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怎麼破?美技術專家稱互聯網被網路流氓佔領

3月30日消息, 據《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報導, 美國的技術專家們認為, 網路流氓(troll)正佔領互聯網。 人們究竟該如何擊退網路流氓呢?

波將金式互聯網

眾所周知, 網上充斥著各種網路流氓。 跟世界的其它地方一樣, 互聯網同樣也是一個既神奇而又醜陋的地方。

不過, 最近感覺那些流氓的下限越來越低了, 那些以製造混亂為樂的流氓煥發出了新的活力, 或許正在佔領網路上所有最可愛、最利他主義的空間。 善惡之間正在上演激烈的爭鬥。 皮尤研究中心和伊隆大學旗下想像網路中心聯合出爐的最新報告稱, 技術專家們一致認為:那些流氓是獲勝的那一方。

研究人員就塑造人們線上與別人互動方式的力量問題調查了超過1500位技術專家和學者的看法。 他們問道, “未來十年, 網上公共討論將會變得或多或少由搗蛋鬼、騷擾者、流氓以及惱怒、懷疑和厭惡的氛圍來主導嗎?”

大多數的受訪者(占81%)表示, 他們估計未來十年網上討論的氛圍要麼會跟現在差不多, 要麼會變得更加糟糕。

市場研究公司Altimeter Group技術行業分析師蘇珊·艾特林格(Susan Etlinger)指出, 情況並不只是那樣, 必將冒出的一些保護人們免受網路流氓傷害的空間可能也會催生一種新型的“波將金式互聯網”。 (注:波特金指那些看上去崇高堂皇實際上卻空洞無物的東西)

“網路攻擊、網路偷竊和網路流氓還將會存在, 社交平臺、安全專家、倫理學家等人則將商討尋找最好的辦法來在安全、隱私、言論自由和用戶保護之間取得平衡。 這方面將會有很多的公開討論。 ”艾特林格向皮尤研究中心表示, “更令人擔憂的一種潛在情況是, 隱私和安全擁護者創造更加安全、更加平等的互聯網的努力,

將會迫使壞蛋們轉向等更加隱秘的管道。 ”

Tor是一個可讓人們在網上匿名流覽內容和溝通的軟體——因此它會被那些想要隱藏自己的網路蹤跡, 避免被政府監控的人, 那些想要進入黑暗網路, 網路流氓, 告密者等人所使用。

“當然, 這一切已經在發生, 只不過大部分的人都沒有看到。 ”艾特林格如是說到線上隱藏管道的使用, “最糟糕的結果是, 我們最終會面臨一種波將金式互聯網, 裡面一切看上去都很明亮很陽光, 但實際上隱藏了更加令人不安、沒那麼透明的現實。 ”

問題難以解決

令人難受的一個事實是, 人們喜歡網路挑釁。 在網上騷擾、纏擾和恐嚇別人的時候, 人們往往傾向於保持匿名狀態——網路平臺要設計系統來阻止他們的行為並不容易。

原因有兩個:正如皮尤所指出的, 一方面, “網路討論規模在不斷地擴大, 而且在加速變得日益複雜”;另一方面, 科技公司似乎沒什麼動力去幫助人們解決這一問題。

“通常來說, 那些涉及仇恨、焦慮和憤怒的內容會推升平台的用戶活躍度。 ”馬里蘭大學法學教授弗蘭克·帕斯誇裡(Frank Pasquale)在報告中指出, “不管是什麼行為, 只要能夠幫助提升廣告收入, 那它們不僅僅會被平臺允許, 還會受到鼓勵, 當然除了部分極端惡劣的例子。 ”

曾經奠定文明討論基調的新聞機構如今的文化影響力不及往昔了。 有線電視新聞(大量節目出現大吵大鬧的場面)、廣播節目等媒體形式變得更為流行,

但它們顯然與專業媒體過往更加文明的討論標準背道而馳。 鮮少新聞機構會管理其討論區的討論和引導人們文明討論, 這會讓人們對什麼言論才是可接受的感到困惑。 當然, Facebook、Twitter等社交媒體平臺已經成為了新的公共廣場。

