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什麼你工資那麼低?因為你不懂這項關鍵技能!

自古以來, 無論中外, 擁有兩項才能的人往往在社會中混的都不會太差。

一種是美似貂蟬, 貌若潘安的人。

因為人人都喜歡看帥哥美女, 帥哥美女在任何一個社會中總是少數, 如果你能滿足別人的這種審美需求, 靠臉吃飯自然不會太困難。

今天那些ChinaJoy和車展上的show girl, 什麼技能都不需要掌握, 只要濃妝豔抹, 穿著時尚(或暴露), 落落大方的對著觀眾或照相機笑, 一天賺個幾百上千沒問題, 如果你已在圈內混出點名聲了, 站一場賺五位數也是so easy。

電視裡三天兩頭會爆出某女子隆胸整形失敗, 不是把乳房切除了就是鼻子塌了甚至眼睛瞎了, 於是狀告整形機構, 我媽每次看到都會說這些女人作死, 爸媽給的不要, 硬要花錢受罪作假的, 活該。

我總是反駁說你這想法不對, 你這叫站著說話不腰疼, 外公外婆給你一張可人臉龐和一對發育良好的酥胸, 你就很難理解其他女人內心的痛苦——儘管我不是女人,

但我總試圖換位思考去理解他人的想法, 我相信很多女人都為這事感到自卑甚至痛苦, 但又不能對任何人說, 包括父母和男友。

如果爸媽沒給自己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一張吹彈可破的好皮膚和一對波濤洶湧的胸器, 人家一進社會甚至還在學校裡就已在激烈競爭中處於劣勢了——男生總是圍繞和談論著那個“臭不要臉”的班花, 從沒男生對我表示過好感……所以和那些生在屌絲家庭的孩子一樣, 想要逆襲, 就要努力, 花錢受罪冒風險去整形就是希望通過彎道超車的辦法改變這種劣勢, 這是有上進心的表現。

只不過總有人笨了點或運氣差了點, 栽在了無良整形機構的手裡。 可出意外的終究是極少數, 否則也不會上新聞了。

不過這條主要對女人管用, 現代社會, 男人光靠臉其他啥都不會還是很難生存。

所以第二項生存技能就顯得格外重要, 那就是能說會寫。

因為人類是群居動物, 除非你一輩子的工作就是對著機器或某個東西,

不需要與任何人協作交流, 就能獨立完成, 那能說會寫這項技能才對你沒用。

反之, 只要你的工作中需要與他人協作交流, 不管是與他人一起完成, 還是交代他人完成, 亦或者是需要他人説明才能完成, 能說會寫都是你必備的重要工作技能。

在古代, 能發財的只有兩種人。

一種是讀書人。 靠寫得一手好文章才能在科舉制度下脫穎而出, 最後才有機會當官, 而當官就早晚會發財。

不過要步步高升當大官, 就要學會協調處理各種人際關係, 對上級、對下屬、對同僚、對百姓、對皇帝, 對外賓都得有很強的表達和說服能力。 尤其是做到能面見皇帝的中央一二品官員, 口才甚至比文筆更重要, 因為你要讓皇帝待見你,

覺得你這人靠譜, 實誠, 可信賴, 你出的治國策略有道理, 可執行, 能見效, 不都靠你一張嘴皮子嗎?

從先秦時合縱連橫的張儀蘇秦, 到三國時舌戰群儒的諸葛亮, 從把唐太宗氣得半死的魏征, 到把宋神宗忽悠得團團轉的王安石, 再到李鴻章之於慈禧, 說得好聽點叫口才了得, 說得難聽點叫會忽悠。

另一種能發財的人就是商人。而商人可不就得會耍嘴皮子,能把黑的說成白的,白的說成黑的,還讓人深信不疑嗎?在會議室裡搞不定的生意,在飯桌上搞定,靠的不也是這門功力嗎?

