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記者體驗當群演泡片場:臨時學演戲 吃個盒飯不容易

威武之師

2017年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 軍事題材影視作品也極具熱度。 今夏以來, 記者走馬霞山、開發區、赤坎各大電影院瞭解到:《建軍大業》《戰狼2》等軍事題材電影陸續在港城熱映,

吸引了我市大批觀眾走進影院, 現場非常火爆, 熱門場次真可謂是一票難求。 尤其是已經打破中國電影票房歷史記錄的《戰狼2》, 一直到現在仍在我市影院放映。

值得一提的是, 湛江人不僅僅是“看客”——中國首部全景展現現代化海軍的電影, 以“葉門撤僑”事件為背景, 講述中國海軍蛟龍突擊隊奉命執行撤僑任務、兵分兩路進行救援的軍事動作大片——《紅海行動》不久前也在湛江舉辦了新聞發佈會。 《紅海行動》總投資高達數億元人民幣, 有跨國交鋒、激戰等熱血動作元素, 製作規模和故事格局等內核更是全面升級。 該電影在非洲摩洛哥完成國外的戲份後, 由老家在吳川的香港著名電影導演林超賢率領,

劇組還來到湛江實地取景拍攝。

除了參加《紅海行動》新聞發佈會, 親身見證億元投資大片的明星雲集、高端大氣上檔次場景之外, 剛剛過去不久的這個暑假裡, 記者還報名當了一名群眾演員, 體驗了拍電影的酸甜苦辣。

記者(右)和著名演員張譯合影

【現場體驗】

早早報名當群眾演員 “臨時抱佛腳”學演技

俗話說——“兵馬未動, 糧草先行”, 拍電影也是這樣。 《紅海行動》劇組還沒有來湛江之前, 就已經在本地開始招募群眾演員了。

其實, 記者很早就在微信圈裡看到被網友們火熱轉發的《紅海行動》招募群眾演員的通告, 忍不住心癢癢地提交了個人身份證的號碼和照片傳給“群頭”——這是演藝圈的行話, 這些人遊走在劇組與群眾演員之間, 劇組一般會找他們來招募和安排群眾演員。

當群眾演員, 會安排什麼樣的角色呢?不會是“扮屍體”吧?將和哪位明星“同框”出鏡呢?……自己從來還沒有參與過拍電影, 心中滿是期盼。 在等待的日子裡, 記者也沒有閑著,

上網查了很多關於《紅海行動》的最新資料和拍攝動態;為了“臨時抱佛腳”學習和提升演技, 記者還特地找來了林超賢導演上一部叫好又叫座的電影《湄公河行動》, 反復看了好幾遍。

新聞發佈會後更心癢癢 終於等來拍戲通知

軍事動作大片《紅海行動》在湛江的新聞發佈會,

是今年7月9日舉行的。 記者記憶猶新——那是一個驕陽似火的晴朗日子, 整齊劃一、威武陽剛的500名海軍官兵, 用嘹亮的歌聲為《紅海行動》新聞發佈會拉開了序幕。 緊接著, 導演林超賢、明星張涵予驚喜“空降”, 掀起了現場氣氛的第一個高潮, “大片范兒”十足!

主演張譯、杜江、黃景瑜、王強、蔣璐霞、尹昉、郭家豪、王雨甜、麥亨利、霍思燕現場亮相, 這是《紅海行動》演員首次集體與國內媒體見面, 更是“蛟龍突擊隊”形象首次整體亮相。 總製片人、博納影業集團董事長于冬, 香港英皇集團主席楊受成等這些在國內演藝圈大名鼎鼎的重量級人物也來了。

後來我第一次接到拍戲通知時, 高興的心情真是可以用“歡呼雀躍”來形容。 但非常遺憾,拍戲那天正好遇到下大暴雨,由於是戶外戲,活動只好被臨時取消了。無奈中,我又開始了新一輪等待。過了近一個星期,終於接到第二次通知,也許這是最後一次機會了,有希望在這樣的大製作電影中露個臉,怎能錯過了呢?所以,認真按照通知中的要求,比如“不能穿鮮豔的衣服”“不能著短褲”等,細緻地提前做好各項準備工作,還買了些餅乾、蛋糕放進包中,做好了在片場泡一天的打算。

