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關注丨竹山:挪窩換業治貧困

沒花一分錢, 楊守成一家就住進了一套75平方米、兩室一廳的新房子。 他坦言, “連裝修都是由政府出資做的, 占了政府的便宜。 ”

2016年, 竹山縣突出重點, 先啃“硬骨頭”, 完成湖北省定20個重點村和縣定51個貧困村脫貧出列。 這一年, 為解決“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貧困人口生存發展問題, 竹山縣實現易地搬遷9107戶、28769人。

談及竹山的易地扶貧搬遷, 竹山縣委書記龔舉海說, “在易地扶貧搬遷過程中, 竹山始終堅持‘挪窮窩’與‘換窮業’並舉, 搬遷與脫貧同步, 為貧困戶量身定制脫貧措施, 打好易地扶貧搬遷‘組合拳’。 ”

搬遷前後

溢水鎮小東川集中安置區, 《民生週刊》記者見到了74歲的楊守成和他71歲的老伴。 去年農曆十月十八日, 他們一家從楊家壩村的土坯房中搬到這裡。

楊家壩村, 距離楊守成現在的住處有45公里。 原來楊家壩有2000餘人, 如今多數都已搬遷。 “那裡不通水, 也不通路, 都是山地。 去最近的鎮上也需要先走兩個小時的山路, 再坐車一個多小時才能到。 ”楊守成說。

住在山上時, 楊守成一家收入僅靠3.5畝薄田。 種植的玉米和稻穀僅能解決溫飽問題, 除此之外沒有結餘。 因為經濟條件不好, 小兒子在荊門市做了上門女婿, 37歲的大兒子尚未成家。

搬遷之後, 楊守成老兩口養了三頭豬, 每年有3000多元收入。 閒暇時, 老兩口在附近的葡萄園打工, 每年有一萬多元收入。

大兒子在外打工, 每年能掙3萬餘元。 按照目前政策標準, 老楊一家也實現了脫貧。

在溢水鎮小東川集中安置區, 共安置了96戶、300餘人。 該地臨近346國道線, 穀竹、十巫高速在附近交會, 區位優勢明顯。 看病方便, 小病步行去醫院, 大病一個電話救護車很快就能過來。

從腰店村搬遷而來的李霞, 是楊守成在溢水鎮小東川集中安置區的鄰居, 兩家相距不過幾十米。 據村幹部介紹, 李霞的愛人謝永平長期患病, 屬於因病致貧。

搬遷後的李霞開了一個小超市, 除了能陪兩個孩子在家上學外, 每天有200元左右的收入。 目前, 謝永平身體有所好轉後跟著親戚在外地打工, 每年也能有兩萬多元收入。 《民生週刊》記者到訪時, 李霞說, “日子雖說不上富裕,

生活基本無憂。 ”

△竹山縣溢水鎮小東川移民安置區。

易地安置

竹山地處秦巴山區腹地, 是全省25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之一。 全縣版圖面積3586平方公里, 轄17個鄉鎮254個村, 總人口近47萬人。

對於遠道而來的人, 本地人很可能會這樣介紹竹山:是“中國綠松石之鄉”“中國高香型生態綠茶之鄉”“中國肚倍之鄉”和華中地區中藥材寶庫,

還是全國“十星級文明農戶”創建發祥地。

不過, 竹山同時也是國家級貧困縣。

自上世紀80年代初, 國家實施“八七”扶貧開發以來, 竹山扶貧事業取得很大成績。 不過, 隨著國家扶貧標準的提高, 竹山縣貧困人口多、貧困面積大、貧困程度深的特徵進一步凸現。

“按照國家2736元每年的新標準測算, 2013年底竹山縣貧困人口48977戶、149040人, 貧困發生率達36%。 2016年初, 在冊建檔立卡貧困戶仍有34803戶、102359人。 ”接受本刊採訪時, 竹山縣扶貧辦主任明昌根說。