而到了現代社會,情況也沒有發生本質變化。

皇帝沒有了,知識份子讀書不再是為了“侍君”,自己就可以搖身一變成為“偉大領袖”。

從列寧到希特勒,從孫中山到毛澤東,從邱吉爾到羅斯福,從克林頓到奧巴馬,再到眼下的大嘴特朗普,皇冠落地後,哪個從一介草根崛起的知名政治家不是能說會寫?

列寧和孫中山的激情演講,凡是聽過的人都很難不動容,毛澤東在詩詞文章上體現的才華百年一遇,從《爐邊談話》、《我的奮鬥》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丫的這些頂級政治大牛哪個不是對語言文字的技巧運用得爐火純青?

在民主社會,傑出政治家是隨隨便便能當的嗎?除了小布希這種不會說不會寫,智商無下限,但背後有個牛逼家族撐腰的逗比不算。

不過在當代中國,無名屌絲想靠從政發家致富似乎還是只能呵呵的無厘頭想法。

所以這年頭最容易賺到大錢的還是能說會寫的知識份子和商人。

馬雲、王健林、宗慶後、柳傳志、劉永好、俞敏洪、郭廣昌、王石、馮侖、潘石屹、董明珠……這些中國最知名的商界大佬哪個不是能說會寫?

最典型的就是一窮二白長相奇異的馬雲,他成功最重要的原因是兩條。

一是他不僅看到了少數人才能看到的歷史性商業機遇,而且只有他在極其困難的環境下堅持下來了;二是他有極強的表達能力,能把一群人忽悠到自己麾下,為自己賣命來實現自己的理想。

不說這些已經成名成腕的商界大佬,對於一窮二白想要創業的年輕人來說,你靠什麼獲得風投的認可和信任?既靠項目本身的吸引力,更靠你的表達和說服能力!

因為那些閱人無數的風投大佬知道,這個時代能忽悠是一種多麼重要的能力,你今天有本事忽悠到我,明天就能忽悠到一群人和你一起玩命幹,後天就能忽悠到更多人成為你的忠實用戶,大後天就能忽悠到更多的風投注資讓自己套現走人。

今天的知識份子雖然不再能因為文章寫得好就能當大官,但能說會寫依然能幫助他們在商業社會中獲得財富和地位。

最典型的就是今天這個自媒體橫行的時代,高曉松、羅振宇、吳曉波、同道大叔、張召忠、李笑來、武志紅、袁騰飛、年糕媽媽、崔玉濤甚至咪蒙這群牛人之所以能獲得巨大的商業成功,不僅因為他們真有兩把刷子,更因為他們整天嘚吧嘚擅表達會忽悠!

哎呀,這樣說來,會忽悠也是我成功的最大秘訣啊……orz……我把財務自由、通脹陷阱、複利奇跡、雙核引擎、投資自己、七步定投、買房趁早這些概念反復灌輸給你,你認同了我說的話,不就被我“忽悠”了嗎?如果你現在對“能說會寫是非常重要的賺錢技能”這個觀念表示認可,不也是因為我有強大的“忽悠”能力嗎?

這個時代,碩士博士爛大街,滿肚子學問的大師也不少,但能把滿肚子學問以通俗易懂的流暢表達讓大眾聽懂並信服的人卻很少,所以這些優秀自媒體人才顯得那麼稀缺。

“忽悠”這個東北方言原是貶義詞,而經過這些年的變遷,“忽悠”已成為一個中性詞,代表你有很強的說服能力。成功把別人忽悠的結果無非兩者:一是你忽悠的內容是正確的,這事最後如你所說,成了,你就成了萬人敬仰的馬雲,二是你忽悠的內容沒有實現,你就成了人人喊打的騙子……

但能說會寫不僅是商人和媒體人的必修課,也是當代所有人的必修課!

