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耳朵聾了儘早治

在人們傳統的觀念中, 感音神經性耳聾是無法治療的, 俗稱“聾子的耳朵沒治了”。 但隨著醫學的進步, 對疾病認識的加深, 人們發現感音神經性耳聾可以治療, 只不過治療時機非常關鍵。 因此, 感音神經性耳聾無法治的觀念應該改變, 應該是“耳朵聾了儘早治”。

多種原因可致耳聾

對於剛出生的孩子來講, 雙耳神經性耳聾可能與先天性遺傳有關, 如父母攜帶耳聾基因等。 母親懷孕時感染風疹病毒、新生兒溶血性黃疸等為先天性非遺傳因素。

慶大黴素曾經是導致耳聾的“罪魁禍首”, 所以兒童應慎用此類抗生素。

幼年感染麻疹可能導致雙側感音神經性耳聾, 感染腮腺炎可能導致單側感音神經性耳聾。

平時鼻子堵、睡覺時打呼嚕、張嘴呼吸的孩子出現傳導性耳聾, 可能是由於腺樣體肥大引起, 大前庭水管綜合征孩子頭部碰撞後可誘發耳聾加重。

一些感音神經性耳聾如聽覺神經病, 目前來講還無法判斷原因。 對於成人來講, 雜訊、外傷、中耳炎、耳部腫瘤都能導致耳聾。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 梅尼埃病、突發性耳聾等疾病發生率上升, 其致聾致殘的後果已引起重視。

對於大多數老年人來講, 耳聾和身體本身功能退化有關。 此外, 精神打擊、抑鬱可導致精神性聾。 現實生活中, 部分人由於某種企圖不聾裝聾, 臨床上稱為偽聾,

或詐聾。

耳聾未必容易發現

一些朋友會認為, 耳聾不就是聽不見嗎?應該很容易發現。 事實並非如此。

原因是幼兒往往表達不清。 正常情況下, 新生兒、幼兒當聽到拍巴掌發出的聲音後, 會轉頭尋找, 聽到關門等大的聲響會有短暫的、輕微的驚愕反應。 可有的孩子到了講話的年紀不會講話, 有的僅會叫簡單的“爸爸”、“媽媽”;有的孩子在和家人看電視時, 總是自己跑去把聲音調得很大;有的孩子聽別人講話時常側耳聆聽或總是用一側耳朵接聽電話, 此時家長要警惕孩子的聽力問題。

對於成人來講, “聽不見”也未必明顯, 有人表現為耳悶、耳鳴、眩暈, 到醫院檢查後才發現聽力下降。 由於人有雙側耳朵可以感覺聲音, 一側聽力損害對日常工作、生活影響不大,

有些粗心的人在健康檢查時, 才發現自己的一側耳朵已經聾了多年。

“突聾”救治要儘早

由於關係到未來國民素質, 國家非常重視耳聾的防治, 開展了新生兒聽力篩查。 對於感染麻疹、腮腺炎等疾病的孩子, 在治病的同時應注意保護聽力, 平時少用、禁用耳毒性藥物。 職業防護有助於防止雜訊性耳聾。 近年來, 隨身聽的不當使用是導致青少年雜訊性耳聾的新“殺手”。 腺樣體肥大引起的耳聾可經過腺樣體切除治療。

由於生活節奏加快、工作競爭加劇, 突發性耳聾非常多見, 患者耳聾出現急。 一般在24小時內的感音神經性耳聾, 經及時治療, 大部分病人的聽力能夠完全恢復;部分病人治療效果差,

不僅耳聾不恢復, 往往還伴有痛苦甚於耳聾的頑固性耳鳴。 值得注意的是, 約有5%的突發性耳聾患者的真正原因可能是聽神經瘤, 他們經治療後也可能聽力完全恢復, 因而很容易漏診。

對於梅尼埃病患者而言, 眩暈伴有感音神經性耳聾, 而且每次眩暈發作對聽力損害都會加重。 梅尼埃病往往很難根除、治癒, 但是筆者曾經接治一名患者, 20年前確診, 治療後眩暈控制、聽力恢復。 由於患者平時注意保健, 近20年沒有發作。 最近因疲勞、緊張致再次發作, 經治療後又恢復正常。 因此, 面對梅尼埃病, 醫生和病人應該有信心, 通過共同努力, 控制眩暈, 延緩聽力下降。 梅尼埃病有一種特殊類型為蝸性梅尼埃病, 病人不暈, 卻以波動性神經性耳聾為特徵,

文章下面提到的典型病例就患有此病。

對於突發性耳聾和梅尼埃病的患者, 只有早期診斷, 早期合理、正確的治療, 摒棄“神經性耳聾無法治療, 只能配戴助聽器”的舊觀念, 才能有助於聽力康復。

典型病例

陳先生是位警界人士, 今年40歲。 由於辦案, 他的工作、生活一直處於緊張狀態。

2002年, 他的左側耳朵聽力突然喪失, 診斷為突發性感音神經性耳聾, 遂給予治療, 但聽力沒有恢復。 由於右側耳朵的聽力正常, 所以不影響日常的工作、生活, 陳先生並沒在意。

2006年, 他的右側耳朵突然也出現了聽力下降, 雙側耳聾嚴重影響了陳先生的生活、工作, 他非常焦慮。 檢查後發現右側耳朵為感音神經性耳聾, 在醫生建議下配戴助聽器, 可僅能聽見一些聲音,根本無法聽清對方說話,所以無法進行語言交流。再次進行專科檢查後,診斷為蝸性梅尼埃病。經治療左側耳朵聽力無變化,右側耳朵聽力明顯提高。

可僅能聽見一些聲音,根本無法聽清對方說話,所以無法進行語言交流。再次進行專科檢查後,診斷為蝸性梅尼埃病。經治療左側耳朵聽力無變化,右側耳朵聽力明顯提高。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