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關注丨阿爾茨海默病:關愛患病老人 早期干預從社區破題

點擊上方“健康中國”可以訂閱哦

熱點關注

昨日(9月21日)是“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 2015年, 全球癡呆患者人數已達4680萬人, 其中50%-75%為阿爾茨海默病患者,

平均每3秒新增1人, 預計到2050年將達1.31億人。 中國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每年新增30萬, 總人數接近800萬, 居世界第一, 同時中國也是全球增速最快的國家之一。 相比之下, 對老年性癡呆症的醫學干預卻相對滯後。

目前中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數接近800萬, 近一半病例被誤認為是自然老化現象, 輕度患者當中, 就診率僅僅14%左右。

安徽銅陵市第三人民醫院老年科主任李慶方從事精神科臨床一線工作近30年。 他指出, 阿爾茨海默病, 又叫老年性癡呆, 具有極強的隱蔽性。 老年癡呆發生時, 患者初始的輕度症狀往往不容易被發現, 等到人們回過頭意識到某人得了老年癡呆症時, 可能已經很多年過去了。 隨著病情發展, 症狀會逐漸加重。

患病後, 疾病嚴重影響患者的勞動能力和生活品質, 老年癡呆的死亡率排在成人疾病第四位, 其治療花費排所有疾病花費第三位。

據南京中大醫院神經內科謝春明博士介紹, 我國60歲以上人群中, 每20人就有1人患老年癡呆, 隨著年齡增長, 患病率逐漸增加。 而通常疾病症狀分三類, 俗稱症狀“ABC”。 “A是日常功能。 比如患者忽視個人衛生, 不洗澡, 理財、購物等不能順利完成;B是精神行為。 患者出現焦慮、攻擊性、易怒等情緒改變, 發生不當行為, 比如不分場合大聲說話, 更有患者出現精神錯亂妄想、幻覺;C是認知方面。 比如健忘, 經常找不到鑰匙、錢包。 ”

雖然目前阿爾茨海默病還不能治癒, 但是通過合理治療是可以緩解症狀、減慢疾病發展速度的。

謝春明博士提醒, 如果直系親屬中有2個以上都患有此類疾病, 就要引起警惕, 建議到正規大醫院進行基因篩查。 他表示, 老年癡呆症最常見的危險因素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膽固醇、肥胖、有癡呆家族史、低文化程度、有腦外傷病史等7個, 年輕人也要注意預防。 如果年輕人的生活方式、飲食習慣不健康, 比如熬夜、不運動、用腦過度、壓力大、焦慮抑鬱等, 日後也易得老年癡呆。

目前, 不少患者都是出現了早期症狀以後才去醫院治療, 此時萎縮的腦組織已經難以逆轉, 因此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已經嘗試將診斷視窗前移, 在患者出現輕微症狀時, 採取精准診斷。 而對於已經患上阿爾茨海默病的患者, 則需要家屬和社會的共同關愛。

多地的早期干預試點從社區開始破題。 在合肥, “睦鄰中心”正式啟用, 為患病老人提供多樣化、便捷化、個性化的服務需求;而南京則將老年性癡呆症早期干預下沉到社區。

科技也開始助力對走失老人的尋找, 在石家莊, “微愛尋老行動”, 免費為走失老人定位。

針對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的老人容易走失的實際情況, 河北省省會文明辦、石家莊志願服務基金會聯合發起了“微愛尋老行動”。 石家莊市為民社區服務中心主任崔娜影向記者介紹如何開通定位走失老人服務, “首先要提供老人的身份資訊, 第二可以通過短信認證, 給預留的手機號發短信驗證碼, 還有一種方式就是, 市民可以關注‘微愛尋老行動’的微信公眾號,

按照上面的要求一步步提交資料就可以申請開通。 被定位的老人是有知情權的, 如果老人自己沒有能力, 可以通過家屬進行書面授權, 協助辦理。 ”

崔娜影介紹, 市民還可通過電話進行申請。 只要老人帶著手機且手機暢通, 就能通過定位找到人。 目前該行動已幫助尋找老人數百次。

“互聯網+”時代, 技術不斷刷新, 但不管技術如何先進, 在此還是要提醒廣大市民:細緻關心、關注患病老人, 不要讓他們離開家或離開看護人的視線, 才是保證平安的根本方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