因為今天的社會已變得太過複雜,需要海量的社會分工協作,很少有人的工作能完全不需要他人的協作配合,即使有,這樣的工作也一定是社會底層不需要高技能的工作,一定賺不到大錢。

如果你是理工男,可能會反駁說,耍嘴皮子動筆桿子就是你們這些不懂科技的文科生的吃飯傢伙,你們接著忽悠,反正我們只要懂技術就能靠技術吃飯。

如果你是這樣想的,恭喜你,你一輩子可能都只是個基層碼農而已,在帝都拿著月薪20K的高工資,卻依然過得捉襟見肘,更別說買房了。

且不說碼農也不是只需要懂技術就能孑然世外,碼農也需要分工合作,也需要和其他部門配合,真正弄明白客戶的意圖。如果你想要繼續在職場晉身,就必然會成為其他碼農的領導,組織管理一小群人去工作,如果你缺乏良好的表達和說服能力,你如何讓你的下屬用最短的時間明白你的指示,你又如何讓你的上級認同你的方案,給你的專案撥更多的經費?

在《如何快速轉身成拿高薪的金融金領?》一文中,我說不要看不起銷售,好的銷售一定有高情商,一定善於“忽悠”,而善於“忽悠”是一種很寶貴的賺錢技能,因為大部分人不善“忽悠”。如果你眼下缺乏這種技能, 不妨挑戰一下自己,看看自己能不能通過不斷練習來提高“忽悠”能力。

最典型的崗位就是房產仲介。

一個優秀的仲介就是能讓買賣雙方客戶都覺得自己真實誠,真靠譜,真替他們著想,話說到自己心坎上了,能贏得雙方好感,從而盡可能提高促成交易的概率。要做到這一點並非易事,領導教你的貼在座機前的那張紙上的套路話術只是入門知識準備,更需要你自己有極高的悟性和應變反應能力,也就是情商要高。

我遇到過很多仲介,二十出頭,沒學歷更沒閱歷,關於房產的專業知識也不過硬,這些我都能理解,因為這個行業就這樣。但關鍵是情商太低,反應太慢,表達不清,思路混亂,遇到這種仲介我就沒有繼續和他聊下去的欲望了,因為我是一個思路清晰,表達準確的人,更是一個時間寶貴的人,和不善表達溝通的人交流,是在浪費我寶貴的生命。

看到這裡你心底肯定在嘀咕:力哥,你上面說的都是廢話,因為你不說我也知道能說會寫很重要,無論是職場、創業甚至找物件上都很佔優勢,但我就是口笨筆拙怎麼辦?

我教你兩招

第一招叫勤能補拙。

高三補課一般不會補語文,而會重點補數學和英語,因為數學的解題技巧和英語單詞語法的記憶都可以在幾個月裡通過瘋狂訓練,最終實現高考分數顯著提高的效果,但補語文很難達到這個效果,考慮到補習效率,許多人就會放棄補語文的想法,也正是因為補語文難出效果,所以那些牛人語文老師的補課費就很貴。

但再牛的語文老師也很難讓一個語文基礎很差的學生在幾個月裡考出高分。因為這就是一項需要長期訓練的技能,沒有捷徑。

無論是口語表達還是文字表達,都遵循用則進,不用則廢,熟能生巧的普遍原理。

為什麼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我鼓勵家長送孩子出國留學,就是因為國外的語言環境是國內不具備的,孩子為了生存,不得不被迫改用外語進行思維和表達,學外語就會事半功倍。

當然留學更重要的目的是瞭解和國內完全不同的思維模式、生活方式和價值觀,這才是影響孩子一生的。你去澳加新住兩年,哪怕你在當地社會的階層比國內還要低,但眼下你這種極度焦慮的情緒可能很快就煙消雲散了。至於孩子到底是去國外學金融還是電腦,反而不是最重要的。

第二招叫換位思考。

這個時代我們學習表達的最終目的不是單純表達自我,宣洩情緒,而是通過更好的表達贏得他人的信任和贊同,也就是說服別人。

說服領導就會給你加薪,說服HR就能給你offer,說服客戶就能給你訂單,說服你心儀的女孩就能抱得美人歸……這種能說會寫的技能才真正有助於我們賺錢並過上更好的生活。

