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心理學解讀:“呵呵”一詞的含義為什麼會發生巨大改變?

似乎在不到十年前, “呵呵”還是一個能夠表達開心、愉悅、友好等正面情緒和態度的詞彙, 但現在, 如果有人在微信上對你說“呵呵”, 你恐怕會覺得十分不舒服, 甚至產生憤怒, 因為如今的“呵呵”已經演化成為了一個表達冷漠、輕蔑等負面情緒的詞語。

那麼, 為什麼“呵呵”一詞的含義在數年之間就發生了如此大的變化呢?

“呵呵”一詞本身就有多種含義

首先, “呵呵”作為一個擬聲詞, 類比的是對話中出現的笑聲。 在人際交往中, 笑聲本身就具有多種功能, 可以是表達真實的愉悅, 也可以是緩解尷尬的局面, 它甚至可以幫助我們宣洩那些因為種種原因難以言表的憤怒。

其次, “呵呵”也是一個語助詞, 它出現在句子中的不同位置時, 也可以表示不同含義。 當它出現在句首時, 它可以表示輕蔑, 比如, 當有人在你面前誇獎A是學霸, 而你又十分討厭A時, 你可能會說,

“呵呵, 是啊, 她每天都學習到淩晨兩點呢。 ”而出現在句中時, 它又往往會起到一個簡單的過渡作用, 表示轉折, 比如當有人問你要不要和大家一起聚會時, 你可能會說, “不了, 呵呵, 我還是喜歡安靜地在家裡待著。 ”而當“呵呵”出現在句尾的時候, 通常表示說話人想要結束這段對話。 比如春節回家時, 某個親戚問你有沒有找到合適的結婚物件, 你可能會用“不知道呢, 呵呵“來儘快結束這次交談。

我們不難發現, “呵呵”一詞本身的多重意義, 是它這幾年來在兩個截然不同的含義中完成轉換的前提。

網路的推手作用

可以說, 網路是“呵呵”一詞含義改變最重要的催化劑。 網路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給交流的雙方創造出了一種時間差和空間差。

所謂“時間差”, 是指非即時的交流形式給了交流雙方更多揣摩對方意圖、猜測對方心思的機會。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在收到暗戀的人的消息時, 我們常常會對著手機螢幕思考很久, 猜想“Ta到底是什麼意思”, 有時即使回復了對方的消息, 我們也會忍不住把聊天記錄找出來,

重新咂摸一遍, 看看是否能獲取更多資訊, 來解讀對方的想法。

而“空間差”, 指的是通過網路, 雙方可以實現非面對面的交流, 在這樣的交流中, 他們看不到彼此的表情、肢體動作, 也就無從解讀對方的非言語資訊。

“時間差”和“空間差”同時作用帶來的結果就是, 我們對資訊的解讀很大程度上受我們自身的個性、認知、情緒等因素影響, 很多時候已經背離了資訊發出者的原意。 比如, 一個低自尊的人在收到女友發來的“呵呵”時, 就很可能會認為女友在嘲笑自己, 即使事實並非如此。

另外, 網路溝通中, 人們都希望能快速、簡潔地傳達資訊。 而“呵呵”既簡潔, 又能形象地傳達輕蔑、諷刺、憤怒等多種情緒, 自然就成了人們的首選。

當你說“呵呵”時, 你通常表達的是什麼意思呢?在評論區留言給我們吧!

收藏文章?不如順便關注我們——頭條號KnowYourself, 最犀利的人性與心理分析, 人際交往與戀愛技巧, 都在這裡。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