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上了央視的掛壁公路,全國僅七條五條在山西,大山深人處靠他發家

掛壁公路是一種最有特色的公路, 是在懸崖峭壁上開鑿而出的奇險公路。 交通專家稱, 此類工程奇險、艱難, 在中國築路史上都很少見。 為了施工方便和開通後取自然光照明, 掛壁公路多貼壁而鑿, 相隔十余米旁開一側窗。 從遠處望去, 這一線側窗勾勒出隧洞的走向。

我國共有七條掛壁公路 , 位於南太行山地區晉東南。

太行山北高南低, 山勢東陡西緩, 西翼連接山西高原, 東側為明顯的斷層, 許多地段形成近1,000公尺的斷層岩壁, 氣勢雄偉。 太行山地區有眾多河流發源或流經, 使連綿的山脈中斷形成"水口", 由於斷層岩壁, 絕大多數為瀑布, 只有少數坡度較小"水口"能成為華北平原進入山西高原的要道。 掛壁公路就修建在華北平原上升到山西高原的斷層峭壁上。

他們分別是:

山西陵川:;錫崖溝掛壁公路;陳家園掛壁公路;昆山掛壁公路;錫崖溝掛壁公;山西平順:虹梯關掛壁公路;穽底掛壁公路

河南輝縣:郭亮掛壁公路;回龍村掛壁公路

工程量最大, 開鑿最早的要屬錫崖溝掛壁公路。 這條路最著名, 在於其綿延近8公里, 工程量最大, 開鑿時間最長, 外觀分為三層, 最為宏偉壯觀。 更重要的是, 它是太行山脈中掛壁公路的先驅, 是錫崖溝人用錘子、釺子,靠自己的一雙手在絕壁上摳出的一條掛壁路!"錫崖溝掛壁公路"也因此成為唯一被編入《中國公路譜》的鄉村級公路。

山西陵川縣最東邊的小村錫崖溝, 傳說仙人曾在此冶錫煉丹而得名。 這裡阡陌縱橫,

梯田高疊, 溪流潺潺, 古橋飛架, 是美院學生寫生的好地方。 可是, 大山一阻隔, 不僅引不來媳婦, 連村姑也紛紛遠嫁出溝。 上世紀60年代開始, 不甘寂寞的錫崖溝人, 在村黨支部的帶領下, 憑藉滴水穿石的愚公移山精神, 三十年簞食壺漿, 風餐露宿, 幾代人前赴後繼, 從狼道到羊窯, 從羊窯到掛壁公路, 他們幾代人流血流汗, 硬是在北邊的王莽嶺絕壁上鑿出一條明明暗暗7.5公里長的公路。 那掛壁公路在山壁上曲折三層, 寫成"之"字攀上山頂, 創造了中國鄉村築路史的人間奇觀。

1991年6月28日錫崖溝掛壁公路通車。 1994年6月22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以《一個幾代人用血脈筋骨鑄刻成的不朽豐碑--路》為題登載了錫崖溝村艱苦奮鬥三十年, 在懸崖峭壁上用鋼釺炮錘和雙手鑿路的事蹟, 並評論錫崖溝村"幾十年艱苦奮鬥的歷史, 就是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奮發圖強, 排除萬難, 建設自己偉大祖國的縮影……"從此, 錫崖溝也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山村變得家喻戶曉。 以此為題材還拍攝了《路》、《走出大山》、《溝裡人》等電視片。

掛壁公路還被國外媒體稱為世界第九大奇跡。如今這些由太行山區人民開鑿出的生命之路已經成為廣大驢友騎行的必要選擇,為沿線的居民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使得山區的人民脫貧致富。

掛壁公路還被國外媒體稱為世界第九大奇跡。如今這些由太行山區人民開鑿出的生命之路已經成為廣大驢友騎行的必要選擇,為沿線的居民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使得山區的人民脫貧致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