而想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學會換位思考,站在聽眾和讀者的角度思考問題,時刻要想你怎麼說怎麼寫才能獲得他們的認同,把話說到他們心坎上。用商業語言來說,就是直擊用戶需求痛點。

所以並不是你平日里拉著閨蜜可以煲上半天電話粥就是“能說”,真正的“能說”是站在舞臺上,面對成百上千甚至上萬人,依然鎮定自若,談笑風生,讓全場情緒隨著你的語言而不斷起伏,並且針對現場情況能隨機應變,應對自如,讓聽眾最終被你的人格魅力所折服,成為你的員工、粉絲、客戶、朋友……

這樣的表達才最高效。

試想一下,同一段話對一百個人分別說一百遍,和同時對一百個人說一遍,哪種分享、傳播和說服效率更高呢?

前者耗費的時間精力成本是後者的100倍。

再比如說,婚禮一般都有父母上臺致辭的環節,一般男女雙方各派一位代表,可如果碰到父母都不善表達,就很囧了。

我參加過不少婚禮,女方父親或男方母親上臺後,面對台下幾百號親友就懵了,原來背出來的稿子瞬間忘了,說了幾句結結巴巴,還不斷被親友善意的掌聲打斷,就更緊張了,最後又重新把口袋裡的演講稿拿出來念,念得也是斷斷續續,毫無感情,無法把你此時的激動心情和對兒女的殷切祝福充分表達出來,這就會讓這場婚禮失色不少。所以別看有些人平時在飯桌上滔滔不絕,真讓他上臺講話卻擰巴了,就是因為缺乏演講訓練。

會寫也是一個道理。

會寫日記、讀後感或學習筆記不叫會寫,因為這只是你和自己的內心對話。儘管這種能力在我們學習時很有用,就像羅胖說的必須最後“縫一針”,這知識才是你的,但真正和賺錢有關的“會寫”,是把文字寫到讀者的心坎上,而且不僅是一個讀者,而是成千上萬的讀者。這種分享、傳播和說服的效率比能說還要高。

為什麼咪蒙的文章能引起那麼多人共鳴?就是因為她每天都在絞盡腦汁挖掘最廣大人民群眾的需求痛點(低級趣味),儘量讓自己的文章寫到盡可能多讀者的心坎上,用李白的話說,咪蒙每天活的那真叫是“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於是她的自媒體成了。

換個角度看,看書和學習是輸入,說話和寫作則是輸出。如果知識“只出不進”必然會才思枯竭,江郎才盡,而“只進不出”同樣會消化不良,前學後忘。

如果說寫兩句讀後感或做點讀書筆記只是低層次的“縫一針”,那對真實受眾的說寫表達,則是高層次的“縫一針”,因為你怕自己臨到張口沒話說,語無倫次被嘲笑,前後矛盾被打臉……剛性的真實場景下的輸出壓力會倒逼你不得不加速輸入,加速思考,加速整合,加速升級自己的認知體系。

所以效率最高的學習方法是今天當學生輸入,明天當老師輸出,現學現賣,哪怕你這“老師”並不夠格,常被“學生”嘲笑,只要持之以恆,無論是表達能力還是認知能力都會大踏步前進。

有人說為啥力哥好像啥都懂,說啥都好有道理,秘訣就在這。有些新知昨天剛get,今天就來賣了。

這個時代,想要鍛煉自己能說會寫的能力很方便,知乎上開個帳號,開始每天寫文章或回答別人提問,喜馬拉雅上開個帳號,用手機直接錄音上傳分享。這要比你拿本筆記本寫日記或對著鏡子練演講管用得多,因為只有在真實場景中與他人互動,才能幫你快速提升。

所以這年頭想賺大錢,臉皮一定要厚。不用像馬雲那麼厚,比力哥厚點就成了。

版權聲明:

另一種能發財的人就是商人。而商人可不就得會耍嘴皮子,能把黑的說成白的,白的說成黑的,還讓人深信不疑嗎?在會議室裡搞不定的生意,在飯桌上搞定,靠的不也是這門功力嗎?