左起:黃景瑜、張譯、杜江

清晨集合趕赴片場 片場紀律嚴格,手機全被收走

去當群演,是今年暑假的一天,真可以用“起早摸黑”來形容。

當天淩晨3時50分,在幾個事先調好的響亮鬧鐘提醒下,一直保持亢奮狀態的記者,很快便從床上一躍而起,迅速洗臉、刷牙,簡單吃了點早餐墊墊肚子,然後出門。飛一般的速度向劇組的集合地點——霞山兒童公園出發。

這時,已經有很多不同年齡的群眾演員趕到了,大家在一起熱烈交談著,天色也逐漸微亮起來。約早上5時多,兩輛大巴車開來了,等所有人到齊後,車才開出。雖然早早起身,很多人還是睡眼朦朧,但也難掩興奮之情,興之所至甚至在車上集體唱起歌來。

這樣,兩輛載滿群眾演員的大巴車迎著美麗的晨暉,穿行在港城,最後駛進取景拍攝地——寶滿港區集裝箱碼頭。“根據片場紀律,這裡不得拍照、打電話,請大家把手機全部交由我來暫時保管。”“群頭”嚴肅地邊說邊把我們的手機逐一收走,話語間絲毫沒有商量的餘地。

群眾演員們分好組,整齊有序地排成幾列,等待化妝師化妝。只見化妝師用白色的髮膠打亂我們的頭髮,還在幾位群眾演員的額頭、手部、腳部綁上紗布,抹上好像血一樣的紅色顏料。一位元工作人員說我需要更換衣服,把我帶到服裝道具處,簽名領了件暗色麻料的衣服,然後到更衣間換上戲服。這時,我還注意到——也有一些外國人來到拍攝現場充當群眾演員,有的穿上異域風格的長袍,有的穿上軍裝。

化好妝的群眾演員來到一個大帳篷,劇組為我們準備的早餐還是不錯的,其中有雞蛋、炒粉、肉絲榨菜等。吃的時候要小心翼翼,千萬注意不要弄花了妝。

參演“接華僑回中國”戲 中午就地休息吃盒飯

吃完早餐後,群眾演員聚齊了,大家向著拍攝點進發。其中,我們這組人來到道具處,各自拿了一個行李箱,然後來到停著大船的碼頭邊,排成兩隊,參與拍攝“接華僑回中國”這場戲。 電影鏡頭即將開拍,記者和其他群眾演員一起站在碼頭上,站好自己的位置。劇組人員再次交代了拍攝的要點和表情需求——動作不算太複雜,我們主要就是舉著一面小旗、拎著行李箱、拿著道具手機,劇情“高潮”時要揮舞手中小旗並大聲歡呼,露出興高采烈的表情。劇組人員還鼓勵我們說,請大家儘量配合好,如果順利的話早點通過便可以節約很多時間,“早一點結束今天場景的拍攝,你們就能早一點回家了!”

包括記者在內的群眾演員都很認真敬業。彩排之後,候船安檢等場景的拍攝從大場面到中景、近景、特寫,按照劇組的要求,一遍遍地拍。記者也是第一次這麼近距離地看到大大小小的電影拍攝專業器材,感覺很新鮮。真不愧是億元投資的大片,場景佈置都非常注重細節,戲中那些安檢設備、以及持槍站崗的“警衛”等,都讓人仿佛身臨其境。

短暫的休息時間,大家都是就地待命。有人坐在碼頭邊的矮墩上,或者乾脆坐在水泥地上,甚至有人打起了撲克調劑娛樂一下。當天萬里無雲,烈日當空,曬得皮膚火辣辣地疼,記者汗如雨下,衣服很快濕透了。