“Facebook會調整它的演算法來給人們提供一種優質內容——與他們高度相關的內容。 ”We Media創始人安德魯·納奇森(Andrew Nachison)向皮尤表示, “但那實質是提高使用者內容生成數量的一種手段。 我們回訪查看Facebook上的內容的次數越多, 他們賺到的錢越多……因此那些爭吵會不斷持續下去。 ”

皮尤報告中傳出了這一條響亮的資訊:公共討論的問題絕對不會不治而愈。 Internet Initiative Japan研究員蘭迪·布希(Randy Bush)向皮尤表示, “由於網路流氓的攻擊, 政府監控引發的寒蟬效應,內容審查等因素,互聯網正變得越來越狹窄。”

那些受訪者很多都表示,我們正目睹“激烈爭論和戰略性操控”的出現,而且這種情況只會越來越嚴重。這超越了可憎言論,或者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的推文,又或者針對性的騷擾的範疇。相反,我們已經進入了“武器化的言論”作為二十一世紀戰場的範疇。就像面對其它的戰場時一樣,人類將需要開發專門技術來應對眼前的這場爭鬥。

網路挑釁背後

研究人員已經在利用技術來開始理解他們要對抗的東西。本月早些時候,斯坦福大學和康奈爾大學的電腦科學家組成的一個團隊撰文講述了他們如何利用機器學習演算法來預測一個人是否可能要開始在網上發表煽動性或者挑釁性的言論。通過使用那些演算法來分析一個人的情緒和他們所處在的討論語境,研究人員取得了80%的預測成功率。

他們瞭解到,情緒不好時人們更容易去發出那些挑釁性的言論,這種行為在深更半夜最為頻繁(早上相對沒那麼頻繁)。研究人員發現,當一個話題的第一條評論是由網路挑釁者發出的,後續它引來更多的網路挑釁者的概率達到第一條評論由非網路挑釁者發出的討論的兩倍之多。除此之外,一個討論中挑釁性評論越多,參與者在其它不相關的話題中開始發表挑釁性評論的可能性越高。

“一個討論中的一條挑釁性評論——或許出自一個早上醒來心情很不好的人——會導致其他參與談論的人心情變糟,同時也會導致其它地方出現更多的挑釁性言論。”研究人員指出,“隨著這種負性行為不斷地流傳,如果未加抑制的話,網路挑釁會變成各個社區的常態。”

兩大挑戰

利用技術手段去理解人們什麼時候和為什麼會進行網路挑釁非常重要,但很多人都認為考慮到該問題的嚴重性,它的解決需要技術性解決方案。不少受訪者向皮尤表示,制止網路流氓並沒有創造阻止匿名化的空間那麼簡單,因為那麼做也會使得“政府和有支配地位的組織機構能夠更加自由地使用監控工具來監視民眾,抑制自由言論,以及影響社會輿論。”

“最大的挑戰之一將會是,在保護匿名性和約束長期以來被允許主導網上討論的辱駡行為之間取得平衡。”《黑子:網路騷擾、辱駡和暴力》作者貝利·波蘭德(Bailey Poland)向皮尤表示。使用假名或許是一個有用的方法——人們可以隱瞞他們的線上身份,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在特定論壇上的行為可以透過騷擾控訴分析出來。機器也能夠帶來幫助:聊天機器人、篩檢程式和其它的演算法工具能夠給人工努力帶來補充。但它們也將讓事情變得更加複雜。

“當聊天機器人開始胡作非為——針對個人發出仇恨言論——我們要如何定義‘言論’呢?”Future Today Institute的CEO艾米·韋伯(Amy Webb)向皮尤指出,“現在,我們的法律體系還沒有就必須要考慮聊天機器人的言論自由侵犯問題的未來進行規劃。”

另一個挑戰在於,不管人們設計出什麼解決方案來對抗網路流氓,網路流氓都會予以反擊。就連那些樂觀認為網路流氓是可戰勝的,文明討論將在網上盛行的人,也覺得未來存在太多的未知之數。

