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沒有不散的筵席 !從顧維鈞第三任妻子的自傳看凋零的首富世家

國師陳寅恪助手黃萱“不上學”謎題解開了

《名媛黃萱修行記》提及黃奕住當年對掌上明珠女兒黃萱的“閨閣教育”方式, 引發許多人的興趣。 很多人不明白, 像黃奕住這樣的開明士紳, 屢投鉅款於公眾教育, 卻不讓女兒上學, 有點奇怪吧?

舒婷為黃萱寫的《大美者無言》傳記文章, 也是疑惑不解, 我查找了黃萱女兒周菡寫的不少文字, 也沒有看到確切的答案。 昨晚躺在沙發上, 看了顧維鈞第三任妻子黃蕙蘭的自傳《沒有不散的筵席》, 終於恍然大悟, 我總算找到答案了!

想今年5月, 112歲的嚴幼韻在紐約去世, 全網都在刷“顧維鈞遺孀”、“愛的花”、“民國美女”, 渲染她與顧維鈞的愛情傳奇。 可很多人不知道, 還有一個更傳奇的事!顧維鈞第三任妻子、民國名媛黃蕙蘭去世的時候, 也是100歲, 而且還正好是百歲生日那一天, 只不過她是在1993年去世的, 網路不發達, 紙媒也“一本正經”,

傳播效應與今日就無法相比了。

民國名媛黃蕙蘭

我要說起黃蕙蘭的頭銜, 肯定讓你瞠目結舌;她是民國第一名媛, 在外交史上被西方人稱為“遠東最美的珍珠”, 這位年輕時生活在金字塔尖的女人, 是“富二代”、“星二代”、“白富美”的鼻祖。

洶湧澎湃一生傳奇的她,

要從她傳奇的家族說起。 晚年的黃蕙蘭心平氣和地回憶了自己的一生, 寫下了那本自傳《沒有不散的筵席》。 她的父親黃仲涵, 是出了名的“富二代”, 如果你有興致, 到廈門鼓浪嶼看那占地200多畝的宛若宮殿的黃家豪宅, 有私家馬場和湖泊, 她從小錦衣玉食的程度難以想像。

儘管黃蕙蘭是嫡出的女兒, 父母對她寵愛有加, 3歲的生日禮物, 就是80克拉鑽石的項鍊吊墜。 同時, 黃家的家教也極為嚴格, 處處講究禮節。 比如問對方名字, 應有禮貌地說:“請問尊姓大名?”從童年到父母去世, 對他們說法從不用“我”或“你”, 而是以第三人稱自稱, 就是說用自己的名字, “蕙蘭”。 同樣, 黃仲涵他們對女兒也總用第三人稱, “爸爸要”或“爸爸喜歡”或“媽媽認為你該洗澡了”。

對黃蕙蘭的培養很明瞭, 就是要讓她將來成為一枝獨秀的名媛。 為了把女兒培養成真正的“金枝玉葉”, 就不讓她到學校上學, 而是重金延請英文、國學以及音樂舞蹈美術的老師來家裡私教。 顧維鈞是民國四大美男之一, 可把他的事業推向高峰,

離不開黃蕙蘭活躍於各種國際場合八面玲瓏的外交手段。 能熟練掌握歐洲各國六種語言, 具有極高的外交資質, 與黃蕙蘭家庭的悉心培育功不可沒。

“有樣看樣,無樣看世上”! 黃蕙蘭生於1893年, 比後來同為印尼“四大糖王”也同是鼓浪嶼豪門出身的黃萱大7歲。 同在南洋奮鬥, 把黃仲涵當作自己事業偶像、家教標杆的黃奕住, 鄰家培養女兒的一舉一動, 自然是看在眼裡, 記在心上, 故而也遵循同樣的路徑來培育自己的寶貝女兒。 一句話, 黃奕住不讓女兒上學, 在家聘請私教, 是學自黃仲涵家族的“育女心經”

凋零的首富世家

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 黃蕙蘭之父黃仲涵, 是一位全球知名的華僑企業家, 被譽為“糖業大王”。 當年,鉅賈黃奕住背著剃頭擔從廈門下南洋,搭乘的就是黃仲涵的船,而且船費還是賒帳的。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的爺爺李雲龍,就是在黃仲涵所經營的船運公司當輪船事務長,後來因深得黃仲涵信任,負責處理新加坡方面的業務,因此累積了一筆財富。

在19世紀後半期至20世紀60年代初約一百年間,黃仲涵家族和他們的建源公司,曾經是印尼甚至世界最富有的華僑家族和華商公司之一。假如您對黃仲涵所擁有的財富地位還沒有什麼概念的話,我這麼說吧,在張裕葡萄酒創始人張弼士之後,比“華僑領袖”陳嘉庚稍早的一代鉅賈代表,就是黃仲涵。