約中午11時多,劇組工作人員說,大家辛苦了,可以到帳篷裡去休息下準備吃午餐了。等待並不算長,午飯時間很快就到了。我們這些群眾演員自覺排隊,很快便從劇組人員那裡領回了午餐盒飯——還算豐盛,有豬肉、青菜、燒鴨的飯,還配有紫菜湯。

下午接著拍攝 一直忙到傍晚,熱得頭暈眼花

中午太陽更猛,群眾演員們還是呆在片場裡,有的找有陰影的地方乘涼,有的拿著紙皮當搖扇,有些則坐到樹下聊天。記者趴在帳篷桌子上打了個盹,真是一次難忘的“午休”,醒來時發現自己滿頭大汗。期間,劇組工作人員送來了冰鎮的可樂、雪碧,還有藿香正氣液。這些以人為本的冰涼飲料和備用藥品,讓我們這些群眾演員們心頭暖洋洋的。

下午約2時,群眾演員分兩批到“難民營”拍攝,記者被分在第二批。“難民營”的地面上鋪著木板,帳篷裡空間很擁擠。我們按照劇組要求,或坐或站。然後,按照依順序先後從裡面跑出來,到圍欄處大聲歡呼——“可以回家了!”“我們可以回中國了!”場面非常震撼、感人,讓我們自豪感油然而生,情不自禁地投入進去,忘記了時間和辛苦……

“辛苦了,這次給你們打80分!”太陽已經偏西了,當劇組人員在喇叭裡宣佈我們當天的拍攝任務終於完成時,大家才反應過來,按照要求歸還所有服裝、道具,再統一乘大巴車返回赤坎和霞山。當記者回到霞山的家時,已經是傍晚近7時。拍戲的興奮勁一過去,感到有點頭暈眼花,暴露在外的臉部、手臂、小腿等地方的皮膚,已經曬得黑裡透紅,摸上去辣辣的,非常難受。後來,記者又收到了當天自己的報酬——60元錢。

這還這是短短一個白天而已,而且戲份相對比較簡單、容易演。看來,拍一部電影,真是不容易呀!

《紅海行動》湛江新聞發佈會場景

【群演心聲】

建議在湛打造影視拍攝基地

充分利用豐富資源和優勢來推介家鄉

“算起來啊,我總共已經當了6次群眾演員了。雖然辛苦,但覺得挺有意思的!”

今年65歲的李姨是霞山人,她笑著說自己算是“老龍套”了,“我還記得,去年自己曾在湖光岩、三嶺山森林公園、東風碼頭等地參與演出過一部戰爭片,對自己提升‘演技’很有幫助。記得當時是冬天,天氣寒冷而且下著小雨,特別是在碼頭上拍戲時風很大,簡直冰涼入骨。”

已經“見多識廣”的李姨如數家珍地介紹,拍電影非常耗時間,連拍幾個小時那是家常便飯,“最長的一次,我去參演一部大製作電影,其中一個重要鏡頭來回重複了許多遍才通過。那天從清晨拍到天黑,等收工時已經是晚上的8時,可把我給累壞了!即便不是主演,群眾演員也不是那麼好當的。來到現場,看到劇組那麼多人認認真真地在工作,你不由自主就會受影響投入進去,配合拍出最完美的鏡頭。要拍出一部好戲,投入和付出是非常大的,凝聚了包括廣大群眾演員在內的很多人的心血。”

群眾演員裡,還有前來“客串”的中青年上班一族,甚至連高中生也跑來現場體驗。小陳是湛江開發區一所中學的女學生,她說自己喜歡看懸疑偵探類的電影,偶像是“小鮮肉”——人氣明星吳亦凡,“上午拍候船的戲,我們演‘僑民’,在太陽下排成幾條隊,露出快要上船回家的興奮表情,聽著導演組的指揮重複拍攝,直到滿意為止。下午的話,就是‘難民營’的戲——大家擠在一起等船的到來,有幾個人先眺望到船……船到之後,‘難民營’裡的人紛紛跑出來迎接,要表現得很激動很開心。一開始時,素不相識的群眾演員們可以說是亂成一鍋粥,但是後來導演組安排好每個人跑出來的具體位置,我們就越拍越順了。我很享受這個過程,下次有機會自己還會報名當群眾演員。非常期待《紅海行動》早日上映,我一定會去電影院看!”

