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影評|《猩球崛起》:審時度勢的成功翻拍,深度不減的人類反思

在第一次觀看老版的《人猿星球》時, 一下子就被其“逆向思維”的反烏托邦風格吸引, 一口氣看完了老版的五部作品。 儘管在影片營造的世界中,

猿猴主宰了人類, 但是其思維模式還是擬人化的, 反映的還是對人類本身命運的優思。

此後, 蒂姆 波頓曾經以老版的脈絡, 結合自己天馬行空的想像力, 翻拍本片, 但是並不成功。 所以在2011年起的又一輪翻拍中, 《猩球崛起》系列巧妙的審時度勢,

選取了原版中一個更符合如今大眾趣味的線索入手, 並嘗試兼顧思想性和商業的平衡, 整體看取得了成功, 如今, 這個系列拍完第三部, 也算告一段落。

看過老版的朋友都知道, 這個系列的開局是一個人類已經被人猿統治, 甚至奴役的世界, 而在第四部才開始追溯凱撒反抗人類的歷史。 而本輪翻拍, 選擇了從老版的第四部這個線索入手, 從劇情推動和展開來說, 這無疑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大部分觀眾看電影, 還是喜歡前因後果的敘事模式, 特別作為大片來說, 更是如此, 從凱撒反抗史開始, 是一個因果關係明確, 線性的敘事模式, 觀眾更容易接受。 何況, 在大片中, 這種反抗脈絡本身是商業性更強, 戲劇衝突更突出的線索,

很容易調動觀眾積極性, 所以, 影片先犧牲些原作的深層, 加入些戰鬥的激情, 這套路很對路。

但是, 整個三部曲, 導演還是有想法的, 並不拘泥於真就拍一部炮火隆隆的人類和人猿的戰爭大片, 整個過程中, 依然通過各種方式, 進行著多個層面的人類社會發展的反思。

在老版的《人員星球》中, 整個視角其實開始還是人類視角, 而這一版, 人猿視角更加突出, 凱撒的成長史, 也加入了如今流行的超級英雄那種心靈歷練, 特別是對抗自我內心陰暗面的內心煎熬過程。

首部《猩球崛起》開局很好,

它直接走了很商業電影的路子, 與一些善良的人們本友好相處的猩猩, 落入惡人手中, 備受欺淩, 憑藉超人, 不, 超猿的悟性, 也漸漸成為領袖。 在這部影片中, 一直交織兩條線, 人類一方也是善惡分明, 有好人, 有混蛋, 但是終究是混蛋促成了歷史的改變。 另一條線就是凱撒覺悟史, 而影片巧妙的製造了猿群備受壓迫的過程, 讓觀眾看的也一肚子火, 於是乎, 凱撒後面也就造反有理, 相信凱撒振聾發聵的一聲“NO”那一刻, 觀眾與片中的倒楣人類一樣震撼。

而在第二部,伴隨導演換人,這個系列開始逐漸加入更多思考,增強思想深度,猿群內部“鷹派”和“鴿派”的交鋒,反映的實際上正是人類社會的悲劇性迴圈,本著共同的利益,不同的我們構成了一個“想像的共同體”,但是利益的分化又讓這種“想像”破裂,終於,人猿社群也變成了他們曾經討厭的人類社會的樣子。在第二部中,這個系列商業特性不改,氛圍烘托,代入感,大場面不減,同時已經有了原作那種表面是講述人猿抗爭,實則反思人類社群的味道。

而在第三部中,場面有所收縮,咋一看,格局小了,大部分時間如同一部人猿“公路電影”,而這類電影最大的精神氣質就是重新發現自我。我們看到,剛剛遭受家庭慘劇的凱撒,帶著死士與謀士,踏上復仇之路,路上還收了一個女孩,一個神神叨叨的人猿。在這部影片中,導演在影片深度上的野心更大,但是問題是想要表達的人(猿)性主題過多,而且立場不夠鮮明,一副大家都有苦衷的折中,卻讓影片反思涉及的層面廣,層次卻不夠深。

上校這個角色的設定就很矛盾,導演想讓他成為一個不那麼臉譜化的角色,邏輯上卻又有些突兀。不過,好在上校的扮演者伍迪哈里森,畢竟是神經質角色專業戶,將這個角色演出了特別的魅力和悲劇感,所以,有時候,好的演員是真的可以讓電影提升檔次的。當然,導演也不忘了繼續保持電影的商業特徵,但是製造的大火拼邏輯就更不順暢了,最後的高潮也有些倉促,不過還是比較過癮,也讓影片有了一個順暢的收尾。

《猩球崛起》算是一部往日經典電影的成功翻拍,其最大的成功就在於,拿起原作的故事主題和精神氣質,在劇情推動和側重上,卻務實的緊貼當代觀眾偏好,讓三部曲看下來精彩好看,凱撒的成長和心路歷程也一氣呵成。如果上來就野心勃勃,馬上擺出反思人類發展的姿態,翻拍起來恐怕成功的難度更大。在第三部中,借上校之口,已經描述了未來人猿崛起,人類可能做牛做馬的場景,是不是,這是在為接下來這個系列的新段落埋下伏筆?終於,這個故事將回到原作開始的地方?讓我們拭目以待。

而在第二部,伴隨導演換人,這個系列開始逐漸加入更多思考,增強思想深度,猿群內部“鷹派”和“鴿派”的交鋒,反映的實際上正是人類社會的悲劇性迴圈,本著共同的利益,不同的我們構成了一個“想像的共同體”,但是利益的分化又讓這種“想像”破裂,終於,人猿社群也變成了他們曾經討厭的人類社會的樣子。在第二部中,這個系列商業特性不改,氛圍烘托,代入感,大場面不減,同時已經有了原作那種表面是講述人猿抗爭,實則反思人類社群的味道。

而在第三部中,場面有所收縮,咋一看,格局小了,大部分時間如同一部人猿“公路電影”,而這類電影最大的精神氣質就是重新發現自我。我們看到,剛剛遭受家庭慘劇的凱撒,帶著死士與謀士,踏上復仇之路,路上還收了一個女孩,一個神神叨叨的人猿。在這部影片中,導演在影片深度上的野心更大,但是問題是想要表達的人(猿)性主題過多,而且立場不夠鮮明,一副大家都有苦衷的折中,卻讓影片反思涉及的層面廣,層次卻不夠深。

上校這個角色的設定就很矛盾,導演想讓他成為一個不那麼臉譜化的角色,邏輯上卻又有些突兀。不過,好在上校的扮演者伍迪哈里森,畢竟是神經質角色專業戶,將這個角色演出了特別的魅力和悲劇感,所以,有時候,好的演員是真的可以讓電影提升檔次的。當然,導演也不忘了繼續保持電影的商業特徵,但是製造的大火拼邏輯就更不順暢了,最後的高潮也有些倉促,不過還是比較過癮,也讓影片有了一個順暢的收尾。

《猩球崛起》算是一部往日經典電影的成功翻拍,其最大的成功就在於,拿起原作的故事主題和精神氣質,在劇情推動和側重上,卻務實的緊貼當代觀眾偏好,讓三部曲看下來精彩好看,凱撒的成長和心路歷程也一氣呵成。如果上來就野心勃勃,馬上擺出反思人類發展的姿態,翻拍起來恐怕成功的難度更大。在第三部中,借上校之口,已經描述了未來人猿崛起,人類可能做牛做馬的場景,是不是,這是在為接下來這個系列的新段落埋下伏筆?終於,這個故事將回到原作開始的地方?讓我們拭目以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