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陳一丹花20億在武漢辦的這所大學,如今怎麼樣了

陳一丹的願景是, 將武漢學院打造成最受尊敬的民辦大學。

《支點》記者 肖麗瓊

19日, 全球最大教育單項獎“一丹獎”公佈了首屆獲獎者名單。

兩位世界知名教育家——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和哥倫比亞新學校基金會創辦人兼總監薇奇·科爾波特分別獲得“一丹教育研究獎”和“一丹教育發展獎”。 每位獲獎人將獲得一枚純金金牌及3000萬港元獎金, 以鼓勵他們在推動全球教育革新方面所做的傑出貢獻。

“一丹獎”是由騰訊主要創始人陳一丹於2016年捐贈25億港元而創立, 旨在推動教育事業, 提升人類福祉, 由獨立慈善信託基金運作及管理。

而在武漢, 陳一丹花20億元人民幣創辦的武漢學院也剛剛迎來2017級新生。 這也是全國第一所非營利性質的民辦高校。

校園裡騰訊元素隨處可見

如果不告訴你這是在大學校園裡, 恐怕多數人會把這裡的學生宿舍當成白領公寓。

9月15日, 《支點》記者來到位於黃家湖畔的武漢學院校區, 立即被校園裡校舍的建築風格所震撼。

每棟校舍都有個風雅的名字:竹楓齋、蘭蕙齋、松柏齋、梅菊齋、桂檀齋……剛剛投入使用的2017級新生宿舍被命名為椿萱齋, 在中國古漢語中, “椿萱”意喻“父母”。

每“齋”皆是五層的四合院式建築, “天井”裡有曲徑、奇石、草地、小樹、柵欄;每間宿舍都是南北通透的空調房, 帶熱水系統, 4-6人一間。

在校園裡, 騰訊元素隨處可見:主教學樓一側, “馬化騰教學樓”的字樣引人注目。 在這棟樓的西面, 就是“企鵝廣場”, 而在它東側的腳下, 騰訊眾創空間的標牌格外醒目。

這是這座校園裡最雄偉的建築, 中間巨大的紅木立柱十分中式, 顯得莊重巍峨。

據瞭解,

武漢學院新校區占地1000餘畝, 第一期投資20多億元。 新校區可容納超過1.5萬名學生學習、生活。 校園裡每一棟建築、每一條道路的命名, 陳一丹都是親自參與的。 校園更是由中國建築設計大師、中國館設計者何鏡堂院士領銜總體規劃設計。 遵照“設計超前、建造一流、高雅適用、特色明顯”的規劃理念, 定位於“現代教育模式與自然環境相結合、兼併書院和地域文化特色”的人性化、園林式校園。

不僅校園有特色, 學生們的學習生活體驗也很不一般。 今年暑假, 該校騰訊精英班的學生們留校參加“騰訊精英班產品開發訓練營”。 訓練營的授課和指導老師, 均來自騰訊公司, 包括專案總監、產品經理、前端、後臺開發工程師等資深軟體產品開發運營人士。

在導師的帶領下, 18名同學組成兩個研發團隊, 在暑期裡完成了需求調研、產品設計、產品開發、產品測試全流程, 並上線兩款軟體產品。

該校資訊及傳播學院副院長強靜仁告訴記者, 其中一款“智匯食堂”的軟體, 可以在就餐前提前點菜, 到食堂後不用排隊就可以直接拿走飯菜了。 因為黃家湖校區離市區較遠, 師生們出行多數都是使用打車軟體, 而這款“校內拼車”, 方便大家在使用打車軟體前先行拼車, 可以分擔出行費用。

不僅如此, 武漢學院還是全國第一批使用“QQ智慧校園平臺”的高校。 今年入學的新生, 通過手Q報到、繳費, 就連宿舍樓選舍友、選床位都是在該系統內完成。

在學生鄭瞻鵬的手機QQ上, 記者看到,

“服務大廳”裡內容豐富, 除了網上選課、自習室選座位等也早都實現了手機自動化。

中國的常青藤大學, 我們也可以有

武漢學院現任校監、與華為合辦的網路工程(華為精英班)與英國皇家特許會計師協會合辦的會計學(ACA班)、與英國皇家特許管理會計師公會合辦的財務管理(CIMA班)。

林倩麗坦言,這其實是一種機緣巧合。獲批進入一本招生讓學校有些意外,但更多的是驚喜。而這批學生因此也成為武漢學院高額獎學金的首批受益者:在本科四年期間,這些學生的學費全額免收,最高可達10萬元。另外,學校資助其1萬元,用於實習、海外交流、國際知名高校交換學習等。家庭貧困者,可另獲每年1萬元助學金。

“比如去年,學生們到劍橋大學訪學交流,所有費用都是學校出。”林倩麗介紹,今年暑假,學校又公開徵集24名學生前往香港參加拓展體驗專案,整個過程用全英文交流。原本是要在帆船上生活5天4夜,後來因為遇到颱風,有兩天改為露營。

在船上,男生們主動去睡最爛的地方,將好的位置留給女生。有天晚上,學生們睡在小漁村裡,只有幾個帳篷,所有男生讓女生們睡帳篷,自己守在外面。

有一個挑戰是讓孩子們從7米高的地方跳下去,這並不容易做到。孩子們相互鼓勵,最終全部完成挑戰。最後閉營時,一半以上的學生都哭了。

“這些素質不是在學校裡教出來的,是靠他們自己的體驗鍛煉出來的。”林倩麗認為,一定程度上,獎助學金給了很多學生去提高這些素質的機會。

專訪林麗倩

支點:武漢學院有哪些特色專業?

