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做好鄉鎮信訪維穩工作的幾點思考

調處農村信訪事項, 化解群眾矛盾糾紛, 促進農村的穩定和諧, 是當前信訪幹部和廣大鎮、村基層幹部應有的責任和義務。 對此, 我認為做好鄉鎮信訪維穩工作應抓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

一、狠抓防控體系, 築造嚴實的信訪維穩“防火牆”

(一)完善鎮、村信訪網路建設, 充分發揮“網路聯動”作用。 鎮要健全完善信訪辦、涉農問題調處辦的職能作用, 確保人員、辦公場所、經費和制度的落實。 村委會要充分發揮起人民調解委員會的職能作用, 在信訪業務上, 鎮信訪辦要對村級聯絡員加以培訓指導, 幫助基層更好地發揮信訪資訊預警的作用,

發揮及早調解或緩和矛盾糾紛的作用, 發揮協助處理重要信訪問題的作用, 發揮宣傳信訪政策法規的作用, 發揮代理群眾信訪問題, 減少重複訪、集體訪、越級訪以及群眾人力財力耗費的作用。

(二)健全鎮、村技術防控體系, 充分發揮“天網監督”作用。 大力發揮技術防控的作用, 要把技防建設作為抓好維穩工作的一項重大舉措來抓。 堅持主動治安, 能動維穩, 著力構建人防、物防、技防、心防相結合, 以技防為制高點, 以動態視頻監控系統為核心的“天網”治安防控體系, 確保在重點路段、主要街道、主要出入口, 中小學、幼稚園等重要單位和要害部位的電子監控率達100%。 加快推進“技防進社區、進農村”,

在有條件農村逐步建立視頻監控室。 堅持“高清、規範、實效”標準, 全面提升監控系統檔次, 通過電子監控系統有效提高治安防控效能, 進一步增強群眾安全感。

(三)加強鎮、村維穩宣傳教育, 充分發揮“法規育人”作用。 鎮、村要向廣大群眾對信訪維穩法律法規知識多宣傳、多解釋, 對維護社會穩定的方針、政策多講解, 對中央一些涉農政策多宣傳, 要用法律知識教育讓廣大群眾, 讓廣大群眾在思想上自覺地維護地方的和諧與穩定。 村幹部要在深入走訪村居農戶的基礎上, 採取集中座談、面對面宣講等形式, 廣泛宣傳當前鄉鎮的維穩形勢, 突出維穩政策教育、人民團結教育、社會法制教育。 通過宣傳教育使廣大群眾樹立大局意識,

把群眾的思想凝聚到鄉、鎮黨委、政府的維穩事業上來。 多開展一些“聽民聲、解民憂、辦實事”等形式活動, 以活動為載體, 帶著真心、真情為民解憂解難, 用真情實意打動群眾、教育群眾, 使廣大居民群眾切實看到好處, 得到實惠, 感受到黨的關懷, 感受到祖國大家庭的溫暖, 從而自覺維護社會穩定。

二、突出糾紛處置, 建立有力的糾紛化解“助推器”

(一)抓好隊伍建設, 確保人民調解有力。 在調解經費保障的情況下, 以鄉鎮調委會為依託, 逐步建立專職調解員隊伍, 走調解專業化路子, 使一批熱愛調解工作、熟悉調解技能, 掌握相關法律知識的人員充實到調解隊伍, 形成以專為主, 專兼互補的調解隊伍陣容, 更好地開展調解工作。

就一個鄉鎮而言, 具有一支專職調解隊伍, 可以流動參與指導各村調解糾紛;可以應對鄉鎮重大、突發、特殊及積陳糾紛的解決;可以保證調解品質和調解公信力, 助推調解工作深入開展。

(二)完善調處機制, 確保人民調解有方。 鄉鎮糾紛引患的複雜化, 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調處機制來保障糾紛有序地排查和化解。 從矛盾糾紛隱患的排查、調處到責任的落實、激勵獎懲、督查、會議、訴求表達等各方面都要形成制度, 用制度作保障, 對糾紛調處的行為方式進行規範管理, 使糾紛隱患的預警、排查、調處各道程式都能有序開展, 糾紛化解也能有方有法。

