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共用單車靠什麼盈利?

最近幾年共用單車甚囂塵上, 尤其是摩拜哪句如果失敗就當作做公益了, 實在是令人稱道, 但是話說回來共用單車靠什麼盈利? 真的只是社會服務嗎?

共用單車的盈利模式, 是通過分時租賃來部分變現, 通過收取押金來回收資金, 實現現金流並進行擴張。

分時租賃那個錢, 其實一點不重要, 無論是摩拜, 還是ofo。 運營商帳本清楚:哪怕有一億用戶, 每天用一小時, 也就1個億的收入, 為此卻需要面對超過1千萬輛自行車的投放與硬體損耗, 再加上其他管理費用, 並非輕快的買賣。 更重要的是, 由於其短途特點, 及對標公交和傳統“公共自行車”, 其定價上浮空間有限。 所以, 他們壓根就沒指望通過一小時1元的租賃費來賺錢。

之所以說共用單車是個天才的創新, 是因為它收取的押金。 這是所有商業模式最後的一個環節, 也是最夢寐以求的環節——讓用戶掏了錢包。

1、可以退, 所以多數人不會抵制繳納這筆錢;

2、可以退, 但公司不會自動退, 多數人也不會主動要求退, 因為下次用車還得繳, 其結果就是大量資金沉澱在公司, 等於無償佔用;

3、押金不能動用, 不能用作租賃車費的支持。 這等於這筆錢只會增加, 永遠不會減少;

4、由於一份押金對應一個註冊用戶, 而非一輛車, 這意味著投放一輛車, 能鎖定遠超過1個用戶。 摩拜目前是一輛車鎖定8人, 等於投放一輛車, 獲得2400元(300*8)的“存款”。

從這個意義上, 摩拜投放的每輛單車, 都類似一個儲蓄所。 中國網點最多的金融機構是農業銀行, 在全國有超過2.4萬家分支機搆, 3萬台自動櫃員機。 而2017年1月23日, 富士康成為摩拜新的戰略投資者。 此次合作, 將會有望大幅提高摩拜單車產量,

每年總產能預計將能超過1000萬輛——而每一輛單車, 都是一個移動儲蓄點。

僅以1000萬輛投放為假設, 每輛車鎖定8人, 每人約300元押金, 沉澱總額資金將達240億——這是最經典的互聯網金融的玩法。

在過去一年裡, 人們看慣了共用經濟裡的各種廝殺與合併, 百團大戰、燒錢大戰後, 大多數最先吃螃蟹的公司都死在了半路上。

據不完全統計, 已有30餘家投資機構加入了共用單車這場混戰。 三個月的時間裡, 包括摩拜、ofo、小鳴、優拜等多家公司共計獲得10輪融資, 金額高達數十億元。 資本對共用單車投入了無限的熱愛, 就像當年資本對滴滴的熱愛一樣。

燒錢的速度越來愉快, 通過燒錢獲取更多的市場份額, 再通過市場份額繼續融資,

融資後繼續燒錢, 仿佛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的鏈條。 這場資本遊戲裡, 融資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公司的命運, 為了甩開對手, 從吃螃蟹者變成勝出的王者, 在沒有清晰的盈利模式時, 只有通過不斷的融資來填補餓著的肚子。 但是, 瘋狂擴張之路, 也讓隱患開始出現。 瘋狂的融資一方面是為了求發展, 一方面也是求生時面臨的多重無奈。 用軸承傳動代替了鏈條傳動, 防止掉鏈子;為了增加辨識度, 橙色輪轂、銀色全鋁車身的設計;防爆胎的實心輪胎, 騎行兩萬公里之內只會輕微磨損、無需充氣;內置物聯網晶片和GPS, 智慧鎖通過騎行充電;為了儘量減少部件損壞帶來的糟糕體驗, 摩拜沒有裝車籃, 座椅高度也不能調節。
這些設計加在一起讓摩拜單車有了今天的樣子:整車重達25公斤, 橙色的五幅輪轂很有辨識度。

首先摩拜單車造價成本極高。 摩拜一代單車的成本在2000到3000元, 二代的Light款成本已經降至千元以下, 但依然堪稱昂貴。 按照租金一小時1元, 每台車每天被使用10小時來計算, 一台2000元的單車, 需要被連續使用200天才能賺回成本。 但是車輛本身的成本要遠遠高於2000元, 而且車輛還要面臨高折損率以及高昂的企業運營、單車維護費用。 同時, 高耗損率也是一塊心病。 摩拜創始人胡瑋煒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摩拜單車的生命週期是4年, 車架可使用8年。 也就是說, 一輛摩拜單車, 理論上可以使用8年, 算下來一輛單車的成本是很低的。 不過根據摩拜官方的調查顯示, 僅運營四個月,摩拜單車的損耗率高達10%。

僅運營四個月,摩拜單車的損耗率高達10%。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