林倩麗:我們的法學、物流、工商管理、會計金融、國際貿易、外語等比較好,我們也在申請一些新的專業,如果可以批下來也是一個特色,是一些國際化的中西融合的專業,未來會很有需求也很有吸引力。

我們已經申報了3個碩士點:會計、法律、外語,正在等待審批中。

支點:您覺得武漢學院在武漢民辦高校中處於怎樣的地位?

林倩麗:我感覺可能在前五名吧。從不同的標準有不同的看法,如果看一本,我們是唯一的一所;如果看發展理念,我們是最有特色的,這也得到了省教育廳的認可;從國際化角度,我們的理念也是領先的;如果看學生品質,錄取最高分,我們排名第一。我們增加招生計畫也很快,每年的招生計畫都在遞增,這個速度在民辦高校中也是少見的。

支點:陳一丹先生說的公益辦學如何體現?

林倩麗:公益辦學代表有盈利但一分錢都不拿。公益性不是指每一年都給我們資助,他已經建立這個設施,花費了20億。學校有董事會,我也是董事會成員,我們的目的不是盈利,而是讓學校良性運轉。目前靠學費來運營,已經可以做到平衡,每年還能有2000萬投入到學生的獎學金和資助上。

支點:除了陳一丹先生的投資,還有沒有其他公益性的投入?

林倩麗:當然有,像我們的馬化騰教學樓就是,募捐也是我們的一個來源。

2016年12月5日,陳一丹先生正式宣佈“湖北一丹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完成首輪共建基金募集。這是中國民辦高校首次以共建基金形式完成教育捐款。共建基金由騰訊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先生、騰訊主要創始人張志東先生、騰訊早期創始團隊成員吳宵光先生和熱心企業家等關心教育公益人士共同捐贈,其中馬化騰先生領捐一億元人民幣。今後每一年,也會有相應的募集計畫。

支點:您覺得社會對民辦非盈利公益學校的熱情高不高?

林倩麗:我感覺蠻不錯的,因為在我們還沒有辦起來的時候,馬化騰先生就已經捐款了。許多企業家不僅僅是捐款,同時也有共建的要求,跟國外的基金會性質是一樣的,不是給了錢就不管理,而他們不是求什麼回報,而是出於對學校發展的關心。

支點:民辦高校老師的收入水準會不會比公辦的高一些?

林倩麗:我感覺沒有。因為公辦大學教師享受的教學資源、研究經費等等補貼有很多。我們也會給教師一些經費補貼,但是不能太多,因為學校也是需要經費運營的。

剛剛實施的《民辦教育促進法》,對我們來說是重大利好,讓我們感到很受鼓舞。在很多方面,讓我們這樣的非盈利性民辦高校和公辦高校越來越接近了,但在科研項目研究經費上還是空缺。我們也期望在這方面,國家政策可以給我們多一點支持。

支點:學校是否考慮過創辦企業“開源”?

林倩麗:我們希望能專心做教育。如果讓老師們去賺錢,可能對教學有影響。以前,有的學校會計系可以開辦會計師事務所來賺錢。但我們是公益的,我們對學生、對家長有責任,我們先要做好品質管理、本科評估,再去考慮“開源”。

支點:您覺得,陳一丹先生的“願景”多久可以實現?

林倩麗:我感覺起碼要5年-10年。其實,最重要的是觀念的改變。舉個例子,儘管我們一本招生專業“軟體工程(騰訊精英班)”、網路工程(華為實驗班)、會計學(ACA班)、財務管理(CIMA班)都非常有特色,而且是全額獎學金,但是家長和考生在選擇學校的時候還是會優先考慮公辦大學。

所以,這是需要學生和家長改變思路的,大家還認為我們是民辦大學,會另眼相看。我相信這種情況會改變,但是會很慢。

支點:您覺得在武漢生活習慣嗎?您的任期是多久?