其實,湛江天生麗質,環境優美,過去有很多電影曾在湛江取景拍攝。比如由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的彩色劇情片《女跳水隊員》,于1964年上映,在全國引起轟動。1982年,由許鞍華執導,林子祥、劉德華、繆騫人等主演的《投奔怒海》,曾在湛江赤坎老街取景拍攝,該片成為香港新浪潮電影的經典力作,並刷新當時香港文藝片的票房紀錄,在第二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上一舉斬獲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5項大獎。2009年4月25日,全片在湛江拍攝的電影——《博弈》在霞山工人電影院首映,中國電影家協會、珠江電影製片廠等相關負責人出席了首映儀式,片中男主角是香港知名演員高雄;近年來,又有《火藍刀鋒》《艦在亞丁灣》《紅海行動》等軍事題材影視作品在湛江拍攝取景……

湛江和電影藝術很早就結下了不解之緣。近年來,中國電影產業發展日益加快,甚至連一些國際大製作裡的中國題材、中國元素也越來越多。採訪中,很多群眾演員紛紛表示:“無論是得天獨厚的氣候、環境,還是豐富資源和風土人情,湛江都是一個特別適合打造影視拍攝基地的好地方。如果能充分利用和整合這些資源和優勢,借助這些以湛江故事為背景,或者在湛取景拍攝的影視作品的熱播,可以借機更好地對外宣傳和推介湛江,打造閃亮的城市名片,大力發展旅遊休閒、文化娛樂等產業。”

但非常遺憾,拍戲那天正好遇到下大暴雨,由於是戶外戲,活動只好被臨時取消了。無奈中,我又開始了新一輪等待。過了近一個星期,終於接到第二次通知,也許這是最後一次機會了,有希望在這樣的大製作電影中露個臉,怎能錯過了呢?所以,認真按照通知中的要求,比如“不能穿鮮豔的衣服”“不能著短褲”等,細緻地提前做好各項準備工作,還買了些餅乾、蛋糕放進包中,做好了在片場泡一天的打算。

左起:黃景瑜、張譯、杜江

清晨集合趕赴片場 片場紀律嚴格,手機全被收走

去當群演,是今年暑假的一天,真可以用“起早摸黑”來形容。

當天淩晨3時50分,在幾個事先調好的響亮鬧鐘提醒下,一直保持亢奮狀態的記者,很快便從床上一躍而起,迅速洗臉、刷牙,簡單吃了點早餐墊墊肚子,然後出門。飛一般的速度向劇組的集合地點——霞山兒童公園出發。

這時,已經有很多不同年齡的群眾演員趕到了,大家在一起熱烈交談著,天色也逐漸微亮起來。約早上5時多,兩輛大巴車開來了,等所有人到齊後,車才開出。雖然早早起身,很多人還是睡眼朦朧,但也難掩興奮之情,興之所至甚至在車上集體唱起歌來。

這樣,兩輛載滿群眾演員的大巴車迎著美麗的晨暉,穿行在港城,最後駛進取景拍攝地——寶滿港區集裝箱碼頭。“根據片場紀律,這裡不得拍照、打電話,請大家把手機全部交由我來暫時保管。”“群頭”嚴肅地邊說邊把我們的手機逐一收走,話語間絲毫沒有商量的餘地。

群眾演員們分好組,整齊有序地排成幾列,等待化妝師化妝。只見化妝師用白色的髮膠打亂我們的頭髮,還在幾位群眾演員的額頭、手部、腳部綁上紗布,抹上好像血一樣的紅色顏料。一位元工作人員說我需要更換衣服,把我帶到服裝道具處,簽名領了件暗色麻料的衣服,然後到更衣間換上戲服。這時,我還注意到——也有一些外國人來到拍攝現場充當群眾演員,有的穿上異域風格的長袍,有的穿上軍裝。