2016年, 竹山縣堅持把易地扶貧搬遷列為頭號工程。 “這一年, 易地搬遷政策制定出臺, 搬遷物件全部鎖定, 易地搬遷‘十三五’規劃編制完成,

安置區規劃設計全部完成, 安置點建設全面鋪開, 住房建設有序推進。 ”竹山縣人大副主任陳應洲說。

竹山縣的易地扶貧搬遷, 得到上級部門認可。 2016年, 湖北省易地扶貧搬遷住房品質監管現場會、十堰市易地扶貧搬遷推進會先後在竹山召開。

“2017年, 全縣將整合專項扶貧與行業扶貧資金15億元以上。 ”竹山縣縣長陳建平說, 將整體推進33個省定重點貧困村脫貧攻堅和388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安居樂業”工程, 力爭全年減貧3萬人以上, 40%以上貧困村整村出列, 完成易地扶貧搬遷6889戶、19595人。

脫貧是目的

“堅持將易地扶貧搬遷與解決增收產業精准對接, 這是竹山縣取得的經驗。 ”龔舉海介紹說, “挪窮窩”和“換窮業”是實現山區貧困農戶脫貧奔小康的兩大突出難題。

據瞭解,為了探索產業扶貧的可能路徑,竹山推出了“能人帶動 集約經營”“資產投資 村戶受益”“入股分紅 化解風險”“利益聯結 藤上結瓜”“鄉協認領 幫扶脫貧”“轉移就業 進城入園”“以獎代補 激勵脫貧”“光伏發電 產業拓展”“鄉村旅遊 助推扶貧”“電商行銷 互聯網+三農”10種模式。

通過引進創業返鄉能人,寶豐鎮龍井村整合分散的土地、山林資源,成立了盛景養殖專業合作社。在合作社內,由大戶出資,農民土地流轉入社務工,從而雙向增收。目前,合作社養殖鄖巴黃牛100頭、黑豬60餘頭、魚苗10萬尾。該合作社可帶動貧困戶22戶、45人入社打工,戶均年增收1.2萬元。

而在竹坪鄉安河口村,成立了鄖巴黃牛養殖專業合作社。村集體出資建設標準牛欄800平米、幹飼料棚300平米,由養殖大戶潘中良承包集約經營。參股貧困戶利用產業扶貧獎扶資金購買牛犢,不足部分由大戶墊資或產業扶貧貸款承擔。按照每週期6年,承包期間每年給予50戶貧困戶每戶固定分紅3000元。

在產業扶貧方面,竹山取得不俗成績。據脫貧產業驗收統計,2016年全年貧困戶發展林特產業1.25萬畝、食用菌68萬袋、光伏發電6處2000千瓦、畜禽飼養41.77萬頭

據瞭解,為了探索產業扶貧的可能路徑,竹山推出了“能人帶動 集約經營”“資產投資 村戶受益”“入股分紅 化解風險”“利益聯結 藤上結瓜”“鄉協認領 幫扶脫貧”“轉移就業 進城入園”“以獎代補 激勵脫貧”“光伏發電 產業拓展”“鄉村旅遊 助推扶貧”“電商行銷 互聯網+三農”10種模式。

通過引進創業返鄉能人,寶豐鎮龍井村整合分散的土地、山林資源,成立了盛景養殖專業合作社。在合作社內,由大戶出資,農民土地流轉入社務工,從而雙向增收。目前,合作社養殖鄖巴黃牛100頭、黑豬60餘頭、魚苗10萬尾。該合作社可帶動貧困戶22戶、45人入社打工,戶均年增收1.2萬元。

而在竹坪鄉安河口村,成立了鄖巴黃牛養殖專業合作社。村集體出資建設標準牛欄800平米、幹飼料棚300平米,由養殖大戶潘中良承包集約經營。參股貧困戶利用產業扶貧獎扶資金購買牛犢,不足部分由大戶墊資或產業扶貧貸款承擔。按照每週期6年,承包期間每年給予50戶貧困戶每戶固定分紅3000元。

在產業扶貧方面,竹山取得不俗成績。據脫貧產業驗收統計,2016年全年貧困戶發展林特產業1.25萬畝、食用菌68萬袋、光伏發電6處2000千瓦、畜禽飼養41.77萬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