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無休止的“抱怨”究竟從哪裡來

抱怨的本質就在於人們總是期望通過抱怨能給自己帶來某些好處, 比如同情、認可和優越感。 但是, 事實上, 我們不僅不能從抱怨中得到好處, 反而還會給自己帶來無盡的壞處。

要想讓自己不抱怨, 就要明白抱怨主要來自於哪裡。 就是要溯本求源地去審視自己:為何總是要抱怨?如何才能不抱怨?只有積極地找到病因, 積極“治療”, 才能夠徹底地根治, 在走向快樂的同時, 擁抱最終的成功!

其實, 抱怨的實質是對自我的不信任。 我們經常說:“抱怨是無能的表現。 ”那些喜歡抱怨、習慣抱怨的人, 無一不是自卑、消極、平庸的。 只要遇到困難或者挫折, 他們便會說:“不行, 不行, 這個事情真的太煩人了……”遇到失敗, 他們總會抱怨環境的不如意……可見, 抱怨的實質就是對自我的不信任, 消極的心態行動抱怨產生的根源之一。

生活中的勇者, 他們的字典中, 從來沒有“不可能”,

當然更沒有無休止的“抱怨”。 其壓力越大, 他們的激情超高;困難越多, 他們的心境則會越平和。 無論身處何時何地, 他們總是高呼“我能行”, 自信滿滿地奮勇前進, 百折不找。

抱怨產生的另一個根源是自負, 即為自信過了頭。 自信雖然與自負僅有一步之遙, 但是, 人們卻會將自負炫耀成自信。 三國時同, 關羽大意失荊州, 劉備則是被陸遜火燒連營, 都是自負心理導致的惡果。 據說劉備被陸遜打敗之時, 他便仰天長歎道:“我竟被陸遜所折辱, 豈不是天意?”其實, 哪是什麼天意, 完全是他不冷靜、不理智, 為小怨而興大兵、見小利而求速造成的惡果。 所以, 自負是產生抱怨的根源之一。 自負會導致失敗, 失敗則又會心生抱怨。

所以, 為了不讓自己陷入抱怨的深淵,

就一定要改變自己傲慢和自負的心理。 然而, 生活中很多人卻沒意識到這一點, 反而認為自己有學識、有能力、有功勞。 如果得不到他們理想中的認可, 這還會引發他們所謂的懷才不遇的抱怨。 實際上, 導致一個人自負的根本原因並非博學多才, 而是因為其無知與修養上的欠缺。

所以, 要從根本上消除抱怨, 就要消除自負。

另外, 苛求也是產生抱怨的另一個原因, 簡單地說, 就是過嚴的要求。 既然是對於嚴格地要求別人, 別人自然就不會樂於接受。 心理學認為, 人們無休止地抱怨, 或者向他人施加壓力等行為, 都是對一個人的精神施暴。 人們的承受能力都是極為有限的中, 一旦這種壓力達到一定的程度,

都會激發人們的反抗, 即會通過無休止地抱怨加以宣洩。

所以, 生活中, 我們要消除抱怨, 就不要苛求別人, 更不要刻薄自己, 這樣就會讓自己獲得更多地快樂。

找到了抱怨產生的根本原因, 那就可以從根本上預防和消除抱怨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