化好妝的群眾演員來到一個大帳篷,劇組為我們準備的早餐還是不錯的,其中有雞蛋、炒粉、肉絲榨菜等。吃的時候要小心翼翼,千萬注意不要弄花了妝。

參演“接華僑回中國”戲 中午就地休息吃盒飯

吃完早餐後,群眾演員聚齊了,大家向著拍攝點進發。其中,我們這組人來到道具處,各自拿了一個行李箱,然後來到停著大船的碼頭邊,排成兩隊,參與拍攝“接華僑回中國”這場戲。 電影鏡頭即將開拍,記者和其他群眾演員一起站在碼頭上,站好自己的位置。劇組人員再次交代了拍攝的要點和表情需求——動作不算太複雜,我們主要就是舉著一面小旗、拎著行李箱、拿著道具手機,劇情“高潮”時要揮舞手中小旗並大聲歡呼,露出興高采烈的表情。劇組人員還鼓勵我們說,請大家儘量配合好,如果順利的話早點通過便可以節約很多時間,“早一點結束今天場景的拍攝,你們就能早一點回家了!”

包括記者在內的群眾演員都很認真敬業。彩排之後,候船安檢等場景的拍攝從大場面到中景、近景、特寫,按照劇組的要求,一遍遍地拍。記者也是第一次這麼近距離地看到大大小小的電影拍攝專業器材,感覺很新鮮。真不愧是億元投資的大片,場景佈置都非常注重細節,戲中那些安檢設備、以及持槍站崗的“警衛”等,都讓人仿佛身臨其境。

短暫的休息時間,大家都是就地待命。有人坐在碼頭邊的矮墩上,或者乾脆坐在水泥地上,甚至有人打起了撲克調劑娛樂一下。當天萬里無雲,烈日當空,曬得皮膚火辣辣地疼,記者汗如雨下,衣服很快濕透了。

約中午11時多,劇組工作人員說,大家辛苦了,可以到帳篷裡去休息下準備吃午餐了。等待並不算長,午飯時間很快就到了。我們這些群眾演員自覺排隊,很快便從劇組人員那裡領回了午餐盒飯——還算豐盛,有豬肉、青菜、燒鴨的飯,還配有紫菜湯。

下午接著拍攝 一直忙到傍晚,熱得頭暈眼花

中午太陽更猛,群眾演員們還是呆在片場裡,有的找有陰影的地方乘涼,有的拿著紙皮當搖扇,有些則坐到樹下聊天。記者趴在帳篷桌子上打了個盹,真是一次難忘的“午休”,醒來時發現自己滿頭大汗。期間,劇組工作人員送來了冰鎮的可樂、雪碧,還有藿香正氣液。這些以人為本的冰涼飲料和備用藥品,讓我們這些群眾演員們心頭暖洋洋的。

下午約2時,群眾演員分兩批到“難民營”拍攝,記者被分在第二批。“難民營”的地面上鋪著木板,帳篷裡空間很擁擠。我們按照劇組要求,或坐或站。然後,按照依順序先後從裡面跑出來,到圍欄處大聲歡呼——“可以回家了!”“我們可以回中國了!”場面非常震撼、感人,讓我們自豪感油然而生,情不自禁地投入進去,忘記了時間和辛苦……

“辛苦了,這次給你們打80分!”太陽已經偏西了,當劇組人員在喇叭裡宣佈我們當天的拍攝任務終於完成時,大家才反應過來,按照要求歸還所有服裝、道具,再統一乘大巴車返回赤坎和霞山。當記者回到霞山的家時,已經是傍晚近7時。拍戲的興奮勁一過去,感到有點頭暈眼花,暴露在外的臉部、手臂、小腿等地方的皮膚,已經曬得黑裡透紅,摸上去辣辣的,非常難受。後來,記者又收到了當天自己的報酬——60元錢。

這還這是短短一個白天而已,而且戲份相對比較簡單、容易演。看來,拍一部電影,真是不容易呀!