華人巨富黃仲涵

黃仲涵屬於“富二代”、“創二代”,他的父親黃志信是“創一代”。 黃志信,原籍福建同安,1835年出生於家鄉,也就是今天廈門集美區灌口。

乾隆年間,同安縣府在灌口開設鳳山書院,廈門最早的書院之一

黃志信雖是農家出身,但青少年時在家鄉鳳山書院念過書,是個有文化的人。當時,因反對滿清王朝腐敗統治,黃志信參加“小刀會”起義軍,遭鎮壓失敗後,1858年,他與兩位哥哥離開家鄉,搭乘一條商帆船逃往印尼爪哇。靠做小商販,經營土特產,1863年3月,他開始發展商業貿易,創辦了“建源公司”(起初稱“棧”),多年精心經營後,成了爪哇較大的商人。

黃仲涵是1866年出生於爪哇三寶壟,1890年接管主持建源公司,他繼承了父親的公司和財富,投入大量資金發展糖業,引入當時先進的現代機器設備,並聘用西方管理人員,迅速地成為一代“糖王”。此後,他又進軍銀行業,創建了“黃仲涵銀行”及多家保險公司。1911年,他在新加坡創辦了“協榮茂輪船公司”,購有3000噸的輪船,往來于印尼及新、馬各地。後來又經營“順美輪船公司”,成為荷印殖民時代華僑航業的一支主要力量。在黃仲涵主持的34年間,家族事業獲得了空前的發展。

1924年6月,58歲的黃仲涵,因心臟病突發病逝於新加坡。黃仲涵妻妾成群,子女眾多,先後娶了8個老婆,生了26個子女(13男、13女),最小的兒子是在他去世後才出生。

新加坡華僑中學“黃仲涵先生紀念堂”

今天很多人誇李嘉誠在家族繼承問題上的佈局,特別是對其家族資產的合理分配讚不絕口。李嘉誠將實業部分將交由長子李澤钜管理,而次子李澤楷則獲得父親足夠多的現金資產。其實,很多人對海外華商史不甚瞭解,早在一百年前,黃仲涵家族在傳承上已做了類似的處理了。

選擇接班人及財產分配上,黃仲涵效法父親。當初,黃志信選擇黃仲涵接班,但對其他兒子給予了可觀的遺產。

黃家兩兄弟剛接管建源不久,就趕上了世界第二次經濟危機,已是國際性大公司的建源被嚴重波及,相當長一段時間,公司基本處於停產關閉狀態。

在公司面臨困境之際,對前途失去信心的黃宗宣,以健康狀況不佳為由,主動退出家族企業,這大大打擊了家族信心。

“二戰”爆發後,建源公司再度受到重擊,其在東南亞、歐洲等地的海外公司完全癱瘓,海外市場大片喪失。

新加坡的高尚住宅區——黃仲涵園

更致命的是,此間因家族掌舵人黃宗孝於1950年因心臟病突發病逝,年僅45歲。

此時,黃氏家族儘管家大業大,卻因無人扛起整個家族的重任,就像一艘航行在大海上卻沒有船長的大船,在風雨飄搖中。當年盛極一時的黃仲涵家族財團,就這樣凋零了!

自“胡潤富豪榜”1999年設立以來,不到20年,至今已有10多位富豪及家族問鼎中國首富,可經過時間變遷,有的至今風生水起,也有的只是“曇花一現”,也有的至今仍在鐵窗下。

黃仲涵首富世家的衰微,原因有很多,比如海外政治局勢的變化,不利於僑商資本的發展。因此,家族企業可以不參與政治,但必須關注政治,時刻關注政策環境面上的變化。

讓黃仲涵家族企業內外交困,最終走向覆滅的更重要的原因,其實還是在內部治理上出了紕漏。原因有二:

其一、均等且分散的股權結構,即使沒有鬧出家族內部矛盾,也會嚴重影響到企業決策,進而失去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

當然,第三代掌門人黃宗孝也發現這一弊端,曾試圖修改公司關於股份和權力分配的章程以擴大自己的實權,後因引來家族成員間一場官司而不了了之。

其二、家族衰敗有一個徵兆,就是沒有一個得力卓越的領導人,一旦喪失了“主心骨”,家族離崩塌也就不遠了。

黃仲涵去世後,其留下的建源家族財團其實一直沒有一個權威有效的領導,黃宗宣“臨陣脫逃”,另一位接棒者黃宗孝英年早逝,僅是維持而已,更沒有前輩對市場那種直覺和敏感,更不用說冒險了。

黃蕙蘭在自傳中是這麼寫的:“對於父親,賺錢是一種遊戲,一種賭博。他堅信他之能成功,一部分是靠運氣。在他雇人時他總是找幸運的人:一個智慧平平而有運氣的人總比聰明但不走運的人好。”

當年,鉅賈黃奕住背著剃頭擔從廈門下南洋,搭乘的就是黃仲涵的船,而且船費還是賒帳的。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的爺爺李雲龍,就是在黃仲涵所經營的船運公司當輪船事務長,後來因深得黃仲涵信任,負責處理新加坡方面的業務,因此累積了一筆財富。

