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湛江大學生作品“愈曬愈冷”公交候車亭獲二等獎

第十屆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總決賽日前在北京舉行, 廣東海洋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的楊健廉、姚宏鋒、葉培龍、何利軍、梁興光5名大學生組隊參加, 指導老師是李敏。 經過作品現場展示評審和分組答辯等環節的激烈角逐, 最終他們令人“腦洞大開”的作品——“愈曬愈冷的公交候車亭——基於太陽能熱驅動的吸附式製冷候車亭”榮獲全國二等獎。

9月17日, 記者採訪這幾位元“90後”學子, 請他們講述創新發明背後的精彩故事。

其中三名隊員在展示作品前留影。

成長—— 同宿舍“兄弟團” 殺進全國總決賽

“我們這支參賽團隊的5名成員, 是同一宿舍的室友, 今年都已經大四了。 ”其中, 隊長楊健廉來自惠州, 葉培龍和何利軍都是湛江本地人, 姚宏鋒來自汕頭, 梁興光來自肇慶。 平時, 他們也會參加校內的一些比賽, “大一、大二時, 感覺自己的專業知識學得還不夠扎實、積累得不夠,

當時的經驗也還不足以去參加全國大賽。 ”

楊健廉介紹, 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是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辦、唯一由高等教育司辦公室主抓的全國大學生學科競賽。 該大賽每年都舉辦, 各高校也相當重視, 每年都會舉行選拔賽選出隊伍去參加全國總決賽PK。 “我們今年已經大四了, 專業知識儲備已經相對豐富, 於是就把握好校賽等契機, 最終走向全國賽場。 為了備戰北京總決賽, 我們暑假都留在湛江校園裡, 為決戰做好更加全面的準備工作。 ”

本次大賽充分體現了“節能減排、綠色能源”的主題, 共收到全國各地區343所高校, 共計3190件有效作品, 參賽人數超過16000人, 參賽作品數量和參賽人數均創歷史新高。

而廣東海洋大學代表隊是湛江高校唯一一支去北京參賽的隊伍, 面臨的競爭非常激烈。

靈感—— “愈曬愈冷”公交候車亭令人“腦洞大開”

“這項創新發明來源於生活。 因為湛江的夏天比較炎熱, 我們去搭公車在候車亭等待的時候, 會感覺到熱。 強烈的陽光很容易讓人頭昏眼花, 所以我們就想到——設計一個利用太陽能吸附式製冷的候車亭, 為廣大市民和遊客營造一個舒適的候車環境。 ”楊健廉告訴記者, 他們專案的靈感來源於對湛江日常生活的細心觀察。

隊員姚宏鋒如數家珍地介紹, 該項目主要是:設計一種基於太陽能熱驅動的吸附式製冷候車亭, 首次將太陽能吸附式製冷應用於公交候車亭;採用雙吸附床連續製冷,

解決了傳統單床間歇性製冷的缺點;結合青藏鐵路熱棒技術和地源熱泵技術, 提出一種新的吸附床冷卻理念, 可以減少製冷過程的能耗, “太陽能吸附式製冷系統, 就是將太陽能轉化為熱能, 在熱能的驅動下進行製冷。 太陽輻射越強, 溫度越高, 其製冷量就越大, 簡單地講就是——‘愈曬愈冷’!”

這個項目他們從今年4月份便開始籌備, 最開始只是為了參加校內的一個“製冷空調創新設計比賽”。 後來, 發現該項目跟全國大賽的“節能減排、綠色能源”主題有一定聯繫, 所以就在當初項目的基礎上, 不斷完善, 先去參加校內的選撥賽, 再通過全國初賽評選, 最終殺入北京舉行的全國總決賽。

感悟—— 珍惜並肩戰鬥共同成長的深厚情誼

獎盃和榮譽來之不易。

起初, 他們備戰的過程並沒有那麼順利, “大賽有兩個東西是必須要展示的, 其中一個是視頻展示, 另外一個是實物展示, 實物也就是模型。 ”

隊員梁興光告訴記者, 做模型是他們遇到的一大難題。 買回來材料之後, 他們還需要自己根據模型的尺寸大小重新切成小塊, 再砌起來;如果弄錯了, 又要整個拆下來重新再砌, 整個過程是比較繁瑣的。 還有做模型的動畫示意圖, 對該項專業知識零基礎的他們來說並非易事。 為了做好3D動畫的視頻, 隊員何利軍從零起步, 硬是靠日夜突擊、自學會了3D Max動畫軟體, 把動畫視頻做出來之後, 再用會聲會影視頻編輯軟體完成最終的視頻成品。

功夫不負有心人,成員們團結協作,經過努力,作品設計較為完善、專案新穎而且貼近實際生活,最終獲得了全國總決賽二等獎的好成績。

這幾位來自天南海北、原本素不相識的男生,因為緣分成為舍友,三年多的朝夕相處,互相之間感情都非常好。他們一起生活,一起學習,一起參賽,一起成長,這份同窗、室友、“戰友”的深厚情誼值得珍惜。

功夫不負有心人,成員們團結協作,經過努力,作品設計較為完善、專案新穎而且貼近實際生活,最終獲得了全國總決賽二等獎的好成績。

這幾位來自天南海北、原本素不相識的男生,因為緣分成為舍友,三年多的朝夕相處,互相之間感情都非常好。他們一起生活,一起學習,一起參賽,一起成長,這份同窗、室友、“戰友”的深厚情誼值得珍惜。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