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上海試行“生前契約” 讓人們學會告別

3月29日, “學會告別”2017清明交流會在上海福壽園舉行。 作為自主選擇身後事的一部分, 生前契約在中國尚未成熟, 在滬推行半年僅簽約100單。

2016年3月23日, 陳兆榮老人成為江蘇簽訂“生前契約”的第一人。

Cemeteries in Shanghai are running trials on pre-plan funeral arrangement contracts.上海一些墓園試行推出“生前契約”。

The service allows people to decide their own funeral arrangements. They sign contracts with funeral service providers and tailor the service content to suit themselves.“生前契約”服務可以讓人們決定自己的葬禮安排。 他們跟殯葬服務機構簽約, 定制適合自己的葬禮服務。

“生前契約”(pre-plan funeral arrangement contracts)是一個涵蓋從臨終關懷(hospice care)、殯葬服務(funeral service), 到紀念(memorial service)及死亡教育(death education)等流程內容的個性定制化服務產品(personalized service), 每項服務可由當事人自己增選、定制, 而且費用可以在簽訂契約之前商定, 然後落實到契約中。

“生前契約”的普及率在美國高達90%, 在日本也已超過70%, 但是在國內的接受度還不高, 最大的阻礙是傳統觀念。 中國人一般比較忌諱談死, 很多市民認為給自己操辦喪事會“觸黴頭”、“不吉利”(talking about death is believed to bring ill fortune by many Chinese people)。

中國殯葬協會專家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兼秘書長伊華表示,

很多人內心對身後事是有需求的, 但是受傳統觀念影響, 不能用自己想要的方式告別, “‘生前契約’就是讓人在活著的時候和家人一起商量身後事情, 對死亡有個準備(get prepared for death), 不至於家人為身後事忙亂。 ”

隨著清明節的臨近, 有關綠色安葬和綠色祭掃的討論再次成為民眾的關注點。 這幾點, 民政部門一直推動有條件的地方建立節地生態安葬獎補制度, 生態安葬(ecological/eco-friendly burials), 簡稱eco-burials(生態葬)。 比如:草坪葬 grassland burial海葬sea burial樹葬 tree burial花葬 flower burials

同時, 各種環境友好型祭奠方式越來越成為主流, 比如:網上悼念 online tribute在樹上系黃絲帶 tie yellow ribbons to trees折紙鶴放在瓶中 place folded paper cranes in bottles用白菊花代替紙錢 replace ghost money with white chrysanthemum

(中國日報網英語點津 馬文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