在19世紀後半期至20世紀60年代初約一百年間,黃仲涵家族和他們的建源公司,曾經是印尼甚至世界最富有的華僑家族和華商公司之一。假如您對黃仲涵所擁有的財富地位還沒有什麼概念的話,我這麼說吧,在張裕葡萄酒創始人張弼士之後,比“華僑領袖”陳嘉庚稍早的一代鉅賈代表,就是黃仲涵。

華人巨富黃仲涵

黃仲涵屬於“富二代”、“創二代”,他的父親黃志信是“創一代”。 黃志信,原籍福建同安,1835年出生於家鄉,也就是今天廈門集美區灌口。

乾隆年間,同安縣府在灌口開設鳳山書院,廈門最早的書院之一

黃志信雖是農家出身,但青少年時在家鄉鳳山書院念過書,是個有文化的人。當時,因反對滿清王朝腐敗統治,黃志信參加“小刀會”起義軍,遭鎮壓失敗後,1858年,他與兩位哥哥離開家鄉,搭乘一條商帆船逃往印尼爪哇。靠做小商販,經營土特產,1863年3月,他開始發展商業貿易,創辦了“建源公司”(起初稱“棧”),多年精心經營後,成了爪哇較大的商人。

黃仲涵是1866年出生於爪哇三寶壟,1890年接管主持建源公司,他繼承了父親的公司和財富,投入大量資金發展糖業,引入當時先進的現代機器設備,並聘用西方管理人員,迅速地成為一代“糖王”。此後,他又進軍銀行業,創建了“黃仲涵銀行”及多家保險公司。1911年,他在新加坡創辦了“協榮茂輪船公司”,購有3000噸的輪船,往來于印尼及新、馬各地。後來又經營“順美輪船公司”,成為荷印殖民時代華僑航業的一支主要力量。在黃仲涵主持的34年間,家族事業獲得了空前的發展。

1924年6月,58歲的黃仲涵,因心臟病突發病逝於新加坡。黃仲涵妻妾成群,子女眾多,先後娶了8個老婆,生了26個子女(13男、13女),最小的兒子是在他去世後才出生。

新加坡華僑中學“黃仲涵先生紀念堂”

今天很多人誇李嘉誠在家族繼承問題上的佈局,特別是對其家族資產的合理分配讚不絕口。李嘉誠將實業部分將交由長子李澤钜管理,而次子李澤楷則獲得父親足夠多的現金資產。其實,很多人對海外華商史不甚瞭解,早在一百年前,黃仲涵家族在傳承上已做了類似的處理了。

選擇接班人及財產分配上,黃仲涵效法父親。當初,黃志信選擇黃仲涵接班,但對其他兒子給予了可觀的遺產。

黃家兩兄弟剛接管建源不久,就趕上了世界第二次經濟危機,已是國際性大公司的建源被嚴重波及,相當長一段時間,公司基本處於停產關閉狀態。

在公司面臨困境之際,對前途失去信心的黃宗宣,以健康狀況不佳為由,主動退出家族企業,這大大打擊了家族信心。

“二戰”爆發後,建源公司再度受到重擊,其在東南亞、歐洲等地的海外公司完全癱瘓,海外市場大片喪失。

新加坡的高尚住宅區——黃仲涵園

更致命的是,此間因家族掌舵人黃宗孝於1950年因心臟病突發病逝,年僅45歲。

此時,黃氏家族儘管家大業大,卻因無人扛起整個家族的重任,就像一艘航行在大海上卻沒有船長的大船,在風雨飄搖中。當年盛極一時的黃仲涵家族財團,就這樣凋零了!

自“胡潤富豪榜”1999年設立以來,不到20年,至今已有10多位富豪及家族問鼎中國首富,可經過時間變遷,有的至今風生水起,也有的只是“曇花一現”,也有的至今仍在鐵窗下。

黃仲涵首富世家的衰微,原因有很多,比如海外政治局勢的變化,不利於僑商資本的發展。因此,家族企業可以不參與政治,但必須關注政治,時刻關注政策環境面上的變化。

讓黃仲涵家族企業內外交困,最終走向覆滅的更重要的原因,其實還是在內部治理上出了紕漏。原因有二:

其一、均等且分散的股權結構,即使沒有鬧出家族內部矛盾,也會嚴重影響到企業決策,進而失去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

當然,第三代掌門人黃宗孝也發現這一弊端,曾試圖修改公司關於股份和權力分配的章程以擴大自己的實權,後因引來家族成員間一場官司而不了了之。

其二、家族衰敗有一個徵兆,就是沒有一個得力卓越的領導人,一旦喪失了“主心骨”,家族離崩塌也就不遠了。

黃仲涵去世後,其留下的建源家族財團其實一直沒有一個權威有效的領導,黃宗宣“臨陣脫逃”,另一位接棒者黃宗孝英年早逝,僅是維持而已,更沒有前輩對市場那種直覺和敏感,更不用說冒險了。

黃蕙蘭在自傳中是這麼寫的:“對於父親,賺錢是一種遊戲,一種賭博。他堅信他之能成功,一部分是靠運氣。在他雇人時他總是找幸運的人:一個智慧平平而有運氣的人總比聰明但不走運的人好。”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