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秋季養生必備十款中藥!滋陰養肺最適合煲湯!

秋季除了燥熱, 還有一項重要的事情就是進補了。 而藥補就是秋季進補的一個重要方法。 秋季養生小常識有哪些中藥可以用來補身體呢, 通過中藥無論是煎煮、泡水還是熬湯, 都是進補少不了的!

秋季養生中藥

1、西洋參

西洋參除有補氣養陰的功效外, 還能清火生津, 對津液不足, 口渴舌燥具有相當的療效。 長期服用, 能提神醒腦、生津止渴、調節平衡, 可以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 是進補強身的上佳之選。

2、川貝母

川貝母多用於肺熱燥咳, 乾咳少痰, 陰虛勞嗽, 咯痰帶血。

3、西洋參

西洋參有助於靜心凝神、消除疲勞、增強記憶力等。 西洋參對虛煩燥火、咽痛失音、倦怠乏力、咳嗽喘促、 胃燥津傷、咽幹口渴以及煙酒過多、食欲不振等人群皆有益。

4、沙參

沙參味甘、微苦, 性微寒。 歸肺、胃經。 有養陰潤肺、益胃生津之功, 適用于陰虛肺燥或熱傷肺陰所致的乾咳痰少、咽喉乾燥等症,

及溫熱病熱傷胃陰或久病陰虛津虧所致的口乾咽燥、舌紅少苔、大便幹結等

5、杜仲

杜仲是一種經典的補腎中藥材, 還具有強筋骨、安胎、養肝等作用, 男女老少皆可服用, 尤其是腰膝酸軟, 四肢無力的人。

6、黨參

黨參可以補氣、補血、調理腸胃、滋陰養血。

對於脾胃虛弱者, 氣虛弱的女性都有較好的療效。

7、黃芪

古老的中藥, 可以補中益氣、利水消腫、排毒, 對於治療中氣不足有獨特療效。 健脾和胃, 開胃消食。

8、麥冬

麥冬甘、微苦, 微寒。 歸心、肺、胃經。 可以養陰生津, 潤肺清心。 常用於肺燥乾咳, 虛癆咳嗽, 津傷口渴,

心煩失眠, 腸燥便秘。 但是由於麥冬性微寒, 不宜用於脾虛引起的水濕、寒濕、痰濁及氣虛明顯的人群。

9、石斛

石斛味甘, 微寒, 能養胃生津、滋陰除熱、明目退翳, 對秋燥伴有近視、遠視、輕度白內障者尤為適宜

10、杏仁

潤肺、清積食、散滯。 排在第一的就是潤肺功能。 每天吃10克左右的杏仁, 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預防風燥感冒。

推薦三款中藥煲湯做法

1、西洋參雞湯

做湯時每次放入西洋參片約5至10g, 共煮即可。

西洋參雞湯能補虛扶正、抗衰老、具有氣血雙補、固脫生津、安神之效, 同時起到滋陰潤燥的作用。

服用西洋參24小時內, 避免吃蘿蔔、辛辣食物, 以免影響西洋參的藥效。

2、西洋參楓鬥茶

西洋參可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楓鬥能養胃陰、生津,二味配伍為食療茶飲,具有明顯的滋陰養胃,生津止咳功效,對胃陰虛熱型併發口腔炎患者有較好的輔助治療效果。

最佳方法是加清水若干,大火煮沸,再小火煮2小時,連渣食用。

3、紅棗石斛瘦肉湯

益胃養陰,除煩止渴。

紅棗3枚,石斛15克,瘦肉250克,食鹽適量。

做法:將石斛、紅棗洗淨備用,然後把瘦肉洗淨,切塊。接著將全部用料一齊放入瓦鍋中,加入清水適量,武火煮沸後,再用文火煮2小時,最後加入食鹽調味即可。

西洋參可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楓鬥能養胃陰、生津,二味配伍為食療茶飲,具有明顯的滋陰養胃,生津止咳功效,對胃陰虛熱型併發口腔炎患者有較好的輔助治療效果。

最佳方法是加清水若干,大火煮沸,再小火煮2小時,連渣食用。

3、紅棗石斛瘦肉湯

益胃養陰,除煩止渴。

紅棗3枚,石斛15克,瘦肉250克,食鹽適量。

做法:將石斛、紅棗洗淨備用,然後把瘦肉洗淨,切塊。接著將全部用料一齊放入瓦鍋中,加入清水適量,武火煮沸後,再用文火煮2小時,最後加入食鹽調味即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