而到了現代社會,情況也沒有發生本質變化。

皇帝沒有了,知識份子讀書不再是為了“侍君”,自己就可以搖身一變成為“偉大領袖”。

從列寧到希特勒,從孫中山到毛澤東,從邱吉爾到羅斯福,從克林頓到奧巴馬,再到眼下的大嘴特朗普,皇冠落地後,哪個從一介草根崛起的知名政治家不是能說會寫?

列寧和孫中山的激情演講,凡是聽過的人都很難不動容,毛澤東在詩詞文章上體現的才華百年一遇,從《爐邊談話》、《我的奮鬥》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丫的這些頂級政治大牛哪個不是對語言文字的技巧運用得爐火純青?

在民主社會,傑出政治家是隨隨便便能當的嗎?除了小布希這種不會說不會寫,智商無下限,但背後有個牛逼家族撐腰的逗比不算。

不過在當代中國,無名屌絲想靠從政發家致富似乎還是只能呵呵的無厘頭想法。

所以這年頭最容易賺到大錢的還是能說會寫的知識份子和商人。

馬雲、王健林、宗慶後、柳傳志、劉永好、俞敏洪、郭廣昌、王石、馮侖、潘石屹、董明珠……這些中國最知名的商界大佬哪個不是能說會寫?

最典型的就是一窮二白長相奇異的馬雲,他成功最重要的原因是兩條。

一是他不僅看到了少數人才能看到的歷史性商業機遇,而且只有他在極其困難的環境下堅持下來了;二是他有極強的表達能力,能把一群人忽悠到自己麾下,為自己賣命來實現自己的理想。

不說這些已經成名成腕的商界大佬,對於一窮二白想要創業的年輕人來說,你靠什麼獲得風投的認可和信任?既靠項目本身的吸引力,更靠你的表達和說服能力!

因為那些閱人無數的風投大佬知道,這個時代能忽悠是一種多麼重要的能力,你今天有本事忽悠到我,明天就能忽悠到一群人和你一起玩命幹,後天就能忽悠到更多人成為你的忠實用戶,大後天就能忽悠到更多的風投注資讓自己套現走人。

今天的知識份子雖然不再能因為文章寫得好就能當大官,但能說會寫依然能幫助他們在商業社會中獲得財富和地位。

最典型的就是今天這個自媒體橫行的時代,高曉松、羅振宇、吳曉波、同道大叔、張召忠、李笑來、武志紅、袁騰飛、年糕媽媽、崔玉濤甚至咪蒙這群牛人之所以能獲得巨大的商業成功,不僅因為他們真有兩把刷子,更因為他們整天嘚吧嘚擅表達會忽悠!

哎呀,這樣說來,會忽悠也是我成功的最大秘訣啊……orz……我把財務自由、通脹陷阱、複利奇跡、雙核引擎、投資自己、七步定投、買房趁早這些概念反復灌輸給你,你認同了我說的話,不就被我“忽悠”了嗎?如果你現在對“能說會寫是非常重要的賺錢技能”這個觀念表示認可,不也是因為我有強大的“忽悠”能力嗎?

這個時代,碩士博士爛大街,滿肚子學問的大師也不少,但能把滿肚子學問以通俗易懂的流暢表達讓大眾聽懂並信服的人卻很少,所以這些優秀自媒體人才顯得那麼稀缺。

“忽悠”這個東北方言原是貶義詞,而經過這些年的變遷,“忽悠”已成為一個中性詞,代表你有很強的說服能力。成功把別人忽悠的結果無非兩者:一是你忽悠的內容是正確的,這事最後如你所說,成了,你就成了萬人敬仰的馬雲,二是你忽悠的內容沒有實現,你就成了人人喊打的騙子……

但能說會寫不僅是商人和媒體人的必修課,也是當代所有人的必修課!