“網路討論相對於漫長的人類溝通史還是新生事物。”Ignite Social Media分析總監萊恩·斯威尼(Ryan Sweeney)在回復皮尤的調查時說道,“技術的進化超過了文明討論的進化。後者最終將會趕上前者的。這是我的希望。我們正處在一個非常關鍵的時刻。”

網易企業服務-企業資訊化服務提供者

湖南領先網路科技有限公司163.hn.cn

政府監控引發的寒蟬效應,內容審查等因素,互聯網正變得越來越狹窄。”

那些受訪者很多都表示,我們正目睹“激烈爭論和戰略性操控”的出現,而且這種情況只會越來越嚴重。這超越了可憎言論,或者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的推文,又或者針對性的騷擾的範疇。相反,我們已經進入了“武器化的言論”作為二十一世紀戰場的範疇。就像面對其它的戰場時一樣,人類將需要開發專門技術來應對眼前的這場爭鬥。

網路挑釁背後

研究人員已經在利用技術來開始理解他們要對抗的東西。本月早些時候,斯坦福大學和康奈爾大學的電腦科學家組成的一個團隊撰文講述了他們如何利用機器學習演算法來預測一個人是否可能要開始在網上發表煽動性或者挑釁性的言論。通過使用那些演算法來分析一個人的情緒和他們所處在的討論語境,研究人員取得了80%的預測成功率。

他們瞭解到,情緒不好時人們更容易去發出那些挑釁性的言論,這種行為在深更半夜最為頻繁(早上相對沒那麼頻繁)。研究人員發現,當一個話題的第一條評論是由網路挑釁者發出的,後續它引來更多的網路挑釁者的概率達到第一條評論由非網路挑釁者發出的討論的兩倍之多。除此之外,一個討論中挑釁性評論越多,參與者在其它不相關的話題中開始發表挑釁性評論的可能性越高。

“一個討論中的一條挑釁性評論——或許出自一個早上醒來心情很不好的人——會導致其他參與談論的人心情變糟,同時也會導致其它地方出現更多的挑釁性言論。”研究人員指出,“隨著這種負性行為不斷地流傳,如果未加抑制的話,網路挑釁會變成各個社區的常態。”

兩大挑戰

利用技術手段去理解人們什麼時候和為什麼會進行網路挑釁非常重要,但很多人都認為考慮到該問題的嚴重性,它的解決需要技術性解決方案。不少受訪者向皮尤表示,制止網路流氓並沒有創造阻止匿名化的空間那麼簡單,因為那麼做也會使得“政府和有支配地位的組織機構能夠更加自由地使用監控工具來監視民眾,抑制自由言論,以及影響社會輿論。”

“最大的挑戰之一將會是,在保護匿名性和約束長期以來被允許主導網上討論的辱駡行為之間取得平衡。”《黑子:網路騷擾、辱駡和暴力》作者貝利·波蘭德(Bailey Poland)向皮尤表示。使用假名或許是一個有用的方法——人們可以隱瞞他們的線上身份,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在特定論壇上的行為可以透過騷擾控訴分析出來。機器也能夠帶來幫助:聊天機器人、篩檢程式和其它的演算法工具能夠給人工努力帶來補充。但它們也將讓事情變得更加複雜。

“當聊天機器人開始胡作非為——針對個人發出仇恨言論——我們要如何定義‘言論’呢?”Future Today Institute的CEO艾米·韋伯(Amy Webb)向皮尤指出,“現在,我們的法律體系還沒有就必須要考慮聊天機器人的言論自由侵犯問題的未來進行規劃。”

另一個挑戰在於,不管人們設計出什麼解決方案來對抗網路流氓,網路流氓都會予以反擊。就連那些樂觀認為網路流氓是可戰勝的,文明討論將在網上盛行的人,也覺得未來存在太多的未知之數。

“網路討論相對於漫長的人類溝通史還是新生事物。”Ignite Social Media分析總監萊恩·斯威尼(Ryan Sweeney)在回復皮尤的調查時說道,“技術的進化超過了文明討論的進化。後者最終將會趕上前者的。這是我的希望。我們正處在一個非常關鍵的時刻。”

網易企業服務-企業資訊化服務提供者

湖南領先網路科技有限公司163.hn.cn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