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張愛玲為什麼拒絕見母親最後一面?(親情與金錢的較量)

張愛玲從小受夠了後母和父親的冷酷,

於是投奔從歐洲留學歸來的母親,

她以為從此可以找回愛和自尊,

沒想到迎來的卻是更大的難堪。

母親因為張愛玲的到來,

覺得生活品質大受影響,

於是, 天天把“都是為了你”掛在嘴邊:

“這周沒去咖啡館, 都是為了你。 ”

“這月沒買新衣服, 都是為了你。 ”

甚至會對她咆哮:

“你這個害人精, 一切都是為了你!”

毫無工作能力的她,

為此感到無奈和愧疚。

後來, 她轉入香港中文大學,

雖然母親給的生活費極少,

日子過得清苦無比,

但成績卻是出奇的好。

大學的一位老師知道她的境況,

出於愛才與同情,

自掏腰包贊助了她800元的獎學金。

當她興高采烈地跑去與母親分享這個好消息時,

母親好意地說幫她保管。

沒想到, 沒過幾天,

母親就把這筆錢拿去打牌輸掉了。

張愛玲大三那年,

戰火硝煙, 香港淪陷, 香港大學停辦。

張愛玲想要轉去上海聖約翰大學繼續學業,

便寫信求助母親資助學費。

多個月後,

張愛玲等來的不是學費,

而是母親的好意信件,

信的內容大意是說:

“不要再讀書了, 女孩子, 趕緊找個好人家嫁了。

如此, 便可生活無憂, 再不需為學費傷神!”

1947年, 母親從歐洲回到上海。

張愛玲知道後, 便用稿費換成了二兩小金條,

告訴母親:

“感謝你以前為我花了那麼多錢,

我心裡的恩情一直無以為報,

今天特此奉上金條二兩, 以當回報!”

母女之情, 從此恩斷義絕。

10年後, 張愛玲母親病重,

從倫敦寫信, 要求與張愛玲見最後一面。

對此, 張愛玲只給母親寄去了一張一百美金的支票。

一個月後, 母親病逝倫敦......

這, 就是張愛玲母親想要的結果嗎?

在張愛玲年少無助時,

她認為金錢就是衡量愛的全部價值,

因此, 死死把金錢拽在手中,

每付出一點, 便提醒張愛玲:都是為了你!

最終, 以金錢的名義綁架了張愛玲對愛的所有希望!

如果說, 金錢的一面代表愛與好意,

那麼, 它的另一面便是冷酷與無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