因為今天的社會已變得太過複雜,需要海量的社會分工協作,很少有人的工作能完全不需要他人的協作配合,即使有,這樣的工作也一定是社會底層不需要高技能的工作,一定賺不到大錢。

如果你是理工男,可能會反駁說,耍嘴皮子動筆桿子就是你們這些不懂科技的文科生的吃飯傢伙,你們接著忽悠,反正我們只要懂技術就能靠技術吃飯。

如果你是這樣想的,恭喜你,你一輩子可能都只是個基層碼農而已,在帝都拿著月薪20K的高工資,卻依然過得捉襟見肘,更別說買房了。

且不說碼農也不是只需要懂技術就能孑然世外,碼農也需要分工合作,也需要和其他部門配合,真正弄明白客戶的意圖。如果你想要繼續在職場晉身,就必然會成為其他碼農的領導,組織管理一小群人去工作,如果你缺乏良好的表達和說服能力,你如何讓你的下屬用最短的時間明白你的指示,你又如何讓你的上級認同你的方案,給你的專案撥更多的經費?

在《如何快速轉身成拿高薪的金融金領?》一文中,我說不要看不起銷售,好的銷售一定有高情商,一定善於“忽悠”,而善於“忽悠”是一種很寶貴的賺錢技能,因為大部分人不善“忽悠”。如果你眼下缺乏這種技能, 不妨挑戰一下自己,看看自己能不能通過不斷練習來提高“忽悠”能力。

最典型的崗位就是房產仲介。

一個優秀的仲介就是能讓買賣雙方客戶都覺得自己真實誠,真靠譜,真替他們著想,話說到自己心坎上了,能贏得雙方好感,從而盡可能提高促成交易的概率。要做到這一點並非易事,領導教你的貼在座機前的那張紙上的套路話術只是入門知識準備,更需要你自己有極高的悟性和應變反應能力,也就是情商要高。

我遇到過很多仲介,二十出頭,沒學歷更沒閱歷,關於房產的專業知識也不過硬,這些我都能理解,因為這個行業就這樣。但關鍵是情商太低,反應太慢,表達不清,思路混亂,遇到這種仲介我就沒有繼續和他聊下去的欲望了,因為我是一個思路清晰,表達準確的人,更是一個時間寶貴的人,和不善表達溝通的人交流,是在浪費我寶貴的生命。

看到這裡你心底肯定在嘀咕:力哥,你上面說的都是廢話,因為你不說我也知道能說會寫很重要,無論是職場、創業甚至找物件上都很佔優勢,但我就是口笨筆拙怎麼辦?

我教你兩招

第一招叫勤能補拙。

高三補課一般不會補語文,而會重點補數學和英語,因為數學的解題技巧和英語單詞語法的記憶都可以在幾個月裡通過瘋狂訓練,最終實現高考分數顯著提高的效果,但補語文很難達到這個效果,考慮到補習效率,許多人就會放棄補語文的想法,也正是因為補語文難出效果,所以那些牛人語文老師的補課費就很貴。

但再牛的語文老師也很難讓一個語文基礎很差的學生在幾個月裡考出高分。因為這就是一項需要長期訓練的技能,沒有捷徑。

無論是口語表達還是文字表達,都遵循用則進,不用則廢,熟能生巧的普遍原理。

為什麼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我鼓勵家長送孩子出國留學,就是因為國外的語言環境是國內不具備的,孩子為了生存,不得不被迫改用外語進行思維和表達,學外語就會事半功倍。

當然留學更重要的目的是瞭解和國內完全不同的思維模式、生活方式和價值觀,這才是影響孩子一生的。你去澳加新住兩年,哪怕你在當地社會的階層比國內還要低,但眼下你這種極度焦慮的情緒可能很快就煙消雲散了。至於孩子到底是去國外學金融還是電腦,反而不是最重要的。

第二招叫換位思考。

這個時代我們學習表達的最終目的不是單純表達自我,宣洩情緒,而是通過更好的表達贏得他人的信任和贊同,也就是說服別人。

說服領導就會給你加薪,說服HR就能給你offer,說服客戶就能給你訂單,說服你心儀的女孩就能抱得美人歸……這種能說會寫的技能才真正有助於我們賺錢並過上更好的生活。

