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魚情解碼」野釣打窩時,如何避免小雜魚的騷擾?

前幾天熱門問答推送的話題, 從我個人角度來說還是非常喜歡的。 這位釣友在野釣過程遇到的餌窩料選擇、打窩和補窩的問題, 也是我們釣魚人在戶外垂釣時經常能遇到。 那麼野釣到底該如何選擇合適的餌窩料和打窩呢?且看我根據自己對釣魚的理解, 再結合廣大釣友的智慧慢慢與大家分享。

首先野釣大多環境為水廣魚稀, 有時甚至在已經打好誘餌窩料的前提下, 一天下來口兒都少得可憐。 所以說如果短時間內在這種環境下作釣, 漁獲不穩定屬正常現象。 有條件在水庫長時間作釣的朋友可以採用打重窩、做大窩的方式守釣。 而短時垂釣的朋友大可採用邊誘邊釣勤續窩的思路作釣。 以在自然環境中垂釣鯉魚為例, 夏秋季節是魚體最活躍的季節, 它們會在這兩季裡尋找、攝入大量的食物, 迅速補充之前越冬、產卵流失掉的脂肪,

才能順利的度過下個低溫季節。

加之野釣環境中的小雜魚數量繁多, 少量的誘餌窩料會在很短時間內被它們一搶而空。 所以在打窩的時候一定要控制好窩量, 不能讓大魚來了沒得吃, 而且還不能讓它們吃得飽, 這樣就會不吃魚餌了。 下面針對在這樣的魚情下, 我給大家分析分析具體的實戰思路。

1、散餌是由不同成分、粒徑、比重大小的粗細顆粒, 配合輕麩、雪花粉等狀態餌組成。 以在小魚暴多的水域野釣鯉魚為例, 散炮餌料不斷落水後, 細小粒徑、比重輕的餌料會懸浮在釣點的中上層水域, 這部分餌料會誘惑很多小雜魚。 而比重相對較重的顆粒入水後沉底速度較快, 粒徑也相對大一些小雜魚不方便吸食, 所以就會沉入釣點的底部。 隨著反復不斷地拋投, 散落和漂浮的餌料會首先將近點的魚誘惑到釣點, 隨即越聚越多, 相對較大個體的魚就會被沉入底部的誘餌窩料吸引。

開制散餌使用多為基礎餌+主攻餌+狀態餌的配置。 基礎餌為魚體最需要攝入的基礎成分,

例如小麥胚芽、麩皮、顆粒, 都可以作為基礎餌使用。 主攻餌則是針對作釣物件魚種喜好所開發的餌料, 釣鯽魚有釣鯽魚用的餌料, 釣鯉魚也有釣鯉魚專用的魚餌。 開制散餌使用最多的狀態餌為雪花粉和輕麩, 雪花粉的主要成為馬鈴薯, 性狀為片狀, 吸水性強加入後可使餌料入水後出現層層脫落的效果。 輕麩最大的特點是比重輕, 可以使餌料整體比重降低, 入水後下落速度緩慢可讓比重輕的餌料隨水流傳播開來, 也是誘魚的一款“神器”。 兩款狀態餌的使用則需要根據實際作釣水深、魚情、天氣因素而定, 具體改天我再為大家具體分析。

2、麻團釣法隨散炮有類似之處, 即使用黏黏的餌芯被顆粒、玉米、穀物、酒米等誘餌包裹住。 入水後餌芯外部的餌料會先散落一部分吸引小魚的注意, 但由於粒徑過大小雜魚無法吸食, 餌料都會沉底形成窩點, 短時間內也不會被小魚全部吃光, 野釣效果同樣非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