《紅海行動》湛江新聞發佈會場景

【群演心聲】

建議在湛打造影視拍攝基地

充分利用豐富資源和優勢來推介家鄉

“算起來啊,我總共已經當了6次群眾演員了。雖然辛苦,但覺得挺有意思的!”

今年65歲的李姨是霞山人,她笑著說自己算是“老龍套”了,“我還記得,去年自己曾在湖光岩、三嶺山森林公園、東風碼頭等地參與演出過一部戰爭片,對自己提升‘演技’很有幫助。記得當時是冬天,天氣寒冷而且下著小雨,特別是在碼頭上拍戲時風很大,簡直冰涼入骨。”

已經“見多識廣”的李姨如數家珍地介紹,拍電影非常耗時間,連拍幾個小時那是家常便飯,“最長的一次,我去參演一部大製作電影,其中一個重要鏡頭來回重複了許多遍才通過。那天從清晨拍到天黑,等收工時已經是晚上的8時,可把我給累壞了!即便不是主演,群眾演員也不是那麼好當的。來到現場,看到劇組那麼多人認認真真地在工作,你不由自主就會受影響投入進去,配合拍出最完美的鏡頭。要拍出一部好戲,投入和付出是非常大的,凝聚了包括廣大群眾演員在內的很多人的心血。”

群眾演員裡,還有前來“客串”的中青年上班一族,甚至連高中生也跑來現場體驗。小陳是湛江開發區一所中學的女學生,她說自己喜歡看懸疑偵探類的電影,偶像是“小鮮肉”——人氣明星吳亦凡,“上午拍候船的戲,我們演‘僑民’,在太陽下排成幾條隊,露出快要上船回家的興奮表情,聽著導演組的指揮重複拍攝,直到滿意為止。下午的話,就是‘難民營’的戲——大家擠在一起等船的到來,有幾個人先眺望到船……船到之後,‘難民營’裡的人紛紛跑出來迎接,要表現得很激動很開心。一開始時,素不相識的群眾演員們可以說是亂成一鍋粥,但是後來導演組安排好每個人跑出來的具體位置,我們就越拍越順了。我很享受這個過程,下次有機會自己還會報名當群眾演員。非常期待《紅海行動》早日上映,我一定會去電影院看!”

其實,湛江天生麗質,環境優美,過去有很多電影曾在湛江取景拍攝。比如由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的彩色劇情片《女跳水隊員》,于1964年上映,在全國引起轟動。1982年,由許鞍華執導,林子祥、劉德華、繆騫人等主演的《投奔怒海》,曾在湛江赤坎老街取景拍攝,該片成為香港新浪潮電影的經典力作,並刷新當時香港文藝片的票房紀錄,在第二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上一舉斬獲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5項大獎。2009年4月25日,全片在湛江拍攝的電影——《博弈》在霞山工人電影院首映,中國電影家協會、珠江電影製片廠等相關負責人出席了首映儀式,片中男主角是香港知名演員高雄;近年來,又有《火藍刀鋒》《艦在亞丁灣》《紅海行動》等軍事題材影視作品在湛江拍攝取景……

湛江和電影藝術很早就結下了不解之緣。近年來,中國電影產業發展日益加快,甚至連一些國際大製作裡的中國題材、中國元素也越來越多。採訪中,很多群眾演員紛紛表示:“無論是得天獨厚的氣候、環境,還是豐富資源和風土人情,湛江都是一個特別適合打造影視拍攝基地的好地方。如果能充分利用和整合這些資源和優勢,借助這些以湛江故事為背景,或者在湛取景拍攝的影視作品的熱播,可以借機更好地對外宣傳和推介湛江,打造閃亮的城市名片,大力發展旅遊休閒、文化娛樂等產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