林倩麗:我每年有一半時間生活在武漢,已經習慣了這裡的生活,比較喜歡這邊的食物。

我沒有看到我的任期到哪一天。我感覺,如果對學校有貢獻,個人的健康狀況允許,並且是開心的,就會繼續做下去。

林倩麗坦言,這其實是一種機緣巧合。獲批進入一本招生讓學校有些意外,但更多的是驚喜。而這批學生因此也成為武漢學院高額獎學金的首批受益者:在本科四年期間,這些學生的學費全額免收,最高可達10萬元。另外,學校資助其1萬元,用於實習、海外交流、國際知名高校交換學習等。家庭貧困者,可另獲每年1萬元助學金。

“比如去年,學生們到劍橋大學訪學交流,所有費用都是學校出。”林倩麗介紹,今年暑假,學校又公開徵集24名學生前往香港參加拓展體驗專案,整個過程用全英文交流。原本是要在帆船上生活5天4夜,後來因為遇到颱風,有兩天改為露營。

在船上,男生們主動去睡最爛的地方,將好的位置留給女生。有天晚上,學生們睡在小漁村裡,只有幾個帳篷,所有男生讓女生們睡帳篷,自己守在外面。

有一個挑戰是讓孩子們從7米高的地方跳下去,這並不容易做到。孩子們相互鼓勵,最終全部完成挑戰。最後閉營時,一半以上的學生都哭了。

“這些素質不是在學校裡教出來的,是靠他們自己的體驗鍛煉出來的。”林倩麗認為,一定程度上,獎助學金給了很多學生去提高這些素質的機會。

專訪林麗倩

支點:武漢學院有哪些特色專業?

林倩麗:我們的法學、物流、工商管理、會計金融、國際貿易、外語等比較好,我們也在申請一些新的專業,如果可以批下來也是一個特色,是一些國際化的中西融合的專業,未來會很有需求也很有吸引力。

我們已經申報了3個碩士點:會計、法律、外語,正在等待審批中。

支點:您覺得武漢學院在武漢民辦高校中處於怎樣的地位?

林倩麗:我感覺可能在前五名吧。從不同的標準有不同的看法,如果看一本,我們是唯一的一所;如果看發展理念,我們是最有特色的,這也得到了省教育廳的認可;從國際化角度,我們的理念也是領先的;如果看學生品質,錄取最高分,我們排名第一。我們增加招生計畫也很快,每年的招生計畫都在遞增,這個速度在民辦高校中也是少見的。

支點:陳一丹先生說的公益辦學如何體現?

林倩麗:公益辦學代表有盈利但一分錢都不拿。公益性不是指每一年都給我們資助,他已經建立這個設施,花費了20億。學校有董事會,我也是董事會成員,我們的目的不是盈利,而是讓學校良性運轉。目前靠學費來運營,已經可以做到平衡,每年還能有2000萬投入到學生的獎學金和資助上。

支點:除了陳一丹先生的投資,還有沒有其他公益性的投入?

林倩麗:當然有,像我們的馬化騰教學樓就是,募捐也是我們的一個來源。

2016年12月5日,陳一丹先生正式宣佈“湖北一丹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完成首輪共建基金募集。這是中國民辦高校首次以共建基金形式完成教育捐款。共建基金由騰訊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先生、騰訊主要創始人張志東先生、騰訊早期創始團隊成員吳宵光先生和熱心企業家等關心教育公益人士共同捐贈,其中馬化騰先生領捐一億元人民幣。今後每一年,也會有相應的募集計畫。

支點:您覺得社會對民辦非盈利公益學校的熱情高不高?

林倩麗:我感覺蠻不錯的,因為在我們還沒有辦起來的時候,馬化騰先生就已經捐款了。許多企業家不僅僅是捐款,同時也有共建的要求,跟國外的基金會性質是一樣的,不是給了錢就不管理,而他們不是求什麼回報,而是出於對學校發展的關心。

支點:民辦高校老師的收入水準會不會比公辦的高一些?

林倩麗:我感覺沒有。因為公辦大學教師享受的教學資源、研究經費等等補貼有很多。我們也會給教師一些經費補貼,但是不能太多,因為學校也是需要經費運營的。

剛剛實施的《民辦教育促進法》,對我們來說是重大利好,讓我們感到很受鼓舞。在很多方面,讓我們這樣的非盈利性民辦高校和公辦高校越來越接近了,但在科研項目研究經費上還是空缺。我們也期望在這方面,國家政策可以給我們多一點支持。

支點:學校是否考慮過創辦企業“開源”?

林倩麗:我們希望能專心做教育。如果讓老師們去賺錢,可能對教學有影響。以前,有的學校會計系可以開辦會計師事務所來賺錢。但我們是公益的,我們對學生、對家長有責任,我們先要做好品質管理、本科評估,再去考慮“開源”。

支點:您覺得,陳一丹先生的“願景”多久可以實現?

林倩麗:我感覺起碼要5年-10年。其實,最重要的是觀念的改變。舉個例子,儘管我們一本招生專業“軟體工程(騰訊精英班)”、網路工程(華為實驗班)、會計學(ACA班)、財務管理(CIMA班)都非常有特色,而且是全額獎學金,但是家長和考生在選擇學校的時候還是會優先考慮公辦大學。

所以,這是需要學生和家長改變思路的,大家還認為我們是民辦大學,會另眼相看。我相信這種情況會改變,但是會很慢。

支點:您覺得在武漢生活習慣嗎?您的任期是多久?

林倩麗:我每年有一半時間生活在武漢,已經習慣了這裡的生活,比較喜歡這邊的食物。

我沒有看到我的任期到哪一天。我感覺,如果對學校有貢獻,個人的健康狀況允許,並且是開心的,就會繼續做下去。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