(三)強化責任領導, 確保人民調解有位。 一是加強領導。 鄉縝和村級對調解工作要有專門領導負責,

對重大矛盾糾紛主要領導要親自抓, 負總責, 對一般矛盾糾紛要實行領導包案制。 二是強化責任。 鄉鎮要建立由黨政一把手負總責, 分管領導具體抓, 綜治牽頭協調, 法院、公安、司法、民政、土地、林業、城建、勞動等職能部門各負其責、相互配合, 狠抓落實的工作機制。 三是嚴格考評。 鄉鎮將調解作為綜合治理中的單項工作, 對各村、鄉直各單位進行年度工作考核, 並層層簽訂目標責任書。 四是實行獎懲。 鄉鎮要每年一次對調解工作進行總結表彰, 與村考核掛鉤, 對調解工作做得好有受過表彰的調委會及調解員的村予以表揚, 對調解工作做得差的村予以批評。

三、創新社會管理, 優化高效的信訪訴求“伺服器”

(一)創新群眾服務平臺。為進一步方便群眾,規範信訪接待程式,定崗、定人、定責,堅持對每件信訪案件建立台賬,跟蹤進展情況,對已經案結事了的信訪案件整理歸檔保存。保持信訪接待全天候通暢,提高資訊化工作水準;不斷完善分類受理辦理信訪事項的工作機制,提高信訪工作的品質和效率。

(二)拓展信訪服務管道。鄉鎮要積極拓展信訪服務管道,多舉並進解決群眾訴求,要用最直接的方式為群眾排憂解難。可以實行班子領導大接訪,領導直接接待群眾來信來訪,堅持嚴格的“一崗雙責”,形成了人人抓信訪、人人有責任的信訪格局;也可以組織開展大走訪活動,組織幹部深入村組,傾聽群眾呼聲,積極為群眾辦好事實事,真心實意服務群眾。

(三)提升幹部服務水準。在鄉鎮信訪工作中,每位領導幹部即要心系群眾又要善於做群眾工作,即要服務群眾又要努力提高對群眾的服務水準。在聯繫群眾、服務群眾中培養和增進愛民、親民、為民的感情;在服務群眾中要真心不能假意,要公心不能有私心,要有作為不能亂為;在服務群眾中要自覺地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以維護群眾的利益作為出發點和立足點;在工作中體驗民情,服務中改善幹群關係,提高服務水準。

(一)創新群眾服務平臺。為進一步方便群眾,規範信訪接待程式,定崗、定人、定責,堅持對每件信訪案件建立台賬,跟蹤進展情況,對已經案結事了的信訪案件整理歸檔保存。保持信訪接待全天候通暢,提高資訊化工作水準;不斷完善分類受理辦理信訪事項的工作機制,提高信訪工作的品質和效率。

(二)拓展信訪服務管道。鄉鎮要積極拓展信訪服務管道,多舉並進解決群眾訴求,要用最直接的方式為群眾排憂解難。可以實行班子領導大接訪,領導直接接待群眾來信來訪,堅持嚴格的“一崗雙責”,形成了人人抓信訪、人人有責任的信訪格局;也可以組織開展大走訪活動,組織幹部深入村組,傾聽群眾呼聲,積極為群眾辦好事實事,真心實意服務群眾。

(三)提升幹部服務水準。在鄉鎮信訪工作中,每位領導幹部即要心系群眾又要善於做群眾工作,即要服務群眾又要努力提高對群眾的服務水準。在聯繫群眾、服務群眾中培養和增進愛民、親民、為民的感情;在服務群眾中要真心不能假意,要公心不能有私心,要有作為不能亂為;在服務群眾中要自覺地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以維護群眾的利益作為出發點和立足點;在工作中體驗民情,服務中改善幹群關係,提高服務水準。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