢放下,左右腿交替進行。

直腿後伸

7、小燕飛--整體後伸

俯臥位,伸直雙腿,伸出右手,同時後伸右手和左腿,根據自身情況,儘量抬高,至少約30度,並在最高點堅持3到5秒,再緩慢放下,再換左手和右腿,重複上述動作。

整體後伸

中醫保守治療基礎:中草藥膏藥外敷內治

9月,降溫開始了,天氣變化也多端,一會下雨,一會可能豔陽高照,90%的腰椎患者對氣候變化敏感,尤其當陰天、下雨、寒冷等天氣時,便會出現疼痛加重的症狀,所以防治腱鞘炎在秋季復發尤為重要!

腰椎患者,“受涼”會影響腰部的迴圈,容易引起腰部韌帶的痙攣,直接導致病情的加重。寒冷或潮濕可引起小血管收縮、肌肉痙攣,對於老患者來說,一到秋涼時節,就會發生腰部疼痛加重等病症。

人的腰部在秋季氣溫較低的情況下會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縮、黏滯性增加,關節的活動幅度減小,韌帶的伸展度降低,神經系統對肌肉的指揮能力在沒有準備活動的情況下也會下降。這時候如果腰部引起積液,會引發腰椎無菌炎症,這時候,炎症會讓受損部位更加難以治療,形成惡性循環。所以,我們平樂郭氏正骨,在臨床中積累了有效的康復鍛煉,通過這些鍛煉,可以讓腰部積液得到有效疏散,為腰椎的治療,創造良好的內在條件。

目前,依然是人體血流流動快的時期,也是治療腰椎的最佳時期,此時藥物比較容易到達病灶,加快藥物吸收,另一方面這個季節溫度比較高,血液迴圈加速,身體的代謝功能增強,細胞新生功能加強。骨細胞數量的增加,血液加速流動又帶來充足的營養、帶走大量的體內垃圾,這為腰椎的康復,創造了一個優越的氛圍。

黑膏藥是平樂正骨臨床使治療腰椎問題的常用貼劑。貼敷感覺是:整體先涼後熱,20分鐘見效,持續發涼20分鐘然後發熱1-3個小時(各患者貼敷感覺、位置不同表現不同)。發涼時區患者首先感覺冰涼、舒適,其次刺激病症部分達到鎮痛效果。發熱時區能使患處快速止痛,並對患處活血化瘀,打通血脈從而使中藥成分快速有效吸收,最終達到調氣血、通經絡、散寒濕,消腫痛止痛長期治療之效果。平樂郭氏正骨黑膏藥,京東:郭祖紅方痛可帖

平樂郭氏正骨黑膏藥

寫在最後

保守療法,需要患者本身理清治療思路,不要盲目嘗試、更換。最重要的,保守療法持續時間比較長,貴在堅持二字。平樂郭氏正骨黑膏藥,京東:郭祖紅方痛可帖。請記住,夏秋之交是治療腰椎問題的最佳時期!

醫患合作,動靜結合是中醫骨傷科治療的重要措施,平樂郭氏正骨人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提出了“四自療法”,自捏、自撾、自拿、自摩。我們平樂郭氏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為每一位元患者制定個體化的康復自我鍛煉方法,通過醫生與患者共同參與、密切合作,堅持練習,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