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高考“3+3” 盲目捨棄這科……會吃大虧!

北京城市廣播《教育面對面》

頻率:FM107.3; AM1026

首播:17:30-- 19:00

重播:7:00-- 7:30

嘉賓:

徐良雲:人大附中通州校區副校長、物理特級教師、海澱區高中物理總督學(左)

何地:計橋高考政策研究專家(右)

物理遇冷的現實狀況

徐良雲:從高校來講, 物理不是遇冷了, 而是非常熱。 上海的資料顯示:上海37所本科高校共設置了1096個專業, 如果選考物理, 可以滿足1070個專業選考的要求, 覆蓋率將近98%, 非常高。

從考生角度來說, 以上海和浙江為例, 等級賦分的選拔方式就像“田忌賽馬”, 使得家長和學生自然就會考慮, 物理難學難考, 競爭力大, 那麼我應該到哪一組裡比拼會更合算?因此物理遇冷就不奇怪了。

雖然很多人不願考物理, 但選擇了物理的學生必然是學科素養非常強的, 這不也是對物理人才最好的篩選過程嗎?

徐良雲:以浙江為例, 如果說現在有八萬人去報考物理, 我認為這歸功於高校, 因為有一批高校非常清楚認識到這一點。

為了我們國家物理學科的發展不斷層而提出要進我這個學校, 要學這個專業, 就必須要考物理。 假如說, 這種計分方式不變, 八萬人變成兩萬人, 按百分比來計算的話, 那麼勢必在這兩萬人裡面, 再會被切掉一大批, 這對於學物理的人的傷害是不言而喻的。 這個後果應該是非常嚴重的, 我們國家的損失會越來越大。 物理人才出現斷層, 會導致工業發展後繼乏力。 從個人發展來說, 沒有物理知識做基礎, 進入大學階段進一步研究將遇到阻力。

面對高考, 個人選擇的空間可能會被升學壓力所擠壓, 不利於得分的物理在一次次功利考量中被排除。 這種教育功利性的一面如何通過制度設置去規避?

何地:一個突出的難點就是這個賦分制。 我們不得不承認物理、政治、地理, 在這種典型的文科和物理科目之間, 學科的難度是有天壤之別的。 按我個人的理解, 這種賦分制能不能倒過來。 考慮到這個學科的難度, 學生要投入的時間精力, 以及這個學科對將來所有基礎學科、所有工程學科的作用, 能否給他一定的權重?比如說按照教學大綱學完了, 物理和化學都考到90分, 看哪個用的小時多?如果政治用100個小時, 物理用300個小時。 我覺得物理這一分是不是應該可以頂政治的三分。

徐良雲:這是一個比較複雜的問題。 因為分數是由試題的難易程度來決定的。 物理雖然可以學得很難, 但如果考試出題比較簡單, 這個分數完全可以考得很高。

不同的學科是很難去把它衡量出來的。 只有通過相同的一個群體的學生, 去做了這份試卷以後, 我們才能夠確定不同學科的試題難易程度到底是相等還是相差很大。 這個問題確實很複雜。

高考改革將選擇權交給學生, 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去進行選擇, 這毫無疑問是非常好的。 但是我們也要注意引導, 在給學生選擇權的時候, 能不能也能多一些選擇權給高等院校, 充分讓高校來進行一些調解、引導。 如果類似於像上海、浙江的這種方式的話, 作為老師是很難去讓學生學什麼, 不學什麼的。 因為計分方式就決定了, 學生自己會去衡量, 我到底應該怎麼選。 我相信北京肯定有智慧去破解這個難題。

專家建議

面對高考, 個人選擇的空間可能會被升學壓力所擠壓, 不利於得分的物理在一次次功利考量中被排除, 但無論是家長還是學生都清楚一個道理:人生是一場馬拉松, 考上大學並不是終點, 未來的跋涉還需要在基礎學科有深厚積澱, 才能厚積薄發。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