而想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學會換位思考,站在聽眾和讀者的角度思考問題,時刻要想你怎麼說怎麼寫才能獲得他們的認同,把話說到他們心坎上。用商業語言來說,就是直擊用戶需求痛點。

所以並不是你平日里拉著閨蜜可以煲上半天電話粥就是“能說”,真正的“能說”是站在舞臺上,面對成百上千甚至上萬人,依然鎮定自若,談笑風生,讓全場情緒隨著你的語言而不斷起伏,並且針對現場情況能隨機應變,應對自如,讓聽眾最終被你的人格魅力所折服,成為你的員工、粉絲、客戶、朋友……

這樣的表達才最高效。

試想一下,同一段話對一百個人分別說一百遍,和同時對一百個人說一遍,哪種分享、傳播和說服效率更高呢?

前者耗費的時間精力成本是後者的100倍。

再比如說,婚禮一般都有父母上臺致辭的環節,一般男女雙方各派一位代表,可如果碰到父母都不善表達,就很囧了。

我參加過不少婚禮,女方父親或男方母親上臺後,面對台下幾百號親友就懵了,原來背出來的稿子瞬間忘了,說了幾句結結巴巴,還不斷被親友善意的掌聲打斷,就更緊張了,最後又重新把口袋裡的演講稿拿出來念,念得也是斷斷續續,毫無感情,無法把你此時的激動心情和對兒女的殷切祝福充分表達出來,這就會讓這場婚禮失色不少。所以別看有些人平時在飯桌上滔滔不絕,真讓他上臺講話卻擰巴了,就是因為缺乏演講訓練。

會寫也是一個道理。

會寫日記、讀後感或學習筆記不叫會寫,因為這只是你和自己的內心對話。儘管這種能力在我們學習時很有用,就像羅胖說的必須最後“縫一針”,這知識才是你的,但真正和賺錢有關的“會寫”,是把文字寫到讀者的心坎上,而且不僅是一個讀者,而是成千上萬的讀者。這種分享、傳播和說服的效率比能說還要高。

為什麼咪蒙的文章能引起那麼多人共鳴?就是因為她每天都在絞盡腦汁挖掘最廣大人民群眾的需求痛點(低級趣味),儘量讓自己的文章寫到盡可能多讀者的心坎上,用李白的話說,咪蒙每天活的那真叫是“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於是她的自媒體成了。

換個角度看,看書和學習是輸入,說話和寫作則是輸出。如果知識“只出不進”必然會才思枯竭,江郎才盡,而“只進不出”同樣會消化不良,前學後忘。

如果說寫兩句讀後感或做點讀書筆記只是低層次的“縫一針”,那對真實受眾的說寫表達,則是高層次的“縫一針”,因為你怕自己臨到張口沒話說,語無倫次被嘲笑,前後矛盾被打臉……剛性的真實場景下的輸出壓力會倒逼你不得不加速輸入,加速思考,加速整合,加速升級自己的認知體系。

所以效率最高的學習方法是今天當學生輸入,明天當老師輸出,現學現賣,哪怕你這“老師”並不夠格,常被“學生”嘲笑,只要持之以恆,無論是表達能力還是認知能力都會大踏步前進。

有人說為啥力哥好像啥都懂,說啥都好有道理,秘訣就在這。有些新知昨天剛get,今天就來賣了。

這個時代,想要鍛煉自己能說會寫的能力很方便,知乎上開個帳號,開始每天寫文章或回答別人提問,喜馬拉雅上開個帳號,用手機直接錄音上傳分享。這要比你拿本筆記本寫日記或對著鏡子練演講管用得多,因為只有在真實場景中與他人互動,才能幫你快速提升。

所以這年頭想賺大錢,臉皮一定要厚。不用像馬雲那麼厚,比力哥厚點就成了。

版權聲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